2014年母亲节是几月几号:2014年5月12日,星期日。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母亲节是几月几号通用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经典母亲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少女时代的爱情,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爱情方式。一颦一笑,一抬手一回眸,鬓角飘飞的一丝乱发,对父亲的无限凝望。纯美有些壮烈。这是献给母亲节的最好礼物。秋天,田野上蜿蜒的道路。丘陵地带的牧场。湛蓝的天空下金黄的白桦林。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单纯的场景中展开。
张艺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纯净的故事,这纯净来自于人物的气质、故事的线索、环境的简化以及表现手法的朴素无痕。从母亲招娣美丽纯真的眼神,特别是父亲那齐崭的盖分头和年轻的淳朴而喜气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物风貌近乎完美的`还原。 章子怡饰演的招娣不仅是村里的美人,还是一个善良手巧的贤惠女子,一个情感丰富的姑娘。对读书人和文化的仰慕,生发了她对新来的教书先生的敬意和暗恋。
母亲挎着篮子在树林中边跑边眺望着这是影片中让人难忘的一组镜头,我们从最初就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震颤。怀着忐忑的心情和模糊的美梦,暗自在路边久久期待着的,并不只是招娣,可能也是张艺谋或者我们:每一个曾经恋爱的人。 田野和白桦林是那样美,好像俄罗斯展览画派笔下的风景,这唯美情调的场景是影片国际性的元素;而音乐在这画面之外加入了又一国际元素,由电声音色衬出的宛若《泰坦尼克号》中罗斯主题的招娣主题这种奇异的联系在影片开始时家中的墙上已有暗示三宝引用它的部分动机作了一次成功的东方变奏,抒情哀怨的管子可以媲美苏格兰风笛的悠长倾诉。 捧着兰花瓷碗的手,还会织布和担水,招娣的性格之美已然从中显现出来。我们不由跟随她的心跳,在一次次张望和惶乱中,重历初恋的冒险与甜蜜。当先生终于出现在院子前,这个期待已久的晴朗的中午,招娣怀着无比喜悦慢慢走出家门的时刻,那一见倾心、将许终身的眼神已令我目眩,顿时击中了我的心。忽然间我泪流满面。
这样的审美体验是异乎寻常的。我说不清为什么会在这时如此感动既非悲伤也无剧情高潮的渲染。此前我们认同于她的视角,此刻却转为小学老师的视角而面对招娣姑娘纯美的形象。她的美如此光辉,如此珍贵,唤起了我们心底深深的旧梦。 再后来,是母亲爱的等待和守望,那是伤痛无望与希望交织的日子,所有爱情绝唱共同的咏叹。
经典母亲节电影:黑暗中的舞者
冰岛歌后比约克在电影里扮演一位从捷克来美国为子治病的母亲萨玛,其子所患的是家族遗传的眼疾,视力由逐步恶化到最终失明。萨玛自己的视力也非常弱了,为了能够正常的工作她只好背熟视力检测表以对付医生的检查。
然而命运对她过于残酷,她失明了。一直友好的邻居警察彼尔,偷了她为儿子看病攒下的钱。萨玛去拿回自己的钱。在争夺中,她杀死了他。在法庭上,她不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被判了死刑。又因为不愿意用儿子的手术费请律师,失去了减刑的机会。 我不知道,过去的童话家安徒生笔下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圣诞街头到天堂有多远但我从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知道,从塞尔玛单人死囚女牢到绞刑台场,一共有107步,人们把这107步叫做通向天国的小路。
执行绞刑这一天,六男一女总共七个狱警押解一个塞尔玛。这一天,塞尔玛没有咽下最后一顿专备的食物,她以泪水洗面。为了小儿子吉恩,她一点都不想死,她害怕自巳小小的儿子成为一个孤儿。她确是一个睁眼的瞎子,但她确实摸索着呵护孩子,关爱生活,寻找光明。 在执刑的时候,塞尔玛唱完了自巳的倒数第二首歌,自巳的生命挽歌。女狱警拌搀塞尔玛出了死囚室,一步,三步,五步,九步,二十七步,六十三步,九十九步,一零七步,塞尔玛终于站到了绞刑台上。却不能支撑瘫倒下去了。塞尔玛痛哭着嘶声叫啜。 我幻想着:塞尔玛经过107步进入的天堂,是不是可能犹如安徒生童话世界里,那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到达那个温暖光明的地方。
经典母亲节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体挥泪——《妈妈再爱我一次》。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一部台湾苦情戏在内地获得如此之广的共鸣,这是当时发行这部影片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想到的。或许是因为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或许是因为它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 谈起《妈妈再爱我一次》中那个经典的“年轻妈妈”角色,杨贵媚曾经回忆说:“当时我才十八九岁,就让我演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我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幸好有我妈妈在背后当军师。最后电影拍出来后,我妈妈带头感动得直掉眼泪,直夸我体会到当母亲的真髓了。”演完《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杨贵媚在内地拥有了极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车,司机不肯收钱;她去住店,服务生抢着要帮她买单。至今还有太多的观众对她这位“全中国最知名的妈妈”念念不忘。
经典母亲节电影:母女情深
本片讲述的是一对母女之间一生一世的情谊。原本作为一家之长的丈夫(父亲)这个角色,自始至终都是缺失的,仅是开场序曲中的画外音说了几句话。
剧本写得很高明,表现母女俩之间深厚感情,仅仅用了两个场景,就刻画得入木三分。女儿刚刚出世的时候,常常过分担心的妈妈,半夜里起来还要到婴儿房看她,总是怀疑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她们俩相依为命,晚上睡觉前,妈妈跑到女儿的房间,问女儿是否想去她的房间一起睡,女儿坚定地摇了摇头,然后问妈妈是否想到她的床上睡,妈妈立即像个小姑娘一样钻到了女儿的床上。哦,这个时候,真不知道谁是小孩谁是大人了。剧本很紧凑,接着就往下演女儿成年以后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出嫁。开场就是一段不太愉快的对话,妈妈因为不喜欢未来的女婿而拒绝参加婚礼。两个人都有着固执的性格,相互较着劲其实心里始终是深爱着对方。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影片中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女儿为了报复丈夫的冷漠,和别人的丈夫(这个人因为妻子有问题,好几年没有与妻子同房)在酒店开房间。