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优秀3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期中考试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期中考试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 篇1

1、这次期中科学考试,全班共34人参加考试,只有1人不及格。

2、通过本次测试可以发现教学中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的测试,学生普遍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从卷面上也看到各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有的学生错字多。

(2)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3)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欠缺。

3、科学试卷分析:

(1)、试题整体适中,较能符合学生的答题能力。

(2)、试题考察的方面比较多。

(3)、失分主要出在科学小知识中判断对错和选择题上。

不足与改进:

1、科学小实验考让学生实验的过程,发现孩子在语言的组织上有所欠缺,实验方法描述不清,有错字别字。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要严格的以标准的科学术语交给学生,让他们理解弄懂,并及时的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2、在基础知识上,更加注意每个细节,更加的严谨。加强字的练习。

3、加强实验的记录,用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还有审题的能力。

4、粗心,漏做题,不认真读题,答非所问;不检查,做完一遍就没事干了。尽量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下一步要努力改正的地方:

1、学习习惯上面还要继续加强,不能学了新的,就扔了旧的,好的传统一定要保持下去。从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把字写正确,写工整,不涂改;说完整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完题,一定要先自己检查、修改,养成好的自查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拓展发展是有基础的,没有抓住基础直接拔高,那是拔苗助长,结果只能是海市蜃楼。

3、老师在教的面上要再广些,教的方法上更活一些,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在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综合应用上更活一些。

我将本次考试情况作总结,从期中考试的情况中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找到问题,努力改善。

期中考试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 篇2

周三,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五一假期里,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我原先就说过,成绩的起伏太正常不过了,别说学习,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不也在起伏中前行吗?如果我们的心电图不是起伏的,估计我就写不了教育随笔了,您也看不到教育随笔了,不是吗?

当然,看到成绩后,我们的家长很自然的看到了孩子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物理成绩、化学成绩、总分、排名等等,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下滑了,然后就开始指责我们的孩子,你怎么不认真学习啊,你不学习对得起谁啊,再不好好学还有出路吗,再不好好学就别回家了,更有甚者把孩子揍了一顿,试问一下,这些话、这些做法管用吗?好像不见得吧,如果真的管用的话,估计也是反作用!

看到上面的做法,我也终于明白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僵了,不要忘了,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亲情,前段时间,我准备搞个活动,让各位家长给我发送一张和孩子近期的合影,没想到的是,很多家长竟然就找不到,很多家长把小时候和孩子的合影发过来了事,有的估计只有5、6岁,现在孩子都16、17了,我想问问家长朋友们,这十年的断档难道真的如此巧合么?为什么恰恰是自从孩子上小学开始,这种照片就没有了呢?难道上学以后,学生和家长之间纽带就只剩下学习了吗?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对于成绩的渴望,我自认为已经达到了一中吹毛求疵的地步,但是相比于我们的家长,我孩子自愧不如,自从家长知道孩子成绩后,我的电话又变成了热线电话,百变不离成绩,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成绩为什么提不上去或不稳定,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一一回答,因为每个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下滑,都有不同的原因,有不学习的、有发挥失常的、有怯场、有准备不充分的,面对100多个孩子,在这里,我无法一一分析,但是,我需要说的是,除了学习,我们的家长还能不能关注一下孩子的其他的问题呢?

在这次考试之前,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校园百佳评选颁奖典礼活动,我两个班获奖的同学不少,有书法家、绘画家、十佳主持,并且还有4个孩子准备了一场话剧,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说实话,当时我也很担心,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每次在他们排练之初,我都在不断的敲打他们,排练可以,但是我不允许看到你们成绩的下滑,考试结束以后,这8、9个孩子,其中有6个孩子的成绩是上升的,并且有个孩子的上升浮动竟然达到了500名以上,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但经历其中的我,明白他们成绩的提升是必然,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他们排练之余学习的专注度,可能是他们意识到了在时间上已经落到了别人的后,他们就从效率上下手,所以,我经常看到的镜头是,没有轮到他们上台排练的时候,他们手里面都是在拿着书,在认真的复习,那种专注度,教室里的学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说这些的原因,是要告诉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透过成绩看到孩子的在学校的学习的状态,虽然有时候您看到孩子在教室里面认认真真做着,但您看到孩子内心了吗?他们的心理想着啥,您知道吗?

另外,我给各位家长也提个建议,当孩子成绩出现波动时,我认为我们家长千万不要一味的职责、一味的告诫孩子一定要好好学啊,不好好学会怎么怎么样,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话,就别怨您的孩子和你渐行渐远,别说照片,就是一句话也懒得和您说了,为什么呢?关于学习的事情,首先孩子的头上是有压力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深夜10点多坐在电脑前苦苦等我的成绩;其次,学校里的老师、班主任,每天跟孩子说的都是学习,好不容易和家长通个电话,还是学习,真的没劲;最后,我相信对于教学来讲,相比于我们老师来讲,您应该算是外行,就算您是教师,您也应该有这种体会,怎么教别人的孩子一套一套的,到了自己孩子头上,怎么就没用了呢,更何况有一部分家长对于高中的教学、学习又相当的不熟悉,所以对于教学来讲,您真的没有发言权!

那是不是,对于学习,我们又应该采取一种不管不顾的态度呢?这不是我的答案,我的答案是,管一定要管,不管不行,因为您的额孩子就是您的全部,您都不管了,还指望谁管?但是,管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晚上,我班的有位家长打电话,让我告诉孩子给他回个电话,我听着语气不善,就多问了一句,您有事?他说,孩子考得不好,刚从他妈妈那里得知,要说他一通。听了以后,我给他的建议是,先消消火,气大伤身,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占得主动权才,如何才能占得主动权呢?就是看谁最后提这个问题,比如,当您周末来看孩子的时候,孩子心理肯定做好了挨批的思想准备了,这时候,您不妨把这件事情放一放,谈一下其他的事情,当您没有谈学习的时候,孩子心里肯定犯嘀咕,怎么暴风雨还没来呢?最后,当孩子自己心里憋不住的时候,就会主动和您谈起这次考试成绩,主动权不就在您手里了吗?这时候,孩子往往也能听的进去,这不比您一上来就暴风骤雨的一顿强多了吗?

借此,希望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我们的孩子能够变得成熟起来,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能变得更加理智起来!

期中考试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 篇3

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其主要失分情况是: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试卷设计来看我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这次考试中,我决定做以下的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