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那么你知道唐伯虎古诗有哪些呢?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褔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4岁时就在绘画方面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
一天吃完饭后,饭桌上洒下了一些水,唐伯虎就用手指蘸着水,在桌上画了一朵梅花。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一看儿子的涂鸦,不禁惊住了,他叫来唐伯虎的母亲邱氏,两人一起欣赏,那朵梅花竟然像模像样。随后,唐广德找来笔和纸,让唐伯虎随便画画,没想到唐伯虎画了一只小鸡,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唐伯虎6岁时,唐广德送他到私塾读书,唐伯虎一边读书一边自己练习绘画。13岁时,唐伯虎的画名已经在周围十里八乡传开了。父亲唐广德为了让唐伯虎有更大的提高,就把他送到当时的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绘画。有了名师的指导,唐伯虎如鱼得水,更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了专业的绘画技艺。唐伯虎在沈周门下学习两年,绘画技艺已接近老师沈周了。
一次,有一位当地名士找沈周求画,沈周由于有事没时间画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唐伯虎,没想到唐伯虎把自己关在房中一整天,画出了一幅山水图,交给沈周时,沈周拍案叫绝,大大称赞唐伯虎画技的精湛。谁知自从老师的这次称赞后,唐伯虎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他对老师每天的辅导和自由练习课不再有原来那么大的兴趣了,有时趁老师外出,他就胡乱画点什么,应付一下老师回来后的检查,其余时间就去找一帮孩子玩游戏。
沈周发现了唐伯虎的变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像唐伯虎这样的学生,心高气傲,仅靠语言教育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沈周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天,沈周特地邀请唐伯虎和他一起在自家书房吃饭,天气很热,却门窗紧闭。唐伯虎吃着吃着,感觉出汗了,就说:“老师,能把窗户打开吹一下风吗?”
沈周点了点头说:“当然可以,你去把窗户打开吧。”
唐伯虎放下碗筷,走到对面的墙上去开窗户,当他伸手去拉窗户的把手时,手触到的却是光滑的墙面。唐伯虎仔细一看,发现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没想到老师的画功竟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汗颜了,他突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唐伯虎惭愧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
唐伯虎没有打开墙上的窗户,却在老师的开导下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从此潜心学画。后来唐伯虎不再有半点骄傲之心,而是不断拜访名师,先后投到李唐、刘松年等名师门下学习,最�
周星驰演绎的唐伯虎点秋香桥段可以说是经典,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影视剧里,唐伯虎简直就是个人生赢家: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娶了八个老婆,最后还点了秋香回家。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完全是这个版本的反义词:被老婆抛弃、被体制排除在外、最后连三餐都吃不上的惨男。
唐伯虎(本名唐寅)并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而是出生在为世人所鄙夷的商人家族,但是商也不是富商。好在唐伯虎不是做生意的料,而是读书的料。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过目不忘。16岁就考上了秀才,18岁找到真爱,有了小家庭。但人生中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到了24岁本命年,唐伯虎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先是父母去世,紧接着自己疼爱的妹妹也撒手人寰,这已经让唐伯虎悲痛不已了。亲人纷纷离去不久后,老婆又难产死了,家里基本就剩他一个人。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唐伯虎重新娶了个老婆,开始读书备考,29岁那年中了个解元,可就在进京参加最终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蠢队友徐经,把他卷进了一宗考试作弊案里面,皇上一听龙颜大怒,结果:清白的唐伯虎被终身禁考。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改变命运只有一个方式:做学霸,考科举,当大官。对唐伯虎来说,终身禁考,就意味着被切断了一切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做个落魄的穷书生!
