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
老师我想妈妈了
这天,在小五班的活动课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想到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鸣,许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来。啊,有那么多小朋友也会唱这首歌,并且,许多小朋友还一齐表演起来,他们唱啊跳啊,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声中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并且越来越高,一声嚎啕大哭打断了大家的歌声。我和小朋友们都禁不住地向哭声望去……一个小姑娘正趴在课桌上,大声哭着呢!“是谁?怎样了?”我急忙问方玲玲你怎样了?她说她没有妈妈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妈妈不要她了!,许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着。“嘘!”我急忙制止了孩子们的声音。
原先,玲玲的妈妈离婚后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妈妈!玲玲继续哭着说,看着可怜的孩子,我一边哄着她不哭,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我说“让老师临时做你的妈妈,好不好?”
活动课结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只有玲玲还坐在那儿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该出去玩了!”我走过去,弯下腰,轻声的说。“老师!”她站起来怯怯地,小脸红红的说:“你能够抱抱我吗?”“想妈妈了!对吧?好孩子,来抱抱!”方玲玲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妈妈的怀里。“谢谢老师妈妈!”就在我弯腰把她放下的时候,孩子响响得亲了我一下说着,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后,我在想,作为老师爱孩子是就应的,同时,能获得孩子的爱也是幸福的。但是,我想问,妈妈的爱是别人能代替的么?孩子心理上缺少的爱谁来给她呢?
教师要有耐心、能容忍
“老师,赵国坤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赵国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师,赵国坤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赵国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潜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状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潜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必须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之后我便换了一种用心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适宜了,就应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赵国坤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齐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执笔教师:
农老师
听课时间:
4月6日
听课老师:
本人
过程:
一、游戏:苹果回家幼儿分2组,要求把不同颜色的苹果送回篮子。
第一次游戏:
幼儿自己开始进行游戏。游戏结束,教师:这样的游戏结果公平吗?(不公平)教师:这是种接力赛,就是每个人都要参加的,你们后面的小朋友参加游戏了吗?(没有)第二次游戏幼儿自行游戏,教师:游戏是大家的,要一同参加,要拍后面小朋友的手的。教师: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不公平)教师:我们看看每个队的人数(4,5,6)不等,接力赛的人数应怎样的?(一样的)怎么做?(幼儿自由调节)教师:每个队都是5个人了,苹果是10个,那怎么办?(每个人拿2个)第三次比赛教师:现在人数相等了,每个人拿2个苹果,这规则是你们自己订的。幼儿再次比赛。教师:这次比赛公平了吗?(公平)为什么?教师小结:每个比赛都要有规则,大家都有遵守这一规则。
二、看录像,进一步了解规则
1、教师:录像里的小朋友怎么了?这样对不对?怎样才能更好?请你们在看时思考这三个问题。
2、边看边问幼儿,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对吗?该怎样做?
3、看完请幼儿交流。幼儿1:小朋友喝水不排队,这样不好,很容易挤的把水弄在地上,应该排队,那样就不会了。教师:她说得很好,说出了不排队的'后果,他们这样安全吗?
教师:除了排队还有好的办法吗?(靠在一边,等小朋友走了再过去)(一个接着一个)
教师小结:在集体活动中,有很多的小朋友,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这样才安全。
三、对生活中的规则与公共场所的规则
1、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遵守规则?(是,不是)认为是的,站这边,不是的站那边。幼儿自由分组。
2、教师:请你说出理由,进行分组辩论。幼儿:在马路上走要遵守交通规则。教师:我觉得我一个人在家切黄瓜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不用遵守规则。幼儿:我在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里的规则,上课不能乱跑。教师:我在家困了,想在哪睡就哪睡,不要规则。幼儿:在马路上看到红灯要停。教师:说说在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如:在马路上,地铁站啊。幼儿:地铁站里不能乱丢东西。
教师小结:原来你们要遵守规则的地方都是公共场所,我是一个人在没有别人的地方不需要遵守规则。
3、学做文明上海人教师:我这有许多标志,这些标志都是在公共场所的,看是什么标志。教师小结:有了这些标志,我们就要遵守规则,要做个文明人。教师:我们小朋友要做个怎样的人?(文明的上海市民)建议:教师活动形式新颖,能让幼儿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以幼儿为主。
评析:
1、教师选取材料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幼儿有话可说,而且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主动去遵守这些规则,活动的教育价值很高。
2、活动的第一个游戏环节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了解规则,这无疑对幼儿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培养了幼儿思维的能力。
3、整个活动进行中,教师引导很好,能以幼儿为主,符合二期课改理念。
执笔教师:
农老师
听课时间:
3月10日
听课老师:
本人
过程:
一、回顾交流
1、教师:我们和动物是不是好朋友?那动物也要生病受自然灾害,我们要怎样?(保护动物)上次我们做了动物调查表,哪些动物需要我们保护,为什么?(动物少了)
教师:还有其他的吗?
