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十四篇
今天晚上,我们升华读书社举行了20xx年下学期首次读书交流活动,这是既中秋赏月活动后又一次较正式的社团活动。
此次活动包括社团干事和普通会员在内共有三十多人参与了其中。地点也不得不由狭窄的办公室转移到一教前边较宽阔的草坪。晚7:50大家席地而坐开始畅谈。
本次活动由学术部主办,主要话题是“雨打蔷薇花飘零”,学术部主要负责人田海清做了简洁的活动主持。
习习缓冷的秋风,大家尚能保持着轻松和自在的心态。部长介绍了交流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前面同学的发言文学性还算较强,思想能够保持在针对文学审美的层次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将话题放宽了让更多的社友便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就自己家乡雨的看法和感想大家各抒己见,让人的心思不知不觉飘回到自己遥远的家乡。
或许还有人没能用流畅的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许也有人用自己纯真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或许或者更多的同学同学只在默默的聆听着他人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有心到场的每份热情,期待抑或许然。文学的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有些时候被我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需要时时翻新,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它更多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罗丹所言,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感受这一事实。
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能如郁达夫、郭沫若一样用细腻干净的文笔写下看到的、感受的一切,不管是一场秋雨,还是,仅仅路边的一株迎春花。
交流的过程中,会员也相互有了深如的认识,正应了那句话:读书交友。
或者可以再深入一点:开有益卷,做高尚人。
前前前任会长的到来适时的鼓起了大家的热情。钟老能言善道,简直可以说是话霸而我们都只有听和笑的份了。。没办法谁让他恁得有这样的机智和雄辩口才呢。他一来秋风秋雨寒意冷清什么的都靠边站了,幽默说教忠告并带一连串难于说清的感情的话着实感染了大片在场的的我们。
还有他洞穿世事般的良言忠告,相信记在心里了的同学会收益终身。
会长的离开活动也到了尾声。吩咐完有关事宜后,活动也可以就此结束了。
此次交流会总的来说还算颇为成功。但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不足,日后得慢慢完善。
有了经验和教训,希望下次能够把活动弄得更精彩,让每个到场的会员都有所思有所言,真正融入到文学的美学境界中。
本周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仍然由我来主持,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本着最切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初衷,我挑选了本书中的《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一文。现在我把自己读后的几点感想整理成文,以便于与同行朋友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自己当班主任时对调皮学生采取的办法——写检讨书。多年后的现在,作者反思当年的这种做法,认为:虽然“这一招曾经很灵”,也许还是对付调皮学生的智慧,但全部的教育意义可能随之消解,更不合算的,是把作文当成了惩罚,让一些学生学会了编假话。所以他现在觉得,“这是很失败的方式。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可以戏弄学生。”
读完本文,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会犯错误。这一点给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犯错误的我更多的自信。此外,更坚定了我这样的信念,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不在于他犯的错误比别人少,而在于他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会反思,吸引教训。以此来避免或减少再犯类似的错误。作为教师,无论得到过多少的荣誉或取得过多大的成就,都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也显示了其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素养:大气、有宽广坦荡的胸襟。
使我感触更多的是文章的后面一段,其中提到了“班干部汇报制度”。这确实是许多老师经常用来对付学生的绝招。比如,老师让班干部汇报班级那些捣乱分子的言行动态。常常是先把名字记在本子上,过后向老师汇报后,老师将其作为证据再找他们“算账”。正像作者所说的,这招看起来似乎很有效。但是,,仅仅看到表面的“有效”是不够的,作者还由此想到:“学生从这种鼓励告密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他也许会觉得这是高尚的行为,是一种被信任的荣誉,是“好学生”的义务;他也许会认为,这是获得教师信任的一种途径,这是报复同学的一种特殊途径,这是握有权力的优势,这是被提拔成“学生头头”的机会……” 人的思考、理念决定了行动。上面这段话使我长时间地陷入思考,我在想,同样做为教师,处理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许多问题我们想不到而作者却想得到?现在我认为,首要的原因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作者经历过文革,所以很自然地想到“检讨书”、“悔过书”、“交代材料”,这些东西都曾给他们那一代人留下过无尽的心灵创伤,所以他们对此有着特别敏感的神经,对这类东西有一种本能般的警惕。于是我反观自己,我有过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呢?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下面再谈点自己的经历。
