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实用24篇】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选24篇)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

一、专业技术简介

法律文秘专业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立足政法,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历教育为主兼顾职业证书教育,强调学生能力与素质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职业能力、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文秘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该专业是20xx年辽宁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司法文秘类专业。并于20xx年按照教育部专业名称改革要求更名为法律文秘专业。

法律文秘专业作为我院首批申报成功的高职专业,自20xx年设立以来根据社会对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就业岗位(群)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内涵,并充分收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的信息反馈,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计划。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4次组织相关教师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模块作了重大调整,使之能够充分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不断健全的法制社会对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要求。通过专业内部完善,使专业始终在学院专业招生、就业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并于20xx年通过院级示范专业立项审批。

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48年,近60年里为新中国的政法系统培养了大批的领导干部,被誉为辽宁政法系统的“黄埔军校”。学院的毕业生资源为本专业的设置及优化提供了大量翔实可信的人才需求数据,成为本专业找准定位、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规律的人脉基础。

据多次调研反馈,社会对文员特别是法律文员需求量巨大。形成对此类人员大量需求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经贸活动频繁,客观上造成了纠纷的增多;同时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各级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量不断增加,日常性事务和记录性工作日益增多。以沈阳市各基层人民法院为例,书记员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公务员考试合格而录用的正式书记员,这类人员属于法院正式工作人员,约占目前法院全部书记员的.40%,工作满一定年限且通过司法考试的可晋升为助理审判员;聘用制书记员约占到书记员总数的60%,在聘用制书记员里,多为职高或大专中文、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毕业生,多数没有受过法律尤其是法律文书、司法笔录、卷宗整理等专业训练,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工作,而且在制作笔录、打印判决及送达签收等方面出错率较高。难以适应人民法院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纷纷建立,能够承担一定接待、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室管理人员、律师(文字)助理等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应用型法律文秘实用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20xx年,学院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决定申办法律文秘专业。同年,本专业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设计,成功获得了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

首届法律文秘专业招生、教学、就业的良好效果促使我们坚定了办好法律文秘专业的信心。在总结办学经验和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论证了法律文员工作所必需的素质能力,确定了以文秘工作技能作为核心技能、以法律知识作为理论铺垫、以实际职业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发展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轨道。20xx年,本专业被列入学院院级示范专业建设计划。

社科系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通过全面开展对企业、学校和毕业生的调研,及时准确地把握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人员需求情况,了解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馈,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出相应要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三者之间的矛盾,获得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核心要求,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二、调研对象与方式

(一)调研对象

1、行业:调研了涉及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等个子行业。

2、企业:调研了多家机械制造类企业。

3、学校:调研的学校为已开设本专业的多所职业院校。

4、毕业生: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历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网络调研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数学分析等方式。

三、调研情况

(一)行业发展调研

调研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涉及的个子行业,其中大行业是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三大子行业,分别占比30.8%、15.8%、15.8%。这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消费领域热点密切吻合,其他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内燃机等子行业处于第二梯队。这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消费领域热点密切吻合。

(二)企业需求调研

通过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内容来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与应用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设置、不同级别专业人才配置比例、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证书种类、等级要求。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专家、人力资源访谈来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企业人才状况及需求,专业核心能力、非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建议;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三)同类院校调研

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人数、生源分布情况、录取率、课程体系、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师资配置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信息化应用等情况、专业执行情况;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了解毕业生去向、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

(四)毕业生调研

了解毕业生情况、岗位名称、岗位工作描述、必备的职业技能、必备的专业知识、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入职年的工作岗位或主要工作职责,对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在校期间所授知识、技能的实用程度。

四、调研分析

(一)行业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FMB)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向着柔性化、高速度、高精度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柔性制造系统、(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高自动化制造系统广泛应用;高速度切削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已成必然,采用高精度的、通用可调的数控专用机床,高精度的可调的组合夹具以及高精度的刀具量具来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机械加工对环境的污染,废液、废气、废油再回收利用,使机械制造朝绿色化方向发展。

(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还是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企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在调查中,企业认为数控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如在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开始对掌握信息系统管理、具备技术改造人员提出需求。

通过毕业生调研,我们统计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依然以机械零部件制造、设备制造和模具三大行业为主。目前在企业里面从事人群比较多的岗位依然是操作工,而工艺员、编程员、设计员这些具有一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譬如编程员、设计员等)从业的人员相对较少,企业的需求旺盛。

机械制造方面的主要岗位主要有普通机加、数控加工、装配车间、塑料模加工车间等。普通机加车间主要需要车、铳、刨、磨等熟练操作工;数控中心有数控剪板机、数控铳床、线切割机床、卧式加工中心等,从企业调研中得知目前这方面的高技能操作人员较缺。塑料模具加工车间岗位主要有模具设计人员、成型机调机人员、模具钳工等,其中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模具钳工。

(三)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企业岗位人数的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分布非常广泛,不过从事最多的77%,岗位是机械加工员、绘图员,共占岗位人数比例21%,的剩下绘图员岗位、编程员岗位、设计员岗位所占比例相近。

(四)目前就业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根据各个企业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所占比例达到了61%,可以看出企业里面从事人群比较多的岗位依然是机床操作工,同时也可以分析,调研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企业。

2、工资收入情况

本次调研根据行业情况确定了毕业生年收入的情况,其中,占比最高的年收入为1万至3万,占比达到38%;其次为3万至5万,占比达到33%。这些区别可以为学校今后指导学生就业,制定正确的预期薪资范围确定了方向。

3、综合反馈

最近三年学生的就业率都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也的满意度都在96%以上,可以看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专业对口率稳定60%在以上,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对口率。

(五)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分析

1、职业素养

企业认为所需培养的职业素养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其权值,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素养)。企业认为中职生能吃苦,做事勤奋等。学生思维开阔点,学习,解决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团队意识等。企业不能只专注理论知识的培养,应扩散知识面,理论,实践,思维方式,团队意识,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毕业生认为所需培养的职业素养,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其权值,最后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素养)。将全国毕业生认为的职业素养排名前五位的再次加权区平均值,本区域未提到的职业素养取得出全国排名前五的职业素养。

从图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全国中职学生认可的职业素养排名依次为:沟通交流、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要求相比,要加强团队合作素养的培养。

2、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调研,列出了操作工岗位、工艺员岗位、编程员岗位三个主要岗位职业能力排序。由于统计中学生只需列出三种职业能力,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顺序排列,分别以、来计算其权值,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能力)。

3、专业课程情况

通过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确定每所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课程选择的频率最高,这也说明这几门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课程。从毕业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调研发现,毕业生认为非常重CAD要的课程有:加工中心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机械、质量检验与加工检测、装配实践课程、英文课程、机械制造工艺。这些课程在本专业中均有开设,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五、调研启示与建议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从企业反馈的调研数据、毕业生反馈的调研数据以及院校反馈的调研数据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产品运维与检修能力,还应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对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知识不要太深,够用为主,但应具有一定的广度,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知识规格方面:企业认为对毕业生来说,掌握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3D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机械零件设计、自动编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D打印、数控编程、毕业设计与答辩、顶岗实习、钳工实训、机械制图大作业、实训、车(铳)加工基础实训、车(铳)工实训、机械零件测绘、机械制造工艺大作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实训等综合专业知识。

2、能力规格方面:企业认为毕业生首先要具备正确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能以工程语言(图纸)与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及具有正确使用机床加工的能力,其次是具有根据设备图纸、技术要求进行装配、调试的能力,资料收集及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

