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4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4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我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假期。草莓与我形影不离地相处了三个多月,我俩之间也由最初的相谈甚欢到后期的剑拔弩张。我逐渐意识到,她的说话方式简直是我的复刻版,这也是我俩剑拔弩张的原因,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我突然开始反思自己,我与她的交流方式出了大问题!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义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有幸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且尝试理解并运用这种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观察事实并表述你观察的结果,而并非轻易评论。比如,草莓某天看电视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们约定的三十分钟。原来我会生气的说:“你看电视怎么总是故意超时?言而无信!以后还想不想看了?你的作业写完了吗?你的钢琴还练不练了……”结果就是她愤愤地关了电视,进入书房,心不甘情不愿的打开书或者挪开琴凳。她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这种翻旧账,转移注意力的沟通方式,并且也用在了我和她爸爸的身上。

看完书后,我尝试着只表述观察结果“你今天看电视的时长已经到了我们约定的三十分钟”,“今天的英语作业已经完成,语文小卷还没写”听到这些,她并不反感,我们还可以心平气和地继续研究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表达感受,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想法。比如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时,可以用“兴奋、喜悦、甜蜜、感动、幸福、满足……”这样的词语,没得到满足时可以用“害怕、担心、焦虑、泄气、紧张、伤感、生气……”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表达感受,让对方了解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比如,出门时,草莓跑到我前面,帮我打开单元门,等我出去再关上。现在我会跟她说:“谢谢你帮我开门,你的帮助然我感到很温暖!”代替了原来的“你真懂事!”“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可以使她明确她的做法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而这件事并非是评价她的一个标准。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要素是提出你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对方不想让他们做什么。每天晚上睡觉前,草莓经常洗漱完毕后再去摆弄一遍她的小宠物们。让原本十分钟就可以结束的睡前工作拉长到了半小时。我现在会直接跟她说:“我希望你能在十点前躺在床上,保证你每天的睡眠时间。我希望你能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来照料它们。”

读完《非暴力沟通》后,我逐渐意识到,语言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的情感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愿我能慢慢改变我的交流方式,若能带动周围的人,将是令我非常快乐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学以致用,我就试着用这本书最后一章的“表达感激”三部曲来谈谈我此时想法

1、我的心情如何:我很开心,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它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如何与爱人、与亲人、与朋友好好沟通。

2、我的哪些需要得到满足:发现自己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尝试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学习建立和谐安宁的inner peace。

3、这本书让我受益的地方:我学习到通过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而非羞愧或者内疚的自责;关切的倾听他人,而非批评或者指责对方;专注于自己或者对方尚未满足的需要,并以此为寻求改变的动力和良性沟通的契机,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本书让我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我也决定,尝试改变自己以前某些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尝试更健康、积极的成长,希望自己各方面的成长速度能够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首先给大家讲个日常小故事:一对结婚的小夫妇,男生对于家务活比较毛手毛脚,再加上工作繁忙,女生承担起家里的日常起居的打扫。男生会有一些女生不太喜欢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起床会不打开窗户,会将替换的拖鞋随意丢放,用过的纸巾会随意置于桌面等。这样一来,家里便乱糟糟的。女生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爱干净爱整洁的她瞬间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妻子会非常生气的冲着老公说:“你又不把东西收拾干净了!你的拖鞋怎么又不放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暴力沟通”的几个特点:指责、批评、评价。与此相反,“非暴力沟通”的特点则是“不指责、不批评、不评价,表达感受”。感受既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思想、情绪,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即沟通目标。这本书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强制人们删除大脑自动生成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想事,阻碍了有效的工作和沟通。与其指手画脚、谩骂指责,不如先冷静思考,然后把深思过的想法表达出来。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谢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的想法。书的开头就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根据这四个要素,我自己总结出,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大概是这样的:“你今天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你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如果,尝试着这样与你的爱人交流,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给你带来了伤害。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成长环境的感染,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剔。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这不仅拉远了人的距离,也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可能是男生工作时间长、社会经验丰富的原因,有时候他对于女生问的问题或说的话,都会表现出一种很不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女生来说,是很难说服自己冷静的去接受的。因为这种不屑,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活生生的把夫妻间的亲切感抹杀了。结果,女生也完全没有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表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这近半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夫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时刻以我们为中心,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型爱人,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奢望进入婚姻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爱人并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就像老公经常跟我说,他以前有很多心理问题。但是其实我只是听闻,我也没办法有能力真正去理解他的过往给他带来过的创伤。咨访关系的本身是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来全身心关注你,但是婚姻中如果你要求对方放下自己,来关注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行为。所以,做自己喜欢、觉得是正确的事情,而并不是把对方当成你生活的全部,奢望你的另一半去关注你。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这份感情的态度。我是一个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孩,很多想法和行为也不会过于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婚后的我依然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并没有过度的依附这份感情,太过于理想和饱满的期待值会导致在这段感情中失去一些东西,爱得太用力让对方呼吸困难,爱得太薄情也让对方屡屡受挫,得到的永远是负反馈。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让爱更好的融入生活。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我是梦婷,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加我的微信,我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你邂逅相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感觉这是一本“How too”的书,讲的很好,作者在向世人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列举了许多客观、可信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掌握,是提高沟通能力的好工具。个人感觉要用好这个工具,除认真学习,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外,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高素质,健康的人格。人从小到大,在肉体发育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充实,从幼儿一门心思寻好东西吃,到少年时想办法满足种种幻想,再到成年时想办法得到各种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在这里,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是如此。假设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谈事情,是一种享受,哪怕意见相左,也不留遗憾,如果与一个品行败坏、声名狼藉的人交往,恐怕是避之不及,更谈不上心平气和的交谈。说到底,“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好用的交流方法,是一种技巧,像一把锋利的剑,就看放到什么人手中。

