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诗经赏析【优秀6篇】

《关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关雎》这首诗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下面是整理的关雎 诗经赏析【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关雎》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1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关雎 篇2

诗人:诗经 朝代: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 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诗经》的“礼乐”功用

最早对诗歌下断语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它从“诗”的作用方面着手,显然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西周时期,《诗经》是“礼乐”治国的宗法制度的外部体现,主要用于诸侯贵族的祭祀、宴飨、朝聘、庆典等各种重要场合。按照当时礼法规定,具体场合演奏相应的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诸侯朝聘时弦《诗》、歌《诗》的场景。据《仪礼》记载,《清庙》用于周王朝的宫廷宗庙祭祀,《关雎》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

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诗经》是几经礼化整合传承礼义的载体。孔子不但以《诗经》作为教科书来教授弟子,而且从多方面评价《诗经》。《论语・阳货》篇从《诗经》的功用角度,以“兴”、“观”、“群”、“怨”说明“事君”、“事父”四种方式,《泰伯》篇则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经》推崇到至上的地位。《礼记・仲尼燕居》所载孔子对其论断与《论语》文异而义同。这些美誉既着眼于个人内在的修身养性,也放眼于事父、事君的宗法制下“齐家”和“治国”,更反映出当时诗、礼、乐之间的关系及其遍及宗法制度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作用。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是研究评价《诗经》的各家都不能避开的,而且常把《关雎》作为整部《诗经》的纲领来研究。

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关雎》虽有快乐之音而不过分,虽有悲哀之情而不凄伤。“不淫”、“不伤”都处于温柔敦厚的中正平和的程度。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也有对《关雎》中君子从“好色”到“礼”的转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这正好注解了孔子对《诗经》进行“思无邪”的概括,即《诗经》虽然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篇和“变风”、“变雅”等下层人民的呼吁,但最终这些都处理好了儒家所倡导的“情”与“礼仪”之间的关系,属于最后都归于中庸平和的情思。

据此,《关雎》可理解为:雎鸠和鸣的河边,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钟情而对其进行热烈追求,但因淑女的拒绝而求之不得,遭到碰壁的君子因为思慕淑女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一是对心仪的淑女充满思念之情,二是反思自己的追求行为,于是再次追求“淑女”时,则以钟鼓琴瑟之乐取悦于她。因为钟鼓琴瑟本身就是礼的象征,用琴瑟钟鼓友、乐于她,正是对淑女以礼相待之意。因而君子从好色到“反纳于礼”的过程,正是礼的发现与运用过程,故而对“《关雎》之改,其思益也”的评价,就是对君子反思回归并依礼而行的赞赏。可见,在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从诗歌的功用角度出发,以礼乐文化整合下的礼教来解释《诗经》是当时的基本特征。

二 汉代“经学”对《关雎》的意识渗透

随着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渗透,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及“大一统”思想契合了汉武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雄心,使之采纳了www.baihuawen.cn“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从一家之说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经典也被尊奉为知识与思想渊薮的“经”,经学也变成士人进禄致仕、经世致用的不二法门而随之称霸天下,造成了汉代整个社会奉儒治经蔚然成风。因而也出现了众家解诗的`繁荣局面,产生了“诗经学”或叫“诗经阐释学”,最著名的有鲁、齐、韩、毛“四家诗”;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的属于今文诗学,又被称作“三家诗”在西汉十分盛行。并设置“经学”博士,但三家诗大都已经亡佚,清人王先谦对三家诗曾进行过辑佚。而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属于古文诗学,即学者所谓的“毛诗”。

《关雎》被置于《诗经》之始,历来是“诗学”重视的对象,汉代众家解《诗经》都对《关雎》反复推敲,从四家诗都将《关雎》作为关注的焦点来诠释中可见一斑。

鲁、齐、韩三家诗大致相同,都把《关雎》视为讽世刺时之作。鲁诗“康王德缺于房,大臣刺晏,故诗作”;齐诗“昔应门失守,《关雎》刺世”;韩诗“《关雎》,刺时也”。“三家诗”都把《关雎》中普通的男女爱情之作上升到了人君与后妃关系的诗作,把《关雎》附会成刺诗,讽刺康王沉迷女色,贻误朝政。期盼诗中的男女之情终归于礼,借古鉴今讽谏君主谨戒好色淫逸,要求后妃具有“淑女”的贞淑贤静,从而达到旺家兴国。今文三家诗之所以把《关雎》的主旨归于讽谏君主后妃的刺诗,这与汉代的社会现实和今文经学家的政治诉求有关。

人类由野蛮蒙昧进入到文明有序的时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与伦理观念日益加强,从反思和总结中认识到强化稳定的男女关系的重要性,所以男女夫妇之礼被放到了“万世之始”的重要地位。在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等伦理关系中。《周易・序卦》把“夫妇”之礼放在首位,并且指出夫妇之道亦需久恒。对于国家来说,帝王的婚姻匹配更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兴衰。汉初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专横,几乎颠覆了汉家社稷。后来窦太后、王太后又连续干预朝政,汉武帝宠爱后妃也多次不同程度地影响政治。比起《关雎》中所赞淑女的贤惠贞淑,她们相差甚远。当时士人们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具有社会代表性话语的《关雎》说成刺诗,反映了西汉经学家劝诫帝王正确对待“人伦之始”的大婚,不要过分贪图美色而忽视了贤德,要匹配爱慕有贤才之女,而保天下的长治久安。根据“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理论,帝王应该先治理好后宫,再由内到外、由己及人、由近到远,最终实现天下大治。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主要在民间传播,“毛诗”学派要涉足政坛,其理论必须要有政治上的优势,所以没有步前三家后尘于讽刺进谏,而立足于赞美“后妃之德”强调“上以风化天下”,从帝王统治角度出发把《关雎》阐释为“经夫妇”、“厚人伦”移风易俗进行教化的工具,这样就迎合了帝王统治天下的心理。《毛诗》广泛吸收了前人诗学的研究成果,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学术和政治意义的完善,最终集《诗经》学礼化之大成,在西汉末期被立为学官。东汉以后《毛诗》逐渐风化天下,而其余三家诗日渐衰退,以至后来大多亡佚。我们现在《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就是毛亨所传“毛诗”。

