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放假的通知最新8篇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停电放假的通知最新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二班工作计划 篇1

一、教育目标:

1、建设良好班风,完善班级管理**,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2、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3、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风、班风建设

良好的风气是优秀班集体的必备软件,学风班风直接或间接影响班集体的管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风气建设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班会课,宣扬本班班级精神,让每个同学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要以为班集体付出而感到光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戒骄戒躁。

学风建设:通过家长寄望语和自我激励,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和课**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成立纪律部门,加强学生早自修,午自修等时段的**管理。

班风建设:规范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纪律作风,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从常规工作入手,如抓好升旗仪式,大课间的表现,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语言文明、大方礼貌的习惯;成立*门,加*生管理和**,健全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和宿舍内务分工合作的保洁**,确保课室环境的整洁优美和宿舍的文明卫生。

2、辅助后进生

后进生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首先做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她们,深入**摸底,搞清她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对她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她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她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的影响

团员、班**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本学期,重点加强对班**的管理,并由同学**,每月要求班**对本月工作述职,不合格的班**及时更换。日常加大对班**工作的指导,培养能力,并在班**队伍之中弘扬正气,形成一个有力的管理团队。

三、日常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班级目标及学生个人目标。

(2)班干改选、培训班干,让班级管理快速运转起来。严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布置课室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10月份:

(1)动员学生作好十月考的复习准备工作。

(2)做好考试分析总结工作,对照开学之初学生写的期望目标,进行总结表彰,再单独找学生谈话,个别分析考试成绩。

(3)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成绩优异同学介绍学习方法,帮助大家学习。

(4)作好校运会的准备,以此为契机加强班级的团结。结束之后开主题班会总结。

11月份:

(1)开展学习帮扶活动:针对10月考的成绩,找出每个宿舍帮扶对象,由同宿舍成员帮扶,实现全宿舍共同进步,参与宿舍比拼,从而更加强班级的学习竞争。为11月底的第二次考试作好准备。并作好家校沟通。

(2)针对半学期的班级情况,班**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利于班级向良性发展。

12月份:

(1)为丰富学生生活、充分展示班上学生的才艺,学生****节目,用一次班会课来演出评比,同时也为元旦挑选节目作准备。

(2)接近期末考试,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考试,动员学生尽早准备。

1月份:

做好学期末的收尾工作,学期末更着重加强学生的管理,以防学生出现松散的情绪,以期末考试做动员,严格要求学生,希望能有始有终。

停电放假的通知 篇2

因供电公司管理检修需要,20___年___月___日我公司将停电一天。故公司决定20___年___月___日(星期四)休息一天,上班时间调整为20___年___月22日(星期日)。

请各部门将停电调休通知及时通告相关部门和人员,防止对外工作联系出现耽误。

xxx公司

20xx年x月x日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篇3

一、尊重本色体验,催生情感

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感悟、体验离不开阅读者已有的积累、认知,以及一些带有“定势”倾向的阅读环境。我们的课堂往往会受到干扰而难以有基于文本和实际生活的本色体验,这是忽略了文本和生活的主体地位,是不符合“主体间性”思想的。教师此时应该适时引导,尊重本色体验还学生以真情实感。

例如,在讲授《七根火柴》一文时,为进一步凸显无名战士的形象,老师问:“无名战士在牺牲前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地答:“想到为了革命的胜利一定要等到战友。”“想到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给战友带来了生的希望。”“想到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生活。”一阵热闹后,一个学生站起来小声地,带有明显试探性地说:“我猜,他可能想到了妈妈,因为再也不能和妈妈一起生活了。”学生们都愣住了,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却乘势追问:“是的,一个优秀的战士肯定是一个懂亲情、有孝心的人,想妈妈,很真实,很正常,可是他此时后悔吗?”生略加思索后答:“不后悔,因为他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老师再顺势拔高:“是啊,为了妈妈,和许多像妈妈这样的受苦的人能过上幸福生活,此时无名战士在对妈妈的思念中坚强而执著地等待。”