二、有勇气,大胆运用。善意的、有诚意的沟通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都渴望被人理解,但可曾想过试着理解别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事例,他是运用语言艺术的典范,在思维层面教了我们方法。剩下的,就看我们敢不敢用,怎样去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实事求是”,放到这里也是如此。本书的作者是西方人,读者是面向全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有着更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如何将“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很好(这里不用完美,难度太大)的融合在一块呢?必须要大胆的运用。我们的沟通习惯,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很多时候是在命令,更多的是在单方面的表达自我的感受“我这是为你好”“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太没良心了“等等,按书中的观点,这都是语言暴力的范围,但往往表达者并不认为自己这样说有什么不妥,这应该都是沟通方法不科学的表现。

三、看效果,不断改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改进提升的过程,而非终点。我们要想很好的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就需要批判的吸收,灵活运用,将此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改进。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性情暴躁,容不得别人提反对意见,有的好絮叨,老是说不到重点,自己还埋怨别人不理解他……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一定不能仅让知识停留在纸上,不能只是生搬硬套“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而是要灵活运用,不断改进。真正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张口就来,伸手就有。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身为社会人,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沟通的误区,有意无意地产生暴力沟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不易察觉的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往往不易察觉,但是杀伤力巨大,它比可见的身体暴力影响更大、更持久,很容易在人的心里留下无法消散的阴影。

《都挺好》中,苏母应该是语言暴力的一个典型代表吧。在夫妻关系中,她强势专制,只要生活不顺,就会用语言暴力“攻击”丈夫,骂丈夫是窝囊废,不配拥有家庭,不配拥有儿女。苏大强在这样长期的语言暴力下,内心隐藏了诸多的压抑,也对妻子形成了深深的恐惧。所以才会在苏母去世后无底线释放自己以往的压抑情绪,也在女儿明玉骂自己的时候把女儿看成是妻子的幻影。

而在亲子关系中,因为苏母重男轻女的偏见,明玉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待见,语言暴力经常发生在她与母亲的沟通中,类似“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哥哥比”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对这样的家庭失望了,急切地想要逃离,而且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恨意。在母亲长期的语言暴力和精神忽略下,她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爱,内心是痛苦而煎熬的。即使后来她逃离了原生家庭,成为经济独立的成功人士,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残留着母亲带给她的痛苦。

电视里有一个片段让人感慨又心疼,明玉把苏大强骂晕送医院时,她说她觉得自己比赵美兰(苏母)更可怕,她说她真的害怕,只要闭上眼睛,都是母亲在跟她说“苏明玉,你这么努力都白搭了,你飞得再高,飞得再远,只要身上还留着我的血,就永远逃脱不了我的控制”。她说她凭什么逃不了,那种想要逃脱母亲带给她的伤害,却又深陷其中的痛苦隔着屏幕都让人心疼。

负面情绪的精神暴力:

爱人的工作比较忙,加上工作性质使然,平时的应酬相对比较多,喝酒的机会也较多(最起码在我的观念里),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会因为喝酒发生矛盾。其实内心知道很多时候爱人也是为了工作无奈喝酒,也能理解这种行为,而生气也是因为担心爱人的身体,可是在跟爱人沟通时,总是带着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以致闹得两个人不愉快。在读《非暴力沟通》时,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案例,恍然明白,如果我能在沟通时,保持平和的情绪,说出对他工作的理解,同时告知对他身体的担忧和尽量少喝酒的请求,也许爱人也会给我更为积极的回应。

而在跟孩子沟通时,就更要注意语言和情绪的正面性。随着小宝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会跟大人学习处事方式了。有时候他做错事情,我就会叫一声他的名字,然后使劲瞪着他。慢慢的他也学会了,当我瞪着他的时候,他也会用生气的眼神回瞪我,当时可能会觉得好笑,但是静下来想的时候会觉得害怕。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都是在模仿大人,你如何跟他沟通,他也会如何跟你沟通。

虽然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有什么事情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但是偶尔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哭闹时或者自己情绪不佳时,还是会难免用很大的声音去吵孩子,虽然话语并没有很多的侮辱性,但是这种带着负面情绪的交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暴力沟通吧。

不合理比较的精神暴力:

有一段时间,网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话题讨论热度很高,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过比较。当然,适度地和他人比较能够成为个人成长的助力,但在沟通过程中不合理的比较也是隐蔽精神暴力的一种,对沟通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因天性、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成长速度不可能是同步的。而基于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的不同,更是导致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像书中所说“即使需要比较,也需要将时间放到相同的层面上进行客观性描述”,不合理的比较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产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

实现彼此的非暴力沟通:

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暴力沟通表现形式,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去改变自己,逐步实现非暴力沟通。

尽量使用正面语言。在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时,思考之后再与对方交流,避免使用一些侮辱性或者带有人身攻击、道德评判的负面词汇。

保持正面积极情绪。很多时候,感情用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给彼此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与人沟通时,提醒自己尽量保持平和的情绪,让彼此的交流在温暖平和的氛围中展开,用积极的情绪带动沟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获得彼此都满意的效果。

尽量避免不合理比较。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拿来与人比较,将心比心,在沟通中学会尽量避免与他人的不合理比较,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如何表达愤怒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以前表达愤怒时,对亲近的人会怒吼,因为我知道他们会包容我,他们知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对不太熟悉的同事同学,我通常会不理睬,横竖看不惯他,也不敢表达愤怒,因为怕引起更大的冲突不好收场,只能敬而远之;对于陌生人,在我的定义里是“不道德、没教养”之类的,我通常安慰自己这辈子可能遇不见了,息事宁人,就当没看见或没听见。

不管是“忍让”还是“发泄”,我都会在事后责怪自己“胆小怕事”或“冲动幼稚”,每次都在心里默默的骂别人和自己千万遍,仍不解恨,快憋出内伤了。

其实,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与其指责自己和他人,不如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识的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代替“我生气是因为他们”。因为指责一个人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静下心来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上,我们的愿望就更难得到满足。

其次,我们也尽量不要给任何人贴标签,这也会带来暴力。负面标签带来的.伤害,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正面标签也是要不得的。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着别人夸我是一个上进心极强的孩子,一脸的骄傲,只因我有一次考试,数学考了98分,全班第二,爸妈都挺满意。可我一看试卷,发现错误的那道题是马虎错的,要是认真检查,我肯定是全班第一了,我心里遗憾,难过,哭的稀里哗啦的。从此我就被贴上了“上进心很强”的标签。从此,不管大小考试,不管自己是否有遗憾,我都会大哭一场,因为我不想让我妈妈觉得我“上进心强”这个“优点”是枉然,不想让她失望。

说白了,充分表达愤怒,是在认真倾听,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不带任何指责的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从而达到互利互赢、互谅互解的理想状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是在愤怒时强压怒火,静下心来就很难做到,也许“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做”真的能帮助到我们,这还是需要不断练习强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油,亲爱的同学们!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暴力!这个听起来就很暴力的词!