3、素质规格方面:所有企业都认为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要求毕业生有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思、遵纪守法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拥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勇于奉献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专业课程设置

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强化技能基础知识的教育,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等专业基础课程;强化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车铳加工、数控加工、多轴加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更多的技术经验、实际案例引入教学,将企'业的先进文化引入教学现场,使企业更多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师资队伍

调研表明,该专业作为传统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既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新技能、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要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师还需具备实时的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本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师资队伍应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企业经历、能够彰显企业元素的师资队伍,在要求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支由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通过深度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校外顶岗实习环节中,严格按照顶岗实习企业的相关规范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的好习惯,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对接,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熟练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然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因此我们小组黄劲草、刘志君、龙凤鸣、杨令润四人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电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铭贸易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与指导思想

1、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商务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商务英语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调研,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所调研企业的涉外商务工作岗位(英语)的设置情况

2、所调研企业涉外各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

3、所调研企业人才来源渠道

4、所调研企业对舌癌各岗位人才的要求

5、适合本专业培养层次或类型的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

四、调研方法

走访用人单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法、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涉外商务相关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目前我过的对外贸易总值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时加工贸易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几点不足:发展水平较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工贸易中的加工往往只会体现为对零部件或原辅材料的简单加工和装配,经济效益偏低,中方获利较少;使用国产资料较少,主要依赖进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管理水平较低。这样就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借助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地理区域位优势必然导致出现西方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同时还导致企业对外依赖性过大,处于被动。这样

就为我国的企业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中的管理质量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依靠低价的素质较低的劳动力将被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技工和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双向型人才所取代,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样,企业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中来,商务人才的缺口将继续拉大。

外贸人才的需求扩大在几年以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工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业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外贸行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外贸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我国的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国人民币不断面对生值压力,而且技术工人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现“民工荒”。这样导致外贸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国出台的'“新外贸法”, 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将有大量的民营企业等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开展竞争。我国的外贸行业遇到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带着机遇的时机,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外贸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为稀缺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未来五年,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达100 万人之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目前对于外贸人才的寻求,不仅是需要外语类人才,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外贸跟单员、外销员、采购员、物流师、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和商务谈判师等成为当前外贸行业中的热门职业。

随着外贸发展,更多的职位出现,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外语的交际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还要求对于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知识的掌握。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1、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各种体制的企业数量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人才总量需求也稳步增长。

中国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外贸法》之后,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极大地拓展了商务英语的发展空间,上万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目前,无论大型三资企业,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商务英语的行为和意图,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如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都将走俏职场。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网站前程无忧统计数据显示,仅20xx年底该网站就发布了全国20xx多家外贸企业的19000多个需求职位,而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高校经济大类毕业生仅13万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经贸工作,仍不足以满足全国人才市场对国际商贸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炙手可热,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据预测,在未来10年里,商务英语专业

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

2、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三)、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实践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1、商务英语专业的适用岗位

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翻译、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及报检员等岗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比例分别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期望

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最受欢迎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为学习成绩好,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占半数以上,社交能力强的为其次,学习成绩好的占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对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可以上岗工作。

在外语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就是书面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及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非常富有责任感,认真、仔细地给我们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如下:

首先,培养方向。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培养人才的定位应该是初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在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涵盖的课程这个问题上,选择商务英语语言技能类的占36.7%,商务翻译类的占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的占19.6%,选择财经管理类的占15.9%。这表明用人单位是非常注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第二外语的态度也很一致,多数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反思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无论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个人基本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中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相应的转变。

1.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适应社会本领的培养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培养的“宽基础、活模块”新路.调整现有课程设置,积极进行技能锻炼引导逐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 根据企业要求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开一些社会急需领域的相关课程,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

2、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

提高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能力 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应聘的技巧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外贸工作人 员应该熟悉并能熟练操作各项进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调整自己,适应企业和社会。

3、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

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3月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必须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的行业,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所以,要根据专业特色,相对应地培养学生考取商务***、计算机等级证、秘书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普通话证等。

4、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起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5、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在积极培育就业市场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主动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的就业政策,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求职。同时,还应寻求在外省建立实习基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创了一些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活动为一体的就业实习基地,既给学生创造好的实践机会,又为学生顺利和高质量的就业做好超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议

(一)专业建设

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沟通,又兼具商务操作技能和行业知识的人才。英语语言是基础,是开展国际商务业务的有利工具。

专业是发展方向,是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坚实基础。只精通外语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地全面开放,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必将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精通国际商务语言,又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贸易规则。这是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建议

1、招生阶段

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招生录取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好关,加强对报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必要时口语水平)的考核力度。并可视情况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以保证生源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根本环节。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

(1) 新生入学以后必须经过一个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英语语音语调训练和强化并对此进行严格考核,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主要课程的教材一定要适合中职应用型这一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不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一定要否决。

(3) 对现有的商务英语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口语听力的课程。

2、课外语言氛围学习语言要注重氛围一味强调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对该专

业学生强调“英文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 选派认真负责、水平较高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担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时对学生语言上的潜移默化。如用英语开班会举办英语晚会等。

(2) 定期举办各类英语讲座、报告、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及英语短剧大赛等活动。

(3) 鼓励并组织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如指导学生收听、观看电台电视台的英文节目等。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4

一、调研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行业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的侧重点,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等,进而为编制20xx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一手资料调查和二手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手资料的调查主要是专业教师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企业专家填写调查问卷,通过调研结果的整理得出调研结论。

二手资料的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方法。网络调查主要是通过向被调查企业发调查问卷电子邮件,通过回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电话调查主要是专业教师给被调查企业专家打电话,了解调查问题。同时通过网络调查行业企业相关动态资料,为调查结论的分析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部分任课教师进行。首先在4月初确定调研目标,然后依据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4月中旬依据调研目标和调查内容确定调查企业,然后通过网络、电话展开二手资料调查,4月28日-30日三天,参与调研的教师实地走访被调查企业,5月整理调查资料,总结调查结论,撰写调研报告。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被调查样本包括秦皇岛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开发区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正源工程建设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发出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结合网络二手资料的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工作岗位群

通过二手资料的调查和与被调查企业的访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岗位群包括施工技术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工程监理、钢结构详图设计等。通过毕业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岗位均为以上岗位。

2.近3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1)需求人数

近3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75%的企业专家认为其所在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1-3人,15%认为是4-6人,5%认为是6-10人,5%认为是更多。

(2)需求变化趋势

人才需求变化趋势40%的企业专家认为呈上升趋势,35%的企业专家认为呈下降趋势,25%的企业专家认为不变。

(3)薪酬标准

70%的企业专家认为将来岗位的薪酬标准在20xx-3000元/月,20%的企业专家认为在1000-20xx元/月之间,5%的企业认为1000-20xx元/月,5%的企业认为在1000元以下。

3.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10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更多薪酬1000元以下1000-20xx元5%5%15%近三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人5%6-10人5%4-6人1-3人75%1-3人4-6人6-10人更多人需求变化趋势40%所占百分比20%系列10%系列1上升40%下降35%变化趋势无变化25%上升下降无变化薪酬标准20xx-3000元70%1000元以下1000-20xx元20xx-3000元更多薪酬施工技术、施工管理;8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还应该包括质量检验、编制预算、资料管理、材料管理,5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还应该包括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

4.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从调查结果看,就专业知识能力而言,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主要具备施工技术管理能力、编制预算的能力、工程资料整理能力,从核心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5.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

