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性格特点
公孙胜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刚勇、强横、猛烈、暴躁。《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他的师父罗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世外高人。公孙胜抱负远大、志在千里。他学到一身本领后,不甘心在深山古刹中埋没此生,想在尘世中建功立业,因此伙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劫富济贫。公孙胜尊师孝母,家有老母无人照顾,而师父又布满玄机的阻止他介入俗世,使他迟迟没有上山入伙。高唐州一役,戴宗、李逵将公孙胜请回,公孙胜本就是天罡星下凡,上梁山入伙顺应天意。
公孙胜人物评价
余象斗:
① 公孙胜一见李逵、戴宗,便有思见公明之心,奈师、母之情难抛,故以推之,此实情也。
② 观公孙胜二人恳告罗真人,此尊师之礼当如此也。
金圣叹:
① 公孙胜便是中上人物,备员而已。
② 古有诸葛借风,不如公孙借风之更奇也。
王望如:
① 刘唐、公孙胜,不曰不义之财取之何益,而曰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得无以强官劫民,强盗劫官,其报应果相当耶?
② 公孙胜破高廉劫寨之法,妙在一声霹雳,掩袭三百神兵。
陈忱:公孙胜学道人也,何以首启劫生辰纲之谋,与刘唐一辙?禀于师,禀于母,而后出耶?戴宗、李逵来请破高唐州,必要禀于师禀于母而后出,致惊倒老母,斧劈真人,岂晚年进德耶?
公孙胜出处考究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公孙胜这一人物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蓝本之一,其中对公孙胜的事迹并没有单独的阐述描摹,形象非常模糊。
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另一蓝本)以及元杂剧水浒戏中,都没有公孙胜的名字。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中,公孙胜则是一名世俗军官,官拜参军。
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形象很可能到小说创作的最后阶段(明代嘉靖年间)方才定型,而他在之前的水浒版本中很可能与《宝剑记》中相似,是世俗军官形象。至于公孙胜有了道士的身份,以及梁山第四的排位,则应与嘉靖年间道教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关。
也有研究者认为,公孙胜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承继的是诸葛亮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吴用虽为军师,但与诸葛亮相比,却缺少一些仙道色彩,显得质实有余而飘逸不足。而公孙胜以道士面目出现,正好与吴用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二人各自体现了诸葛亮才能的一个侧面,合起来刚好“顶个诸葛亮”。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排第四位的梁山好汉。公孙胜曾到二仙山拜罗真人为师,因此学会了许多道术,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他是一个淡泊名利,尊师爱母,十分聪明的人。同时他也很讲义气,归隐修道之前为梁山培养了会道术之人。
公孙胜的道法曾多次帮助梁山一众好汉打赢胜仗,在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时被高廉的妖法所败,后来公孙胜出山,大破高廉的妖法。宋江派史进攻打芒砀山的时候,史进首战战败,公孙胜赶到,摆下八阵图,破了樊瑞的妖法。在梁山招安之后,朝廷派其征讨田虎之时,乔道清善用妖法,但是公孙胜道高一尺,破了他的妖法,这才使得梁山好汉顺利地消灭了田虎。
公孙胜算得上是梁山好汉最后唯一拥有幸福结局的人,他早就看出梁山好汉最后会在宋江的带领下,招安于朝廷,而这和他投奔梁山的原本目的相径庭,所以他早早的就借下山探望母亲之名开始归隐生活,后来几次兵败又再次出山,最后宋江招安,他也最终归隐山林修习道法,淡泊名利,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