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总结【优秀3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物理教学总结【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篇1

实施课改,执行新《课标》以来,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校都加强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加之近年提高了中考题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分值,从而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两年的探索和总结,可以看到现在我校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探究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较前几届有所增强。这对提高我校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它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对实验重视不够,也反映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到位。为此,应改进教学方法,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质为教学的出发点。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 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

(2) 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 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

(1) 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 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 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

(1)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 写了结论。 、

(2)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部分学生先在记录中把数据、结论都填好后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把两边的力臂始终调得一样大。

(3)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背数据、结论的现象尤为突出。另外在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等实验中,背实验数据和结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4、对自己的设计方案不去推敲其合理性,如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不是严格按要求把高度作为控制变量;在其他问题上也是不注意让“别的量保持不变”。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而是为了实验操作考试而做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操作时,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教师讲得太多,包办做得太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数据和结论让学生记住。有的学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规定太死,如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平均速度,观察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教师先把一些数据给学生规定好,让学生按教师事先设想的数据去做实验。这些做法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养成了在实验操作中的依赖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

通过这几次实验操作考试,我们也发现有的学校的学生整体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强,这是与平时教学和后期训练分不开的。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初中物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高二物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3教材第八章气体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设计特点:突出物理规律形成的感性基础和理性探索的有机结合;通过问题驱动达成教目标的有效实现;重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出示课题:第八章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师:我们这节课首先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我们把温度和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叫做等温变化。出示本节课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