教师:还有就是我们人为造成的,把树砍掉动物没有生存的地方了。
教师:上次我们还作了一个动物保护的设计表,哪些动物需要保护,怎样保护?
幼儿:进行宣传
2、看汇总表请幼儿交流保护动物的办法。教师:我们还作了一个汇总表,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保护动物的办法,我们一起看一下。
教师:这是什么?幼儿:把鱼放到水里;给花浇水;种竹子;看电视教师针对幼儿回答分别给以提炼:给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种竹子让熊猫多吃竹子;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保护动物。
3、我们这里还有许多动物,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幼儿观看动物图像:大象,牦牛,骆驼,熊猫,耗子,老虎。
二、制作海报
1、教师:我们的弟弟妹妹还不知道要保护动物,我们设计一张海报,想想怎么做?幼儿:画一些动物,再写“保护动物”
2、教师总结:海报要有图案,让人知道是干什么的,海报周围可以设计花边,海报形状可以根据自己想象。教师:我收集了一些海报,我们看一下。幼儿看海报,教师一旁指引,如海报上有什么?重点引导酒的海报。
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分工设计一张海报。
三、交流
请幼儿把自己设计的海报进行解说,如画的是什么哪些动物要保护的。,你是怎样保护的?
延伸:设计一句宣传语教师:我们设计了海报要让弟弟妹妹知道保护动物,那我们要进行宣传,在宣传时要说一句话,请你们互相讨论。
建议:
1、幼儿制作海报很慢,是不是在幼儿进行分工时,教师引导幼儿一个进行画图,一个写字,一个画花边,一个进行布置安排,这样可能快点。
2、幼儿对制作兴趣很高,很投入。
评析
1、从整个活动的制作过程看,幼儿兴趣高昂,幼儿间的互相合作基本能达到,教师让幼儿看汇总表讨论保护动物的方法,这一环节容易使幼儿制作海报时朝这一方向,没有新意。可以多提供一些奇特的海报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制作。
2、活动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生生互动体现得很好。
一、听课记录
1.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绘画,了解自然风光的多样性及美丽之处,并在作品中展示出来。
2.教学过程
老师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从海滨到山区、从草原到森林。随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提醒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具体的绘画指导。他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画出山脉,并告诉学生如何使用颜色和阴影来表现山体的形态。之后,他让学生自由画出自己想象的自然风光,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
3.教学评价
整堂课程设计丰富多彩,老师通过多种课程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获得了多样的启发和想象力。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有趣。老师让学生在自由绘画中体验美妙,同时学习到了绘画技能。
二、评价
本次大班美术课让我颇感满意。老师在教学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设计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他既在课程中引入了丰富的素材和图像,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又在绘画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指导,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凸显自己的特色。
在课程中,老师始终保持沟通的。状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妙想。这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美术学习的氛围,同时更好地加深了自身的理解与记忆。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程,进而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
总之,本次大班美术课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学习经历。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并富有多样化与探索性。而且,课程中老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这样的课程让我在美术学习中受益匪浅,我也相信其他学生能够有类似的感受。
尿裤子了
汗汗是我班年纪最小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就尿裤子了,我随口说了句:“你怎样小在身上呢?多难为情啊!”第二天,汗汗怯怯的走到我身边小声的说“我裤子湿了”我又随口说了句“你怎样天都尿裤子?”第三天汗汗还是尿裤子了,但是没有知老师,直到家长来时才发现。之后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汗汗说小在身上老师要说的,很难为情,所以不敢诉你……”事后,我觉得很惭愧。托班幼儿年纪小偶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我语言的不规范,在无意中伤害了汗汗的自尊心,使他对老师不。如果当时我多为汗汗思考一下,尊汗汗的人和尊严,不用责备的语,而是使用富有教育艺术的语言,微的诉他:“没系,我们换条裤子吧!老师小时也你一样尿裤子”或收到的效果会不一样。
两岁小儿懂谦让
开学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多孩子经过这段时间集生活的学习,已渐渐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感到很欣慰。别是活动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的谦精神,着实老师感到意。