沟通!这个社会交际必备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动不动就动手打架、大声吼叫,甚至是战争等等,总之就是不和谐,很不文明,让人很不舒服的行为方式!而用这种方式去与人沟通,那无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处,但是,我们身边乃至于我们自身却经常如此,那些无情的语气话语即使不动手却伤人更深!唉,无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这个冷暴力的漩涡当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个相对理性的,给自己点个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都能够快速脱离这个冷暴力的氛围,然后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真的非常庆幸读到这本书,非暴力沟通真的是爱的语言!只要在沟通的时候注意规避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多现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去感受爱的语言,那么,沟通的效果势必会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数也会提高不少!一定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去深刻感受爱的根源并请求帮助,那么你就将成为非暴力沟通的高手!

书中总结12个关键字——懂观察,讲感受,谈需要,提请求!营造好沟通的氛围,学会使用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看了三十多页,感觉和结果导向思维有点相似,因为个人原因搁置了。想着等以后再看,通常等以后再看的书都等不到以后了,书太多,能静下心来看完的很少。

前几天你给我发了张照片,是这本书的封面。我才又找到这本书读了起来。因为是同读一本书,所以看的很认真。慢慢的发现这确实是结果导向思维。不过更有艺术,既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关注对方真实的内心。不带评论的表述事件,艺术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又不强求别人满足自己。

如何表达愤怒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为电子书有很多人的评论。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绪时,请关心我们自己的内心,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沟通大概就是用艺术找到真实的自己,关心爱护真实的自己。也引导他人找到真实的自我,关心爱护真实的自我。

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因你而遇见它,也遇见我。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沟通是一门表达和倾听的艺术,与非暴力沟通所对立的是爱心缺失的”暴力沟通”,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出于自义心的道德评判,出于虚荣心的比较,出于自私心的逃避责任以及缺乏同理心的强人所难,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仅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而通过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心存爱意,增进关系,改善生活。

非暴力沟通具备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我尝试将四方面展开,首先是观察,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纯粹的观察需要的只是眼睛和心灵,而不带评论的观察也被称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自身和对方感受,在此我们要避免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正确地体会和传达感受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表达感受时:比如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很多被动的词语其实也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等等。我们也需要避免使用“很好”,“很差”这样的模糊词汇,每个人对好坏的标准不一,这很难让对方明白我们的实际情况。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来跟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流畅。

真实的表达感受,常常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弱点暴露给对方,这是一种积极的示弱,当然这并不是在说自己某方面能力或素质的缺乏,而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是培养亲密感的关键。

第三点是需要,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好像也导致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感受,但我们需要明白,感受的根源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并不是我们产生感受的起因。我们需要勇敢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的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因此我们常常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常常藏在对他人的指责,评判和评论中,而当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得到的并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对方的申辩和攻击。人际交往中,直接的提出需要所当跨过的门槛是我们的面子和一些并不正确的旧观念,这是我们所当要去克服的。

最后一点是请求,和描述感受有些类似之处,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当对方对我们的请求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则倾听他的感受和需求。

前面四点主要是围绕当我们是一个表达者展开,那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呢?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要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还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做一个倾听者时,我们还需要评估自己的状态是否合宜,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此时我们需要“打破僵局”,必要的打断说话者,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所以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是被人当作负担。如何礼貌地打断?书中提到了两种方法:第一是尽量提醒别人留意自己的感受;第二次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以这两点为基础,打断的方式应该都可以。

作为倾听者,常常还会遇到第三种情况,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或许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或许急着纠正回转,或许是引开话题转移注意力。但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我们的表达可能引起了对方的思考,不是针对我们的行为,而是联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从而做出了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反应。此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观察,通过提问来确认对方的想法再做出下一步反应。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工具,总的来说它通过两种方式来改善沟通,一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另一个是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是生命的真谛,爱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发动机。在爱的推动下,通过非暴力这样一条管道,爱更好地融入生活,主导生活。

最后回到前言所谈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真的必须不择手段吗?我的想法是大可不必,以拳头和武力,无休止的拼命来对待难关只会激化矛盾,而无法解决问题,这种狼文化所主导的世界丛林法则必然失败,就像《狼和冰刀》,狼最终死于自己的贪婪和野心。而书中所倡导的是温柔的羊文化,当然它并不意味着温顺听话,任人摆布,它更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怀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以爱为武器,来和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抗衡。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书中第一部分讲到,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的感受的根源,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感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只是浅表的意识到前两种感受,不是内疚就是指责别人,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书中第二部分讲到有助于人们健康成长的七种需要,比较具体,我们认识到人们的需要是什么。书中第三部分讲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关心他人。在生活中,最近我们家的关系比较和谐,我娃她爸以前很不喜欢我说话语气和方式,以前他做家务什么的,不是很愿意,但还是做了。最近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的说话方式和积极倾听。周末本来我早上做早餐,谁知孩子她爸七点钟自己起来做早餐,带娃的的时间也比往常多了,晚上也给娃讲一会绘本故事。

书中说的'只用了一点,其它很多部分目前运用到生活中,一下子还有点距离,有时候不忙的时候,会想想刚才的表达是否满足自己需要和体会到他人感受。通过每天的学习,自己的生活会改变越来越多,同时也谢谢各位同学的每天陪伴,相信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是一本想要安利给全世界的实用性沟通教科书。

