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最新10篇)

不管学什么学科,想学好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那你知道七年级的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最新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1

1.化整为段背一背。众所周知,复习课最难的就是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文科,它必须建立在牢固的背诵上,如果没有扎实的背诵,即使能力再强,也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诵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那么,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呢?首先,应坚决杜绝整堂课布置完背诵任务后,教师就撒手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恐怕连10分钟的效率都达不到。其次,我采取把当堂背诵内容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节课的背诵内容把它分为5段,每一段规定学生在5~10分钟内背完,同时在每一时段之前,先有教师或学生将要求背诵的内容加以分析,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完,完成背诵后再由教师或学生互查背诵效果,这样的话就把一节45分钟的无聊背诵课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时竞赛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复,虽然学生当堂已经完成背诵,但是往往会在背完后出现反复,为巩固记忆效果,在每次背诵下一课的内容时,我往往会给学生5分钟的巩固时间,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现象。

当然除了进行短时背诵,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趣味历史、史学新发现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由于所复习内容相联系的趣味性较强,一两分钟的小讲演可消除其复习一段时间后的疲乏,同时又能再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2.抓住重点写一写。虽说历史很长,知识点繁杂,但是作为初中历史,结合考试要求与每年热点,仍能抓住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加以整理和精炼后再交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到头来两头皆空的结局。当然这需要多位老师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为之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这一成果可以有老师直接印发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进行听写归纳,前者为学生节省了更多的复习背诵时间,后者却可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查漏补缺。在听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记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写或直接不写,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复习状况,让自己的复习效率越来越高,需要背诵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增强它的成功感,并且还可以加强其错别字的训练,尽量避免许多学生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3.精选习题练一练。基础知识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否则会背而不会做仍是空谈。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有限,在基础背诵上花费大部分时间后,解题训练所剩的时间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可分专题(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能力与拓展题)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锻炼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2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  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3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__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4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

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5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小练习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始于

A、禹建立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

C、启利用家族权势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D、商汤灭夏以后

2、商朝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历曾多次迁都,盘庚将都城迁到

A、阳城B、亳C、殷D、镐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6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是长平之战

3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3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7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平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8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都城:汴京。

(4)发展:北宋政权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政权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时间:916年。

(3)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4)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5)发展:契丹→辽。

3、檀渊之盟。

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次年,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岁币”。史称檀渊之盟。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9

1汉武帝时期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能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2两汉时期的抗击匈奴的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把匈奴一直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与中原王朝抗衡。

3西汉初期,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这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国力不够强大。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这次战争的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漠北地区,这次战争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汉武帝雄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6汉朝与西域的两种主要关系是战争关系及和亲友好相处。两者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边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发生在汉元帝统治时期。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7霍去病的功绩:

他把国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万里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把匈奴驱赶于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万国来朝。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 篇10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