这个学生正因为联系生活实际,尊重人情,才有了极真实的体验。老师机智地乘势引导。正确地处理好了生活实际与文本的关系。肯定了无名战士“私情”的同时又水到渠成地生成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也更立体化了学生对英雄的理解。如果不认识到生活主体和阅读主体间的关系,这样的本色体验和真情实感是不会有的。

二、营造沉浸情境,激感

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就是为了促进阅读活动的各主体间的情感反应,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变得优质高效。鲁迅先生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其声澈于灵府,令有情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阅读教学中营造的沉浸情境即为先生所说的“诗人之诗”,它的出现让学生产生了“心即会解”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有情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这样我们参与阅读教学的各主体的情感就会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形成动人的“语文场”。

在《壶口瀑布》一文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中母亲河发源地的雄伟、壮阔、磅礴一下子闯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惊涛声里师生神色庄重、眼中有光,显然已经被视频所渲染的雄壮的情境深深感染。接下来的文本解读,尤其是黄河精神、名族精神的深入挖掘就显得非常自然。老师再适时辅之以壶口瀑布的特写图片,渲染以“沉浸”式的配乐朗诵,学生就完全被浸泡到文本中去了。此时,仿佛这些阅读情感都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今天的课堂只是一种被激发后的回忆和再现。

在阅读教学中营造沉浸情境的成功案例较为常见。这种情境一下子把阅读教学的参与者都拉进了文本和课堂,阅读情感被优质高效地激发,营造出了生命律动的“语文场”,为阅读教学的深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迁移纯真认知,交融情感

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的认知有时会发生迁移现象,即阅读者对文本中某人某物的认知会迁移到与之相关的他人他物上去。认知迁移是解读文本,体悟情感的重要、有效的手段,也是“主体间性”教学思想下多向互动交往的需求,更是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安恩和奶牛》中关于安恩形象的认知似乎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生从极其生活化的语言中不难读出“仁爱”、“善良”。可是,有好事者提出:“表现仁爱、善良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挑选好饲料,可以为它洗澡,还可以和它散步谈心等,可是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让许多人都产生了误会的方式呢,难道仅仅是小说情节的需要?”这对教者而言是个意外,但是也往往预示着预设之外的精彩生成。于是,师生重回文本,以崭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安恩。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篇4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B.放于A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乙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gB.78.6gC.78.2g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B.1.16×103kg/m3C.1.75×103kg/m3D.1.2×103kg/m3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合m/s(保留一位小数).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16.身高为1.7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选填“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选填:“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kg/m3

铜8.9×103水银13.6×103氧气1.43

铁7.9×103纯水1.0×103空气1.29

铝2.7×103煤油0.8×103水蒸气0.60

冰0.9×103酒精0.8×103氮气0.09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2);(3).

三、作图题(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2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2);(3).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为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和.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28.(6分)“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初二班工作计划 篇5

金秋九月,沉甸甸的果实逐渐成熟,渴望着收获的喜悦;我们小初一的学生们正在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迈向青春的门槛,走向成熟的人生。为了帮助他们走好青春第一步,特制订了如下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班同学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规范也日渐走向正轨。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卫生和生活习惯。班风正,学风好。由于学习基础、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因素等各种原因,学生的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个别学生已经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所表现,如不按时交作业、作业质量数量不过等。另外,面临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也会产生一些迷惘和不适,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亟待引导。

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制订如下:

二、本学期的奋斗目标

1、努力提**化成绩,争取各科均分稳定在年级前列,同时保持优秀率,**低分率。

2、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的执行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最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发挥自己。

3、鼓励艺术发展,努力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养。

4、进行爱国**、集体**和理想教育,培养责任心和公共道德感,为做高素质的**人打好基础。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三、工作措施

