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5篇】

很多考生学习政治时都会感到头疼,因为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太多了,为了让考生复习更方便,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篇1

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个人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3、隐私权的含义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侵犯隐私权的后果

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7、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隐私权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8、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9、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0、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下政治复习提纲 篇2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单元 篇3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P59),对社会(P60)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

(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7、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8、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9、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0、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第一段)

11、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2、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3、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

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4、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5、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6、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7、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18、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形式必须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19、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0、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等。

21、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2、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各权利的含义见课本及笔记)

23、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24、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5、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

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单元 篇4

1、公平的含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力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及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为什么社会发展和稳定需要公平?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发展需要它,他要以与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力,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3、怎样维护世界公平?为什么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①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4、如何对待不公平现象?(正确做法)

(1)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价值观,客观面对。

(3)应对破坏公平行为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5、为什么生活要有正义

(1)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

(2)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什么是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正义的要求?

正义行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凡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正义的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7、正义制度的作用

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技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又要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8、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和正义制度(非正义制度——《汉漠拉比法典》)?

(1)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与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4)正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失去了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的大厦就会土崩瓦解。

9、如何自觉维护正义?怎样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1)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如何遵守: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

10、非正义行为和后果:

非正义行为: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利益,少数人逃票乘车。

后果: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对待非正义行为选择消极态度,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正义作用: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关系: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

1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感受)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之情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2)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12、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重要性)

(1)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

(2)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3)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13、如何做到正义感的人?

(1)、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德文、爱憎分明、正气凌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

(2)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3)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生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14、未成年人怎么伸张正义:

(1)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八年级下册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篇5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现行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因此,全体公民必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是指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分裂国家、接受外国势力支配、割让领土、服从外国势力或要求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必须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或危害国家政权统一的行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全国各族人民都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我国现行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严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公共财产是巩固国家政权、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因而所有公民都必须爱惜和维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公民遵守劳动纪律,对于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也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和工作,谋求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我国现行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是中国公民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国家的荣誉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则是相对于外国国家利益的国家整体利益。毫无疑问,如果国家不安全,公民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破坏也就是中国人自己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任何公民都不可为了一己之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法律教育网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我国现行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其他事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因此,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崇高职责。根据义务兵役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五)依法纳税

我国现行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公民履行纳税义务在性质上属于公民对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援。为保证公民纳税义务的履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税收法规。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和执行各种税收法规,对偷税漏税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其他基本义务

除了上述所列义务外,宪法第49条第2款规定了“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3款规定了“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证国家繁荣富强、子孙万代永享幸福的千秋大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我国公民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父母遗弃和虐待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虐待父母的行为,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惩处。此外,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