可以说,人的很多观点、思想的形成,总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受过的教育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以这点为例,以上提出的班干部使我立刻想到,读师范时,学校的那些“学生头头”——学生会干部。他们大多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得以当上了学生干部。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服务于人,而是可以握有权势,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比如:学校的早操和晚自修都要点名,学校的教师往往会安排这些学生干部配合一起点名。这便给了许多学生加以利用的机会,他们通过学生会干部的关系,或过后暗中将被点的名字从黑名单中除去,或让其它同学代为报名,以此蒙混过关(我得坦率交代,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那些人脉关系好的学生,根本不会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放在眼里。这在我们学生当中都是公开的秘密。此外,这些所谓的“学生会干部”在学校里往往很吃香,既能得到老师的宠爱和信任,还能受到很多同学的吹捧、巴结,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还能得到名额为数不多的“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不知现在身为人师的他们,是否会想起当年的这些事,而看到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的班干部,他们又会作何感想。是不是会反思自己的过去?
这学期开学后不久的某一天。我在询问两个吵架的学生时,我记得其中一个学生对我说,他在受到对方的欺负后,为了报复,他让同班的劝导队员在检查班级时要故意扣他们班的分。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发现学校负责班级评比的学生(劝导队员)有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的现象。孩子的“世故”使我感到惊讶和担忧。小小年纪,便已经懂得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甚至利用权力打击报复别人,实在可怕。在交流时,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一些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一方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组织能力等。但是对此也要谨慎,要及时引导。如果有发现学生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的现象,不能视为小事,要严肃对待,及时教育。如果屡教不听者,应当考虑撤去其职务。不能让“班干部”职位使学生从小形成那种追求权势,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的思想,避免影响和败坏学校、班级的良好风气。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愉快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
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读书交流活动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晚上,我们升华读书社举行了20__年下学期首次读书交流活动,这是既中秋赏月活动后又一次较正式的社团活动。
此次活动包括社团干事和普通会员在内共有三十多人参与了其中。地点也不得不由狭窄的办公室转移到一教前边较宽阔的草坪。晚7:50大家席地而坐开始畅谈。
本次活动由学术部主办,主要话题是“雨打蔷薇花飘零”,学术部主要负责人田海清做了简洁的活动主持。
习习缓冷的秋风,大家尚能保持着轻松和自在的心态。部长介绍了交流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前面同学的发言文学性还算较强,思想能够保持在针对文学审美的层次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将话题放宽了让更多的社友便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就自己家乡雨的看法和感想大家各抒己见,让人的心思不知不觉飘回到自己遥远的家乡。
或许还有人没能用流畅的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许也有人用自己纯真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或许或者更多的同学同学只在默默的聆听着他人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有心到场的每份热情,期待抑或许然。文学的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有些时候被我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需要时时翻新,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它更多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罗丹所言,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感受这一事实。
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能如郁达夫、郭沫若一样用细腻干净的文笔写下看到的、感受的一切,不管是一场秋雨,还是,仅仅路边的一株迎春花。
交流的过程中,会员也相互有了深如的认识,正应了那句话:读书交友。
或者可以再深入一点:开有益卷,做高尚人。
前前前任会长的到来适时的鼓起了大家的热情。钟老能言善道,简直可以说是话霸而我们都只有听和笑的份了。。没办法谁让他恁得有这样的机智和雄辩口才呢。他一来秋风秋雨寒意冷清什么的都靠边站了,幽默说教忠告并带一连串难于说清的感情的话着实感染了大片在场的的我们。
还有他洞穿世事般的良言忠告,相信记在心里了的同学会收益终身。
会长的离开活动也到了尾声。吩咐完有关事宜后,活动也可以就此结束了。