妈妈年逾五十,身边还有不少追求者,她与宇航员的邻居发生关系之后,可以像个小女孩一样对女儿喊道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不要说谴责,我们甚至能够十分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人活着能让自己快乐,而不是伤害别人,不是很好吗?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出境下,他们总是很乐观,可以大笑着面对现实。当他们意识到对方对于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时候,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觉。所以,Lets have a talk!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么地重要。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误解、矛盾、摩擦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理解、了解、原谅对方,这就是爱的真谛。 女儿成家之后,生了三个孩子,她在家当全职太太照顾着三个孩子,当她最后得恶性肿瘤,留在人世的时间所剩不多的时候,心里唯一挂念的是,该怎么向自己的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离去。在心理康复的party上,她是唯一一个身患绝症的妈妈,可是心理却要比其他任何妈妈健全。女儿已经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世上还有谁比一个平凡的母亲更伟大呢?喝着一瓶啤酒,看完了8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母女情深》(Terms ofEndearment),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左右,看到最后,平淡的结局让我流泪。 类似Driving MissDaisy般慢慢悠悠的调调,讲述着被重复太多次的母女感情。没有大场面,没有震撼音效,母女的感情,在影片中岁月的慢慢流逝中,激发出你心底的真情。多久没有好好和母亲聊聊了?你还记得她吗?记得你小时那曾年轻的她吗?相比现在的快餐片,我宁可花上三个小时来看这种情节漫长的感情片。因为,我认为,漫长的岁月,留到最后的,只有真感情。
经典母亲节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独身母亲玛努埃拉和儿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马德里。埃斯特班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甚至连他叫什么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岁生日的那天,玛努埃拉带他去看乌玛▪罗霍主演的经典戏剧《欲望号街车》。埃斯特班被乌玛▪罗霍的演技所打动,散场后为了得到她的签名而拼命追赶。但这时不幸发生了,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埃斯特班年轻的生命。为了满足儿子最后的愿望,玛努埃拉前往巴塞罗那,去寻找埃斯特班的父亲。从一个故人阿格拉多处得知,埃斯特班的父亲洛拉已经成为身着女装的变性人,在染上爱滋病后,已经杳无音信。
通过阿格拉多,玛努埃拉认识了罗萨修女。然而罗萨修女已经怀上了洛拉的孩子,并且从洛拉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罗萨怀孕期间,玛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边护理她,直至罗萨因难产死去为止。玛努埃拉为罗萨的儿子起名为埃斯特班。即将去世的洛拉出现了,玛努埃拉将罗萨的儿子抱给他看,并且告诉了他关于他们死去的儿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后,一件奇迹似乎发生了,刚刚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来就具有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运地生存下去。 玛努埃拉为了达成儿子的心愿,也为了找到孩子的父亲,那个不知所终沉疴缠身的“男人”,来到了巴塞罗那,碰到了数个女人,每个女人都有独特的故事,每个女人都在情感的沼泽中沉湎,不知归路,迷茫的心情传染着每个人。直到玛努埃拉的出现,故事总算出现了转机。 《欲望号街车》作为其中的经典道具,出现了数次之多。难道欲望对于人类来说真的不可抗拒?每个人都有欲望,有人在欲望中沉沦,有人在不断追求欲望,却忽视了身边的真情和亲情,直到最后发现所有的欲望成为了泡影,生存的困境不在于物质的匮乏,更在于精神的贫穷。玛努埃拉和罗萨都怀了洛拉的孩子,他们都坚持要生下孩子,因为她们尊重生命,她们要活得有尊严,她们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感情,勇敢的捍卫了高尚的亲情,甚至在死亡面前都无所畏惧。她们坚强的活着,因为天使般的孩子时刻在注视她们,一个生命从无到有都拜她们所赐!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剧,她们不愿因为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而退出,她们可能刚开始还怨恨那个男人,可是时间会使人忘记一些事情,包括怨恨。影片最后的结局是温暖的,尽管死神已经带走了那些可怜的人。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 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 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 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 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 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 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 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 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 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温馨指数:二星。
实用指数:五星。
以前都是母亲给我们零花钱,母亲节不妨也准备个红包给她吧,既实在又能表达一份心意。虽然母亲并不会去在乎红包有多少,更多的是给她一种欣慰。让她知道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要拿钱给父母用了,百事孝为先,给母亲发红包是孝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