在翻开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很有趣啊,是很久没有读过的标准科研文章型指导读物,读起来逻辑通畅条理清晰,实操性这方面怎么说呢,是一种要让人一点一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纯熟运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所做,他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总结下来一个关键点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就是说当出现问题之后,不要去指责他人,要先考虑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导致了这个问题,不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你是上司还是下属,都不要一股脑把问题都归结到对方身上,这样既可以让自己从激动、暴怒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又可以避免和他人因一时激动产生冲突。相当于一个尖锐的利器变得柔和,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一、观察:区分观察和评论,若将其混为一谈,他人就会倾向于自己听到的是批评,并反驳我们影响到双方的关系,从而对沟通造成障碍。正确的观察应该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也就是只观察,单纯描述事实,不妄加评论,比如说“你的衣服上有污渍”而不是“你好邋遢呀,衣服好脏!”且要注意减少“总是”“从不”这样过于绝对化的词语,因为这样的词语会使我们的表达过激。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言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除了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一下别人的感受,就像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在接触案主时,要站在案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有同理心,当我们自己经历过,就会明白对方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不要难过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标注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我们要去了解案主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认为案主需要什么。假如说案主的亲人离世,案主当下最紧迫就是通过哭来宣泄自己的悲伤,他的需要就是哭,而不是我们说“不要哭了,要走出来”

四、请求:

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被请求人,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拒绝来提出请求,人们的反应常常是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最后将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世界,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这个周的学习让我知道,不仅要体会到自己的需要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书中说的家庭主妇的例子就跟现实的`我一样,先把情绪发泄了,事情还得自己做,然后还觉得委屈。

学习以后,可能还是控制不住发泄情绪了,但是我会马上意识到,会心里问自己,我的需要是什么,我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给我什么样的反馈。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太苛刻了,不宽容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出来很多情绪,然后把这些情绪归责于别人。我应该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责。

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别人提出请求的话,应该越具体越好,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目的,有助于沟通的进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这也有助于我去理解PET这本书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说No了,我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么使他无法说Yes,除非我充分体会了什么妨碍了他同意,我不会试图说服他。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是听了同事的推荐买来这本书看。

相信读了这本书的人都已经熟记: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至于讲到非暴力沟通的各种作用,如果所有人都能心平气和的,理智的来思考问题,那么各种问题自然能够被更加容易的解决。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

1是不能期待谈话的对方会听你在讲什么,每个人的教育水平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千差万别,别指望他们会配合你剧本。

2是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诸如“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这类句子。听起来只会让我更生气,因为说话者好像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在俯视你。如果是在本就有矛盾的情况下,这种感受更会被放大。

3是虽然人性是相通的,但中美文化有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法也有差异。如何能用中文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是我们在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最大障碍。如果按照文中直译的表达方式,只会让人以为在看译制片。

我对书中所表达的关注他人和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还是非常赞同的。

看完出到能运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希望能看到更多适用于本国文化的案例,从中体会。

这本书不是教人们从应用层面上利用他人的心理反应去实现自己目的,这样的心理学书籍是我认为的好的心理书籍。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读完这本书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时间好好品读,做笔记,好像明白了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暴力沟通,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解决矛盾。这本《非暴力沟通》里面提供的四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觉得始终就是贯穿的一个道理,当冲突产生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样很有可能能够建立积极的关系或者说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了用指责,命令,批评,否定的态度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殊不知,以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会让对方因自我保护而产生强烈的攻击性。因此,好好说话,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同时,善于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投入实践中,不断实践,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定会因为你的善意的话语和行为闪闪发光。若能将内心潜藏的爱也赠与他人,很多人将会觉得无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将是有意义的,你也会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多年前就买了,对于一个爱读纯文学类书籍的我来说,干货满满的工具书读起来有点困难。因为高一年级的老班们有一个读书会,于是责令自己两天读完——有压力才有动力呀,终于在读书会前1个小时读完。虽然有一种囫囵吞枣之感,但感同身受也的确帮助我更快的理解了作者所倡导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外国人写的心理学的书还是会存在文化的差异,语言翻译的转换让人不容易很快的理解消化。有些繁冗的内容阅读的时候就直接略过。作者重点谈到日常生活的我们从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自知。作者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看到这,谁不想继续看下去,究竟什么是爱的语言,难道我们对最亲的人说的话不是“爱的语言”吗?作者一语蔽之:非暴力沟通就是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作者在书里用了十三个章节来生动形象的告诉我们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如何才是“爱的语言”。

1.观察和评论——观察源于客观,评论源于主观。人太喜欢进行“道德评判”,太喜欢主观的标签化,而作者所说的观察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准确的表述。

2.体会和表达感受。中国人的内敛总会羞于表达感受,于是在揣测中参杂了各种主观情绪和臆断,这时候你需要闭上眼睛体会自己的情绪,然后准确的表达出来。句式应该是这样的:我感到……因为我……

3.请求帮助。就是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这个请求要清晰明了且具体。

4.倾听的力量。当有人求助的时候,你要的不是立刻说解决的办法,而是倾听,体会。

5.爱自己。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了解自己的需要。作者特别的告诉我们,“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学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学会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这样的句式帮助我们探寻做事情的初心。

6.充分表达愤怒。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你需要体会,发现自己的需要,然后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时候你的愤怒才会有价值。

应该说翻完这本书,道理基本明白了,但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反思我们日常沟通的状态,哪些还需要改进,比如对孩子、对学生是不是容易一概而论,标签化。在和别人的沟通时,尽量不带着预设立场和感受,尽量保持冷静客观地聆听对方想要表述的内容。一语蔽之,这本书让我们平和心态,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舒适的重要他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站在制高点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无助于解决你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最后说出自己的请求,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生气时会自然而然的批评、埋怨他人,这种发泄并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打雷听声,听话听音”,真诚的倾听他人的感受,进行反馈。

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这说明你已经开始准备做出改变了不是吗?祝愿你既能摆脱情感的束缚,又能不麻木可憎,成为生活的主人,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身体暴力都源于语言,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竟然不自知,这些伤害不露声色,仅用只言片语便使我们遍体鳞伤,进而激怒受害者时,马上将小问题发展成“身体的暴力”,使他们情绪失控、难以自已,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对方的“暴力”反击时,让我们才觉悟到自己说话的得失,伤害了对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时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彼此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真是说者无心听者难受,不会表达真实感受和愿望,不能倾听对方的需求,困于暴力沟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说出伤害人的话,学会了好好说话温柔以待,言语上不再批判、指责、诋毁、猜忌、比较、命令、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口不择言等无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们坚硬的盔甲,直至内心深处。

