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村牧区文明进步、农牧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制定出台了_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_〕1号),起草了《_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22年)》,调整成立了_市市委农村牧区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牧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集宁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牧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区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62家、市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230家;
家庭农牧场333家,其中:家庭农场111家、家庭牧场222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品牌。“_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11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牧场32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4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_农村牧区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8000多个、公厕2000多座。二是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村牧区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7万农牧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82%和自来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4%。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改造喷灌圈16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34。5%,村庄绿化覆盖率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牧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74个,旗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牧区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321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农村牧区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农村牧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牧区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牧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农村牧区牧区人才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170人、职业农牧民4648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旗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70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11。2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牧区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牧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牧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农牧业项目少,农牧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牧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牧区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牧区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查村空心化、农牧户空巢化、农牧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牧区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牧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牧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农村牧区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先行。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牧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牧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二是弘扬农村牧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提升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农村牧区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农村牧区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牧区普法力度,提高农牧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牧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2020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95%。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一、主要成效
乡村振兴学院自创办以来,各项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举办全国最大村干部大专班项目培养农村干部近3997人、农民大学生项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培训农村教师3000余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农民工20000余人,培养农业推广硕士400多人,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工作者培训班20余班次,培训超过3000人次,举办客家菜师傅培训班3个班次共200余人。
二是各级媒体高度关注。“政校农”协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办学成果被中宣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数字广东)、人民论坛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报业集团南方+、河源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累计130余篇次,已构建了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品牌。
三是教学科研成果突出。乡村振兴学院建设获教育部、省、市等各类项目立项10余项,项目经费达2000多万元,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省、市等各类优秀成果奖10余项。先后有50余所省内外高职院校到我校学习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高职继续教育工作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性范本。
四是各类荣誉奖项丰硕。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所在党支部先后获“全国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首批三型党支部”“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集体荣誉13项。
五是成功搭建各类人才培养平台。2019年至2020年,先后设立“河源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河源市人民调解培训基地”“河源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河源分院”。2020年,成功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些平台的设立为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学院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计划未来5年对全市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全员轮训,培养大批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农技推广员、农村养老护理员、乡村医生等乡村振兴人才。
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乡村振兴政策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治理研究、乡村振兴相关调查研究等。
二是全力推进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设立“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致力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厨、名菜、名店、名村。制定客家菜厨师的标准,培养有文化的新一代客家菜厨师。
三是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引进各类涉农高校优质办学资源,积极开展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家庭农场主、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培训项目。
四是加强乡村振兴农民创新创业指导。每年聘请农业专家、各种农业能手深入农村开展讲座,重点开展涉农前沿管理、前沿技术理论课堂讲座及技能现场演示讲堂。
五是加强乡村振兴规划指导。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广大农村开展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建议、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发展规划。