9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学生需具备施工技术能力,75%的企业专家认为需具备资料整理能力,68%认为需具备预算编制能力。少数企业专家还对于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能力提出了要求。

6.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95%的企业专家认为你学生应具备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70%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资料员证书,50%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安全员证书,45%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造价员资格证书,10%的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会计证。

7.关于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的建议此处调查主要是开放式问题的调查,综合专家的建议,关于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才能够适应工作任务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遇到新的问题不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预算员等,企业对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资料整理、施工项目管理与监督、编制预算,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能进行施工技术指导、能进行施工项目资料整理、能进行预算软件操作、能编制预算等,职业岗位对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能力、施工技术的能力等,学生需要获取的资格证书主要是施工员证书、资料员证书、造价员证书、安全员证书等。

2.建议

此次调研是通过实际调查企业专家,结合二手资料调查进行的,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准确性,是专业编制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根据调研结果,专业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应当重点考虑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将企业专家普遍认为重要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设为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专家提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的问题,专业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及课下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学习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方法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解决现阶段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专业能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尽早接触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5

21世纪,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据了解,中国已有20多个省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__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强国需要旅游强才,旅游精才。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省内旅行社,接触了大量一线从业人员,得到以下一些信息。相信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进一步调整专业及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旅行社从业人员现状

我们都知道,旅游是一个“听起来很大,走进去很小;看起来很好,干起来很苦”的领域。旅行社人员流失严重成为全国各大旅行社最为头痛的问题。

(一)流失率过高,特别是导游岗位

其实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毕业生在择业时,一些人更愿意到旅行社工作,旅行社的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挑战性,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大有裨益。可是为何干了一段时间,都纷纷离开,业内一些导游诉说其中的原因:

1.旅行社业务量不稳定

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旅行社的经营规模普通不大,所以各家旅行社的导游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专职的,大多都是兼职,也就是说,一个导游同时在好几家旅行社兼职,业务繁忙的时候自会有旅行社电话通知带团。兼职的导游工资没有底薪,根据带团次数和提成来计算月薪,而专职导游的底薪也不高,一般都是七八百到一千元左右,如此一来,“回扣”就成了大多数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海外旅游团中还有带团津贴和小费的收入。导游工作收入的灵活性导致了其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

早些年导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靠帮游客换取外汇,赚得中间利润所得,这部分人在资本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很少还有人继续当导游,很多人都转向投资公司做生意;而有些则是跳槽出来投资一家旅行社自己当老板。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本身能力不够,自身素质欠缺而导致带不到团,终年在旅行社坐“冷板凳”,这部分不受器重的人每个月的月薪只有500多元,与月薪10000多元的出色导游相比,差距非常之大,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于是在没有业务量的情况下纷纷转行。

2.旅行社恶性竞争

旅游市场上一些无证导游的鱼龙混杂也破坏了整个导游行业的形象,因此,导游受尊重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导游的地位自然得不到提升,很多游客对导游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导游只会宰游客,坑蒙拐骗,无计不施,眼里只有一个“钱”字,但事实上这只是旅游市场上极个别的现象,也是那些急功近利的导游用以谋生的手段。

导游目前的地位使得很多名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很少会去选择当导游。“心理价位有点低,觉得自己应该可以从事更好的职业。”很多毕业生都选择到四、五星级的大饭店从事饭店管理工作,或到与旅游相关的行政单位工作,或是自己开旅游网站或旅行社,真正当导游的寥若晨星。

3.从业时间短暂,导游看成青春饭

在走访过程中,“累”是很多导游发自内心的共鸣,有些导游甚至终日哑着嗓子,他们说是喊哑了,累哑了。确实,导游工作的辛苦劳累是有目共睹的,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位导游告诉我们,旅游旺季的时候,一个月有一天的休假已经是很奢侈了,很多时候是一个团带完了,另一个团就马上交接而上。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导游告诉我们,当初他选择导游这个职业,纯粹是因为自己爱旅游,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乃至周游世界是他最大的梦想。他原本认为以游玩为工作的导游应该是自己最理想最钟爱的选择,事实上,工作半年下来,对于旅游,除了累,他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特别是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女生,受不住自己的皮肤在野外风吹雨晒,也会有转行的念头。因为这些客观原因,很多导游干得时间都不长,而且导游整体的年龄层也趋于年轻。

4.导游激励机制还需健全

除了少数业务量较好的旅行社外,现如今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激励不但手段单一,而且力度不大,覆盖面有限。由于大多数旅行社只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营业成本,不但大多数导游本来工资和各种福利保障就很微薄,而且还需向旅行社交纳上千元的押金和一定的管理费用、带团“人头费”。这样不规范的劳动报酬制度并不能对导游进行有效激励。对许多旅行社来讲,惟一的激励手段就是惩罚:扣除风险押金或不报销的预付团款。甚至有的旅行社只要投诉涉及导游的,便将造成的经济损失转嫁到导游身上。

一位在旅游业打拼多年的旅行社老总说,旅游季节性很强,常年给导游底薪,旅行社“养不起”,所以除了几个大社之外,一些旅行社不常年聘导游,或者不给导游发底薪,而是用“低保障、高激励”的方式鼓励导游创收。

(二)层次不合理。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中不少是近年从院校毕业的学生,整个旅游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轻、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比较

突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职称低、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从行业结构看,旅行社人员数量相对饱和,主要是素质的提高,缺的是中高层次人才。

(三)专业结构不理想。从专业构成看,多数从业人员非旅游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没有受到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据抽样调查显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总经理级管理人员分别仅有30%和20%的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类”或“外语类”专业。行业大多数管理人员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他们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长期实践的积累,较少来自学校的系统培养。这就使管理上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从经验出发的痕迹,制约了行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旅行社人才需求状况

作为迅速发展的行业,中国旅行社业人才需求旺盛。其行业的

特性决定了在人才需求现状上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旅行社业人才需求特点

1.起步较晚,需求量大

旅游业发展迅速,不可能一下培养这么多的旅游人才,这其中大量的从业人员都是转行来的,因此旅游专业人才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现在又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这是一个需求旺盛的经济产业,而且将随着产业素质的提高,大量录用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才。

2.产业链长决定旅游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旅游行业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宽,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多,就业相对容易。特别是有些就业岗位门槛比较低。但如果想成为这个产业的高端人才,则要求具备非常高的素质。现代旅游产业的要素不局限于“食住行游购娱”,涉及行业有上百个,这决定了旅

游业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多样性和特指性。层次性指在旅游产业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条龙产业链中,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旅游产品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特指性是说无论是能力知识还是身体素质,该行业都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结构。比如说,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这是由其所属的服务行业性质决定的。旅游行业的人才既需要能力的专业性,又需要知识的综合性。

3.计调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

旅行社的计调是进行旅游实际操作的专业人员,负责新线路的开拓、食宿谈判、行程安排、成本核算等经营管理工作,旅行社开辟一个线路、带一个团能否赚钱、盈利多少,全靠计调进行掌控和核算,因而计调也被称为旅行社的中枢,是掌握着旅行社命脉的核心人才。过去只有一些上规模的旅行社才有计调人才进行专业旅游项目操作,大多数小规模的旅行社多只要租一个小门面、摆上几台电脑就可以接单,然后把单子转包给其他旅行社,无需具体操作。随着一些旅行社越来越正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运作旅游业务的计调人员就越来越受到旅行社的青睐。

(二)人才要求:有热情、情商高、知识面宽

什么样的人适合进入旅游这个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呢?业内人士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