非暴力学会创始人阿伦。甘地说,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

而改变沟通方式则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无情世界的最佳途径。

《非暴力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表达与体会观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体请求,明确表达内心,提醒我们觉察和内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需要。

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不要妄加评判,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凭主观意识下定义;

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连同自然而来的情绪,不要试图影响他人判断,而将感受与想法混为一谈;

在表达需要之前,先摈弃自己的情绪因素,不要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为,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出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清楚表达出来,请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询问和反馈,有效地帮助对方。

不要吝于表达感谢与赞美,大方表达与接受。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沟通方式,多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经意的习惯。非暴力沟通源于爱,让我们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难题,让爱、关怀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这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非暴力沟通”了,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我们要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英文简称NVC。

第一:用充满爱的方式沟通

避免如下四种掩盖爱的沟通方式:

1、道德批判: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人

2、进行比较:过多的比较让人排斥

3、逃避责任:遇事一味归罪于外界,生活不顺,工作太烦,而回避自身的责任

4、强人所难: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别人,是对别人生活方式和想法的不尊重

第二:慎作“评论者”

区分评论和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我们习惯于通过自己单薄的阅历和皮毛的观察贴标签。

我们要区分话语是观察还是评论,从观察的角度进行陈述。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喜欢隐藏自己的感受,这和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环境有关,比如小时候父母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出,而非征询孩子的想法,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在沟通时

1、区分感受和想法

2、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双方剑拔弩张时,以一种圆润的姿态触碰对方,能使对方也收敛锋芒

3、当我们有需要时,坦诚说出,而非考虑到对方的过错去指责

4、厘清感受和自身的关系句式:如我感到(高兴、难过、愤怒),因为我……

第四:学会表达请求

但要明白请求不一定能实现。在请求时要注意

1、请求要说具体。谈话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防止无效沟通。在谈话时,注意自己的表达,要说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以免引起排斥和反感。

2、谈话中可以多需求反馈,比如询问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思,这样有助于知道对方是否理解你的请求,以及对你的请求的态度。

3、要区分请求和命令,命令让人难以接受。判断方法如下,如果对方认为不答应请求就会收到责罚,或者对方没有满足我们,我们就随便指责别人,这样都是命令不是请求。

第五:倾听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他人,在对方充分表述之前,不急着去分析和评论。要注意倾诉者话语里包含的:他的观察,他的感受,他的需求,他的请求。但有些情况我们可能需要适当的打断对方,当对方情绪很激烈的时候,或者我们不确定是否正确理解对方的表达,我们需要适当的打断,表达自己的反馈。另外如果我们自身处于焦躁状态,最好让自己平静后再开始沟通。

第六:学会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也最核心的运用即是培养对自己的爱。一个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去沟通。在这里我们要 做到如下几点

1、自我评价:当我们出现失误时,要明白这是对自我局限性的揭示,不必过分自责自己的失误

2、自我改变:当出现失误后,我们会开始改变,但改变的动机不应该是出于羞愧和内疚,而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改变才是积极的。

3、自我宽恕:明白人无完人,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理解自己的价值观。把表述“我不得不(工作,教导孩子)……”变成“我选择做(工作,教导孩子)……,是因为(工作能体现我的价值,我爱自己的孩子)……”,去思考做事背后的动机,如果这个动机无法说服你,那就可以不做这件事了。

第七:如何表达愤怒

首先要明白愤怒的来源是因为自身尚有需求未被满足,而不是因为他人。

先要冷静,使自己恢复理智,思考为什么而愤怒,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时聆听对方的需求,最后坦诚地说出自己感受和需要。

第八:适当的时机,用强制力保护双方。

一般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沟通时,我们需要用强制力让沟通更有效率。但是要注意出发点应该是保护双方,所以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非评价这个人的行为。如果出发点变成了惩罚,我们倾向于认为对方是邪恶的,需要用惩罚让其悔改,这样就变成了施暴者,很难获得友善的回应。

第九:表达感激

每个人都有对感激的渴望,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善于表达感激。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表达感激:

1、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同时,当别人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也应该坦诚大方的接受,不要自我膨胀或者假谦虚。

第十:重获生活的热情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随波逐流的去追逐一些东西,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只是跟着人群往前走,我们充满迷茫困惑,所以动力源不足。适当停下来,问问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用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的方法,观察自己,感受自己的需求,提出请求,让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才能更好的生活。

老子说“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讲无为之为。非暴力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你只有放下了说服对方的念头和动机,转而充分和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内心轨迹和体会,这样才会有最好的结果(无论是否最终说服了对方)。

我们要用同理心和对方沟通,不只是单单的讲道理!

认知心理学早已揭示,我们的理只是骑象人,情才是大象,骑象人基本是被大象拉着跑的,只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能协调两者。非暴力沟通里的共情同理就是一种协调大象与骑象人的途径。反之,在敏感问题上更不应该单用说理,或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传统策略来说服对方。这在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徒增挫败感。

在沟通中,情比理重要的多的多!对方认可你的理只是你的情传达后一个自然附带的结果!你的理是要自然与和谐地埋在传达的情里面。这时就能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礼。

那么到底非暴力沟通和我们平常工作即企业管理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它是如何和企业管理发生协同作用的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个人发展层面。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员工可以掌握人性化沟通的技能,学习主动调整情绪状态的方法,提升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舒缓职场中的压力。另外,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能够借助非暴力沟通帮助公司形成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和人才培养制度,支持员工成长。最后,针对关键人才和公司高管,非暴力沟通还可以用于高管辅导,突破成长瓶颈,激发高层管理团队更大的潜能。

第二,团队管理层面。非暴力沟通讲人类共性的需要,在需要层面人们没有冲突,这一点能够支持团队形成真正意义的共同目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个人及团队的双赢。

