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后心得体会(合集十篇)

读书后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1

我在这里将自己近期的读书学习心得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两个方面的坏习惯时常困扰着我:一个是遇到问题时,习惯用老经验、老方法去解决,主动思考不够,危机感不强,属于思想懒惰,我概括为:知难行易;另一个是完成工作任务时,目标、方法和途径很明确,但实际工作动力不足,节奏缓慢,属于行动懒惰,我概括为:知易行难。这对坏习惯,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却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拦路虎。为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近期我先后读了两本书,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一、学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第一本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只有几十页纸,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里面的故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书中有四个主人公: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四个共同生活在一个迷宫里,以奶酪作为生活追求的目标。有一天,他们发现习惯了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奶酪突然不见了!面对变化,每个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嗅嗅、匆匆马上投入到寻找奶酪的征程,并且很快找到了丰富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唧唧下定决心,加入到寻找新奶酪的行动当中,最终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原地怨天尤人,终无所获。

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迷宫”代表了我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而“奶酪”则代表着我们努力奋斗、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外在的变化是一种必然,平时要勤于思考,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并在变化来临时从容应对。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多种岗位的工作经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时刻充满工作激情,保持危机意识,有着灵敏的嗅觉和积极的行动,并像“唧唧”一样正确对待外界的客观变化,不断进行心理调节,找准自己的定位,把心态与外界变化调整到同频共振上来,简单地说就是“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以最好的心境去工作和生活。

仔细想来,我自己以前也曾扮演过“哼哼”的角色,喜欢在安定的环境中有条不紊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躺在自己的那块奶酪上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缺少主动思考、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谁动了我的奶酪》恰如一部思想上的永动机,时刻提醒我思维观念要始终保持动态变化,更要坦然面对和接受各种变化的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仅要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同时,更要对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细微变化做到未雨绸缪,超前思考、主动思考、提前预判,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到位。学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二、学罗文,做行动的巨人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知难行易的困惑,而我向大家汇报的另一本书,则对指导我如何解决知易行难有一定的启发。这本书就是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写的《致加西亚的信》。

故事发生在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属地而发动的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因形势所迫急需和古巴起义军头领加西亚将军联系,然而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在深山的什么地方,没有任何与之联系的有效途径。有人推荐陆军中尉----罗文去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罗文领了任务一句话也没说,甚至没有问:有什么装备?有什么人配合我完成任务?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斗智斗勇,千方百计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感到书中揭示的道理很简单,解决知易行难这一困扰的答案就在这里:那就是心无旁骛地去执行命令。不要为找太多借口和假设太多困难,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私心杂念地做好就行,这就是高效的工作方法。(1)(2)文章来源:bfanwen.com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知易行难,难的就是缺少了罗文那种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执行力就是生产力。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做为党员群体中的个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定地去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每名组工干部都要围绕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以努力践行岗位职责的干劲,以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拼劲,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要学罗文,做行动的巨人

不做思想的矮人、要做行动的巨人----这就是本人前一阶段读书的粗浅体会,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阅历和领悟所限,偏颇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2

书是人类文化和素质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扩大视野,提高素质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多读书,多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读书对我们来说有益无害。读书的时候同时让我们快乐,所以说读书心得体会那就是生命在于读书。

书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所以说书本是我们的朋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书让我们的视野更加的宽广,自身的修养不断的提高,对于未来的事物和即将发生的有了自己的想发和认识。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让我的生活更加有了意义。

读书心得体会在于读书让我充满知识。老师曾说过我们每天要阅读几千字的文章,我曾经想每天读这么多书,学这么多知识,我们的脑袋装的下吗?但书本告诉我人脑比计算机的容量高一百倍。一个人用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大脑也是装不满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大脑的容量,知识是学不完。我们要用书来充实自己,赋予自己无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什么有些同学还会面对书本唉声叹气呢?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能接受无穷的知识,这也是一种享受。书是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读书既能丰富我们的可余生活,有能开阔我们的眼界。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意义,让我们的素质更高,能力更强。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3

学生考完试了,在家闲暇时间,读了本《欣赏教育》一书,我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粗浅的感受。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赏识、欣赏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欣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激励,一种鼓励。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和一个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欣赏教育最大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但是,很多孩子都有这样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愿开口,他们害怕自己说错了会被老师批评或被其他的小孩子笑话。这时,“欣赏”这一利器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欣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开口,不怕说错,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得到锻炼,体会学习音乐的快乐。