此次交流会总的来说还算颇为成功。但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不足,日后得慢慢完善。
有了经验和教训,希望下次能够把活动弄得更精彩,让每个到场的会员都有所思有所言,真正融入到文学的美学境界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营造班级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建设学习型的先进班集体,我班开展了主题为“知识就是力量”的读书活动,现将本次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梳理如下。
从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读书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制定的读书计划进行了选择性阅读。有学生谈到,读课外书对自己帮助很大。读课外书能丰富课外书能丰富课外生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学生认为,看了课外书使他了解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好方法。有同学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感受比较深,她说:我们从小就要爱学习,有志气,在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失败时也不能气馁,要不断探索。只有经历了种种困难、又在不断探索的人,只有凭着智慧、又不懈努力的人,才能像鲁滨逊一样做出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还没有能力取得像鲁滨逊那样的成就。我们能做到的是像鲁滨逊那样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只有现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长大了才能为国家效力。
这次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活跃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多,体会也很深。一是大家普遍感到“开卷有益”。大家觉得,人的知识主要还是从书本中得来的,平时读书没有制约,往往少有目的,比较随意,比较盲目,学习效果也不怎么样,今年采用这种读书方式,有目的,有检查,这对大家很有促进。二是大家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有组织的读书活动,大家觉得还是读书有意思,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论是为“嗜好”读书,还是为“学习”读书,都会给人带来乐趣,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人受用终生。三是大家分享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大家都从他人那里获得学习收获和体会,大大拓展了学习效用,使得学习收获取得最大化。四是大家表现了积极的参与热情。组织大家学习,每个人都很重视,平时学习再忙,还是抽出空来看看书、读读报,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学习,向成为学习型个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我们这次活动还有不足的地方,从设计和组织来说,还是初步的,刚刚起步;对活动本身,有学生认识比较深刻,有学生还不够深刻;读书交流的表现也不是很平衡,有同学不仅平时读书认真,而且交流准备也很充分,撰写了发言提纲,有同学则有任务观念,表现出比较被动的态度,为了任务而读书。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进一步规范读书活动的组织,培养大家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培养学习型个人,建设学习型的先进班集体,为争创“书香班级”而努力。
阅读是人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伴始终。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都应该读。读书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旅行,或说神游,或说白日梦,一切全取决于自己。读书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能淘到一本自己心仪的好书,在书房里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宋代朱熹写过一首《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把打开的书页,比喻为一方清水池塘,塘中水清如镜,能映出天地万物美景,问池塘清水何来?原来这是源头活水。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读书之趣正在于此。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因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操观、价值观。读书的过程是吸收、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经常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日积月累便会有收获。读一切可读之书,重点观照那些经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其中的智慧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有学习的价值。经典要精读,这样才能吃透;但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时间长了自然有益。读书要边读边写,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或对书中的困惑,随手记下来。当你的个人学识修养,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人性的感悟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你的气质自然和别人不一样。
