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精选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1

和很多人一样,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我也是先看的电影,后来才看的小说。

相对于小说,电影做了改动和增添。改动的部分很多,比如对汤米的处理,汤米是知道安迪妻子被害真相的人,电影中是被诺顿典狱长无情灭口,死得不明不白,而在原著里则是被诺顿略施小计,以好的监狱条件让汤米沉默并离开肖申克。无疑,电影的情节改动,增强了戏剧张力。增添的部分,电影中安迪把自己锁在广播室中放音乐,这在书中是没有的,虽然身体被禁锢,但精神灵魂却是自由的,音乐在恰当的时刻总能给人莫大的慰藉。

个人认为,电影比小说要更出彩一些。

翻完小说后,才注意到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他,一生最爱是恐怖,以写吸血鬼,盗墓者,善于营造恐怖氛围的畅销书作者,怎么猛的转变方向而写了这样一个不恐怖不血腥的小说呢?

他七岁时,在母亲鼓励下,写出了自己第一个“作品”,获得了母亲的一美元奖励稿费。他自觉,写作给他开启了一扇大门,门开了,焦灼也趁机进来了。

不同的人生阶段里,这种关于写作的焦虑,以着不同的面貌出现。

当别人捧着优良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时,他却喜欢看《开膛手杰克》,越是血腥越是恐怖,他就是越是喜欢看。

他是个异类。你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动之于心,很自然形诸于笔。所以,在学生时代,有一次,他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老校长训斥他说:“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

短短几句话,却成为他以后写字的阴影。大学毕业后,薪水微薄,家有儿女,生活压力很大,日子过得艰苦,但他仍然在写,仍然在投稿,仍然写的是恐怖小说。此时即使脑海中闪现那几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时候,“垃圾”被录用了,赚点稿费一家人去大吃一顿。

人快到而立之年,他有焦灼,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靠写作为生。

人的命运难说,事后回想,一个小动作,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走向。他的老婆认定他是潜力股,常鼓励他把时间花在写作上。要不是要不是她从字纸篓里把已经被揉掉的《魔女嘉丽》(Carrie)草稿捡了回来,抖掉烟灰,摊平开来阅读,还贴心地对老公说“这个有搞头,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挣脱金锁走蛟龙,平地一声起高楼,只怕还在未定之天呢?不管怎样,《魔女嘉丽》,让斯蒂芬一举成名。

《魔女嘉丽》畅销之后,光平装本版权就卖了四十万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万,等于三十一年的教书薪水。斯蒂芬·金时来运转,终于发了!能够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做他爱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一本本小说的出版,他名利双收,昔日戏言富贵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然而,他又陷入另一种焦灼。

功成名就,生活的压力减轻后,老校长的话有反复在脑海里萦绕““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读者喜欢我就写,斯蒂芬·金是这样说的。肯定一个作家的,除了读者的掌声,还有书评家的肯定。然而很不幸总有一些人,且是他认为值得尊敬、应该重视的人,却总是认为他在哗众取宠,一味赚钱;老是批评他所写的东西不入流,赚再多的钱也还是“垃圾”?

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财万贯,名利双收,在美国文坛上,却像个新兴暴发户,只能孤芳自赏。颇有独孤九剑,求败而不能得落寞。美国主流图书机构从来都不拿正眼瞅他,冠盖满京华,偏偏不给他发一张请柬,怎能不让他斯人独憔悴?

他终于愤怒了,决心不写恐怖小说,向“正道”靠拢。此消息一出,金迷一片哗然,坚决反对,抵死不从,出版商也表示很不爽,真真是“扮戏的要散,看戏的不肯散。”最好,还是禁不住白花花银子的诱惑,他又继续写恐怖小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

不过,也试着在作品里减少恐怖血腥特异功能,而多些人性分析心理刻画,向严肃小说靠拢。更重要的是,不平则鸣,只要有机会,斯蒂芬·金总不惜口角干戈,也要跟人辩论到底:“大众小说”绝非“垃圾”的代名词,受欢迎未必就不是好文学!

对于通俗文学,斯蒂芬金说,“他们中间某些人的作品,有时或经常充满文学性,且全都是讲故事的好手。而这使我远离了平淡无趣的生活……丰富了我的闲暇时光。这样的创作,在我看来,始终是正直体面,甚至是高贵的。”“只有好小说跟坏小说之分,没有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之别。”

哪能一锤定音,妄定优劣呢?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2

昨天在潜能开发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肖申克的救赎》。当我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监狱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课后我在网上查了资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着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杀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光明,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假象),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

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绝望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国司法。

以下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环境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精神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杀人”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监狱,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监狱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环境所征服,老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剥夺了他的自由的监狱,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自杀来寻求自己永远的宁静。

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入狱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监狱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犯人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强光。人的实力并不是表现在外貌上。

不放弃,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安迪,何尝不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终我对这部影片的感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成功。引用《士兵突击》上的一句话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3

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感受依旧!“20年”、“自由”对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始终认为,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才会感动我!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感动了我。

像我身边的同学看过这部小说的一样,一开始认为安迪肯定监狱悲苦的渡过一生?可是看到最后,结局虽不是法律范围以内的,却是我们所有观众心中所想的那种结果。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其一是狱友情。虽然每个关在狱中的人并不都是犯罪的人,比如安迪,尽管他们曾经违反法规,触犯法律,被判入狱,但是他们并不是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这里,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有真挚的友谊!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犯人朋友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自由更为想靠的生活。他和另一个犯人瑞德的感情也是让我们感动的,在他成功逃出后以及瑞德在入狱四十年之后他们这对在狱中的好友再次拥抱在一起,在狱中的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顶端的典狱长们,他们只有自私、狭隘,只是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盖了而已。