1、第一周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具体分工,使班委工作正式运作。加强班**队伍的建设。开学初重选班委会,建立以班长为龙头的有力团体,带领全班同学在纪律、行为规范、卫生等各方面取得更多进步;另外,开展以学习委员为龙头的“一帮一”学习小组,帮助督促学习困难的学生。

2、及时进行班风校纪的教育,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重申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防患未然。

3、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质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

4、开展**员值日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沟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带头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上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5、继续做好后进生工作,稳定、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积极上进的学习自觉性。

6、继续开展写周记日记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

7、划分交叉管理小组,实施“网络管理”**,做到人人**管理,人人接受管理,创设**监理的班级管理氛围。

8、以学习委员为核心,以各科课**为主的自习课和午间自主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

9、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办好黑板报活动

10、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进一步约束同学们的思想行为。

11、实施班******。

以上为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未尽事宜将在实际工作中安排穿插;同时,计划将可能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时间作些适当的调整。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篇6

不管你现在的成绩怎么样,不管你现在的基础怎么样,只要坚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就有了生活的动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中3分钟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3分钟演讲稿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弯腰捡拾,我的责任》。

走进_中学,迎面而见的是美观的红色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宽阔平坦的操常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我们感到无比惬意,无比幸福,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然而,与校园优美环境不和-谐的是,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校园门口常常有吃完早点仍弃的塑料袋;教室里有乱仍的纸屑和纸团,花坛中也常夹杂着果皮和废弃物,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校园的环境。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弯腰捡拾,人人有责!”让我们捡拾身边的垃圾,清理角落的污物,在这个细微动作中,培养我们维护校园的美丽和整洁的责任心。

“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同学们,在四中这个大家庭中,你是愿意走进清新美丽的校园,还是愿意看到布满垃圾的校园?你是愿意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还是愿意看到杂乱无章的空间?我想,同学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那就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爱公物,爱校园的活动当中。从捡拾身边垃圾做起,从我做起,起清洁,讲卫生,管好自己的手,不乱仍垃圾:管好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永远保持她的清新和美丽,我们也会在清新美丽的校园中茁壮成长,而这美丽的环境靠我们双手共同维护,文明习惯靠我们平时点滴积累。

简简单单一个弯腰动作,就会让我们有个干净的校园,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之所以办“文明礼貌月”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心中刻上“文明”二字。让我们多弯一次腰,捡起身边的果皮纸屑吧!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弯腰这个动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个弯腰动作,体现出我们的良好习惯;正是这个弯腰动作,展现了我们的良好素质;正是这个弯腰动作,更体现出我们美好的心灵。让我们人人参与,赶快行动吧!保护校园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弯腰捡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校园因我们而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3分钟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远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种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同学们,不管你现在的成绩怎么样,不管你现在的基础怎么样,只要坚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就有了生活的动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初中3分钟演讲稿3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吧,我也不例外。在我家的书柜上,挨挨挤挤地摆放着许多书,但其中有一本书——《1001个宇宙之谜》,是我最喜欢的。

自从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面就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画面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全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章,首先向读者介绍的是宇宙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然后再带领读者走进太阳系,探索我们最熟悉的太阳、月亮和九大行星。这本书介绍了科学家们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和发明的各种航天器,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奥秘。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更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励我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通过阅读学习,我真切的觉得这本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还给我们带来了对宇宙空间、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要多看这一类书,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牢记吧: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大家都能通过读书活动,使大脑变得更加充实、使知识越来越丰富、使眼光放得更加高远,争做未来科学界的后备军!

