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顺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钟学说大体吻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到起居养生【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欲求健康乐逍遥,起居养生有诀窍:
黎明即起庭院扫,散步慢跑做做操。
欲求健康乐逍遥,起居养生有诀窍:
黎明即起庭院扫,散步慢跑做做操;
踢腿甩臂太极拳,何必苦把仙方找;
定时大便莫憋尿,二便通畅疾病少;
一日三餐要定时,饮食有节勿过饱;
素食为主少荤肉,平衡膳食寿自高;
少量饮酒烟戒掉,防病防毒防感冒;
远眺眨眼做眼操,不要躺着看书报;
增减衣服随气候,被褥常晒勤洗澡;
春暖不要忙减衣,秋凉勿早增衣帽;
作息有序不熬夜,养生睡好子午觉;
工作娱乐要调理,疲劳过度精气耗;
安闲好逸气血滞,体弱多病易早夭;
居室洁净勤通风,空气新鲜病不扰。
睡前要注意保持心情安静平和,全身放松,摒除一切杂念,切忌七情过极,创造良好的睡眠意境,所谓“先睡心,后睡眼”;不要看紧张的影视或趣味盎然的小说,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饮诸如咖啡、浓茶和烈酒这类带有刺激性的东西,以免因胃中不和而造成卧不安稳;睡前开窗透气通风,可增加室内新鲜空气的含量;睡前刷牙、洗脸、梳头,能使口腔清洁,头面部血流畅通,助人早入梦乡;睡前稍事活动,如散散步、做一些简单的体操等,还可使人精神舒缓,动则身劳,劳则思憩,有利于安然入睡。尤其值得提倡的是,睡前最好能洗个热水澡或用温热水泡脚,并按摩脚心。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相应的穴位,如脚底的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有滋肾填精的作用。用温热水濯足,按摩涌泉穴,可促进经脉阴阳气血流通,消除机体疲劳,还能滋肾清热,导火下行,具有除烦宁神,助睡安眠的作用。
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诸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变化,昼夜的交替,以至人体的生命活动等,都有内在的规律和守时的节律。所以人的生活起居也必须顺应这些自然规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若起居作息毫无规律,夜卧晨起没有定时,恣意妄行,逆于生乐,就会降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引起早衰。如《抱朴子�极言》说:“寝息失时,伤也”。作息有时,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工作情况等客观因素,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做到每日定时起床,定时睡觉,定时洗漱,定时排便,定时工作学习等,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从而形成生活作息有规律。由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与日月共阴阳”,要求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作息制度,所谓“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孙思邈还将早晚具体规定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晚起,莫在日出后。”(《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又如一日之中,平旦阳气始生,日中阳气最旺,傍晚阳气渐虚而阴气渐长,深夜阴气最为隆盛。因此人们应在白昼阳气旺盛之时从事工作和学习,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就应安卧休息,这也即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周期性或节律而展开。例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人体的许多生理指标,如脑电图、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以及激素的分泌量等,都是按照季节、昼夜的规律而有节奏地变化着,这就是人体内的“生物钟”现象。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使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按一定的规律而发生周期性的改变,所以起居作息也必须要符合生物钟的运转规律。如在鸡鸣和日出之间,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逐渐上升,此时起床,头脑清醒,机智灵敏,再加之清晨空气新鲜,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有利于排出夜间沉积在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故黎明即起,并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有益于健康的。而晚起贪睡者,由于过多的睡眠会使脑细胞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使肌肉过度松弛,起床后难以立即清醒,不仅不能振奋精神和增强体力,反而会影响一天的精力。因此,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保证了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还可以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一种良性刺激,建立各种各样有节律的条件反射,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地进行下去。例如,有定时工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到了时间,大脑便开始兴奋,使人思想集中,思维敏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定时就寝和起床的习惯,到睡眠时间,大脑就处于抑制状态,使睡眠踏实香甜,既可预防失眠,又可保证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到了起床的时候,也无需别人或闹钟的提醒,便会准时醒来。所以,起居作息有规律,能使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协调统一,使人 …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冬天穿衣要重视“衣服气候”。
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具体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以质轻又暖和为宜。
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
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
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先天禀赋的强盛和后天营养的充足。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除进行其他方面得调养外,有些药物是可以帮助其强身健身的。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
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
所以,老年人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