集活动之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到户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感觉好极了,小朋友都十分喜欢玩,亮亮也不例。只见亮亮不急不躁、留意翼翼地走梯架,谨慎地坐下,确自己坐稳之后,才双手紧紧扶好,“吱溜”滑了下去。亮亮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后脸上绽出成功的喜悦,冲老师以会心的微。“简直是太可爱了,从这孩子身上就现出了良好的家教。”老师正这么想着,忽然眼前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在亮亮身后的小正宇飞快地跑亮亮,霸道地亮亮推到了身后,亮亮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老师,没有跟不懂事的弟弟计较,显得很有风。
天麒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常常着他小的孩子。小时,他弟弟、妹妹来;洗手时,他弟妹们洗,嘴上常常挂着“我是哥哥”这句话,人听了忍俊不禁。
是的,孩子所生发出的亲社会行为表现D“谦”,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是家庭和社会整合教育的果。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孩子不光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影响,更大地受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性的影响。今后老师用心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听课记录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创新的乐趣。
3、逐步形成善于与同伴合作以及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
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的经验。
物质:
1、30厘米见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块(3种颜色)。
2、『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
活动组织:
一、以郊游情景导入,并唤醒身体各局部机能。
引导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幼儿脚踝、膝以及腰部等关节,为下面活动做准备。
二、探索、体验拼板的不同玩法,学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1、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在此根底上教师进行提升并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2、组合拼板,练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并敢于跳过高30厘米的'拼板。
三、放松与整理
活动延伸
初步了解滚车玩法并体验滚车游戏的愉悦!
1可爱的跟屁虫
杜**在我班幼儿中算年龄较小的一个,刚满两周岁。他长得小巧玲珑的,别是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爱。
因为其他原因,昊远没有参加我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以前跟老师连面都没见过。因此,刚来园时,他和一些孩子一样对陌生的老师充满了戒备,妈妈送他来园,他连话都讲不清楚,只是边哭边咿咿呀呀地叫着,抱紧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松手。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不适幼儿园的生活,次把他送进班后,还要在教室口呆好长时间,久久不肯离去。确实,开学的前几天,昊远的情绪很不稳定,午餐时不吃,午睡时不睡,连小都不肯,常常到裤子上。
为了孩子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他更快适幼儿园集生活,我细心照料着他,他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为了他获得安感、亲切感和依恋感,我与他常常肌肤亲,如拍拍他的小脑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遇到他有哭闹行为,我又和颜悦色地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对他加以劝导,尽量满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早晨妈妈送来时能跟妈妈说再见了,午睡也有了好转,能在我的怀抱中很快睡。现在的昊远天在幼儿园里粘着我,俨然一个小小跟屁虫。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快就适了环境,感到很高兴,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虫会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开心,一天一天进步。
2孩子让我感动
对于园不久的托班幼儿来说,天最难熬的是上、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天下午快离园的时孩子们就嚷嚷,有时甚至哭闹,我明孩子们是想回家,想妈妈了。
他们毕竟还小,喜怒哀都写在脸上,作为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就用一些零食,棒棒糖来吸引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就吱吱的小鸟,个个着嘴,伸着手,有的孩子嘴里还说:“老师真好。”;有的说:“老师妈妈。”;还有的说:“老师,我长大了买上东也给你”……多可爱的孩子,多纯洁的童心啊。一日上午,我照例在教室口迎天园的孩子。王琳涛看到我,伸手我怀抱扑来,转身跟妈妈说:“再见”。
当我把她书包下时,她看着我说;“老师,我书包里有好吃的苹果。”我过说:“老师给你这里好不好,你饿的时老师给你好吗?”王琳涛连忙摇摇头说:“老师我们一起吃,你一半我一半。我当时心头一热,不仅为孩子的行为感动,而且为孩子学会感恩而欣喜。感动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原来我在孩子的心里是这么好的,很感动啊
3尿裤子了
汗汗是我班年纪最小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就尿裤子了,我随口说了句:“你怎么小在身上呢?