1.理智和热情缺一不可。一旦进入这个行业,会发现很多事情枯燥,工作激情会被打击,因此“理智”不可或缺;同时要在这个行业发展,“热情”必不可少。由于现在很多旅行社分工明细,负责指定区域或者特定线路,时间长了会缺乏新鲜感,发展下去就受局限。

2.高情商、人性化服务。旅游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商要高”。比如有客户打电话订机票,普通商务员问需要几点的机票;情商比较高的业务员会主动询问客户回程是什么时候,这样就增加了回程票这笔业务;而更积极的业务员,会主动把打折机票等优惠信息告知客户;资深人员则会细致入微地提醒客户打折机票有哪些限定条件。

3.做知识面丰富的“杂家”。经验和语言能力都可以通过实践和培训达成,更重要的是知识面——“做旅游这行需要‘杂家’”。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细分,除了熟悉景区景点旅游历史外,还要了解城市经济发展、天文地理、环保等相关知识。

(三)旅行社六类中高端人才

为弄清旅行社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特地采访了本市几家著名旅行社的老总及各部门经理。以下是部分谈话记录:

被访1:为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应对旅游强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国的旅行社业急需一批懂经济、懂旅游、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

被访2:缺少的是策划创意人才,提高业界品位的人才,主要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在是太好了,所以大家不知不觉中会觉得国内的旅游是简单的观景而缺少游趣。

被访3:缺乏能熟练掌握出团游团队调度,订机票,办签证,发团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等出境游业务的经理;缺乏熟悉基本流程,善于处理与旅游相关的问题,谙熟各国语言,货币,法律法规等,并具备与各国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优秀人才;旅行社销售部人员,公关部人员;会展人员等。

被访4:主要是要缺乏一批旅游业发展所急需的产品设计人才、

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专业技术人才。

结合以上访谈,有六类中高端人才极其匮乏:高端市场策划人才,他们要能把握市场走势和导向,旅游知识面宽泛,深谙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旅游计调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内外旅游线路和景点、酒店、交通以及导游的状况,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资深行业背景、人脉丰富的销售人才,尤其是商务旅行销售人才;能够熟练地发掘、组合、打包产品,联络各个供应商,协调各个环节,不断推陈出新,并要承担起管理职能的旅游度假产品经理;以及既能开拓资源又深谙管理之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等等。

三、旅行社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从以上访谈看出,旅行社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渴望还是非常大的。

旅游业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将来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将是人才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

(一)知识结构

1.社会道德、旅游职业道德、法律、特色理论、哲学等方面的知

识。

2.计算机技术及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外国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公共关系、旅游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全面掌握旅游基础理论,管理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全面掌握旅行社及相关旅游企业运营理论与实务。

5.旅游概论、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6.海外主要客源国概况。

7.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方面的知识。

8.英语语言国家概况、旅游英语、饭店英语、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结构

1.掌握较高的导游技能,胜任地陪、全陪和领队。 2.熟悉旅行社基本业务,能适应旅行社中的所有岗位。 3.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导游作以及其他旅游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4.具有创新和策划能力,能进行旅行社营销整体策划和公关项目策划。

5.具有良好的交际和沟通能力,能从事旅行社销售和计调等相关工作。

6.能熟练运用外语与计算机技术从事旅行社的外联、客户管理、出境、接待等相关工作。

7.取得***、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导游资格证或领队证。

(三)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遵守涉外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业务素质:掌握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和其他旅游服务的基本知识,具有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协作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四、如何应对旅行社人才需求

看来,一方面旅游体制不健全、旅游行业不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造成旅游业人才流失,招不到合适人才的问题;另一方面,旅游人才不具备相应的旅游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不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也成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原因。旅游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事实上,我国的旅游教育本来就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只是如今的教育体制急需创新,校企联合办学、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已经成为共识。

(一)结合行业需求培养人才

当前旅游教育最大问题是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市场的需求错位。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企业用人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这是当前旅游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统计,综合性大学旅游专业本科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大约在10%—20%左右,几年后从本行业流失至其他行业的达20%—70%。历史比较悠久且单一性质的旅游院校学生的行业内就业率能达60%以上,但几年后的流失率也在20%—40%左右。行业人士认为这种现象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学非所用;旅游院校教师认为这恰恰反映了旅游人才口径宽、适应能力强、跨行能力强。旅游企业认为旅游专业毕业生缺乏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行为规范不足),职业能力不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少,陈旧,脱离实际,缺少人本意识)。院校认为企业用人标准存在问题,总以对待大中专生的要求对待本科生,没有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环境和机会。人才培养方与需求方各执一词,难以简单判断孰是孰非。

我们知道市场有需求才有产品,所以学校也应结合行业需求培养人才,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通才。因此,应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旅行社行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适应性和创造性;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为旅行社行业培养短缺人才和适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增强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中发现,现在两类人才最为缺乏,一类是高端人才,即能够为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进行策划管理的高级人才、高学历人才比较缺乏,还有一类就是实际操作能力非常强的岗位技能型人才。调查中发现,大学期间做过旅游兼职的学生就业率很高,原因之一就是该类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岗位技能。旅行社是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经验和悟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旅游院校的学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增强职业技能培训。

(三)注重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目前一些学校、学生认为,学习旅游理论无用,只要掌握了岗位技能,到了岗位就能胜任,等工作几年经验够了就能当主管,应该讲这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倾向。事实上,那些最终成长为旅游企业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知识积累都比较丰富。旅游院校学习的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并不一定刚工作就能用上。但当你工作2、3年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消化吸收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才能向更高层次提升。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提升学生知识层次和认识高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学生不仅要适应现有的工作需要,而且在未来还应承担引领该产业发展的责任,另外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四)专业教师真正“双师型”

“双师型”不仅仅是“双证型”,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和较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师。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有高学历、高职称,而且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否则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能力。

总之,旅游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而为之服务的旅游教学工作在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中,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流人才创一流产品”,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为我国的旅游业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这一专业是否兴旺的关键之关键。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6

为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调研严格遵守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示范性中专职业学校建设的要求,通过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各大幼儿园、亲子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单位深入沟通和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座谈,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等,提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

一、调研数据及分析

在实际调研中,为了保证调研的实际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我们分别选择毕业生10人,行业专家10人,实习生30人,行业企业10家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对现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上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目前,扬州市城区现有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已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于是,“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xx-20xx年)》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就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100%的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反

映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

2.从现有专业人才培养培养规格、结构、质量的要求上看:我们选择了扬州市几家比较有知名度的幼儿园进行了解。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这些用人单位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熟练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运用理论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如调查中反映专业知识面太窄、专业不精的占46%。

②幼儿园每天都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一条重要参考标准,调查中65%的人强调口语表达的重要。

③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幼儿教师来讲,掌握一门特长非常关键。

④用人单位还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应用现代化通讯工具。⑤用人单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不足,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

3.从用人单位对现有教学计划的意见上看:调查的10人中:有33%的人提出增加组织各类活动的课程;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占63%;根据对毕业学生的调查,对于哪些技能用的最多,选择绘画占80%、声乐57%、语言能力93%、键盘66%、

舞蹈20% 、其他10%。在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查中显示,在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占47%,五项技能不够扎实的占58%,实际带班能力需要提高占40%。近几年,虽然我们对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4.从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上看:在我们组选择的十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在对幼儿保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是普遍现象。幼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存在有待提高的严峻形势。

