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诗经》的翻译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注释译文
马说:韩愈《昌黎先生集》中有《杂说四首》,这是第四篇。原本无题,为近人所加。“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
伯乐:相传古之善相马者。一说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曾荐方九堙为秦穆公相马,认为相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有人说这就是孙阳,称孙阳伯乐。再一说春秋末赵简子之臣邮无恤,字子良,号伯乐,亦称王良,善御马,又善相马。《吕氏春秋·观表》论古之相马者说:“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方九堙,尤尽其妙矣。”又一说,伯乐本星名,主管天马。
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仆役一类人的手中受辱。祗,同“只”,只是。辱,受屈辱。于,表被动。奴隶人,本是地位低下受奴役之人,此指马夫、仆役一类人。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汉书·扬雄传》颜注曰:“骈,并也。”槽枥(cáo lì):马槽。槽,盛草类、豆类等饲料的器具。枥,马厩,马饮食和宿歇的处所。
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称,称赞,称名。
马之千里者:能行千里的马。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用作动词,吃尽。粟(sù):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石(古书中读shí,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sì):同“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食”念shí,其余的“食”都念sì。
其:代词,指千里马。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xiàn):出众的才能不能表现在外。才美,出众的才华。见,同“现”,显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与普通马一样奔跑尚且不可能办到。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不可得,不可能。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千里:指日行千里。
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鞭打,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不以其道,不用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指日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来到它的面前。临,面对,接近。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真无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邪:同“耶”,表反问,可译为“吗”。
其:表推测,可译为“恐怕”。
马说
王令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常以马为牛,既知其为马矣,吾惭而未言,将无以见市人也!”先生曰:“噫!马信为马矣,孺子以为牛,孺子之过也。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马云也。苟不以马而以他使是非,几不能不以牛为马,其于孺子有间乎?孺子殆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惭也。”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