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能够选择适宜的居处环境自然很好,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改造居处,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城市卫,随着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空气、水源、噪音等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更应重视改造和保护环境。如城市住宅虽无自然山水可依托,但可植树绿化,种花修池,建造街心花园、喷泉、假山等,既可美化环境,又能调节气温,降低噪音,减少污染,保持空气的新鲜。同时保证楼群间适当的空旷地带,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如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就“辟园林于城中,池馆相望,有白皮古松数十株,风涛倾耳,如置身岩壑。”(《老老恒言�老老恒言序》)还提倡“院中植花木数十本,不求名种异卉,四时不绝便佳。”阶前大缸贮水,养金鱼数尾,浮沉旋绕于中”(《老老恒言�消遣》)等。唐代养生家孙思邈也在庭院内种上甘菊、百合、竹、莲等多种药用植物,把住宅周围装点成一所美丽的药花园。改造环境,还应讲究卫
一、五脏五行与五方的关系
肝为木其方向为东方、心为火其方向为南方、脾为土其方向为中央、肺为金其方向为西方、肾为水其方向为北方。
二、睡觉时利用五方养生法
东方为肝木之地,适合肝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东方休息;南方为心火之地,适合心脏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南方休息;西方为肺金之地,适合肺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西方休息;北方为肾水之地,适合肾脏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北方休息。中央为脾土之地,虚症者,“虚则补其母(火为土之母)”用相生(火生土)的方法养生保健时,头顶对着南方休息,采土的母气——火(火生土)来养土脏之气。
三、睡觉时利用五方相生养生法(“虚者补其母”)
东方为肝木之地,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用“虚者补其母”的原则养生时,东方适合心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心脏病者可以头顶对着东方休息;南方为心火之地,火生土,南方适合脾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脾虚者头顶对着南方休息;西方为肺金之地,金生水,西方适合肾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肾脏病者头顶对着西方休息;北方为肾水之地,水生木,北方适合肝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肝脏病者头顶对着北方休息。
一、起居调养:
冬季在起居方面要顺应自然,宜早睡晚起,直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比较好;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增减,内衣以棉质为好,外衣要宽松,鞋袜不要太紧;注意保护手脚、耳廓的温暖。
二、饮食摄养:
冬季人体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此时最宜滋阴潜阳,食用一些热能较高的膳食,比如龟、鳖、藕、木耳、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食品。要注意摄取含维生素较高的黄、绿色蔬果,并经常吃一些温凉顺气的食物,如白萝卜,以化掉体内富余的热气,发挥行气导滞的功效。早晨适宜喝热粥、晚餐宜适当节食、食后按摩腹部、缓行百步。
三、精神养生:
严冬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万物凋零之象,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因此,精神调摄十分重要。主要在于安定心志,不要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
四、膳食进补:
冬季日常膳食要注意滋阴补肾,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多食用牛肉、羊肉、狗肉、葡萄酒、桂圆肉等温热食品,食用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肤粗糙、皲裂。还要注意多喝水,以滋润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
五、药物进补:
冬季适宜药补。冬季药补必须以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为宜,最好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冬季常用的补药有人参和阿胶。冬天服用人参可食其蒸液,每日服用2克人参,切成薄片,放在小瓷碗内,加2—3匙清水,隔水蒸,水开后文火蒸20—30分钟即可。每周连服4—5天,停服2—3天。服用阿胶的方法很多,一般可用阿胶250克,敲碎放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2天,然后放入冰糖250克,加清水250克放在锅内隔水蒸炖,常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天1—2次,每次1汤匙,开水送服。
六、运动调摄:
在冬季严寒的环境中,人体功能易发生紊乱,在冷空气刺激下,人体免疫功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减弱,一旦遭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进行锻炼。锻炼场所应以室内为主,风和日丽的天气,可进行适度的户外锻炼。这样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脉,又是增热保暖防寒的积极措施。
睡眠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睡眠安然舒适,提高睡眠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摄。
隆冬起居
隆冬季节是指藏历的十二月和一月。这个季节天气更加寒冷,要依照初冬季节的养生方法,更加小心地保养。可以适当增加油腻食品,多在体内积蓄培根。
春季起居
春季是指藏历的二月和三月。这时阳光温和,天气转暖,人体表面的毛孔也开始张开,体内的热能逐渐散失,因此培根病比较容易发作。适宜采取以下措施:
1、多吃含有苦、辛、涩三味较多的食物,比如陈年的青稞面、旱地鸟禽的肉、蜂蜜、开水、姜汤等粗糙的饮食。
2、多到户外散步,多擦身来祛除培根病,宜在芬芳阴凉的园林中居留。
盛夏起居
盛夏季节是指藏历的四月和五月。这时阳光日渐强烈,人体所积聚的能量开始散失,体力逐渐被削弱。因此宜吃甘甜、清凉的饮食,忌食含有成、辣、酸味的食品,忌在阳光下久晒。多用凉水冲身,饮酒要与凉水混合,穿衣宜薄,宜在清凉、芬芳的环境中居住。
季夏起居
季夏是指藏历的六月和七月。这时雨水丰富、空气潮湿,河流浑浊泛滥。在这种情况下,胃中的阳气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适宜进食热性的食物,尤其是辣、涩、苦味以及油腻的食物,多喝旱谷所酿的酒,尽量居住在楼上,这样可以达到躲避寒气的目的。
秋季起居
秋季是指藏历的八月和九月。这时被夏雨压住的赤巴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在秋天阳光的照射下,便会开始发作,容易引起赤巴病。因此宜食甜、苦、涩味的食物,多用冰片、檀香、马兰花等香草熏衣和喷洒居室,可以起到怡神养性的作用。
总之,冬季和季夏应该多吃热性的食物,春季应该多吃粗糙的食物,盛夏和秋季应该多吃凉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