初中3分钟演讲稿4敬爱的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论实干》。

实干顾名思义就是实实在在的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干。像老黄兔一样埋下头来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实干。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得实干。实实在在做有用的事情。如果每天喊口号似的我要做多少题目要看多少页书而不付出行动的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成功一定不会青睐你。因为你是活在口号中而不是活在实干中。大家应该都知道王进喜的事迹。在石油要从油井中喷出的紧要关头如果他不用身体去和水泥而是站在旁边干着急结果有会是怎样众所周知魏书生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请大家假想一下假如魏老师做的和说的不一样结果有会是怎样肯定的如果他们不去实干不付出行动那么他们就不会成功。

实干造就了一代代成功人物。在科学技术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实干尤为重要。如果不是医务工作者的实干sas就不会这么快被攻克如果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干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好。推荐“竟职演讲”文章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那些基础知识扎实平时肯实干的同学成绩就会好。相反的那些平时没事做整天生活在口号当中一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的人成绩就会差。所以在学习当中我们一定要实干多做实事少喊口好。只有实实在在的做有用的事知识才会一点点的积累学识才会一步步的提高。

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为了在高考场上一举夺魁。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踏踏实实走路。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我们要一个个的落实。不能让它们成为一纸空文。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推迟。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知识点要一个一个过关。学习是一个持恒的过程。每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落到实处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就像我们写《创新日记》一样。“实干”二字说出口容易写出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其意实实在在的干。而且要不得持之以恒的干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谁能够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学习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实干如同一叶船桨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实干如同一只萤火虫照亮并指引我们前行的路实干又如同一只信鸽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远方。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班级为了我们的第一请投身于实干中去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3分钟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勇气”

何谓勇气?勇气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用自己的胆识把一件事情办对、办好。所以“勇气”不但要有“勇”,还要有“气”。“勇”象征着能做出这件事的胆识,“气”象征着把这件事办对办好的能力。有“勇”无“气”,终归是一介莽夫,成不了大事;有“气“无”勇“,只能籍籍无名,成了有“勇”又有“气”之人的垫脚石。

那什么才是有“勇”又有“气”的人呢?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执掌大汉江山五十四年,成就了汉朝的鼎盛。他有“勇“。分布“推恩令”,敢于向父兄一辈的诸侯王们挑战;亦有“气”,广纳贤才,改革货币、北拒匈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中国军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有“勇”,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放弃美国的高官厚禄,只身来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亦有“气”,不但为人高风亮节,而在发射场事必躬亲,最终成就了新中国在这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也许同学们可能会问了:以上两位都是震古烁今的伟人,我们怎么会成为这样的人?我的回答是:不!或许我们做不成这些大事,但“勇气”的磨炼定然要从小事开始。对老师提出一个对班级有益的意义,为被难题困扰的同学解答问题,在楼道的门口用扫把把积雪扫到一边,它们都包含了“胆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如果在平常的小事中不断历练自己的勇气,等到你遇到了做大事的机遇,那些你积累的小勇气就会厚积薄发,变为大事的成功。到时候,或许名垂青史就不再是个梦想!

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是个有胆识、有能力的人—当然,从小勇气转化为大勇气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希望几十年后,今天的我们,也会变成一群有勇气的人!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篇7

散文考查表现手法,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1.从全文看,某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作者是怎么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5.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作答表现手法题,首先要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技巧,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作审视。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启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排比、对比等。

作答表现手法题,可按“手法+分析(举例)+作用”的模式操作。首先,先指明所用技巧或手法;后结合内容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即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什么效果。

例1.运用了象征手法,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

例2.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

例3.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

以上三例都是按照“手法+分析(举例)+作用”的模式组织答案的,规范严谨。

分析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说作用,但必须明确一般常用表现手法的特殊表达作用。几种常见表现手法作用如下: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形象鲜明地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请看下面两例:

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2012年高考·浙江卷)

相关文段:

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甘典江《母亲的中药铺》)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找到描写抓药的细节,可以发现,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准确地描写了人物抓药时一连串动作,十分传神地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技艺和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这正是白描写。作答时首先指出是白描手法,然后分析白描手法的具体体现,再指出其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2.作者在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自己的主观感受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005年高考·广东卷)

相关文段:

……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节选自肖铁《壶口的黄河》)