六是构建河源农村终身教育体系。面向农村地区、农业领域、农民大众、乡村教师、退役军人搭建以短期培训、专科函授、本科函授、在职研究生教育、远程教育等多位一体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性硬件条件不足,没有设立专门的农学院,没有开办专门的农类专业;二是运行机制不完善,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办学工作;三是建设经费不足,主要通过自筹解决,制约业务的拓展;四是师资团队专业性不强,涉农类的专业师资极少;五是相关研究系统性不够,没有全面系统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六是人才培养供求不均衡,难以实现因需培养人才等。
四、对策建议
一是协同创新整合办学资源,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学院硬件不足,积极引进省内华南农业大学及国内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类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积极开展“走出去”教学,使乡村振兴学院培养的学员接受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熏陶。敢于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积极引导大湾区重点高校资源要素向河源聚集,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基地,目前,已跟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公共管理和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开设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河源分院的合作协议。
二是系统构建学院运行机制,科学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从全校的高度系统构建乡村振兴学院的运行机制,转变乡村振兴学院仅仅依托继续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从学校层面统筹乡村振兴办学,明确全日制办学、继续教育办学等各方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宗旨和任务。把相关的院部、处室纳入到乡村振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拓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范畴和内容。把乡村振兴学院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纳入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推进乡村振兴学院业务开展及工作运行。
三是多方筹措学院建设经费,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努力争取各种政策性扶持资金,用好如工会、扶贫、教育、人社等领域涉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资金,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际出发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按照《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并落实培养培训资助政策的要求,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减免学费。
四是立体设计学院工作规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从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局规划学院业务开展的范畴,积极拓宽业务,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又做好教育服务的其它工作,全面发挥乡村振兴学院的功能。科学规划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专业,找准人才培养的对象,既要培养好全日制人才,又要做好继续教育办学,更大范围、更全方位地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规划好乡村振兴学院业务开展的举措、途径、手段,确保业务开展有抓手、有方向、有思路。
五是打造全面专业师资团队,扎实高效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学院师资匮乏、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引进大湾区重点高校资源要素、政校农企协同等方式整合各方师资资源,打造专业化的优秀师资团队。在本校及合作院校遴选优秀教师、在政府有关涉农单位及涉农业务部门的遴选业务骨干、在农村遴选优秀的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农业企业遴选管理和技术精英共同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充实师资力量。
六是深入开展理论实践研究,科学指导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题研究与实践活动,凝聚更多力量全面、深入开展理论实践研究,丰富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研究系统化和实践深入化。建立健全相关研究工作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推动成果应用与转化,促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七是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确保平衡乡村振兴人才供求关系。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短板,因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顺应乡村振兴对涉农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三农”人才。顺应乡村振兴经济大发展的需求,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会营销的经管类“三农”人才。顺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规划建设的需要,大力培养精于乡村规划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八是大胆创新办学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当下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谋划开办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项目,确保办学项目高起点、规划长远,并争取通过2-3年的实践凝练特色、不断优化并逐步打造新品牌。主动对办学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和改进,将特色凝练与理论实践研究工作统一起来,积极申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成果奖、社科成果奖等,扩大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促成特色的形成与品牌的塑造。
一、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20_年半年来我局以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以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为目标,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全县扶贫攻坚战役助力,争取到位省级以上水利项目资金____。__万元,其中中央资金____万元,省级资金____。__万元。
1、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情况。我县20_年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工程总投资___万元,项目包括付坊乡荷塘村、太源乡寨里村、桑田镇古城村、琴城镇游军村、紫霄镇禾溪村、莱溪乡莱溪村、三溪乡上晒村等七个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____人,其中贫困户___户,贫困人口数量___人。目前完成工程量的__%,计划在__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针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偏低、消毒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县财政安排了___万元对20_年以来已建的__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部配齐消毒设施。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_年上级下达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资金____万元,其中:傅坊乡九剧水综合治理工程___万元、桑田镇九剧水综合治理工程___万元、莱溪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___万元。目前付坊乡九剧水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综合治理河长__。__km,加固堤防长度_。_km,护岸护坡长度__。_km,完成工程量的__%。桑田镇九剧水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河长_。_km,加固堤防长度_。_km,护岸护坡长度_。_km,完成工程量的__%。莱溪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工,进展顺利。南丰县城防洪工程完成了项目的前期用地预审、初步设计报告审查工作,正在开展环评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20_年还申报了琴城镇九剧水综合治理工程、太源乡沧浪水综合治理工程和白舍镇洽村水综合治理工程三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目前完成初步设计并已批复。
3、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情况。20_年水保项目为太和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主要实施地点位于太和镇康都村黄井湾和石陂下两村组,流域治理面积____公顷,包括人居环境治理_。_公顷,水环境治理_。__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__。__公顷,生态自然修复___。__公顷,项目总投资___万元,项目受益户__户___人,涉及贫困户_户,贫困人口__人。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完成工程量的__%,计划在__月底按上级要求完成工程量的__%。