5.从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待遇等情况上看:我们在对行业企业调查中发现,对近三年对人才需求上,选择更多的占40% ,需要人才量上升的占100%;薪酬1000—20xx元占40% ,20xx—3000元占60%。从20xx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在高入园率的十所幼儿园(20xx年达74.5%)地区,学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总之,社会对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6.从幼儿园急需各类专业人才上看:我们发现“现在幼师任务

已不仅仅是简单地带着孩子玩,而是相应承担着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的教授来培养孩子情商和智商的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幼教机构需要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行业专家中我们选择了10人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发现选择幼儿教师的占100%;,艺术特长教师46%,育儿保健40%,选择园长助理占20%,语言主持教学类15%。幼儿教师岗位占首位,其次是保育、园长助理、育儿保健、艺术特长教师和艺术培训中队;最后是语言主持教学。

7.从扬州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本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规格和结构等的要求上看: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对行业专家调查中显示,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的占43%、技能高的占24%、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占48%、知识面宽的占51%,要求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占67%,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占64%,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占54%。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的100%,必须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占86%,必须取得育婴师占13%、幼儿舞蹈教师资格证21%、钢琴教师资格证8%、心理咨询师证书14%。

8.从其它类似学校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上看:课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培养的学生职业领域的特殊性,根据幼儿教师岗位需求,

幼儿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领域的教学课目和内容。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理论课程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活动课采用项目教学或实践训练。

二、调研总结和建议

(一)今后本专业建设需要继续保持发扬的优势

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悠久成立于1983年,至20xx年累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几千人,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历经30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我校已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发展基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扬州市处于传统优势地位,

(二)师资雄厚。

多年来,学前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骨干教师互聘,经验交流、互担任务,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和教学梯队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梯次”结构教学团队。

(三)设施完备。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1个电钢琴房、8个钢琴房、1个舞蹈房、2个古筝房、1个音乐教室、1个画室)。拥有钢琴59台、电钢琴33台、鼓号乐器一套、古筝70台、多媒体设备4套。主要满足视唱、练耳、舞蹈、美术、琴键等课程的实验实训,实验开出率达100%。通过加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将能更好为扬州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7

视觉艺术与人的视觉感官密切关联,其范畴十分广泛,凡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如传统的国画、油画、雕塑、版画,以及现代动漫画、摄影、影视、环境等艺术门类,皆为视觉艺术。数字视觉艺术其实就是这些艺术门类的“数字化”,虽然这种基于“数字技术”之上的视觉艺术目前还属于新兴的艺术,但在今天的艺术应用领域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环境艺术中,数字技术使得设计师在环境规划方面如鱼得水,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极大,在某种程度上,也让环境与城市规划设计更加人性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转型战略目标的提出,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来迫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或市场对信息技术与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视觉艺术教育的培养方法因此更趋多样化抑或复合化。

20xx年,人社部更是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列为在国家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六大专业之一,并加大其建设与发展力度。无论是早先的图案设计教育还是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其目的都是为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即便是国画、油画、雕塑等都无法与市场绝缘。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艺术感悟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注重面向市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才是今天的艺术市场之所需。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它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因此,结合企业或市场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我们从中国目前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动力、环境及创新能力等关键环节出发,对北京、上海、广州、青岛、西安、大连六个城市近百家从事数字视觉艺术的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占75%,全国范围),它们代表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愿望,包括室内外建筑效果与动画设计、影视动画与后期特效合成、广告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本报告在具体调研的过程中主要是面向应用性的视觉艺术人才,而非纯艺术的视觉艺术人才。

一、数字视觉艺术概念及特征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外数字视觉产品的出现,以及个人计算机或个人终端机的普及,近些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视觉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数字视觉艺术的十多年发展,已经为现今的数字化视觉艺术锤炼了能够应对不同需求的人才队伍,并积累起相对丰富的技术与艺术资源,成为中国现阶段数字视觉艺术的核心内容。

(一)数字视觉艺术的概念

什么是数字视觉艺术?在新媒体情境(new-medium condition)中,视觉艺术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性构成中被“数字”(digitized)了,并转化为当代媒介艺术无所不能的“数字资源”,在当下更趋多元的时代,这些被“去经典化”的视觉艺术作品比“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因为媒体与科学技术的扩张已成为生活主导的事实,不得不让人们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普遍性拓延。用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话说,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媒介,数字视觉艺术也属于“人的延伸”范畴。这样看来,所谓数字视觉艺术,是指艺术家利用具备图形处理能力的电脑为核心技术设备,进行基于数字编码技术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与传统艺术创作的不同处在于,数字视觉艺术作品还需借助网络等主流的传播媒介进行发布、展示,以便受众观看、欣赏或以互动方式完成欣赏,这一艺术审美过程可被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视觉艺术”。正因为如此,当代数字视觉艺术中更偏好于探讨虚拟与真实混杂的特性,其最佳写照就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中呈现的摄影般写实的动态影像,以及“真实的”人机交互效果。

(二)数字视觉艺术的特征

从概念表述中可看出,当下动态的以及人机交互的影像,实际上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表征,这是因为: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视觉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更倾向于人与虚拟对象的关系,而非与源对象(即传统视觉艺术中的“模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身临其境”,其中的时空错置感让今天的视觉艺术创作有了无限可能性,而不至于被源对象所限制。正如现代设计先驱之一的亨利·凡·德·威尔德说,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源泉;文化理论开拓者的丹尼尔·贝尔也认为,“视觉观念成为了主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这种新文化的传播形式”。言下之意,数字视觉艺术也是数字技术孕育与发展的产物。不同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内容不尽相同,涉及到的技术也非常多,但无论何种技术,它必须在在具体的应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由此可见,由于技术的牵引,数字视觉艺术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本体特征——“虚拟性”(Virtuality)、“交互性”(Interactivity)与“技术性”(Technicality)。显然,在当代新的视觉艺术创作中,技术表现出的极致动能前所未有,无论是在虚拟(如动画与游戏)或仿真技术(如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效果图、体验式漫游)领域的应用,还是投影机、摄影机与纸媒等媒介领域,技术始终是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的根本,并且无法与艺术真正分离。因此,数字视觉艺术必然涉及到许多应用领域,如影视、广告、游戏、摄影等,而传统的美术也可以作为“源文件”形式被涵括在可视的数字视觉艺术之内。不难看出,数字视觉艺术集传统美术、现代媒体技术及视觉设计于一身,不仅为人的生活带来高效与便捷,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以20xx年世博会上展出的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观众可以在长90米、高4.5米的弧形屏幕上,看到图中1000余个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举止各异、栩栩如生。影像播出长达4分钟,“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风采。虚拟的场景将《清明上河图》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曾经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今天无法想像的,通过虚拟方式了解那段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对其文化、历史的鉴赏最便捷和最直接的途径。

二、企业需求的人才及其规格

人才,是指那些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社会的某一领域创造性地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其核心关键词是“创造”与“贡献”。按照这样的理解,在数字视觉艺术领域,那些有创造性的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技术与艺术“双栖”及市场的开拓者,他们的普遍特征,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数字视觉艺术行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人大多集中在电影、游戏或娱乐等领域,比如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暴雪执行副总裁Frank Pearce等等。

然而,如果以此来衡量“人才”,那么大多数人难以成“才”。事实上,人的劳动按其层次来划分,可分为模仿性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三个层次,前两种劳动都是以继承性为重要特征,即重复前人创造出来的劳动形式和经验,而劳动者自身没有创造,因而在劳动经验与价值上,并不具有明显的提升。但不可否认,这两个层次上的劳动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在夯实人的劳动成果方面,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才。换句话说,模仿与重复是创造的基础或前提,创造性的人才最开始也必然会经历模仿与重复的劳动过程。在国内目前多数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下,毋庸讳言,创造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为“人才”不同于一般人,其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他能超越前人和常人并有所创新。当然,现实也不至于如此悲观。在学院教育之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起着完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还可以在工作中寻找更有力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一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原本处于模仿与重复层次上的人,将最终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强调市场或企业需求之于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主要缘由,也是人们更深入地揭示“人才”核心的意义所在。