《毛诗》每首诗都有序,其余各诗序都比较简短,只有《关雎》的序比较长,洋洋洒洒蔚然成篇,被称为《诗大序》,即学者专称的《毛诗序》。毛氏开宗明义地把《关雎》的喻义美赞为“后妃之德”,也对《诗经》进行了纲领性理论概括,把它看作弘扬王道之音,进而风化天下的工具。《毛诗》没有把《关雎》解释为“刺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风雅正变”理论。《诗大序》认为西周初期的《周南》、《召南》代表了“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王道声音,而把西周后期政治衰乱中比较有讽刺意味的作品称作“变风”、“变雅”,认为“变风”、“变雅”创作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王道衰,礼义废”,这样才造成了天子失政,诸侯失纲,大夫僭越,民不聊生,礼坏乐崩的混乱局面。继而也就有了讽世刺时的“变风”、“变雅”。《关雎》则是《周南》首篇,是礼义典范的王畿之音、“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表率,所以毛氏不能将《周南》中的第一篇《关雎》作为刺诗,而从帝王治国由内而外注重后妃之德、风化天下出发,用《关雎》为“后妃之德”垂范:忧虑君子进谏贤德之人,而不能过分沉溺于美色,爱怜窈窕贞顺的女子而注重其贤淑之才,且还要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

三 朱熹及后代对《关雎》的新解

对《关雎》解读自东汉以后变化不大,直到宋朝理学时期又有新解,理学大师朱熹就与《毛诗》的解释有很大差异。朱熹晚年本着“尽去《小序》,尽涤旧说”的目的做《诗集传》。但他并未“旧说”尽去,而是对其进行了许多扬弃。在《关雎》喻义问题上仍沿用“后妃之德”之说。朱熹在解读上确实有自己的一番见地,他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把《关雎》最终落在了“配君子而成内治”上,而古代中国历史上固有的圣人情结,使朱熹把《关雎》中的君子与淑女附会于文王与大姒“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周之文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在他们看来历史上圣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对世人起着垂范性的教化作用,认为《关雎》是教后人,以文王和大姒的婚姻为典范。

朱熹又从《关雎》推到《周南》进行解释:认为《周南》中《关雎》、《桃夭》、《兔�》、《��》、《葛覃》五首诗皆言后妃之德,《关雎》只是其中的个体代表,是借言后妃之德而阐明文王因为身修而达到的国治之效。由此又把修身、齐家推广到治国、平天下,彰显了其由内而外的治家治国之道。朱熹把君子与后妃落实到文王与大姒,本意可能并不为附会历史,但是把历世高山仰止的文王夫妇树立为齐家的典范来让后来者效仿,一方面为此诗提供了历史例证,契合了世人的圣人垂范情结;另一方面也以文王的文治武功来证明“修身齐家”做好后能使国治天下归。

《关雎》作为《诗经》首篇的也被后代大师们所关注。随着“诗学”的发展,清代学者不再固守汉儒解读《诗经》的路径。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此诗只是当时诗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而君子和淑女都不是对某人的特指,更不见得要附会至文王夫妇。崔述的《读风偶识》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解释《关雎》也都不再拘泥于“后妃之德”,尤其方玉润觉得“用之乡人”、“用之邦国”皆相宜。显然已经透过经学解读的藩篱向外拓展,开始倾向于从诗歌审美方面关照《关雎》。

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以古史辨派开创的现代“诗学”已经跳出经学解读的重围,开始真正从文学审美角度审视《关雎》。现代“诗学”基本都把《关雎》看成是有关恋爱婚姻的诗歌,但具体观点之间也存在差异。闻一多和胡适认为《关雎》是展现初民男女爱情的恋歌,而郑振铎先生则解释为描述婚姻的结婚乐曲。

综上所述,我们从历代学者对《关雎》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历史上各个时段的文学作品及一些对先人优秀作品的解读都不是空穴来风,各家都会把自己的作品或对前人作品的演绎,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因为主流意识形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当时的具有统治地位的政治倾向,拥有话语权。学术话语一旦与主流意识相结合,那么它就拥有了坚实的基础与后盾,从而成为权力话语。这也是为何一些文人政客竭力把自己的著述向权威性话语靠拢的原因。

注音 篇3

雎(jū) 鸠(jiū) 窈(yǎo) 窕(tiǎo) 好(hǎo)逑(qi�)荇(x�ng)  寤(w�) 寐(m�i)芼(m�o)

《关雎》 篇4

关关雎鸠,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

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最近,我看了《毛诗正义》和《毛诗序》,觉得诗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就是《诗经》,《诗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经,后来著有《毛诗》,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毛诗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者,言后妃之德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说明了这首诗是描写周文王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读解 篇5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译文 篇6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