4、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20_年实施白舍镇张家村罗俚石佰诺丰公司、琴城镇艾源村南湾山庄、琴城镇艾源村南湾山庄等_个县级精品园艺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亩,工程总投资___万元。根据丰府办抄字[____]___号抄告单及丰办发[____]__号文件精神,采用直接发包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分为三个标段,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工程量的__%。
5、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情况。20_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有沙湾和长陂两座水电站,沙湾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总投资__。__万元,其中中央奖励资金__万元,长陂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总投资___。__万元,其中中央奖励资金__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是对进水闸、引水明渠、前池和厂房进行加固处理,更换压力钢管,沙湾水电站将机组增容到___kw,长陂水电站将机组增容到___kw。目前工程完成主机设备采购,土建及其他工程完成工程量的__%。
二、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
1、完善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一是完善机制,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将河长制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和成员单位,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制度落实,从严履行河长责任。县级河长带头贯彻执行河长制工作制度,加大河长巡河力度,20_年县级河长巡河__人次,乡级河长累计巡河__人次,村级河长常态化巡河。三是落实经费保障,20_年县财政落实资金___。__万元,用于水域常态化保洁,按照每_公里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县共配备村一级河道巡查员___名、保洁员___名,实行“两日一巡查,一日一保洁”。
2、开展治水清河行动,狠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是把中央环保督查、长江经济带环保督查、环保赣江行、省水利厅“河湖卫士”执法检查反馈的涉及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取缔了石佛取水口保护区的菜地及农业生产污染源;关停了石佛寺清汤店,按照规定重新设置了标识标牌、保护区界牌和铁栅栏隔离保护围墙。曾巩大桥穿越石佛取水口Ⅰ级保护区按规定设置了导流槽、应急池、防护栏等设施。开展了瑶浦村入河排污口整治,前期对污水进行了纳污封堵,目前正在进行整治项目招投标工作。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编制了《20_年南丰县“清河行动”实施方案》、《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理河道内施工围堰_处。三是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治理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河道采砂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运砂等违法行为,共查处无证采砂案件_起、违规运砂销砂案件__起。
3、加快河流治理,推动河长制工作开展。一是开展试点河流整治。通过清河道、治污水、建项目、兴产业,扎实推进市山镇炉下新村至南建大桥下游___米处盱江河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试点河长约__。_公里,目前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待组织专家评审。二是开展河湖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一个科学监管、全面覆盖、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三是落实一河一策,做到保护治理措施项目化、清单化,同时完善一河一档。四是启动河湖划界工作,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流域面积__km_以上的河湖划界,目前完成了项目的招标工作和河湖划界(盱江段)实施方案的编制,预计__月底完成河湖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的测量与图纸绘制及立界桩工作,并通过市里考核。
三、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
1、水库退出承包养殖。为加强我县水库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我局提请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对按期完成水库退养工作的乡(镇)或权属单位,由县财政安排资金补偿退养水库的剩余年限承包已支付的原始租金,并按_。__%的年息对其剩余承包租金进行一次性的一年利息补偿,共安排水库退养补偿资金___。__万元。目前__座水库全部签订退养协议,__座水库完成清库。
2、继续严抓“三条红线”管理落实。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乡镇、行业及大户,加强了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确保“三条红线”管理得以贯彻落实。
3、加强已建入河排污口管理。按照《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___-____)对各乡(镇)辖区内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编码和命名,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入河排污口都已进行了登记,并按要求设置了入河排污口标志牌。
四、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
1、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县20_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区包括:琴城镇下坊村、市山镇耀里村、莱溪乡九联村、洽湾镇洽湾村等_个行政村,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_亩。改革项目区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工程管护责任,进行了水权分配,合理制定了农业水价,并对工程采取了公司化与村组协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维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_个改革项目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节约用水,提高了农户收入。每亩果园平均节水___立米;二是水价改革促进了节约用水,每亩平均减排__立米;三是减少了水事纠纷,促进了社会稳定。
2、完成车么岭水库和琴城水厂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全面落实了岗位职责、健全了工作制度、编制了管理手册、开展了确权划界、出台了保障制度、完善了检测设施、建立了运管平台。试点单位实现了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范围界定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经费预算化、管理活动日常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美观化、管理考核规范化,试点工作将__月通过市里验收。
3、做好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工程规范化试点工作。20_年以来,我县新增桔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万亩,为保障我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限度地发挥效益,我局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规范化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小农水工程维养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创新机制,优化模式。建立健全了维养管护机制,对维养工作全方位进行了规范。实行专业化的维养机制,对电气设备、水泵、各类管道的维养、集水井的清洗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维养项目,由政府部门以向维养公司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维养。三是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维养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对质量不合格工程一律实行“四不”,不计量、不验收、不报帐、不拨款。同时,加强与乡(镇)政府、村组两级的沟通,保证维养工程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兼顾均衡,实现了维养效益的化,截止目前维养管道、泵站、取水井、阀门等__处,投入资金___万元。
五、不断强化行业管理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严纪律正风气,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各项工作。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总体布局;二是坚持思想建党,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三是持续正风反腐,落实上级各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四是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五是整改巡察反馈意见,对县委巡察组提出的反馈问题按《整改方案》立行立改,整改销号。
2、提升行政效能。主动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随机抽查事项等“放管服”改革信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严格按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办事,做到“宽进、严管、重处”。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推行网络在线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行业服务更智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20_年共完成行政审批事项__项,其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_项,权限内取水许可(含取水量核准)__项。