另一方面,非暴力沟通还能协调和解决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冲突之间的难题,帮助公司部门间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提高部门合作的效益。

第三,组织战略层面。非暴力沟通能够支持领导团队重新整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文化,制定顺应企业内在需要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的战略,通过使命、文化和制度打造企业内部的自适应生态系统,使得企业以整体组织的形式不断地进化并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再单纯依赖某位个体领导的魅力和作用,同时让企业管理层从根本上理解并有可能说到并做到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真正为社会和民众做出一个组织本然的.贡献,并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幸福指数。这是当今企业发展和变革的新课题,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锻造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非暴力沟通和企业管理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假设,也是企业管理的非暴力沟通根基所在。

1、需要:在企业中我们称需要为目标、动机和方向。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此,是企业是否能够达成绩效的关键。

2、以人为本:关注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与人相关的任务、流程、期限、成本和产出,以人为本有助于组织和管理者与个人建立连接,而这种连接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团队绩效和稳固员工敬业度。

3、企业的天赋使命:如果社会是个有机体,那么企业好比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有着它天赋的使命,就是服务于社会这个有机体,而社会作为人类存在的集合,其本质就是服务于人。

所以,企业的根本作用是服务于人——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社会和人的幸福指数。这是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自适应生态组织系统的关键所在。

在我们所有的活动与追求中,无非是学会爱与相处,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满足和幸福。但是,我们往往发现,越想得到的东西,越可遇而不可求。于是,我们开始沮丧,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救,惶惶不可终日。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轻松、舒服、温暖的沟通方式,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不受伤害的沟通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暴力或者隐蔽暴力中成长的。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

其实人都一样,你试图用指责、原则、说教、恐吓、压迫、威逼、沉默、逃避等方式,来让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以求心安和满足;那么你永远只会得到一种感觉,那就是我最开始说的,越想得到就越遥不可及。

因为人面对不中听的话,或受到无法接受的待遇时,会有四种反应: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通常只会有前两种反应,因为这是自然反应,也是成长环境教会我们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是让我们学会后两种反应,出于对事情本身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爱。

一旦对自己和他人有了负面情绪或评价,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人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任何一种工具。如果我们习惯于将自己或他人视为工具,一种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随即会产生自我憎恨或者不满和憎恶他人。

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不完美,所有情绪和指责,都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不管是自责,还是指责他人,或者被指责,其目的和原因都不在责备上,而是自己或他人的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有人匆匆忙忙出门,忘记带钥匙,他可能会责备自己,或者责备他人,或者被责备。如果事情比较严重,责备就会变成惩罚,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错事情,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可是从来都没有人想过,什么是错的事情,惩罚到底有没有意义。

在我的印象里,错是没有标准的,只要有人说你错了,他就可以批评和惩罚你。

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而个人价值观,又将很多事情对的或错的,有意义的或没意义的,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这些都是很个人的认识。

而朴实世界观告诉我们,负面的就应该打击和摒弃。

可问题是,你的价值观和判断有没有问题?你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你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站在裁判的位置,享受那种快感和优越感?

我相信,对于我们想过好生活的来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找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方式,从此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那些通俗到一片美好的小说,之所以大家喜欢看,是因为它在剧情里让角色彼此满足。如果再仔细想想,就又会发现,所有的爱都是基于彼此满足才持久存在的。我们做不到小说里的心有灵犀,但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沟通方式,让爱不断加温延续。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为了逃避批评和伤害。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也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选择不痛苦和幸福,但你选择了承受。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必要让别人负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谓的无奈之举,往往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知识和勇气跳出这个局,去选择和拥抱更好的生活。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异化的沟通方式是十分危险的,它基于人性本恶的基础。同时我们在进行非暴力沟通即长颈鹿语言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价值评判不等同于道德评判,非暴力沟通精髓在于乐于互助。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会与你而快乐。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在寒冬腊月中聆听最美的“春天”。这是最冷的一个周四,也是最暖的一个周四。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来,白茫茫一片,学校昨天已宣布停课,儿子还在睡梦中,看着身边安安静静酣睡的小人儿,忍不住俯首亲了亲他红扑扑的小脸蛋,许是扰了他的美梦,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窝扫了一下自己脸颊,又安静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轻轻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对话。

“妈妈,我不想长大!”坐在被窝里,儿子靠着我说。

“长大了多好啊,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为儿子怀念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开始为期末的复习焦虑。

“妈妈,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儿子坐起身,扭头看着我的脸,期盼的问。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头回答。

“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不想长大。”儿子对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开始赌气的样子,我不明他气什么?

“你是在担心妈妈变老吗?”我试探着问他。

“妈妈,你的妈妈在哪?”儿子问的我有些心酸,我是远嫁,一年半载回娘家一次,儿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带,对外公外婆没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后儿子又说:“妈妈,我觉得你好可怜啊,你都不能跟你妈妈一起!”

我这才明白,儿子不想长大,是怕长大了就要与我分开。我安慰他说:“没事,你长大了就不需要妈妈照顾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儿子摆摆手,着急地说:“不是的,不是的!妈妈,我是想到你没有妈妈照顾好可怜,我怕我长大了离开了你,你就更可怜了。”儿子的话似一股暖暖的气流,氤氲我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打断儿子,实际是中途我确实有强制中终止话题的打算,因为我儿子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变老!”、“妈妈,我不想老死!”之类的话。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脑瓜,装的东西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奶奶每次听到他说“老啊、死啊”之类的也是很忌讳,所以我们每次都没有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用斥责或转移话题终止。

《非暴力沟通》第七章中,告诉我们要用全身心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也许正是因为我放下对儿子“这个问题太没意义”的主观判断,才让我在寒冬腊月中聆听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他通过采用神奇而又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让人们获得爱、和谐与幸福,下面我来分享一下读书心得

1、非暴力沟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在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往往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十有八九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对。如果你从刚开始的谈话中就就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与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展开心扉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

2、批评往往暗含了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获得积极地回应。比如说我觉得你很差和我希望你努力变好带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3、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