解题思路:通读全文,考生便知道文章表现的主体是“壶口的黄河”,作者写“我”的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主观感受,只是为了再现“壶口的黄河”,而“我”只是个客体,是个陪衬,理解了这一点,“衬托”或者“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就明确了。具体的解题步骤应该是:在答题区域里明确用了哪种手法——再分析如何具体写“主观感受”——用些常规术语来归纳其好处。

参考答案:主要是运用衬托手法。作者在这里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主观感受,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和生命力。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地图

文/高鹏程

(1)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2)“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外婆家,我忍不住问呆立在地图边的三舅。三舅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让我自己看。

(3)地图上,从小小的平峰镇出发,一些用铅笔画的歪歪扭扭的曲线,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山西、浙江、上海、新疆、广东……经过简短而漫长的跋涉后,圈住了一些字体或大或小的地名。

(4)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远嫁新疆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的是三表弟媳妇的老家,如今,他们又双双在浙江西塘打工……我也看到了自己借以谋生的——浙江象山。我的这些穷亲戚们,大字不识几个,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适合他们表达什么细腻的感情。他们只是把对每一个亲人的牵挂,用一根瓜蔓一样的铅笔线,以一种具体而虚幻的方式维系在地图上。

(5)中国地图,原来还可以是我们某个人情感分布的地图。某些陌生的区域和地名,因为是亲人所在而不断变得熟知起来。比照“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或者,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属于我们的“亲人分布图”吧!

(6)我想,我的这些穷亲戚们串门、相聚时,可能就会凑到这张中国地图前,指点着说这里那里距离的远近,说这里那里各自在远方的儿女的近况。而一说“这里那里”,是否就有天涯咫尺之感,甚至亲人音容如在眼前了呢?

(7)我的不识字的三舅,年迈的三舅,我的胸怀祖国的三舅,站在地图前看起来就像一个将军正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南征北战、东奔西走——不,他其实更像一只衰老的蜘蛛,用眼光抚摸着自己用蛛网围成的疆域。

(8)在广东某地,有几个涂得最黑最重的黑圈——这是他最小的女儿辗转打工的地方——因为讨不到工钱,她已有三年多没有回家……

(9)在热闹的过年鞭炮齐鸣之后,在喧闹的亲朋好友散尽之后,在这个昏暗的小屋里,三舅会以怎样的神情凝视着地图下方的某个地名?他的思绪会怎样一次次地坐上南去的火车,循着这条简短而漫长的曲线,在他有限的关于南方繁华世界的信息中,去看望女儿生活的城市,看见女儿忙碌、疲惫的身影……抑或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而每次“探望”回来,他又会怀着什么心情,拿起铅笔,在这个他十分陌生却已经变得熟悉的点上又加上重重的一圈?……

(10)“阿舅,还是让小妹回来好了……”

(11)“啊……”三舅仿佛从梦中惊醒了一般,但他用力挥了挥手,下决心似的说,“什么话!”

(12)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有删改)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第(3)段中“漫长的跋涉”对老人和儿女们各意味着什么。

答:

2.请指出第(6)段的写作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3.你认为第(9)段中的“三舅”会有“怎样的神情”,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再从文中为这“神情”找出两点依据。(5分)

三舅的神情:

两点依据:

4.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4分)

答:

5.你认为作者写本文用意何在?(3分)

答:

参考答案

1.对儿女们来说,外出打工是一条路途遥远充满艰辛的谋生之路。对在家的老人们来说,儿女外出就意味着那就是一条追随儿女身影的绵长的牵挂思念之路。

2.运用想象(或联想)的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中国地图”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表述“我的亲戚们”对外地务工儿女的牵挂。

3.①忧伤:因为第二段中“呆立”可以看出他对女儿的担心;第八段中把女儿所在的地名“涂得最黑最重”也是这种心情的体现。第八段中提到他的小女儿讨不到工钱,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这样的现实也必然使他很忧伤。②憧憬:打工虽然艰辛,但他所理解的南方毕竟是“繁华世界”,在他看来在那里总会找到另一种有希望有前途的新生活,所以在他的想象“看望”中,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的期许;他虽然也不免担忧,但会态度坚决地对“我”建议让他女儿回来说“不”。③迷惘:第二段的“呆立”,第十一段的“梦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他认为“南方繁华世界”是有希望的,但他又对她女儿在南方的艰难处境感到担忧,他对女儿去南方谋生其实很矛盾。