3、规范建设项目监管。强化项目建设依法依规开展,严格项目监管,进一步规加强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做好基础、隐蔽部位、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前等质监必查环节,发现问题立即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并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对其安全施工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组织开展不定期巡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做好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检查程序和行为,突出检查重点,强化检查效果,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各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落实。
一、目前开展情况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
20_年5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2月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3个月,至20_年8月底,县城区33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
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20_年7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10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
从20_年10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2015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
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政府投入386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
采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1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1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12辆。目前,全县27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_年和20_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4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45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_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_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4座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并于20_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
20_年5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_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500立方以上的存量垃圾6处,涉及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35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出的“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_年8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0。5cm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50cm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2%;
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20_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27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_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_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至5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20_年,在完善45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争到2020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4个垃圾中转站,实现90%以上的农村垃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总体思路,在检察院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履行好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推进全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一、x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省xx市xx县城以西31公里处,全长9公里,东南与安坪村交界,西北与松柏村毗邻,该村由原西北、xx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有耕地2062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全村总户数318户1093人。通村水泥路磨木路纵贯全境,全长10公里,通组水泥公路七条,共计18。49公里。全村以种板栗、蚕桑、魔芋、养殖和务工为主导产业,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余元。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48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47户448人。有低保户43户83人,特困供养户27户28人,残疾人102人。
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按期完成工作交接
为扎实做好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核,xx县委、县政府同意,按照《中共xx县委组织部xx县乡村振兴局关于认真做好驻村帮扶交接工作的通知》和《xx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镇驻领组字〔2021〕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乡村振兴工作队刘远伟、文政武、叶伟三名同志于2021年7月20日到柴坪镇xx村报到,熟悉村情村貌,全力指导、协助、配合村“两委”工作,共同推进xx村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7月26日,新派驻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原xx村包扶单位xx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脱贫攻坚工作队在镇村干部的参与见证下,按期完成了交接工作。
(二)进村入户,深入调查,切实了解村情民意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xx县人民检察院乡村振兴工作队进入xx村后,迅速投入驻村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顺利接过xx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接力棒,首先突出抓好入户走访调查工作,切实了解村情民意。
xx村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全面系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驻村工作队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场所、深入群众每家每户,访民请、询民意。采取挨家挨户详细地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尽力做好群众贴心人,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防汛防滑,抢险救灾,冲锋陷阵敢担当
2021年8月20日以来,xx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多数镇办降雨量超过100mm,全县受灾严重,xx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之一,大雨造成滑坡体多处,部分通组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水、电、网中断,产业受损厉害,多个受灾户住房安全无保障,生活困难。险情当前,xx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高锋,副检察长任永常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落实“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措施,工作队亲自加入xx村青年抢险救灾突击队,率先到达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指挥参战,排除险情、转移群众,多次冒雨查看重点监测户,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经四支力量同心协力,防汛防滑工作做到了“无伤亡守底线”,尽最大努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工作队与镇、村及时掌握受灾状况,进一步排查灾害隐患,并为重灾户送去了米、面、油、被褥等急缺物资,包扶单位县检察院还筹集资金3万元,支持xx村灾后重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护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四)战疫情,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年8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防控形势严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部署要求,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xx村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加入该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突击队,协助村“两委”推进疫苗接种,开展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切实做好疫情的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五)扎实推进养老保险集中收缴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广大村民老有所养,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工作队协助xx村“两委”按照“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收缴工作。通过召开动员会、悬挂标语、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引导村民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缴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落实临时低保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热心帮扶特殊群体