讲到“欣赏”,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在积极的尝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胆子大,乐于表现自己,而有些学生由于羞怯心理怕开口而不愿表现自我。鉴于学生的这种差别,在教学中我就做到心中有数,问题也能做到难易适中,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你真棒”“你很聪明” “有进步了”…并有时奖给他们一些小奖品。这个时候,学生很激动,心里面有一种成就感。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乐于开口说。

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与激励的重要性,我会将它作为自己教育学生的座右铭。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本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老师的艺术,同时,也给予作为教师的我许多启示。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4

我今年11岁,打我5岁开始认字起,一直到现在,我读过的书不能算少了,真的,我一识了字,就狂热的迷上了看书。从5岁是看的《丑小鸭》一直到现在读的《海底两万里》,应该不下50本了。看过的古典小说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但都没有读透。少儿版的《西游记》早已被6岁的我折磨地散了架,《三国演义》只有一本压缩版的,仅二十几回合,而妈妈的那本文言的有九十、一百多回合呢!《水浒传》是一本漫画,删了好长一段,直到拿起真正的文言版的才明白“水浒传”的奇妙之处。

再谈谈外国小说吧。我很爱看的外国小说,一本是《海底两万里》,一本是《绿山墙的安妮》,《小妇人》也蛮喜欢的。至于什么《红与黑》和《欧也妮.葛朗台》等,真的看不懂,况且我不爱看悲剧。<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是一本科幻小说。我很是喜爱这个作者的作品,所以又买了他的小说《神秘岛》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他的小说富于想像,绚丽多彩,编排引人入胜,节节相扣。看《海底两万里》时,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如同自己作为“阿龙纳斯教授”,深入了“***号”这艘潜水艇一般。可以这么说,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和李贺的诗一样,十分绚丽,十分奇特。至于他写的是真是假暂且不管,但他写下来的文字是十分令人信服的。《绿山墙的安妮》和他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安谧平静的田园生活,我觉得安妮与我太想像了,所以我能零距离地感受作者的内心波澜,因此我很爱读它。

说到底,读书是件很愉快的事,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风格,只要你细细品味,你一定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5

12月份到大良梁球居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随便借了两本图文并毛茂的文化书:《英国人这样过生活》——胡蕙宁著。《美国人这样过生活》——张懿文著,上班的时候没时间看书,一直到了寒假才能静下心来看书,今天终于把两本书看完了,并两本书的异同进行对比,感觉特别的扎实。在经常遨游于网络,反而觉得心不够塌实,有点烦躁。看书倒让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知识文化。精读这两本书后,有点儿体会,下面简单陈述一下。

这两本书都是从人的衣、食、住、行,育、乐六方面介绍各自国家的特色,也让我了解一下外国文化。

饮食方面:

两国都追求生活的便捷,特别是英国人,喜欢外卖,三名治等方便食品,而且英国人吃食物的味道很重,特别的喜欢吃甜食,巧克力、布丁则是他们酷爱的食物。这也是英国人过于肥胖的原因之一吧!相对而言,美国人为了健康,还会注重似乎物的营养含量,主要原因也许是美国人“体积”比较大,不得不注重食物的营养结构。与中国消费者相比,美国人购买食物除了查看关键的生产日期外,还会仔细研究食品营养标签。而且看标签还有个名堂呢!如果标签第一个标的是食物的主含量,如果食品中主含量与标签不一致,那么这些食品就是“假货”。更令我吃惊的是,美国人给宠物购买食品也会关注营养标签。或许这是美国人购买习惯吧,又或许是美国人遵循的“You are what you eat ”的原则吧。单词“Brunch”,当我看到书的解释,才知道原来它是早餐“breakfast”和午餐“lunch”的组合词。由于美国人也喜欢比较晚起床,吃完早餐再吃午餐就显得太饱,所以新流行出“早午餐”的餐厅。(其实也相当于现代顺德人也喜欢把喝早茶当作是“早午餐”了。)

衣着方面:

英国人喜欢用衣着打扮来展示自我风格,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敢大胆尝试。而且英国人很注重“顶上功夫”,认为佩戴帽子就是对别人的一种礼貌。在美国购买衣服则有点特殊,在美国购买东西都欢迎退货(物品全新、收据齐全)。比如部分人买了衣服回家后发现不好看,可以拿收据退回。但是部分人则转空子,把新买的衣服的标签包装好,保存好收据,把新款的衣服穿一下,赶上个时髦show一下。事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由于不喜欢这款式,全新的,要求退货。”所以在美国买衣服小心碰上个“二手货”哦!