阅读可以为自己创造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人有自己的事业不够,还要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好,如阅读、音乐、体育、收藏等,在你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在家里、在书房里,从阅读中得到温馨、得到慰籍、得到欣赏、陶醉和补偿;在出现莫名其妙的逆境时,你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找朋友打打球,写两篇有人生感悟的打油诗,聊以自娱,当你有了以阅读等兴趣组成的多元世界,你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热爱是读书的最高禀赋。当你发现读书是自身的需要,只有读书才能打发寂寞的时光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时,那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要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一生不断领悟读书的乐趣。家中收藏图书的书房,是你心灵快乐旅游的海洋、是你与伟人对话的窗口、是你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是你送给孩子的精神食粮、是你与爱人一生相爱的见证。因为有了热爱,你就无所谓刻苦,因为有了兴趣,你有了不竭的读书动力。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读书这件事情,对非从事文学专业的人而言,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所以读书更多的要从兴趣出发,更自由的是随心所欲,那是寻找内心亲近的灵魂的冲动。孩子的读书兴趣尤其要保护,让孩子的阅读从功利的应试教育下解脱出来,保护孩子那因为“爱”而产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只要有爱,什么都可以成为学术和职业,既然不知道孩子将来会做什么,那还不如暂且让他坚持按自己的兴趣读书,让孩子读自己感到“好玩”的书,选择所爱,且坚持所爱,一切好玩的东西皆可能成为未来“吃饭的家伙”。
人生需要清醒剂,要使自己保持清醒,唯有读书。当你感到倦怠、不思进取时,读书会令你奋起;当你忘乎所以、傲慢自得时,读书会提醒你谦逊冷静;当你遭遇坎坷、举步维艰时,读书会指点你:“过了今天就是明天”;当你面对诱惑、感到迷惑不解时,读书会告诉你,无欲则刚,只有一身正气,方能固守清白!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我愿做那星星之火,美丽着自己,照耀着别人。
我只想说,我们是教师,我们有义务推动周围的每个人读书,但同时我们也是家长,如果你没有推动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的话,很难说能够成功推动其他人的读书活动。
因为有了推动女儿读书的成功经验,我就经常拿来说事,跟我的同事说如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跟我的学生说如何读好一本书,跟我的家长说如何与孩子同聊一本书,跟我的朋友说如何做孩子的读书榜样。
如何为推动读书找一个合适的抓手呢? 20xx年底,在我的倡议下,准备举办学校读书节,以此来推动教师、学生、家长的系列读书活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反复论证,将学校读书节定名为“春雨”,20xx年3月16日首届春雨读书节开幕,《读写月报》也与之同时诞生,每年参加区里的校报评选我们都是一等奖。20xx年夏天,市教科所的张庆林老师看到了我们的《读写月报》萌生了在淄博教科研网上开辟“素质教育大展台”的想法,于是我们校报内容被搬上了第一期素质教育大展台。
身为主抓学校读书活动的教学管理干部,学校每月一次的“读书论坛”都是我来主持,几年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老师和学生的读书榜样,年年被评为“书香教师”。曾代表学校先后去高青、沂源、德州等地介绍学校读书活动开展的情况,受到高度赞誉。为了让读书看报成为师生生活的常态,除了读书节的系列活动,我还倡议成立了“教师读书俱乐部”,展开读书沙龙和读书论坛。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课外阅读足迹卡》和读书排行榜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面向全校推广,为此,指导班级也相应成立考评小组,5-6人组成,每读完一本书,要由老师或者至少2名考评小组成员从书中选出5个左右的问题进行测评后,填写好足迹卡,然后方可将小条贴到排行榜上,设置“阅读习惯银行”,贴上一张小条可为银行储蓄2分,在视分如命的孩子们面前,阅读的兴趣高涨起来。
与此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积极引导书香家庭建设,在班级成立了“家长读书俱乐部”,向家长推荐书目,鼓励他们记笔记,写教子日记等。大部分家长积极参与,并影响、带动和指导孩子读书。设置亲子阅读开放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家长通过现场观摩,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轨迹,以便在家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亲子阅读沙龙,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家长的交流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让家长们互相推荐书目,交流读书方法和心得,他们在沙龙上各抒己见,并通过这样的交流互相学习,给学生极大的影响和促进。
初中化学组人不多,为了有共同的交流话题,我们选择的都是《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手机等获得信息如此的便捷,我们历来对报纸、杂志等是不屑一顾的。但是,哪怕我们只随意的看了一本书,一本书的一个小部分,收获是巨大的,对自己职业的启示和震撼也是无以伦比的。接下来就本次阶段交流的各自的收获作汇报。
一、教学理念的执行力:
菲利普·比格勒1975年参加工作,我20xx年参加工作,中间横亘32年,我也自诩为新世纪的教师,教学理念的执行上确相距甚远。菲利普老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让历史课呈现:总统竞选模拟活动、世界大战前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过程模拟活动。而我们现代的初中化学课,还从未离开过一次课堂,去实践任何一个化学知识和现象,我们现在认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是: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参与到题目的讨论中来。和菲利普老师比,我们很严重的忽略了孩子们参与的内在需求,他们会认为这是老师们想让我们这样的,而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似乎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去努力实现它的执行力。
二、教师需要做出改变:
教师有一个通病,对变革和新思想表现出恐惧,甘心平庸,封闭在课堂狭小的空间,几十年不变的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同一门课程,忘却了时代的变迁。教师本应该是新思想、新思维的传授者、传递者,但是我们却抗拒着。
菲利普老师所在的20世纪80年代,会为了让学生观看一部历史影片而等待几个月,当影片由图书馆借回来时,不惜停止教学,来使用当时称之为宝贵的视听资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无比的高涨。现代社会的我们,计算机、数码相机、播客、班级网页、网络日志等等现代技术,我们又运用了多少到教学场景中呢?真该反思。
三、教师需要充满激情:
菲利普老师说到:无论在哪个学校,我们都很容易辨认出优秀的教师。他们备受尊敬,因为自己的杰出工作得到广泛赞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对学生高度负责,身边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以自信,我们需要对待学生以热情,我们需要带领学生以激情。为师者,交流的都是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不利的话题,这样的教师会破坏学校的校风使教师队伍变得涣散。
四、教师需要做对学生最有意义的事:
菲利普老师每年都会带领班级去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战役的战场实地考察,活动大受欢迎。这样的活动需要花几个星期做细致的安排,大量的后勤准备工作。甚至,其他学科的老师抱怨会因此而影响其他课程。菲利普老师写到,我对那些无视学生需要的的会议和提议毫无兴趣。每次写教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学生的需求,希望自己的教案能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取得成绩。
结合自身实际反思,初中化学有那么的素材需要我们学生去感受、去实践。可我们却反复都是以考试为借口,从未开展。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参观岷江自来水厂生产流程、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参观青白江化工厂、我们为什么不能联合物理、生物参观市科技馆等等,我们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体验。
五、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韦德这样认为:优秀的教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天赋、智慧和才能!
他会根据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为每个人安排任务,比方说:让奥利弗研究植物的高度和质量的关系,因为他喜欢数学;赛文的任务是创作一本有关植物分类的漫画书,因为他擅长绘画,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对于患有口吃的罗伯特,韦德老师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他发现一项有趣的研究,口吃的孩子在唱歌时不一定口吃,口吃的人对动物讲话时不会口吃,所以,韦德老师让他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对着植物唱歌,植物会不会生长得更好?小罗伯特用一个惊喜来回答了大家,经过一段时间,他能对着植物唱歌,唱的很动听,每个发音都格外清晰,罗伯特的口齿障碍终于消除了,他运用对科学的热爱解决了口吃问题!罗伯特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位优秀的教师。
细想一下我们的教学有这样的耐心和细心吗?我们会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的作业吗?
优秀的教师随时倾听学生!
优秀的教师喜欢倾听学生,韦德认为:最优秀的教师会有意识地建立起师生界限非常模糊的学习环境,他们通常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我们也经常说:能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吗?真正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心声的老师又有多少呢?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是什么事情让他能在老师讲课时不能专心呢?法国道德家约瑟夫·朱伯特说道:“教学的过程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
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韦德认为:优秀的教师会设计出一定的情境,帮助孩子自主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这并不意味着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接管课堂,让学生为所欲为或者由学生来决定何时学习。相反,优秀的教师能够把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环境。
对于这样的课堂我很排斥,因为这样势必课堂会有些混乱、吵闹。无法预测,我更喜欢课堂在我的预设情况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可是,是不是正因为如此,我的课堂没有吸引力呢?我是不是应该像查普曼老师那样适时的为我学生图画背景上的野牛填上几笔,而不是告诉他怎样布局,否定他的想法呢?