绿色作文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期间,驻村工作队密切关注疫情、灾情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协助镇、村通过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建立落实临时低保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热心帮扶特殊群体,将部分五保老人集中安置在养老院等各种途径,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实落细。
(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相关政策解读
打通“政策到人”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知晓政策、享受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继续开展送政策到基层活动,厚植为民情怀,以群众视角和群众需求提供更贴心、更精准、更高效的政策解读服务。如大学生爱心救助、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环境保护、防汛防滑、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信访维稳、国家政策宣传等。
(八)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助力“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统筹,谋发展。制定符合xx村实际的长短期帮扶计划。抓改革,优环境。协助村“两委”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环境保护”,“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厕所革命”等专项活动,让村庄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抓治理,保稳定。协助村“两委”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突击队、青年抢险救灾突击队,在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矛盾协调、便民服务等方面做实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进度
xx村二组曾家沟、五组延安沟手机讯号没有全覆盖,涉及83户农户要求新建手机信号基站,解决通讯不畅的问题。
(二)贫困户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xx村主导产业以蚕桑、魔芋、板栗、核桃及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目前本村已经成立村公司一个、合作社6个、互助资金协会1个。通过村公司、合作社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58户有2—3样以上长短期结合的产业,根据规划预算都能支撑贫困户脱贫;但仍有个别贫困户无土地、无林山、无劳动力等原因,无法发展种养殖产业,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为主。
(三)贫困户自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xx村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主观意识不强,认为脱贫是政府和干部的事,以为脱贫之后就不能享受任何政策。
府和干部的事,以为脱贫之后就不能享受任何政策。
(四)群众满意度不高
由于xx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和干部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同时群众思想工作还做得不扎实和对群众的一些诉求没有及时化解处理,导致群众中特别是非贫困户中的边缘户对政府和干部有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帮扶村“两委会”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单位主要领导到帮扶村调研、督导、部署工作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月到帮扶村调研督导不少于1次,促进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督促做好过渡期内的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有效衔接,常态化运行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发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发挥单位优势,立足帮扶村情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计划投入资金2万元,引进资金26万元,组织实施蚕桑、魔芋、板栗等产业帮扶项目。
(四)推进消费扶贫,运用“832”平台,落实预算单位采购、工会福利购买帮扶村农副产品。采购帮销消费产品2万元。
(五)持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计划投入资金2。5万元,引进资金3万元,指导或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公益岗位安置等活动。
(六)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秦岭生态保户、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七)推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扶志扶智,倡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革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八)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九)指导帮扶村建强村级党组织。加强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
(十)推进强村富民进程。重点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十一)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强化对驻村工作的督促管理和对派出人员的激励关爱,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十二)计划投入帮扶资金0。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万元,开展帮助帮扶村卫生室健全医疗器械和设备、送法进村等系列帮扶活动。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__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__“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紧抓__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
一、高点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2020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__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__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
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__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__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17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
下一步,__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____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__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__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__苹果”和“__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__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__1号、__2号被__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
依托__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__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
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
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深挖__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崮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汇报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谋划,统筹部署,快速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在春节后,建华书记、伯怡市长等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乡村振兴多次深入乡镇基地调研,研究部署农业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