4.(从内容看)新民谣把当地人外出打工现象由上文的“我”的亲人扩大到整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旨;(从结构上看)点明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中国地图”这一核心意象得以突出;(从表达看)民谣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于地方特色,使文章表达有变化,颇具乡土情趣。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篇8

从俗到雅华丽转身的紫砂壶,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白天鹅,还是过了零点就会被打回原型的灰姑娘?顶着“非物质论遗产”的头衔,紫砂制作工艺应该代代传承还是与时俱进……我们只有走进陶都宜兴才能找到答案。

紫砂与茶 世间茶器称为首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种雅: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是俗是雅,茶都是不可或缺者。俗,因其实用性;雅,取其观赏性。因为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喝茶才会实现从饮到品的进化,最终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茶文化。

中国以“陶瓷”为国名,要找到一种泡茶的器具应该不难:唐朝茶具,以越窑的青瓷茶盏为上,只因为其“夺千峰翠色”能衬托茶色;宋代茶器,以建窑铁釉兔毛盏为尊,是因为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兔毛盏的黑褐色能显现茶沫白色汤花的色泽。而紫砂壶博得“世间茶器称为首”的美誉则是从明朝开始,这与从明代开始,中国人饮茶风俗的改变密不可分。

明前,茶以团饼茶为贵,朱元璋登基后,下令正式废除团饼茶,饮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之法改为冲泡之法。因为朱元璋的提倡,于是整个社会上呼下效,品芽茶,简约的饮茶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这一生活习俗的改变为茶器的革新创造了契机,以往用来煎煮茶的器皿就开始被“移风易俗”。自紫砂壶出现后,就开始“壶黜金银”,成为了茶器之首。

紫砂壶所以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有其自身材质原因:紫砂壶因紫砂透气性好,所泡茶香气不涣散,能得茶之真香真味;不着色,不上釉,色泽古朴等特点让它在与其它茶具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其次,紫砂壶在五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为茶而生”的制作工艺,构建起技术壁垒,让其它茶器难以望其项背。

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发展,始终是围绕“茶事”发生、发展的。从处理泥料、打制泥片到拍制身筒,传统紫砂工艺除了达到让紫砂壶成型的目的外,其制作过程还包含让紫砂壶坯体内颗粒结构构成改变等特点,这一系列的工艺过程,顺应了紫砂泥的泥性,让经高温烧制的紫砂壶壁中形成大量海绵状开口、半开口状气孔。这些气孔,能让气体通过,却不会让水分子渗出,从而达到让壶中茶汤“呼吸”的目的,因而保存在紫砂壶中的茶汤有易于发茶而不易让茶变味的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明清两代文人、茶人、陶工的共同努力下, “饮茶、品茗”成了一种极致的陶瓷文化:一方面,文人们为了营造出文化氛围,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诗词、篆刻、书画装饰等方面全方位参与进来,这让紫砂壶不在充当泡茶器具的同时,也成为了艺术的载体;另一方面,陶工们对于文人们所营造的意境心领神会,通过不断的磨砺技艺,提高自身修养,在原料、成型工艺、烧成等方面精益求精,在提高紫砂壶质量的同时,反过来又促使紫砂壶成为更好的艺术载体。

五百年的繁衍,紫砂仍配以“世间茶器称为首”之名,其工艺没有随世事更迭而没落,紫砂所依附的“茶文化”更是经世不衰,丰盛不减。紫砂壶的兴盛不仅拜饮茶之风,也是因其自身生气、灵性。