雪上加霜的是,唐伯虎老婆知道后立刻抛弃了他。仕途走不了了,连家庭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没有了,无路可走的唐伯虎开始堕落。天天不是喝酒,就是去花街柳巷。
唐伯虎为了有花酒钱,不是帮别人造假画,就是画各种各样的春宫图。
在这段时间,唐伯虎画女人倒是很顺手,而现在所说的说唐伯虎风流啥的,其实跟他画过这么多女人画像有很大关系。在唐伯虎画里的女人都有一个特点:妆、很、厚,尤其额头、鼻子、下巴,三个地方都涂得特别白,这是明代当时女人很流行的妆容,可以让脸看起来更有立体感。除了这种风格的,唐伯虎还画了另一种就是仕女图——白描淡彩,也就是主要靠线条来表现画面。
35岁那年唐伯虎突然被当时皇帝的叔叔——宁王重金聘去当幕僚,高兴的他屁颠屁颠地跑去,准备大干一场。但万万没想到,其实是掉进了个大坑里。他发现,这宁王原来是想造反,但是完全没有可以篡位成功的迹象。为了跳出这个大坑,唐伯虎只得装疯卖傻,喝尿吃屎还裸奔,最终被宁王赶了出来。
这会儿,唐伯虎知道自己这辈子肯定是跟当官无缘了。还记得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有首非常经典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首诗就作于他人生中最落寞的这个时候,说的就是他只有拣点桃花,才能换点钱,买酒喝。
这是唐伯虎经历了人生所有大起大落之后,所有的心境。他把这种复杂的感情都放进了画里。
这种穷困潦倒的日子没过几年,在嘉靖二年的冬夜,53岁的他挣扎着拿起桃花签,写下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个被历史误读了的风流才子,留给世间最后一声唏嘘。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他立锥的地方。对于艺术家本身,命途多舛是最大的不幸,但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正是这些不幸造就了他们的艺术的伟大。
唐伯虎是江南很有名的才子,你一定在戏里看过他点秋香的故事。不过,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那会儿,他还没去点秋香呢!
话说有一回,那唐伯虎坐在一条小船上看风景,小舟摇到江中,他吩咐船夫停下手中的桨,就让那小船顺水漂流。
那会儿正是盛夏,天气炎热,船夫放下橹,从怀里掏出一把扇,坐下来扇风歇息。
船夫那把扇的扇面是一张白纸,唐伯虎看着觉得遗憾,觉得美中不足,因为你知道,唐伯虎是个画家嘛。
他对船夫说:“你的扇子好扇风,只可惜扇面白纸一张,没有趣味。”
船夫听唐伯虎这么说,就顺水推舟笑道:“白纸空白,是在等公子你画画哩!”
唐伯虎便解开行囊,取出墨砚和毛笔,就着江水磨了墨,然后从船夫手中接过扇子。正思量画什么呢,江边树上飞起来几个麻雀,唐伯虎一笑,拿起笔画起来:“雀子飞来自在,雀羽扇风清凉,就画它吧。”
船夫看他拿毛笔在白扇面涂一个墨团儿,又涂一个墨团儿,不一会工夫,就涂了七个黑乎乎的墨团儿。
船夫越看就越心疼,越心疼就越生气:“让你画画儿,谁知你拿来涂墨团儿玩!你又不是三岁小娃娃,为何硬生生糟蹋我白净净的好扇子?”
唐伯虎本来一脸得意,听了这话心生内疚:“你再看看,真的不合心意么?”
船夫怒火遮住了眼睛,哪有心思细看:“不合意不合意,你涂污我的好扇子,快还我一把来!”
“没事没事,你不喜欢,我把它们拿走好了。”
唐伯虎搁下笔,伸出食指点住一个墨团儿,慢慢朝边上推,推到扇边上,用力一掸,“呼——扑”,只见一只小麻雀从扇面滚出来,落在水里,扑棱着飞走了。
唐伯虎画在扇面上的七个墨团儿,原来是七只麻雀,一只一个样子,一只一个神态,一只只都像是活的,比真麻雀还要好看,还要传神。
船夫看傻眼啦,他睁着眼,张大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动也不能动,就好像变成个雕像,一时间凝固了似的。
唐伯虎掸走一个,又掸一个,不一会儿,画在扇面上的七只麻雀便全都掸落水面,拍着翅膀,沾着水飞起来,混到江边的雀群里,飞进绿树丛中,认不出来了。
那船夫这才晓得刚才的画儿是千金难得的宝贝,急得又磨手又跺脚:“唉!唉!唉!都怪我没留心细看,这下七个全飞了——公子你再给画几只吧!”
