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诗经·静女(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考答案: 篇1

(1)等待;赠给

(2)“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注释 篇2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译文 篇3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参考答案 篇4

1、B

2、C

3、全诗采用侧面描写手法。首先用“搔首踟蹰”的动作衬托人物,接下去以“物”衬人,又句句渗透抒发主人公美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审美空间。

4、诗歌通过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美的描写,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刻画出两个生动活泼的人物:男青年对恋情的热烈而纯朴,女青年的美丽活泼多情。从而表现出对美好纯洁恋情的赞美。

静女 篇5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篇6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阅读答案 篇7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2、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静女其姝——娴静的少女真美丽。

B、俟我于城隅——在城的角楼等待我。

C、爱而不见——她那般可爱,怎不让我瞧见。

D、搔首踟蹰——我挠着头,四下徘徊。

3、《邶风·静女》中的人物,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但能给人以美感,是什么原因?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出处 篇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