紫砂壶是有生命的,紫砂壶活在茶水的氤氲香气之中,活在壶主对它的之中。它把自己的气韵注入茶水,通过茶水实现与人的交流,因此品茶的过程就是读紫砂壶的活动。因此,从古到今,是否适于饮茶一直都是衡量紫砂壶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无论大师还是小匠,如果用紫砂制器而不能饮茶那只能称之泥塑;当今收藏家,每拍得紫砂壶,或当成祖宗牌供起,或做成装饰品陈列,好比荆轲喜美女抚琴玉臂,燕子丹断美女臂而送之,弄巧成拙。

真正的好壶,活在茶与水之间,活在人与情之间。

紫砂名门 奢望一生纯手工

当我们静观与把玩一件紫砂壶时,那些若隐若现于器物股理内的细小沙粒,柔润间带给我们玄妙可人的感受。李渔曾在《闲情偶记》里颇为有心得地说:“敬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1955年,国家为了发扬宜兴紫砂壶工艺,聘请“紫砂七老艺人”(朱可心、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任淦庭、顾景舟、蒋蓉)创办宜兴紫砂厂,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紫砂学徒。从此,宜兴紫砂厂就成为了宜兴紫砂的黄埔军校,慢慢成为紫砂江湖的一方巨擘。而宜兴紫砂艺人尊师重道的传统,又让手艺基因如基因图谱一般有迹可寻。在宜兴的紫砂名门中,“顾脉李门”就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典型代表。

因为顾景舟、李昌鸿、沈蘧华等大师的名字,使得“顾脉李门”在宜兴紫砂的传承中,带上了一抹传奇式的光辉。已年近九旬的部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讲起顾脉李门的发展历程,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紫砂壶诞生于明代供春之手,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清代的紫砂大师陈曼生,将文人字画和紫砂造型相结合,他的“曼生十八式”紫砂壶,每一把壶上都带有字画,“字随壶传,壶以字贵”,相映成趣,将紫砂壶的文人气质推到了顶点。后来紫砂壶进入宫廷,为皇族显贵们所追捧,为了适应皇室风范,质朴的紫砂壶被饰以髹漆、珐琅彩等工艺。紫砂壶便在文人派的基础上,派生出了宫廷派。紫砂大师顾景舟祖母的高祖,就曾是皇宫里的制壶师,漫长的家族文化,熏陶出了一位制壶的天才。顾景舟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极高的书法绘画造诣,用李昌鸿老师的话说,“有文化就有理解的能力”,遂能在传统文人派的基础上,为紫砂壶的发展注入现代美学概念,并形成了几何形壶的个人风格,开创了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

1955年9月,通过考核,李昌鸿被录取,成为宜兴紫砂工艺学习班的学员。那时的紫砂学习班只有26名学员,李昌鸿老师就被分在顾景舟小组,和他同组的还有沈蘧华,后来成了他挚爱的妻子。也就是说“顾脉李门”的出现,其中贯穿了一个浪漫的爱情线索。

“顾脉”的风格,是以光器为主,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李门”的特色,是将文人字画与紫砂壶艺相结合。李昌鸿和沈蘧华老师受到上个世纪出土的汉简的形制启发,创作出了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汉简壶”,其中传递出了中华传统文明的博大精深之美,曾在1984年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他们夫妻二人合力创作的另一件作品“雍容华贵”,将古代“举案齐眉”的典故,表现在紫砂壶上,传递出对夫妻和谐和美好生活的理解,也受到高度好评,这些作品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派紫砂的文化精神。而他们的女儿李霞的作品则更多地从生活中随时捕捉灵感,日常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阅读的书籍、顾客的想法和观点,都是她灵感的源泉,她擅长从细节处着手,辅以抽象的线条和明快的风格,为传统审美赋予现代气息。她的作品《如意佃盒》、《菱花硕云》都是其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个性风格的代表作。