“不画了,好风景都在造化中。”唐伯虎收起毛笔和砚台,把白纸扇还给船夫,不再说话,继续看风景。
舟子接过白纸扇,再扇风时,他听到风中传来麻雀自在飞翔的“啾啾”声。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阳归雁尽,白萍红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儿,作诗骗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1、《绝笔》
身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2、《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
楼室栖云霞;
窗榻类画舫,
山水清且嘉。
3、《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
由来吴地说前朝;
眼前多少不平事,
愿与将军借宝刀。
4、《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
两岸寒山宿雨收;
一抹斜阳归雁尽,
白萍红蓼野塘秋。
5、《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
可惜风流半节腰;
却恨画工无见识,
动人情处不曾描。
6、《题菊花图》
黄花�
7、《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
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
只容日月过东西。
8、《题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情?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9、《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
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
曾借龙王一阵风。
10、《游镇江登金山、焦山》
人间道路江南北,
地上风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
给园兵燹废黄金。
11、《题陶谷赠词图》
一宿姻缘逆旅中,
短词聊以识泥鸿。
当时我作陶承旨,
何必尊前面发红。
12、《讽炼金方士》
破衣衫中破布裙,
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自烧些用,
担水河头卖与人。
13、《题倦绣图》
夜合花开香满庭,
玉人停绣自含情,
百花绣尽皆鲜巧,
惟有鸳鸯绣不成。
14、《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15、《伯虎自赞》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
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
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
16、《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
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17、《白发》
清朝搅明镜,元首有华然。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哀。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电影中,这位风流公子为爱勇敢追求,宁愿放下自己身段也要赢得秋香的芳心,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也正是因为电影的功劳,很多人都对唐伯虎的形象定了型,认为历史上的唐伯虎就应该和电影中一样,在自己家底和才气的支撑下,过着令人羡慕的悠闲生活。
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唐伯虎的一生,其实还挺悲剧的。尤其是他的最后几年,完全可以用穷困潦倒四个字来形容。唐伯虎早年也是个神通,天赋极佳,这点与电影中倒是没有什么相悖的地方,但是故事的走向从唐伯虎参加科举开始,就完全背道而驰了。
在那个任何自视甚高的文人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都要去参加科举的情况下,唐伯虎也不例外。在此之前,唐伯虎的才气和能力在家乡都是出了名的,他起初也没有想要参加科举的意图,家中有娇妻,父母又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温暖的庇护所,唐伯虎一直在享受生活,懒得翻阅背诵那些四书五经,但是天妒英才,在25岁那年,自己的父母妻儿以及妹妹相继离世,这个家庭一夜之间变了天,家道中落的唐伯虎没有选择,在好友的劝说下,去参加了科举。
以唐伯虎的天赋和才华,去参加科举中进士其实是不难的,但是唐伯虎很悲惨地遇到了科举舞弊的大案,当时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和他同在一个房间住宿的考生徐经买通了考官,提前拿到了考试题目,并且不出所料地答出了一份完美的考卷。那次科举考试的题目非常难,几乎没有人能够答出题目来,除了这个舞弊的徐经之外,还有一份非常完美的答卷,写出这篇文章的就是唐伯虎。在全国都没有几人答出题目的情况下,有两份拿到了满分。
而徐经此人以前读书的时候并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才华,徐经舞弊的事情很快败露,而恰巧,另一个答出题目的唐伯虎是他考试时候的舍友,这下,唐伯虎说什么自己是无辜的也没有人信了,这才是真正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当时的科举,是普通人打破自己阶级从而晋升的唯一道路,比现在的高考对于一个寒门子弟所代表的意义更加重大,所以“科举”这两个字上敢徇私舞弊的人是犯了众怒的,不仅主考官被严惩,唐伯虎也被牵连入狱,甚至被直接取消了以后参加科举的机会。
从此唐伯虎的人生彻底被改写,也走上了一条不被人们认可的道路——以卖画为生。当年的唐伯虎的字画远没有现在这样值钱,唐伯虎终其一生,都异常穷困。前半生风光明媚,后半生潦倒穷困,真是令人唏嘘。
唐伯虎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伯虎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伯虎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伯虎。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伯虎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感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伯虎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伯虎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伯虎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伯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伯虎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伯虎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伯虎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伯虎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伯虎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伯虎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伯虎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伯虎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伯虎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伯虎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伯虎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伯虎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伯虎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伯虎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伯虎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伯虎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伯虎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伯虎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伯虎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唐伯虎有风流才子的名号,再加上《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和戏剧作品渲染,很多人觉得他***,应该有很多老婆。
