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学习研究易经但是不知道怎么入门,在《易经》的自学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那么,学习《易经》有什么知识点呢?从哪里开始易经入门比较合理呢?下面是整理的《易经入门》全文「整合版」【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就不一一说了,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如: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孔子说得很好: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进而达到与“道”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易经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易无象外之辞,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但至王弼注易以来,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但事实上,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爻,就是交的意思,代表阴阳相交。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易经各爻,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是错误的。孔子的《小象》,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也是错误的。。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不过,孔子只以人文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