出行方面:

最欣赏的是美国人郊外旅游的露营车,他们都习惯了过上野营式RV生活。

居住方面:

美国人非常注重房屋附近的绿化等公共环境,由于装修工作工时费比较高,美国人想重新装修自己的房子,大部分都会选择亲自动手。而英国人则喜欢翻新旧房子,也热衷于翻新旧房子转卖。

教育方面:

美国人教育奉行“自主”,把一切自由归由孩子,而中国的儿童则是“有耳无嘴”。英国人则比较喜欢幽默作风。英国人的自卑与自大的特点很明显。

享乐方面:

英国人以“派对不夜城”为最爱,而美国人则以Party all the time”的生活。两过人都不乏于及时行乐。都是以“Party”为中心。

其实这两本书的作者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外国人来到英国,美国后居住发现而写下这两本书的。所以介绍的都是比较简单,挑选一些特别的来分享一下。过精读这两本书,外国文化略有增长。也让自己对英、美两国人的生活有了部分了解。

读书能让人增长见识,继续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在寒假好好为自己充电。加油~~~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6

书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几年来它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它会带给我们很多很多。

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每当我闲暇无事时,总会手捧一本书,泡上一杯茶,细细品味书中表达的意境,传播的信息。既有书香又有茶香,真是天伦之乐也!

读书让我充满知识。老师曾说过我们每天要阅读几千字的文章,我曾经想每天读这么多书,学这么多知识,我们的脑袋装的下吗?但书本告诉我人脑比计算机的容量高一百倍。一个人用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大脑也是装不满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大脑的容量,知识是学不完。我们要用书来充实自己,赋予自己无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七年来的时间培养了我和书的浓厚感情,它已占据了我生命的不可分割的已部分。书中动人的故事,精彩绝伦的文章,惊险刺激的过程都会使我如痴如醉,陶醉其中!

为什么有些同学还会面对书本唉声叹气呢?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能接受无穷的知识,这也是一种享受。书是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你享受过读书的快乐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赶快行动起来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滋味吧!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7

我喜欢博阅群书,尤其对文学名著情有独钟,我希望在读书过程中吸收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们的思想精华,来启迪自己的智慧。小学和初中生时代因遭逢文化大革命,能搞到手用来阅读的书籍少得和怜,但每次只要能借到一本书甚至一些报纸也都如获至宝,总是废寝忘食地发愤苦读。高中时代可供赏读的文学书多了一些,因为全副精力要放在数理化等文化课的学习上,想静下心来欣赏文学精华似乎是白日做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学之后,面对图书馆书架上琳琅满目的文学书籍不由得心花怒放,恨不能将它们全都通读一遍。但激动之后是无比的懊恼,我作为医学生首先必须通过将近五十门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考试才能毕业,否则连就业也谈不上。不能因为喜爱文学而耽误了学业,除了为提高英语借一些中英文对照的中外名著来看,暂时只好对有些文学名著忍痛割爱。

参加工作后我对文学仍然有浓厚的兴趣,单身时代因为有大量时间用来读文学名著,所以那几年是思想最为活跃而读书最多的时候。每当看到自己喜爱的文章,我还爱把它抄在日记本上,连续几年下来抄录了十几本,有时抄着抄着灵感也来了,就自己写一段,后来居然发现写作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互联网兴起之后,读书比从前方便多了,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里有各种各样的名著可供欣赏,只要打开电脑用手点击就行。在网上还可以看各种水平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虽然不如名家们写的那祥精彩,但也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窗口。在网上与各种文友交流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在诗文唱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四十多年的读书生涯让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见证了人间百态。但我认为人过分沉溺于书本蔽端也很多,如果不加辫别地吸收一些异端邪说,还会误入歧途,形成一些极端错误的思想。所以除了读书,我会抓住一切机会同愿意和我交流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或文字交流。与人交流犹如照镜子,不仅可以感受他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人际交流过程中,由于不同人思想认识存在差异,对同一问题看法上不统一甚至大相径庭,进而爆发激烈的语言冲突,但不必大惊小怪。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人的认识在辩论的过程会越来越清晰。