其实唐伯虎一生只有三个老婆。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妻子徐氏,为宦官徐廷瑞的第二个女儿,夫妻间的感情很好,但是在六年后跟唐伯虎的父母、妹妹差不多的时间去世了。
唐伯虎后来又娶了一个,不过在他赶考陷入科考泄题案后回到家,妻子离开了他。
唐伯虎第三个老婆是沈氏,也叫九娘,此后就有人大胆猜想他有九个老婆,秋香完全就是后人把别人的故事套在唐伯虎身上的。
唐伯虎的真实经历完全没有像《风流才子唐伯虎》中那么欢乐和浪漫,二十出头就备受打击,尚未涉足仕途就被宣判一辈子都无法当官。最后唐伯虎选择自居桃花坞,潜心写诗作画,排解郁闷,抒发当时的心情。
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子,因出生年份和具体时间跟都跟地支寅有关而得名,家里世代都是经商的,下面有弟弟和妹妹,小时候就很聪慧。唐伯虎二十几岁的时候,家道中落,清人纷纷离世,深受打击,曾经一度颓废不堪。
后来在祝允明的帮助下,唐伯虎重新燃起生活的欲望,专心学习,二十九岁得了解元,然而,在第二年赴京赶考时,却卷入试题泄露案,从此与仕途无缘,决意不在踏足官场,过以卖书画为生的日子。
唐伯虎曾经离开家乡,四处游历,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素材。生活贫困的他在三十六岁之际亲自整理了一处住所,取名桃花坞,自称桃花庵主,这里环境清幽,是极佳的创作地点。
1514年,唐伯虎还差点陷入宁王谋反的阴谋之中,幸好立自己的智慧想出了装疯的办法,成功脱身,避开了杀身之祸。
晚年的唐伯虎伴随着病痛与贫困,经常需要好友的接济,幸好他有一个不错的女婿,也经常提供给他生活上的帮助。这也是他晚� 1523年,从东山王家回来的唐伯虎因病过世,终年五十四岁。
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博雅多识,后因官场失意,寄情于山水,沉潜于书画艺术之中。虽然是一代才子,可他的生活过得却很清苦。有一年,快到年关了,可实在是没钱过年。唐伯虎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得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他便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走唐府佣人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见。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么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么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岂不欺我太甚?干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惩罚他。”
于是,阁老拿了对联上了八宝金殿,给皇上叩头奏道:“吾皇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无视皇上,辱骂朝廷命官,太不像话了。”皇上问:“到底是怎么骂的?”“他给我写了副对联,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却骂我倒霉,请您过目。”皇上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心想,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么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于是,他立刻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万岁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说:“你怎么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说:“阁老一定误解了,我哪能骂他!”“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敢狡辩。”随手递给了唐伯虎。“这对子不会有错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么是骂人呢?”皇帝说:“哪有全无两字。”“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皇帝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全无”。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必须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皇帝闭口无言,唐伯虎又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副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皇上这里,你说咱们怎么办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脱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想和你善罢甘休,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也不和你过多地纠缠,你就赔赏我三千两银子吧。”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哭妓徐素》
清波双佩寂无踪,情爱悠悠怨恨重。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裏逢。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题菊花图》
黄花�
《七律诗咏齐云山》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唐寅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祝枝山和文征明,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唐伯虎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与兄弟分家后,唐伯虎卖画为生,日日纵情酒色,与文征明关系逐渐僵硬,此后多作书画。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梦墨亭,次年亲侄儿年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为其作诗画送别,四十岁时为自己作自寿诗和画。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征明二人重修旧好,次年被宁王所聘,只一年便装疯得返。此后唐寅时常为吴县知府作诗画,该期间作品产量极大。
嘉靖元年,唐寅为送别吴县知府作诗,次年自书诗翰册,同年年底病逝。
唐寅一生坎坷,如此才华竟有怀才不遇之悲,他的书画、诗文至今已是遗世之宝,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之深难以言明,其作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是中国历史上难有的鼎鼎大名的才子。
唐伯虎身为才子,自小便锋芒毕露,直至54岁去世,历经了各种坎坷境遇,《唐寅传》这本书记录了这位鼎鼎大名的才子的成长、生活、才华以及仕途,包括他的亲情、爱情与友情中的纠葛痛楚,他一度被置于浪尖,又一度沉入低谷,他的寂寞与无奈更是无人可诉说,更有谁能体会。
唐伯虎博学多才,诗文、作画样样精通,他的作品如今已是遗世珍宝,《唐寅传》写出了如此才人却不得志的境遇,记录了他早年的倜傥、他晚年的归隐,介绍了唐伯虎起起伏伏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