4、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

5、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说“应该”只会使自己更加自责。相反,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受益,比如说比赛获得第二名,很多人都会说我“应该”再努力,都怪自己懈怠了,但是如果能从第二名中找到满足自己的点,就不会产生自责的情绪,总有人要第二名,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下回再努力就好了。

6、愤怒其实是由于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就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就是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7、往往正确表达愤怒有四个步骤:①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做。②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③体会自己的需要④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其实我们想一想,我们生气就是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不然生气干嘛。

我在读书的时候还摘抄了一些我比较喜欢的语录,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2、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没好啊。…每当我们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

3、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这本书适合老师和父母阅读,在面对小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这需要我们慢慢地学习,也适合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设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为人类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读这本书一方面能够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也是对心灵治愈的过程。书中对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准,时常让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作者和译者,让我们知道应当多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这些需求使沟通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触较深的点,谈不上感受,权当杂记吧。

1)外在的驱动力是压力,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总是以“应该”做什么来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会偏离自己的内心,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就像恋人刚开始是出于对对方的喜欢,所以一切关系都很融洽。而当热恋期过了,出于让对方幸福这一责任方面的考虑,爱情往往变得沉重起来。

2)喜欢使用暴力的人,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是因为他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坏,所以他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和平。但暴力从来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暴力不是人内心最终的需求。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要,故而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长久。

4)向别人倾诉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东西在你你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时候,合理的倾诉能够避免自己被充斥在头脑里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5)最后,这本书值得时常拿出来看看,当作一碗心灵鸡汤吧,需要的时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最近我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有效沟通的大门。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剥离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包括和先生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开始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和先生单独相处的时候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同一件事情,在我们俩这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们俩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瑜。比如说我和孩子都已经睡觉了,先生进房间拿衣服去洗澡,他开柜门和关上柜门的声音有点响。我认为先生这种行为一点都不体谅他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现;而先生觉得我为这样的小事情斤斤计较,是无理取闹的行为。于是乎,深夜里我们会这样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当遇到事情与爱人沟通时,尽量客观性描述事实,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传递给对方,要避免对爱人进行道德评判或者与他人比较,这会让你的爱被蒙蔽。例如在上个事例中,我换个方式表述后,结果截然不同:亲,你开橱门的声音,打扰我睡觉了,可以在关门的时候小声一点吗?结果是他轻声地关门,我安心地继续睡觉。在生活中,我把不对伴侣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这个准则实施以后,我们俩的吵架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关系得到缓和,我和自己的关系也亲密了许多。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要听爸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领导的话,就是没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听自己的话。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沮丧时,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愤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我们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学会顺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时,允许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级的错误,允许自己一边骂着自己傻叉却依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自己。我们也可以有各种情绪,可以喜悦、可以伤感、也可以合理地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自己的特别,把自己当成挚爱一样与自己和平相处。

学会和自己舒服的相处,不再执着于拧巴自己,顿时觉得生活轻松了很多,于是连带着对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来。5岁多的孩子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她开始反抗家长的权威。之前,我对孩子的这种抗拒采用的是比较权威的方式,导致孩子已经会表达:妈妈,你说的就一定对的吗?为什么我什么都要听你的?现在,我更多的是让她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说,她不想去刷牙,觉得这很麻烦。我告诉她,你可以选择刷牙,这样可能会麻烦点,你也可以选择不刷牙,这样很可能蛀虫会在你的牙齿安家,到时候牙医就要把你用钳子把你的牙拔了。具体怎么选,是你的权利,妈妈不干涉,但是,选定了,你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个妈妈都无法替孩子做任何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是能带给孩子只是爱和陪伴,而不是以爱之名,给予爱的绑架。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的我特别顽皮而母亲总是“以柔克刚”地训导我:“瑞汉,看到茶几下的两双脏祙子和电视机旁那三双,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看重整洁。”接着,她沉心静气地向我问道:“你是否愿意将它们放进房间或洗衣机?”母亲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马收拾好杂物,这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却没有多少机会感受她的“唠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对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新大陆”。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我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机缘巧合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培育母子间的尊重与爱,怀惴着这份难忘的经历,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语言上的批评,有时候远胜于他们肢体上受到的伤害。

当我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悟透后,自己的内心莫名有一种幸福感:一次约会时,我便把它分享给女友杨晓雯,当时我潜意识只想让她更多地运用于与顾客的语言表达上,毕竟她是做服装销售的,一段时间过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对于我们亲密关系的处理上也颇有好转,不再试图分析对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体会我们内心的需要,至此,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难得的平和。

我曾经读过《关健对话》,但《非暴力沟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容易产生暴力的状况?并且提供很多解决方案,如果说这本书是《关健对话》的升级版,那一点都不为过。实际上此书还可以当作改善国家政治摩擦的润滑剂,有时候双方在点燃战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决纷争,相信我们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定能改变着当下乃至未来的局势。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样的字眼进行交流。工作总结静谧的夜色,一个人进入非暴力沟通的世界,仿佛见到了青春期的母亲和现在的情人,她们倍伴着我一起成长,虽不能改变全世界,却可以让彼此获得爱、和谐与幸福。这是一本终生受用书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在我经历过很多次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后,我看到了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视频,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开始阅读起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发现我出现了很多沟通误区,就如同发现了沟通的新大陆。原来沟通不是朋友诉苦难过时,盲目安慰,一味比惨等等、对于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自我认为的道德批判,回避责任等等。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非暴力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导致暴力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或者对方的表达方式忽视了你的感受。所以沟通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同时聆听别人的需要和请求,而在表达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观察,而表达时尽量要以具体事实为主。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第二,表达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你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第四,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请求。

举个例子:母亲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一周有五天你都是十一点以后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别的难过,因为我希望你不用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后能每周有三天的时候是八点之前回来和我一起吃晚饭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一件麻烦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拿出很多例子说明,甚至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于练习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来很难处理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不带情绪的聆听,说出认真观察到的事实,说明对方的需要,最后再提出请求,一步步的引导对方去表达,让自己更了解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当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别人又急切与自己交流,或者让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们现在的情况,让别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发火。

