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汇总四篇】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精选4篇)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篇1

易中天老师在继《品三国》后,又带来了一部重磅历史读物《易中天中华史》,在书的腰封上有一排醒目的文字“易中天开讲轻松好读的中华正史”。

《易中天中华史》以短句居多,语言上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生动幽默,易中天老师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中华正史,使更多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能让我们对曾经肯定的历史多了一些思考。

“真有尧舜吗?”,备受推崇的两大古代帝王,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存在着的。事实上,孔子之前,根本就没人提到尧舜,《诗经》中连他俩的影子都没有,真正开始说他们的是《论语》、《墨子》和《孟子》。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尧和舜完全是子虚乌有,孔子就不会一讲再讲,如果当真功勋盖世,《诗经》就不会只字不提。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亲身去体验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后人的包装的确会误导我们,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也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托古改制,借尸还魂。尧和舜,弄不好就是他们从某个并不起眼的故纸里挖掘出来,再按照道德楷模的标准,包装上市的“创业板”。其实读尧舜的传记,实在也看不出他俩的伟大之处,只知道尧是很简朴的,舜是很孝悌的。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套好书,很庆幸它不是长篇累牍地堆砌历史事实,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且将轻松好读和严谨认真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给读者一种时尚的读史体验。

易中天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确实可以酿酒。《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不过也有酿成醋的。而且,酿成醋的还不少,能把人的牙都酸掉。总之,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把历史做一个回顾,知道我们历史上有过哪些成就,走过哪些弯路,又有哪些谬误是我们需要避免的,这是易中天老师出来讲史的一个真实意图,也是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篇2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名学者写史另类,肯定对反响有准备。不妨回头看看每编的后记,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年5月12日“拜见了吴敬琏先生”,为何要“讨教一些学术问题”?

吴敬琏是经济学家,易中天中华史是历史散文着作,他料定吴老会说“怎么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问题,这正是他最终需要的。而后,顺理成章回答这个问题——中华史面世后的质疑。读过第一篇后记的“出发点”“目的地”“北冰洋”“导航仪”“发现号”“处女航”,便能豁然了。顺带补充一句:这易中天之处女航正是你无法“证伪”与“证不伪”之间的海域。

能回答吴敬琏先生的问题,还在乎其他人质疑乎?

本人与易中天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也知道一点个性。他用讲课方式着文,对于那些并非硬伤的质疑,甚至仅为自以为是的硬伤,是不屑一顾的。说到“硬伤”,于是也就挑一点:商殷不应一笔带过。商殷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立足于此,“周”小国灭大邦、蛮荒克文明,以德立国、以礼治邦,结束神明、开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篇3

已经读完《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了,十分佩服易中天教授的构思,写中华史,但并不拘泥于仅仅写中华史,而是立足全球视野,往往跳出中华看中华,对比西方看中华,给人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也更加感觉脉络清晰明了。

书名起的也不一般,叫“中华史”而不是“中国史”,个人理解,中华一词,无论从时间上,地理上来说涵义更广,比之称为中国史更为恰当精准。

看《中华史》的每一卷,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像是在电影院或者家里看纪录片,一开始会看到一个具体的场景,描述的要么是人物要么是事件,讲完故事,评论完之后,镜头会瞬间拉升,拉升到云层之上甚至是地球之外,然后镜头转移,再瞬间下推,展示给我们的,又是对应中华史上某一事件的西方的或相关或相似的事件。讲完西方的故事之后,镜头又瞬间拉升,然后再瞬间下推,又回到了中华史中。正如在《国家》卷中,易教授指出,“破译中华的密码”“办法是升空”,“来一次’全球巡航’”,而目的呢,则是“看清了人家的路,也就看清了我们的来龙去脉”。

或者换个说法,在介绍中华史的同时,书中往往会告诉读者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一个什么年代或者朝代,从而让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方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在《两汉两罗马》中,就有如下一段——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公元25年,刘秀开始了新王朝。从此,大汉变成了两个:西汉,东汉。罗马也是两个:共和国,帝国。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侧重于和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对比,自然就不会像其他史书一样把历史事件记述的那么清晰详细,甚至是做了大幅度的取舍,弥补的办法,是在每一卷的附录和本卷大事年表中,把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大事件加以记录,让读者自行对照参考。《两汉两罗马》里甚至还有同时期的东西两个王朝的著名人物小传,也算小小的别出心裁了。

总之,看《易中天中华史》,不但长知识长见识,而且津津有味,获益良多。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篇4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向我们介绍中国文明发展史的著作。

01卷《祖先》

这一卷中有一个新的看法,即我们的祖先女娲、夏娃、伏羲并非指特定的某一个人,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对祖先的统称,他们可能在不同地点同时或者先后出现的一群人。应该是女娲们,夏娃们,伏羲们。祖先都是来历不明的,说不清道不明。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的都一样,所以何不把他们的名字看做是一个代号,而非确定的个人。因为最N次方那个祖先已经无证可考,去追究便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指代的社会发展时期已经脉络清晰了,即母系、父系、族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时代的更迭,朝代的变换,每一次都需要大动作的“改革”,或实行新政,或否定前朝,用以显示改对了,换对了,至少比之前的好,是英明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出现体现了智慧,智慧是如何产生的?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尧舜禹夏商周,夏禹的水利技术,殷商的青铜技术,周代的农业技术。

书中给我们列出了时间表,约五万年前,母系社会出现;约一万五千年前,母系社会结束,进入父系社会;当代我们倡导男女平等,是否再过五万年,可回归到“母系社会”?其实上一句的“母系社会”与五万年前的母系社会并非同一个意思,而是指没有了权力与统治。

02卷《国家》

首先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在初高中政治课上已经学过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行使国家的根本属性。可能我上文中说的5万年后的“母系社会”也包括了阶级的消失。在5万年前的母系社会里面没有阶级,有的是对生命的崇拜。书中给出了国家的解释:依靠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按照公共规定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

美国国家精神:独立、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治。《独立宣言》和国家宪法是美国的标志: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每个人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自己中间建立起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中国国家精神:我在想中国国家精神首先想到的是这12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信我们从小对很多事情都感到过好奇。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此卷中有解答。中国,最原始的意义来源于城市,或中心城市,而且是天下或世界的中心。远古的地理位置在西周,甚至具体地点就是洛阳,因为周公营建成周洛阳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天下之中。于是他们“宅兹中国”,这边是“中国”一次最早的出处。

03卷《奠基者》

为什么以前古人有名又有字,是什么意思?我也一直很希望给自己取一个字。03卷《奠基者》中介绍,在男二十,女十五的年纪,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把头发盘在头顶,叫“束发”,然后女子叫笄;男子戴帽子,叫冠。第二是请嘉宾为他们起一个字。名是卑称,字是尊称。前者用来称呼晚辈学生子女和自己,后者用来称呼同辈和同辈以上的他人的。有了字,就可以进行社交,意味着成人。

易中天先生采用了很多金文,甲骨文,通过字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其含义及其演变,告诉我们历史的秘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