在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群打交道之后,我认为当今中国的弊端之多一言难尽,文学界的情况也很不好。文人相轻,自吹自擂,抄袭剽窃,奉承拍马,粗制滥造,无病呻吟,闭门造车,复古倒退,大肆炒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优良的文化传统抛弃殆尽,说假话的人越来越多,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表面繁荣的背后实际上危机四伏。如果说大作家老舍因自杀失去诺贝尔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界的重大损失,后来有几个朦胧诗翘楚(舒婷,北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也算给中国人一点安慰,现在居然连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也没有则是中国文学界的悲哀。

如果文友们欣赏过世界顶级文学大师的作品后,将中国顶级文学大师的作品与之相比,还是可以发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并不一定是刻意打压中国文人。中国顶级文学大师与世界顶级文学大师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距的。我平生最爱读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中国当代大作家路遥、贾平凹等人的代表作与之相比也稍逊一筹,其他人更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中国所有的文人和文学爱好者们,现在是到了振兴华夏文明的时候了,十三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多少年都出不了一个世界顶级文豪,这是给五千年文明古国脸上抹黑,给列祖列宗丢脸。但愿诸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精巧构思,妙笔生花写出震撼人心的传世之作,早日捧回世界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8

读书,可以更新我们的理念;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现状;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品性;读书,可以激发我们的职业智慧;读书,更可以支撑我们的教育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师“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一定要把读书自觉地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指导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有生命的读书。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推而广之,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无不与这个学校的读书学习风气相关,心得体会《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读书是一个学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矗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都能有“读书工作化”和“工作读书化”的目标追求,并不断为之实践,那么我们就将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9

一个把阅读当成习惯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实的,一个把阅读当成信仰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幸福的!所以,对于培养幼儿从小就具有阅读能力和阅读的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幼儿园的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而且,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早在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象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阅读作为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幼儿园与家庭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幼儿园、家庭携起手来,走家园共育之路,才能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所以,要使幼儿从小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那么,如何使孩子们爱上阅读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是达到学习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它和智力因素相辅相成。早期阅读要结合幼儿的兴趣进行,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要处于“我要读”的渴望之中,而不是“要我读”!只有当孩子对图书感兴趣了,才会产生想去阅读的愿望,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借用媒体,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孩子常常会对自己的读物有自己的要求,而他们的需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例如,最近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里放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么孩子在书店里看到“喜羊羊”的书就会很感兴趣!也就会要求爸爸妈妈买。那么,只要这类读物的内容是健康的,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就可以为孩子挑选。孩子得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一定对会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巧用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记得有一次,我讲《老鼠,小鸟,香肠》的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当孩子们听到香肠被小狗吃了的时候,孩子们都表示很同情!当我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时当讲到小蝌蚪问乌龟妈妈谁是他们的妈妈时,我停下来不讲了。我说:“孩子们,故事的结果就在书里面,你们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而且书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呢!这样孩子就对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去阅读。由于有了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强烈的愿望!从而就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

3,及时的进行表扬奖励

幼儿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指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孩子在阅读活动中语言完整清楚,声音响亮,大胆地表现自己,我们就及时的给予奖励!如:教师口头表扬,让小朋友为之鼓掌,可以让幼儿抱抱老师,让孩子有成就感。孩子就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科学地选择图书。

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

小班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家长可为孩子选择一页一个内容,情节单一,色彩鲜艳,适合孩子独自翻阅的图书。比如:一页上只有一只小兔在拍皮球,可以让孩子用一句话讲述。不适宜选择情节过于复杂的连环故事。

中班幼儿具备较完善的语言能力,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篇幅稍长的图书和选择具有因果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故事书等。

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增强,生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并富于幻想。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科幻、神话等故事图书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选择有一定寓意,文字具有美感的图书,让孩子逐渐学会欣赏美文,选择图画丰富,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图书。

2,幼儿的读物应该以图为主。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读物应该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孩子的阅读活动逐步完成从图画到符号的过渡。图中的画面颜色要鲜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内容简单具体,生动有趣,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文字要优美简练,通俗,以利于幼儿的理解。

三.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而《幼儿园管理条例》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幼儿阅读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还有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家长要善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阅读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首先,物质环境。是指要有一个光线充足,空间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放书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随时翻阅,这不仅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在安排区角活动时就要把阅读区与相对比较吵闹的区角分开!这样就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在家里,当孩子在阅读时,家长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或者看电视!

其次,精神环境方面。幼儿的言行方面大多来源于模仿。幼儿长时间生活在一个阅读气氛的家庭里,久而久之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受家长的言行而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利用节假日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图书馆或书店里去,在图书馆里或书店里孩子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足以令孩子沉浸其间,乐不思返。让孩子感受一下另一种阅读氛围,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怎能不会去产生阅读的意念呢?