我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因为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不然怎么会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来,冷漠,猜疑,无止境的争吵……就成了人们交流的一堵墙,而非暴力沟通就能打破这种墙。对于我来说沟通不是口才好,而是从别人的语言、眼睛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他感受的东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这周继续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经常在读书时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当今社会,人们可能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去采取行动,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条件反射式的语言暴力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却会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经常说话不经大脑考虑,一句无心的`话就让别人生气了,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事后想想,一定是我的说话方式有问题,要不就是我说话语气重,让人觉得是在讽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时候是一个脾气挺倔的人,说话也冲,经常一句话就把人噎住了,让你不想再跟他说下去,因此妈妈经常气的流眼泪。只要爸爸在家,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更谈不上欢声笑语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妈妈说。

如今我们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琐事,自然也就有争吵,情绪上来的时候会不加思索的说出一些难听的话,发一顿火,但事实是对方并没有因为你的发火而有所改变,还是无动于衷,最后还把自己气的够呛。

前几天姐姐和姐夫因为回家看老人的问题闹别扭。姐姐说:“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周末。”

姐夫说:“回家看爸妈还要挑时间啊?你就是不孝顺。”

“我怎么不孝顺了?我给爸妈买的东西还少吗?你凭啥这样说我?”

就这样两人就吵起来了,姐夫打电话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们俩的样子都有点苦笑不得,都几十岁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还这样。就跟他们说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要学会好好说话,学会沟通,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跟姐夫说:“不能给姐姐贴上不孝顺的标签,会破坏她的情绪,肯定会跟你反击啊,要冷静,你们都用暴力语言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只会伤害对方,有话好好说。”事后姐姐还开玩笑的跟我说:“咱家人说话是不是遗传啊?咋都跟老爸一样冲呢?也难怪你姐夫生气,肯定是我说话语气太重了,一点就着,跟个炮仗一样,那个男人会喜欢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善用语言,爱自己,爱家人,把爱溶于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2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该书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父。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还可以作为自我人生追求方向的不断提醒。

所谓的暴力沟通,并不是单纯地说通过人身攻击等方式进行沟通,迫使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有:

1.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比如说:你太自私了。你太过分了。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难得到满足。

2.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然而,我们会使用类似于“不得不”、“你让我”比如说你让我伤透了心等词语。比如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然而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类似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使用的是推脱责任的语言而不是负责任的语言。

4.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里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而非暴力沟通倡导的是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举文中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妈妈在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儿子把家里弄的乱糟糟的。异化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把儿子骂了一顿。而非暴力沟通呢?小明,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关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注意点

1.观察: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评论:懒惰。观察: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评论:愚蠢。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感受: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不公平,我觉得他很负责任,等等。感受一般和以下词汇关联:兴奋,高兴,感激,害怕,沉重等等。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3.在请求帮助的时候,需要注意用具体的语言替代抽象的语言,区分请求和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请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自责自己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二种是指责对方。就是反过来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样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感受到恼怒。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和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关于以上四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自责,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陷于自我憎恨中无法自拔。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面对挫折时,体会内心的渴望,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第二种表达方式指责对方。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建议我们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未满足的需求,而不是情绪宣泄。作者在书中跟大家介绍了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有效地沟通及建立人际关系,同时平静内心,不断地提醒自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3

在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经常会回忆起我初中阶段的生活,书中讲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沟通”说话方式的老师,那些同学是幸运的。非常遗憾,我在初中时遇到的这位老师,他和同学们沟通的方式几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语言暴力,还有肢体暴力。

这位男老师脾气很暴躁,尤其喜欢体罚学生,男同学女同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同学们犯的错,无外乎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上学迟到。记得一位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他拳打脚踢,口吐白沫,最后休学了。想想那时我们的小心灵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残啊!记得有些同学大胆的和老师说,能不能体罚时不要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说:“不行,要不怎么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我们小时候,家长都不大管我们的学习,也不会太关心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估计家长都想像不到我们在学校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位男同学受到如此重的体罚也没见家长找到学校。女生体罚轻一些,考试达不到目标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学中犯最大的错估计就是早恋了,而受到的惩罚就带有侮辱性了。男同学被带到操场揍一顿,女同学被罚在学校跑操时让她站操场边,全校的师生都看见了,每个跑操的人都会问那个女生为什么站在那里,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他,因为早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可想而知,最后两位同学双双退学了。

感觉那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没有沟通的,每天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因为害怕老师。后来毕业以后,同学们交流起来,都说恨死了那位老师,那本该美好的少年时光就毁在这位老师的手里。那时我们都巴不得赶紧毕业,脱离魔掌。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浮想联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学习,一直在路上。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篇34

小时候犯了错,我通常是还没开口便止不住地抽泣。

奶奶会对我说:你先别哭,好好地说,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就行了。

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事情弄成这样,还敢哭,知道错了没?!

如果说要把《非暴力沟通》用一句话总结,便是:把事情说具体了,不要大而化之,在上升到某种意义层面上前,先就当下的事,有条理地表达出前因后果,再说出当下的真实感受,便是好的沟通,或者沟通的基础。

于是,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奶奶和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奶奶是老人特有的慈祥,母亲是典型家长的威严树立,奶奶引导我建立沟通的前提——真实表述事情的过程,母亲告诉我延续沟通的条件——表达感受。

彼时年幼的我当然是无法将这两种沟通方式结合在一起来看,但是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早年养成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得以显现,特别是在看完《非暴力沟通》后,引发了更多共鸣。

全书六百多页,作者用了1/6的篇幅,在开篇讲“让爱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爱”。爱和信任,就是打开沟通的大门,“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作者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那么,怎么开口呢?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如刑警探案,首先都不会直接下定论,而是先回到原处,尽可能地还原现场,再逐一寻找证据,通常我们所遭受的“语言暴力”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情绪,但是为了解决暴力本身,情绪的冲动并不是答案,只是我们表达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像探案一样,首先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我们听到的或者说过的语言现场。“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非暴力沟通的一方面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关注对方,用同样的方式,先去观察对方的言行,再以此为基础,发现对方的需求。也许心门不只一扇,我们依次打开,去互相展现,对方才能看到门后那个你的真实世界,才愿意张嘴说出爱或者有关爱的语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