其二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忽然被判入狱,而且是无期徒刑,而且是被冤枉的,这看似谁也无法承受的打击他却在坚持二十年之后狠狠的给了那些真正触犯法律的人,那些伪君子以惩罚。他利用一把在瑞德看来要凿600年才可能凿出出路的小铁锤,他却只用了20年,便开辟了自己通往自己的道路。他是一个智慧与勇气并有的人!有些人如果习惯一种生活模式,便不会去做改变。安迪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习惯了每天的的作息,每天的该做的事。或许我们会认为他会屈服,老老实实的在监狱中渡过他的余下生活,可是这二十年来,他每天坚持开凿墙壁,他要出去的的恒心,决心可见不一般。二十年的牢狱生活,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这种狱中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安迪获得了自由,获得了成功,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争取来的自由,当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鲜的空气时,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第三点就是感叹每种体制社会的不公平。一个清清白白,没犯过罪的人却要被冤枉入狱,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谁能帮你证明,你是无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终有自己的缺陷。可是有些人却是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呐喊、冤屈能有什么用?谁能真正替你伸张正义?自私的典狱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竟设计杀了知道知情人,人性啊,在欲望、金钱、权利面前一露无疑。二十年不长,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足以让一个本来对社会可能有无限贡献的人成了阶下囚。人性的可怕,社会的不公平,只是多让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再次了解到,社会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4

前几天和朋友闲聊时,让她安利几部好看的电影,她向我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那个晚上,我满脑子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们为什么要救赎呢?

我反反复复念着这一句话:“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就像安迪和瑞德,哪怕身处监狱的牢笼,也向往监狱之外的自由和希望。

入狱前的安迪,他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书中对他的描写是这样的:“他属于五短身材,长得白白净净,一头棕发,双手小而灵巧,戴了一副金边眼镜,指甲永远剪得整整齐齐”

这样的形象怎么也不会让人想到会与监狱挂钩,他的人生本该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按时上班的银行家,尽显意气风发,前程似锦。

可惜,最好的而立之年,却迎来了最坏的时刻。

无辜的安迪被命运捉弄,被误认为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狱。

他保留着他特有的风度,看似不合群,但是当他走在监狱里,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身披自由的隐形衣。

入狱后的安迪一开始为了打发时间而雕刻出精致的石子,这种精致的美是如此地让人心动,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能打造出来。

可惜,在肖申克这种极度缺乏美的地方,却无人欣赏。

他的理财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帮助狱警们理财,获得所有人的善意对待。

成为图书馆管理员,扩建图书馆,帮助狱友们增长见识。

获得州议院资助图书馆时,安迪放着音乐,音乐之美能够给人以力量,那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为此,哪怕他被独囚一个月也无怨言。

01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安迪的光芒太强,肖申克是关不住的。

汤米的出现,谋杀案真相大白,诺顿却谎称各种理由,企图阻断安迪重获自由的道路。

那一刻,我听到了安迪声嘶力竭地嘶吼“那是我的人生……”,哪怕对簿公堂也没见他这般不淡定。后来,我才明白,安迪觉醒了,与其被人摆布,倒不如起来反抗。

安迪曾经在粪坑中挣扎着前进,但是,他出污泥而不染,他能清清白白地从另外一端爬出来,然后奔向蔚蓝的太平洋。

当安迪从污水管爬出,对天仰天一啸的那一刻,纵然命运欺他,辱他,他仍然勇敢面对,心怀希望,我知道,他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02

很多人,因为在肖申克的墙里生活太久了,他们再也无法适应墙外的生活。而布鲁克是其中之一。

布鲁克深受体制化的毒害,在肖申克消耗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重获自由,但一旦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环境。

此刻,他的身体是自由的,但他的灵魂早已被击溃。

因为没有心怀希望,所以绝望。

他以自杀的方式与这世界告别,虽然不算体面,但总算是他的救赎。

03

瑞德,在监狱里待久了,懂得明哲保身,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善意,甚至认为在监狱里讲善意是会慢慢下地狱的,虽渴求自由,但逐渐麻木,他看透事物的本质,却不敢去反抗,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走向自由的彼岸。

也许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磨平棱角,学会明哲保身,才能更好在社会上生存。但是不论何时都饱有一颗向往自由和希望的初心,这才是对自我救赎最好的馈赠。

获得假释后,开始会不适应牢笼外的环境,但是为了安迪的请求,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束缚,最终也亲眼看到了像梦一样蔚蓝的大海,他心中向往自由的朝圣之地。

04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安迪和瑞德靠在墙头,安迪说他出去后,想去太平洋上的一个小镇,买一艘破船,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我想去那度过余生。

我知道,纵然命运欺他,辱他,他仍然对未来抱有热情,心怀希望。

他脸上的泰若自然的神情,让人觉得他很快就能出狱,那是一种渴求自由,充满希望。

他们看似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救赎,无论是追求希望与自由也好,还是解脱这世界的也罢。

05

电影的结尾处,瑞德赶去与安迪汇合,他们相遇在海边,在茫茫海中拥抱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真正的解脱与救赎,他们渴求自由的冲动。

其实,电影里的肖申克监狱就像一个社会群体。

敢于心怀希望,追求自由的安迪,看清事情本质不敢跨步的瑞德,跳不出体制化的布鲁克……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救赎,换得希望与安宁。

敬往事一杯酒,致敬那些敢于突破无形的枷锁,心怀希望的人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