表1: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前景

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广阔前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人才的理解与需求自然会有不同之处。现如今,国内外各大小型游戏、传媒、电影等制作公司成百上千,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配套有相应的培训部门,已解决了公司内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社会上还存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板块的专业培训机构,它们为国内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勇气。然而,对多数培训机构或部门来说,他们所需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标准并不明朗,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来解决这一缺憾,并提供或建立恰当的培养规格。

(一)市场中的基本情况

从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都认为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紧缺”(24%)和“比较紧缺”(55%)的(见表2)。其中,北京企业回答“非常紧缺”的比例最低,为11%,而大连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0%,也就是说,特大型城市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资源上较一般的大城市(二线城市)丰厚。然而,这一结果并不等于说市场上没有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求职者,而是因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太少了,或者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和发展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并不多,以至于对那些身处二线城市且急需用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在这种情况下,除上海的相关企业在“可提供实习基地”的比重较高(68%)之外,青岛、西安、大连等二线城市的企业普遍倾向于面向社会和院校“可提供实习基地”以及“可进行人才委托培养”,两项比重均高于北京与广州。具体来说,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情况是:

表2:数字视觉艺术人才供需基本情况

1. “最为紧缺”的人才需求

由于被调查的企业大多集中在较为专业的艺术/设计/创意(51%,全国范围)以及建筑/房地产(29%,全国范围)等领域,因而这些企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从事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类的技术或视觉艺术的人员,而且“最为紧缺”,前一类的比重达到了(42%,全国范围),后一类也达到了(30%,全国范围),两类相加,人才需求比重已达72%。在所调查的六个城市中,有四个城市的企业对“最为紧缺”的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的人才都超过了50%(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和娱乐行业的业务量持续增长,依然是经济快速发展中领跑的“火车头”,对那些已掌握了3Ds Max、Maya、Softimage、Aftereffects、Fusion、Combustion、Shake等三维与合成、特效技术的人来说,求职成功的机率将会相对占优。

表3:6大城市中建筑数字化和影视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需求的比较

2. 需要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的人才

在回答“进行专业人才招聘时,主要看重应聘者的哪些能力”时,全国范围内有52%(见表4)的企业选择了“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其中大连有高达90%的相关企业选择了这一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对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非常重视,大多数企业甚至认为比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指标更为重要。从企业角度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意味着公司合力的强弱,甚至是公司竞争力强弱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可视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对个人的要求与约束。对于从事数字视觉艺术这一属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在专业技能与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自律等方面,都要求员工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将其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表4:企业对人才各项能力需求的比较

3. 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原则。虽然学历和证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不等同于学历和证书,“能力”是个人学习与创新、沟通与交际、分析与策划等诸多技能的集合。事实上,调查显示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六个城市的调查中,除北京的公司本科毕业员工(32%)超过专科生(26%)、且还拥有研究生学历(仅为3%,全国范围)的员工外,其他五地的大多数公司员工为专科学历,综合比重达到了52%(表5)。此外,在回答“证书可以为应聘者适当加分”这一问题时,六个城市中有73%的企业宁愿选择动手能力强的求职者,而不是持有各类认证书的人,大连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最为“坚决”,比重达到90%。上述结果至少反映出企业不欢迎“眼高手低”者,这也难怪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信息里都会加上“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了。

表5:数字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4. “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需求量大

在被调查的所有企业中,所招聘的岗位类型以“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为最,比重达到95%(见表6),其中,北京、西安、大连三个城市的比重为100%。这一比重反映出“视觉艺术设计”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端的运作层面上,所聘用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制作”,这一点可从“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的答案中得出,总体来看,有53%的企业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作为公司的员工,这种状况在二线城市尤为明显(表7)。

表6:企业需求岗位情况比较

表7:企业对人才来源的认可度

(二)社会培养规格与定位

上述由调查结果而来的四个方面的需求指标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或市场的立场,但是它们构成了社会职业培训中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规格与自我定位的主要指导原则。

1.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核心指导原则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知名数字动画与特效公司的成功无不以此为基业。近些年来,中国已有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如水晶石数字教育学院,就以培养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为己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战教学、实用教学、实时教学”为理念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其目标就是面向个人及机构提供专业数字艺术教育服务,并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高品质的教学案例和变革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受业者终生学习的意识,助力于数字视觉艺术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十余年来,从“水晶石”等机构走出来的高端制作技术人才,陆续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数字视觉艺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机构还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培训经验,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操控实际项目的能力上,并根据受业者不同的职业取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师资队伍均是参与过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数字技术专家和业界顶尖高手,这些来自第一线的专家级教师将大量实际项目的制作及操控经验传授给受业者,这就保证了受业者可以获得技术掌控上的迅速提升,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2. 职业操守与修为:受业者自我定位的重要原则

社会培训机构需要立足于行业内控制,从一开始就让受业者以职业角色的身份介入某项工程,通过职业认同内化而养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数字时代的虚拟性为数字视觉艺术增加了想象的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在动画创作领域,创作者的想象比任何时候都海阔天空,因而所创作出来的形象,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都应该自觉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力求避免坏的社会影响(如喜羊羊、光头强等动画角色的负面性)。通常情况下, 对于数字视觉艺术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自我控制、同行控制,核心模式就是从业人员对其自我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人们带来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换言之,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 就需要更多的自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这个道理,数字视觉艺术业界应予以反思。

3. 能力优先:职业培训中的第一原则

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如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其前提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去发现问题。在以能力为主导的数字化艺术学习语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顺利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是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实现的关键。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强调把学习活动置于不确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由此养成的批判性思维,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它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然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并不能完全承担起培养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才,毕竟这些只是职业培训机构,并兼有获取培训利润的商业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之职责。

三、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不得不承认,社会职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力量与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加之主管部门监督不严,导致培训机构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扰自身发展的问题。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又有哪些问题与不足呢?有没有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先从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说起。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取得了包括规模、质量、软硬件建设等在内的建设成就,为当代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走向国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这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中,我们却发现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即前文提到的企业“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时,有过半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问,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怎么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在产、学结合方面尚未形成气候。

该学科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产、学相结合(或校企合作)的道路。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其实多数企业都不太愿意参与高校(含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和运行管理,也不愿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教学设备和培训经费,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无暇或没有能力对问题做深入思考,可能只会抱怨从业者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即便有企业愿意参与数字视觉艺术教学的环节中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其中后的投入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与企业的利益相背离。目前许多高校虽然都开设有数字视觉艺术专业,但普遍存在师资缺乏、技术水平一般且严重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当前市场的需要。

2.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不足。

自20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新专业建设层出不穷,同时高校师资队伍也快速扩张,部分本身没有数字视觉艺术学习与创作经验的人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现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已经意识到忽视市场需求的弊端,但由于参与市场的程度仍然偏低,再加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这就使得本属于实际操作型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同业界还保持着一段距离。