技艺的传承基本上是一代管一代,李霞的作品上,还有李昌鸿大师的字画,到了李门第三代传人李丹静手上,则需要更大的突破与创新,29岁的李丹静还在学习的路上踏踏实实地前进,但是作为80后,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已经能够感受到新生代的鲜明个性和审美认知,当然也有作为名门之后的压力。“我觉得我的人生如果混不出点什么,到死的时候都会觉得好不甘心啊”,这话从李丹静的口中说出,让人觉得格外有信服力,相信李昌鸿大师的希望一定会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实现,也相信“顾脉李门”的文人派壶艺会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续写传奇。

双面紫砂 艺术背后是生活

宜兴市,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提到宜兴,第一个反应便只有两个字“紫砂”。对宜兴而言,紫砂壶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代表性符号,以一种人尽皆知的姿态,端端正正地印在这座城市上,使一座平凡的小城名声鹊起,而对于紫砂壶而言,宜兴市的丁蜀镇才是它真正的故园。

紫砂是宜兴市丁蜀镇的矿藏,丁蜀镇是紫砂的家园。生长在宜兴市东边的王继忠,小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仿佛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紫砂,竟给了他爱情的归宿和人生的依托。生活总是和想象有一点出入,就像我们也没有想到,平日印象中沾染着茶香,仿佛世外高人般的紫砂艺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竟是这般模样。

丁蜀镇的紫砂壶艺人,从技艺传承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家族传承的,家里上一代或者几代人都做紫砂壶,自然而然地就将紫砂当做了人生的选择;还有一类是虽然没有家族背景,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从小受紫砂文化的熏染,选择紫砂作为工作也是理所当然;第三类人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从外地来到丁蜀镇,加入到紫砂制作大军中。李锡凤老师属于第二种,王继忠老师则属于第三种。1986年的时候,紫砂市场还不像现在这般兴旺,当地从事紫砂壶制作的人也不多,宜兴紫砂厂要到外地去招工才能保证生产,18岁的王继忠被分配在陈国良老师的紫砂壶艺班里,从此走上了紫砂壶制作的道路。当时班里有二三十个学员,李锡凤也是其中一位,按照王老师自己的说法,因为他们两个人个子都比较高,所以上课的时候都坐在后面,是同桌,又常在一起做壶,就这样慢慢产生了好感。将近4年的学习虽然忙碌而单调,但爱情的种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疯狂地生长,终于“同桌的你”变成生命中不离不弃的“另一半”。“圣鸣轩”是王继忠老师和他的妻子李锡凤老师的紫砂壶艺工作室,因为王继忠属猴,便借用了“齐天大圣”的名号,李锡凤属鸡,用了“鸣凤在竹”的典故,合在一起便有了“圣鸣轩”,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室和工作室里出品的紫砂壶都是夫妻二人的天作之合。

细雨刚过,天气阴沉,三月的江南还在冬天的温度里徘徊,“圣鸣轩”里舒服的暖风、温暖的灯光,空气中飘着茶香,还有一只欢快的小狗,让不算大的工作室里充满了人间烟火。长方形的工作室,两边摆满了各式的茶壶,这里面有王继忠和李锡凤老师各自独立的作品,也有二人合作的作品,壶形虽然以方素器为主,却又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多了些别具一格的创新和现代时尚的美感。地面中间是一条长方形的桌子,可以坐7、8个人,桌子的一头是古朴典雅的茶具,另一头则是糖和瓜子等茶点。

“圣鸣轩”的客户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上门求壶的藏友络绎不绝,以夫妻二人一个月做壶十把左右的工作状态,如果想要定制一把壶,都要提前2到3个月预订。“现在工作室的规模足以维持我们的生活,我们只是希望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出自己的风格,我们只是想把自己的壶做好,不想做大。”李锡凤老师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安之若素的态度。如今夫妻二人的徒弟都已经开始自立门户独立做壶了,他们没有留任何一个徒弟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工作,他们希望每一个徒弟都能像自己当年那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新的风格,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而他们二人,依旧每天坐在属于自己的工作台边,抬头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爱人,就这样在紫砂的世界里一生相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