多难为情啊!”第二天,汗汗怯怯的走到我身边小声的说“我裤子湿了”我又随口说了句“你怎么天都尿裤子?”第三天汗汗还是尿裤子了,但是没有知老师,直到家长来时才发现。后来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汗汗说小在身上老师要说的,很难为情,所以不敢诉你……”事后,我觉得很惭愧。
托班幼儿年纪小偶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我语言的不规范,在无意中伤害了汗汗的自尊心,使他对老师不。
如果当时我多为汗汗考虑一下,尊汗汗的人和尊严,不用责备的语,而是使用富有教育艺术的语言,微的诉他:“没系,我们换条裤子吧!老师小时也你一样尿裤子”或收到的效果会不一样。
� 一天午饭前带孩子们上厕所,我鼓励孩子们自己褪、提裤子,结果早上来园爱哭的肖曼成功了。我一边帮别的孩子提裤子,一边表扬她。
睡午觉时,我整理孩子们的衣裤,发现肖曼的裤腰湿了。怎样回事呢?她自己会褪下裤子、提裤子,这么能干的女孩,怎样会尿湿裤腰呢?是裤子褪得不够下吗?
第二天上厕所时,我还是要求她自己褪下裤子,虽然看着还行,但是有了前车之鉴,我又把她的裤子往下拉了一大截,直至膝盖。这回总不会尿湿了吧!但是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她自己提好裤子,我特意摸了摸她的裤腰。天哪,又尿湿了。手忙脚乱地帮她换好裤子,我问开了:“肖曼,在家里你是怎样尿尿的?”“小马桶,坐着尿尿,还有妈妈抱着尿尿”。难道是她刚学蹲着尿尿,没完全蹲下去,翘着屁股?
又一次上厕所,我站在她的后面,看着她蹲下去,她蹲到大腿与小腿成90°时不动了。原因找到了,我赶紧把她往下按。� 尿好了,我笑眯眯地说:“肖曼,摸摸你的裤子,有没有湿?”她摸了摸乐呵呵地回答:“没有。”“那你以后尿尿时必须要往下蹲哦”。
此后,这孩子再也没尿湿裤腰。
课程名称:
创意绘画《彩虹上的小屋》
授课教师:
张老师
授课时间:
20xx 年4月15日上午10:00-10:30
参与幼儿年龄:
4-5岁
课程开始:
引入环节(10:00-10:05):张老师以一首轻快的儿歌《彩虹桥》作为开场,边唱边做手势,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唱完后,张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上有没有可能建一座小屋呢?”孩子们兴奋地回答,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10:05-10:10):张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张彩虹和梦幻小屋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彩虹的颜色排列(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小屋的特点(屋顶、窗户、门等)。
讲解步骤(10:10-10:15):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创作《彩虹上的小屋》的步骤:首先,用七种颜色的蜡笔或水彩笔在纸上画出彩虹;然后,在彩虹的一端或中间位置画出小屋的轮廓;接着,添加小屋的`细节,如窗户、门、烟囱等;最后,可以添加一些云朵、小鸟等装饰元素。
示范操作(10:15-10:20):张老师亲自在黑板上示范了如何绘制彩虹和小屋,边画边讲解技巧,如如何均匀涂色、如何画出小屋的立体感等。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声。
幼儿创作(10:20-10:50):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开始动手创作。张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对于遇到困难的孩子,张老师耐心给予帮助和指导。
课程结束:
作品展示与评价(10:50-10:55):创作时间结束后,张老师邀请几位孩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张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结与延伸(10:55-11:00):张老师总结了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了色彩搭配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性。同时,她还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可以继续创作,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彩虹上的小屋。
观察与反思:
孩子们对彩虹和小屋的主题非常感兴趣,整个课程过程中参与度很高。
张老师的引入和讲解生动有趣,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间:
5月19日
执教老师:
李老师
活动过程:
一、出示筷子,引起兴趣
1、出示筷子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一根筷子、一支筷子”教师:“我拿了一双筷子,这双筷子是怎么样的?”
2、幼儿讨论“筷子的后面是正方形的,前面是圆形的、后面好像是有点圆,前面是方方的、我发现头有点大……”
3、请妹妹朋友和弟弟朋友分别拿一双筷子。请幼儿说说自己拿的筷子(很多幼儿拿了不一样的两只筷子、有的幼儿拿了一根筷子)教师:“什么叫一双筷子?”