近几天,我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它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石猴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老实的沙僧陪着师傅唐僧师徒四人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路上,他们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段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被善良的师傅误会,认为他杀生,冤枉他,可是他并没有回到花果山,至死不渝地跟着唐僧,一向帮忙着他,可是师傅还是写了休书,无奈之下,孙悟空被迫回到了花果山,到了最终,唐僧发现冤枉了孙悟空,真是追悔莫及。
当忠实的孙悟空明白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唐僧身边,救出了唐僧。尽管师傅休了他可是他们的情谊却始终没有断,师傅永远爱着他,他也深深地爱着师傅。我们同学之间相处也应当这样,应当互相帮忙,彼此信任。
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好好学习,不能做什么事就半途而废,那样将一事无成。
从本学期刚开学,我就和全班同学共同商定本学期要潜心加强阅读。就此,我也提供和推荐了许多优秀的读物,如《平凡的世界》、《城南旧事》、《基督山伯爵》、《活着》、《孔子的故事》、《夏洛的网》、《草房子》、《红瓦黑瓦》……
同学们一有时间就会拿出这些优秀读物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开学已经7周了,我今天组织同学召开本学期第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同学们梳理了7周以来自己所读的书目及收获,他们统计得很详细,包括书名,字数,收获,推荐理由等。
首先上台发言的是张雨欣,一个月来她读了8本书,他向大家着重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主人公孙少平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给了我无限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有信心,有勇气战胜生活中一切艰难困苦。接着她还谈了高尔基的《童年》,其中外祖母的敦厚、慈祥与外祖父的凶狠、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体会到世间的大爱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重要。
虽然雨欣同学讲得话不是太多,可是讲得却很有重点,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我相信这样的来自同学之间的稚嫩的声音,一定能够在大家的心中引起涟漪,这个涟漪越扩越大,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为接下来的时间进行物理竞赛考试,所以此项活动没有进行完,本周将继续进行此项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读书是多么令人愉快,让人神往的一件事情。
举办一次成功的读书活动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读书的行列。在这次交流会上,我们的主要收获如下。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走入“书香”。班级的书香氛围营造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利用好板报这一有效宣传窗口。用心出好每期的黑板报。其次建设好班级专栏,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展示空间,让学习生活变得活泼生动而充满生趣。
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每两周一次的围绕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如:美文诵读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活动、心得传阅活动、主题演说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的开展,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从心底里爱上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活动竞赛、氛围营造等来引导学生走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书
告诉小学生要读书,那么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的问题——为什么要读书?于是我就让小学生去大千世界、名人名家中去寻求答案吧。英国人喜欢说——书籍是伟大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培根——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高尔基热情洋溢地说——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能像朋友一样帮助你们在那使人眼花缭乱的思想感情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它能教会你们去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它将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的感情,来鼓舞你们的智慧和心灵。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二、教给学生知道读什么书
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有选择地读,该读什么呢?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在这个学期中,几乎每人都精读了《中国神话传说》、《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等书。在课外,孩子们更是天文地理,海阔天空任其遨游,很多同学一个学期的时间读了十本书不止,可谓收获颇丰。
三、时间保障学生读好书
在怎样读书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具体做法:
(1)保证有书读
每位同学除了借阅班级“图书角”中的图书外,在班委的带领下自发起来,每人把自己家中的喜欢的图书带到教室,进行“图书漂流”,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书读。
(2)保证读书时间
每天早上学生到校是20分钟的“晨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共诵要求背诵的诗歌,让孩子们在书香中开启新的一天。
(3)保证读书交流会
我们每周有一节读书时间,这个时间要充分利用好。让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讲自己喜欢的书中片段,可以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来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还可以对大家一起读过的书展开讨论。交流了,认识才会更深刻;展示了,理解才会更深入。
读书立志,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表示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读更多的好书,获取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