四. 有技巧地指导幼儿阅读。

首先,要教幼儿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幼儿对数字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不但使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加强而且还会掌握看书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其次,还要教他们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这样才能知道故事内容。接下来就是帮助幼儿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幼儿之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事实上,幼儿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汉字经验,教师还要时刻有意识的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学习和理解。

指导方式有:

1.提示接受的方式:孩子在听教师讲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画面内容,指出对应的图画内容,理解书面语言,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积累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孩子。

①、教师可在指导过程中针对画面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等等,以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加深对画面的理解。

②、一页一页讲解,加深理解:教师翻开书的第一页,生动形象地边讲述边指给孩子看画面,第一页内容讲完后翻看第二页,再边讲边看,一直讲到最后一页。这样孩子一边听一边看,就可以加深对图内容的理解。

2,启发探索的方式:孩子在老师提供有关阅读内容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查找、指认、讨论、理解内容,从而发展幼儿阅读中的思维、想象、观察、表达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这一方式适宜于年龄较大的孩子。

①、在讲述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讲述要突出主要内容,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因为孩子在讲述时,往往有时会出现语法不对,脱离画面的现象,以至讲述的内容比较长而且凌乱。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扩散性讲述的基础上,还要提醒他们用简短的语句讲述每一幅画面中各个情节的内容,再从头到尾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②、先提问后回答,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教师根据图片内容,在孩子看图书之前先提出几个主要问题,引导孩子先看图书中的主要对象和内容,然后再看次要的东西。这样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有目的地观察,以激起他们阅读的愿望,发展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要求孩子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初步学会看图书的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孩子适当提一些要求,如要求孩子在看完图书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就更能促使孩子仔细认真地看图书。

五.亲子共读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使幼儿爱上阅读不光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家长自己看电视,打游戏,而教孩子去看书!孩子这是有读书的欲望吗?而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还有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 却往往等到孩 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 结果 孩 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 真可惜!”对此 专家们认为 在家里 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 在一起看书 做孩 的阅读榜样 同时 还可经常与孩 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 鼓励孩 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 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 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如果经常 样做 孩 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 同时孩 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父母是孩子们最贴近的老师,家长的举动莫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读书。有这样一个家长,她在假期与孩子一起借了50本书,孩子不喜欢看的书,她先看,然后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不露痕迹地提出问题,吸引孩子去看,进而引导孩子读他不愿意看的书,让孩子与书交朋友,而不是与电视,游戏机交朋友!我真心地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孩子们的表率与楷模,营造阅读的氛围。

六.阅读要有固定的时间,要持之以恒。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偶尔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的道理,孩子要偶尔找点时间来阅读并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进行阅读。但是,我们还是要让孩子坚持到底,因为只有坚持才会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在家里家长就要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找出适当的时机进行阅读。研究表明,孩子自睡前的记忆比较好,更容易记住阅读的内容和情节。笔者的孩子三岁多一点,很喜欢看书。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先看一会儿书才肯睡!于是在讲《老鼠,小鸟,香肠》的故事之后孩子显得比较感兴趣,在提了几个问题之后说明天还要讲这个故事。于是笔者在第二天的晚上又将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有的故事情节孩子已经能够讲述出来了!所以,睡前的亲子阅读是亲子共读的一个良好的时机。在幼儿园,老师也要给孩子每天要安排一个恰当的时间让孩子自由的阅读。使孩子觉得阅读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一样,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持之以恒以后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了!

总之,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幼儿眼界的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渊的影响。我们只要家园合作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就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读书后心得体会 篇10

不是玩电脑就能感受到乐趣;不是看电视就能感受到乐趣;不是听音乐就能感受到乐趣;不是逛街就能感受到乐趣。其实,读书也能感觉到乐趣。

放学后,背着书包,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一个我最喜爱的地方——图书馆。在这儿,有无限的情趣,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来到一个角落,拿着昨天未读完的书,沐浴在其中。书中,我与诗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看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潇洒。我赞叹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中狼”的豪迈;同情“富汉不知穷汉饥”的痛苦;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

书中,我明白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哪能见成功?”清楚了“挫折也是一件好事”感悟到“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我们要扬起生命的帆”沉浸在书中,一切烦恼一扫而空,有的只是快乐和启迪。

啊!读书让我感受到了乐趣,书像睿智的学者,博学的老师,给了我无限启迪。书,我要一生与你在一起!你愿意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