教师:一双筷子就是两根筷子。
4、教师将不同的两根筷子放一起:这是一双筷子吗?(引导幼儿发现两根一模一样的才是一双筷子)请拿错的幼儿去换一下。
二、比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样
1、比一比自己的筷子和同伴的区别教师:“请小朋友和旁边的。朋友比一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交流:“我的筷子长、我的上面是一个长方形、我和x x的颜色不一样。”出示其他筷子的图片。
2、请部分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不同材料的筷子教师:刚才都是小朋友带来的筷子,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筷子。电脑依次出示“竹木筷子”、“红木筷子”“檀木筷子”“牙骨筷子”“玉石筷子”、“金属筷子”
三、筷子的由来
1、筷子是哪里来的?幼儿初步讨论。
2、教师出示筷子的故事(为什么会发明筷子)图片,讲述故事。
3、教师:筷子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
4、教师出示从“树枝”到工厂加工到“筷子”图片顺序,讲述筷子的制作过程。
四、筷子的用途
1、教师:筷子有不同长短的、不同颜色的、不同材料做成的,那么筷子有什么本领呢?幼儿:“吃饭”、 “做玩具”“做泥工”。
2、教师出示“筷子舞”片断。
3、最后学跳“筷子舞”。
活动分析:
活动中,很多细小的环节教师都注意到了。当孩子们有时语言表达的并不完善和标准时,教师及时给与纠正。说明我们的老师的确是很用心的在组织她的活动,但我总觉得,从头到尾环节的进行太过于平淡是本次活动的唯一缺憾。
孩子让我感动
对于园不久的托班幼儿来说,天最难熬的是上、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天下午快离园的时孩子们就嚷嚷,有时甚至哭闹,我明孩子们是想回家,想妈妈了。他们毕竟还小,喜怒哀都写在脸上,作为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就用一些零食,棒棒糖来吸引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就吱吱的小鸟,个个着嘴,伸着手,有的孩子嘴里还说:“老师真好。”;有的说:“老师妈妈。”;还有的说:“老师,我长大了买上东也给你”……多可爱的孩子,多纯洁的童心啊。一日上午,我照例在教室口迎天园的孩子。王琳涛看到我,伸手我怀抱扑来,转身跟妈妈说:“再见”。当我把她书包下时,她看着我说;“老师,我书包里有好吃的苹果。”我过说:“老师给你那里好不好,你饿的时老师给你好吗?”王琳涛连忙摇摇头说:“老师我们一齐吃,你一半我一半。我当时心头一热,不仅仅为孩子的行为感动,而且为孩子学会感恩而欣喜。感动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原先我在孩子的心里是这么好的,很感动啊
【幼儿听课记录示例】
课程名称: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子找太阳》
授课教师:
李老师
时间:
20xx年4月15日上午10:00-10:30
地点:
幼儿园小班教室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小兔子找太阳》
小兔子手偶
彩色纸片(代表不同时间段的太阳)
轻柔的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记录: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李老师手持小兔子手偶,以活泼的语气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是谁来啦?”(小朋友们兴奋地回答:“小兔子!”)
“小兔子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它想知道什么是太阳,还决定去找太阳呢!我们一起来帮小兔子找太阳,好不好?”(小朋友们齐声回答:“好!”)
二、故事讲述(15分钟)
李老师边展示故事挂图,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
故事中,小兔子先后把红灯笼、红萝卜、气球当成了太阳,每次发现后都兴奋地跑去告诉妈妈,但都被妈妈温柔地告知那不是太阳。
李老师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小兔子找到的真的是太阳吗?那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气氛活跃。
三、互动环节(10分钟)
“现在,我们来帮小兔子一起找到真正的。太阳吧!”李老师拿出彩色纸片,分别代表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
“看,这是早晨的太阳,它是红红的,温柔的;这是中午的太阳,它是金黄色的,很耀眼;这是傍晚的太阳,它又变成了红红的,但比早晨的要大一些,好像在和我们说晚安呢!”
邀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根据老师的描述选择对应的彩色纸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时间的太阳。
四、总结与延伸(5分钟)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太阳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样子,它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回家后,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真正的太阳,看看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然后来幼儿园和大家分享哦!”
最后,李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了简单的放松操,伴随着轻柔的音乐结束了这次愉快的语言活动。
观察反思:
本次活动中,李老师充分运用了故事挂图、手偶等教具,以及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环节,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太阳的基本特征,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活动过程流畅自然,孩子们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各具特色。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建议在下次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创作或互相评价作品,以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问我:“老师,谁是徐佩瑜?”“怎么啦?”
“昨天我的孩子说徐佩瑜打她了,这两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徐佩瑜进来了。
“佩瑜,你来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徐佩瑜?你打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
徐佩瑜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来。
“佩瑜,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佩瑜妈妈安慰着。
看到这,我觉得可能佩瑜被冤枉了,因为平时如果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不会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大哭不止。托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弱,一时说不上来,哭是最直接的'表达。那个孩子坐在最后面,佩瑜比较调皮,爱跑到后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着倒是有可能的,这也提醒我是否应把桌子再往前拉一拉?另外,也得时刻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跑,学会“走”路,而不是“跑”路。
托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