3.技术成为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短板与瓶颈。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呈现手段,一般情况下,学习者掌握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了。但一些较为高端的效果,如交互与特效,还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部分脚本语言(Flash中的AS、3Ds max中的MAX Script、AE中的表达式,等等)。然而,在许多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学中,以脚本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实在有限,加之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持体系,因此造成学生没兴趣学习,毕业后又很难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自然就难以满足企业之需要了。换句话说,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缺少真正实用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这样的结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即使是专业对口也需要重新接受相关的技能训练。

再看社会培训机构的问题。如前所述,在国内数字视觉艺术培养方面,虽然有水晶石、火星时代等的存在,但对整个国内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而言,这样优良的职业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整个社会职业培训行业来说,包括水晶石在内的机构并不能真正培养出人们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原因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它们的首要任务是职业技能培训,其前提是追求市场利润与收益。这就决定了社会培训机构不可能承担起学生德性和人文、艺术修养上的培训职责。于是乎,高校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就真正成为了“两张皮”,各干各的营生。

(二)可能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下,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暂时无法抛开行政化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把“两张皮”整合为一张皮,或者选择类似于“水晶石”的一套教学方法。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我们设想,是否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在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并寻找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企业最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所谓“德”,除个人的品德修养外,其实还涵盖了为人处事、团队协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能力。应该说,仅仅从学校层面并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成为有德性的人,即使努力优化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化以企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意识,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倘若我们能够将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定位在“人文艺术”这一立足点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特别是一种敏锐的审美意识,是否可以为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学带来一定的起色?在我们看来,艺术精神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并由此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就未来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所面对的对象而言,人文艺术的审美观念尤为重要,所谓“德艺双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的审美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动力,它是人在生活中对审美经验、情趣、理想等多种美的综合;人之德育本身的核心指向是人在社会中需遵循的伦理与行为规范,延伸到企业、市场,就成为一种行业规范和商业合约等具体内容。进言之,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艺术精神、德育观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它涉及人的健康、情绪、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高校的人文艺术课程的引导来实现。换句话说,企业所需要的有德之才需要在具体的专业情境(如动画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专业教师的言行也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至于学生的“才气”培养,首先要强调从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出发,明确培养规格和关键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企业需求在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征求其对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其次,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规律开展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法,建立常规性的新媒体行业调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基本信息。最后,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具体内容,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现代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设置者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既能理论教学,又可技术指导。因此,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工作应在常态下运行,同时以开发专业核心教学项目为突破口,把握专业教学及其改革的大方向。

此外,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企业欢迎有自主学习意识的人加入团队工作。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学习型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体系,推进“学习能力”建设工作。显然,在数字化的视觉艺术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承担数字视觉艺术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工作室中的自主学习);提倡学习和工作的良性互动,创造合作与共享的专业圈,由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借助实际的项目,以便形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与此同时,还需促进并鼓励专业教师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国际交流,探索建立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接受教师实习,为教师量身打造学习型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当然,也有部分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参加实践,而且不少高校还外聘了一些行业精英来校授课,因而对于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较之以前更加全面、及时而准确。这应该是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未来前进的道路之一,也是我们为企业或市场培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综上,本报告从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概念、特征、技术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我们依据企业调查问卷的结果所得,详细分析了目前市场比较紧缺的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尤其是德才兼备和有自主学习意识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总体而言,市场或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虽然每年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成千上万,从职业培训机构走出来的学员也不少,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还是相对紧缺。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供需”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否可以解决,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高校与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能否真正“默契配合”,实现产、学互补。

此外,这份调研报告还逐次梳理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标准,并分别考察了社会培训机构、专业院校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的优势,目的在于呼吁政府以及社会广大有志之士重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教育问题,并对职业培训教育予以相应的扶持。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可以被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所采纳,权作一份参考文本。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8

20xx级新生报到以来,XX县职业学校根据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提出以“结对子,交朋友”为原则,教干教师和全体新生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家庭、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教,爱有所依,困有所帮。目的通过帮扶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形象。

一、XX处师生结对帮扶情况

(一)学校意见下达后,XX处全体人员认真领会学校文件精神,按照通知要求,结对帮扶学生17名,帮扶对象主要来自XX处招生所对应生源学校的学生——XX初中、XX初中、XX中学。其中男6人,女11人。

(二)家庭情况:特别贫苦3名:王某某、张某某(残疾学生)、阚某某;家庭情况中等13名(其中留守学生1名);家庭情况较好1名。

(三)学习情况:帮扶学生4名;学习中等11名;学习较好2名。

二、帮扶活动主要措施:

(一)情感沟通

参加帮扶的教师每周与帮扶对象进行谈心、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关心学生品德养成,并留心有心理问题的潜能生,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学习指导

切实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加强指导,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生活帮扶

帮扶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生活状况,掌握困难程度,尽己所能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进行物质方面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四)建立帮扶档案

对于每位帮扶学生,帮扶教干教师都建立详细的帮扶台账,每周对帮扶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记录详细,同时对各阶段进行的帮扶活动进行整理备案,以推动此项活动长期深入进行下去。

三、帮扶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一)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帮扶学生

学校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帮扶教师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有些学生因学习或别的原因受到其他学生歧视,有些教师也轻率认定他们“不成器”、“包袱”。他们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帮扶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去引导教育他们。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帮扶教师积极与任课教师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帮扶学生的厌学,逃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三)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只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们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我们还注意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争取帮扶学生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学习,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在学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这对帮扶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对帮扶学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帮扶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成长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调研方法

(一)和学生座谈,跟踪学生思想动态改变,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和帮扶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成长情况。

(三)和帮扶学生同学,尤其是接触多的同学,比如同桌、班干部、同一生源学校同学等,把握帮扶学生深层面的表现及需求。

(四)通过电话或面谈形式家访,了解学生进步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在管理、办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走访帮扶学生初中班主任,对比学生的成长情况,以调整帮扶措施。

五、调研结果

通过对XX处帮扶的17名学生的调研,对比我校往年同期学生情况,显示扎实的结对帮扶产生显著效果。

(一)结对帮扶活动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活力与激情,“教师”铸造了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新形象,“结对”构建了师生关系的新平台,“帮扶”开辟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二)学生稳固率显著提高。通过对17名帮扶学生的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情绪稳定,学习积极性提高,对学校管理满意度高。同时通过他们了解到XX处负责的三处初中输送来的84名新生,无一人辍学,且学费缴纳率达100%,这与往年同期相比,新生稳固和学费收缴工作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三)拉近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提高,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依恋度增强,这对学校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和口碑至关重要,同时对今后招生也会产生良好影响。

(四)被帮扶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学习主动性、交际能力、自我要求等各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

六、结果分析

“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全县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有些技能人才”,这是我校师生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发现结对帮扶给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平台:新生适应环境的速度提高,全面发展与成长的土壤更加浓厚,学生真正的不掉队,跟得上。学校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翱翔的蓝天。结对帮扶工作必将带给我校发展更大的动力。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9

一、调研目的和方式

调研目的:近年来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我们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使本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调研对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领导、人事管理部门、生产技术人员。

调研的方式: 有电话访谈,走访企业,并与相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座谈,毕业生跟踪调查、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二、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制药行业是关乎全国人民健康的支柱产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急需大量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

1、人才需求及层次结构要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目前制药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种:

1)诚实守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2)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3)各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

专业人才层次结构要求为:15%的企业需要本科及以上的人才,77.2%的企业需要高职高专及以上的人才,6%的企业只需要中职的毕业生,1.8%的企业目前暂无打算。

2、职业岗位需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学生就业的范围比较广,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药厂生产操作、质量管理与控制、研发、工艺设计与改造、医院药剂科,除此以外,还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了产品营销等方向,但都与药剂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3、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具体如下:

1)基本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英语阅读等基本能力,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A(B)证书或更高四级证书。2)专业核心能力:在掌握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本工艺流程的操作、质量控制及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取得中药制剂员中级工证书或中药检验员证书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3)专业外拓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和本专业外的知识能力。4)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5)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脚踏实地、能说、能写、能讲、能协调、能钻研、能做人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三、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调查表中企业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对本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快知识的更新,一方面对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增加对专业相关案例的剖析和点评,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建议本专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制剂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药物组方、加工性能等方面知识,适应制药行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专业调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素养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1、重点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对学生跳槽问题频繁挖掘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继续推进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2、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应有机整合,突出项目导入的思想。

(2)专业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互动,做到相辅相成。

(3)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0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遍及各行各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浪潮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通信与消费电子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面,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讯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电子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字电视、3G融合的数字产品、移动通讯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教研室老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对电子专业就业岗位、用人需求进行了市场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侧重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主要地点是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 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 调研目的

经过对企业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技能操作工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因此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创立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电子专业“校企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专业本层次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二)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时间:20xx-1-19至20xx-1-19

地点: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校企合作单位——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和实习学生。

第二部分 调研方法

1、企业专家座谈会

调研中,我们在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请到了软件工程师王经理、硬件工程师李经理参与了座谈。会上各专家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各层次岗位的人才需求及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等都表示了不同意见。会上,专家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就业人才的要求,首先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能很好地与客户沟通等;其次才是技术过硬型人才。至于学历,那是没有制约性的影响的。

2、参观交流

本次调研我们参观了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部门办公室和工作室。中维世纪主要是做安防行业的,公司创立于 ,是一家集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研发方向包括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及应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视频通讯平台(云视通)的开发及应用,视频监控传输技术与网络化、通讯芯片开发及应用,产品线全面覆盖模拟摄像机、IPC、DVR、NVR、音视频压缩卡、显示屏终端及基于云视通平台的各类行业解决方案。

至于学历、个人品质(如积极向上,善于学习、沟通能力、服从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与岗位的关系,从交流中发现,从事销售业务、与客户沟通等岗位与学历没有直接关系,而技术主管、人事经理等与学历有一定联系,而对于维修技术人员来说,学历的影响还是占相当的比重。

3、调查问卷

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了关于岗位需求的调查问卷,获得了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岗位设置及岗位所用到的软件。该公司需要的岗位很多,大约有57种岗位需要招聘,其中软件开发工程师、安卓手机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开发、手机端开发、服务器端开发等是公司当前紧缺岗位。

第三部分 调研内容

主要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市场岗位需求等方面调研。

1、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电子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承担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2、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3、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电子及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等。根据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宜职业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及方面的条件:掌握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图阅读能力;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技能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4、市场岗位需求

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需求大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岗位群: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师;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的系统设计、调试工程师;现代音像工程的设计、调试工程师。

上述这4大岗位群又包含了更多的具体岗位,是当前社会需求人才较多的`岗位。这些岗位对理论深度和研发能力要求不太高,强调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正是高职院校应用电子类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第四部分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经过本次调研,认识到教育不但仅是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电子教师更应该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不能够固守书本。同时发现企业很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同时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为岗位量身定做学生就是高职教育的职责,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更是专业教师的职责。经过本次调研,以及调研后的教学计划改革,一定能够使专业培养更贴近社会化。

(一)专业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定位,充分了解市场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满足岗位需求培养方案。

(二)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1、建立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并聘请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使她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培养零适应期的应用型人才,建有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电子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通讯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实训室可开展单片机、嵌入式、DSP、FPGA、光纤通讯、网络通讯、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实验、实训、技能培训、及科技创新培训,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3、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数企业希望应聘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如果学生实践操作竞争力不强,则上岗适应时间较长。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其动手操作能力强而被市场所认同,如果丧失了这一优势,学生就失去了在社会上的立足点。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4、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将学生推向社会时候,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企业的面试。学生的接触面较窄,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贯彻省委、省政府人才兴晋战略,为提高艺术院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提高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xx]11号)文件精神,我们分别从我省当前美术专业现状、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美术专业教育现状等方面,对我省基层文化馆(站)、艺术画廊和中小学美术师资、行业企业,以及学院美术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以便更好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顺利完成我院美术专业的建设发展。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1、调研活动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艺术类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艺术类美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山西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2、调研活动思路方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xx]11号)文件精神,我们深入我省造型艺术行业团体、基层文化馆(站)、中、小学校和画廊等单位,通过书面问卷、个别访谈、电话调查、座谈会、文献查阅、网站检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艺术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现状,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相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我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团队,加强实践教学,提升造型艺术专业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美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导与普及,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综合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美术事业的发展以多种艺术样式为表现,并以其雅俗共赏的特质为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时给我们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它是我们美术专业教育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社会条件。同时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为当今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由于近年来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为主,美术专业人才逐年减少的现状,美术专业高职教育阶段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我们面对的主要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丰富,趣味也趋向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带动和促进了我们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

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也将有相应的空间。

山西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绘画、雕塑、壁画、书法、民间剪纸等艺术宝藏,从最早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北魏的大同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艺术,北齐娄睿墓壁画,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壁画艺术,宋代晋祠圣母殿雕塑艺术,宋代的岩山寺壁画艺术,金代大同华严寺壁画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艺术,元代永乐宫壁画艺术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人文资源,它是造型艺术专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兴晋富民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文化产业已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对于山西传统艺术的开掘、整理和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扬亟需一批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为我省高职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我省的绘画、书法、雕塑等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变化,通过我们认真调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业、中小学、艺术公司、画廊、画院、各美术中高考培训学校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中都离不开美术专业的艺术人才培养,随着我省的文化事业发展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美术专业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机遇,致力于培养我省文化艺术人才,使美术专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美术专业教育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好的平台。

根据我系近年来对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情况的调查了解,同时也结合了《山西省文化厅20xx年度山西文化统计年鉴》,具体情况见下表:

文化及相关产业

比例 从事单位

艺术教育业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 基层文化馆(站) 画廊 美术中高考师资 其他文化及相关专业 美术设计、出版、报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小学美术师资 艺术管理工作 美术宣传工作 职业画师 基础美术技能培养 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 美术设计、美编

通过山西省基层文化大调研的结果数据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小学、文化市场、基层文化馆站等部门人才缺少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省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是省内偏远贫困地区的文化(站)、中小学、美术人才严重缺乏,各地山区的中、小学美术师资严重缺失。二是现有人员年龄老化。三是现有人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艺术事业的发展。文化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从目前全省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并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我省广大乡镇、农村中小学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艺术师资。综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事美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大体可归纳为:1、从事艺术创作类(主要为各地画院、社会各层次画廊、各大、中、小企业单位、出版社、报社、文

化旅游娱乐场所美术编辑美工等);2、从事教育类(大、中专学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普通中、小学及有关社会办学单位等);3、从事美编、辅导类(有关艺术馆、站和社区文化中心等);4、从事艺术研究类(艺术科研单位等);5、自由美术职业者(职业画师、美术中高考班、农村的民间美术艺人等,数量极大)。

三、美术专业现状调研 1、专业点分布情况

从我省的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角度看,扩大培养艺术后备力量,既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素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向往,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根据20xx年山西省文化厅公布的“山西艺术教育调研报告”统计,我省设置艺术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发展到现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其中,少部分设立了美术绘画专业课程,如: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版画专业。影视美术专业和综合壁画专业只有一至两所院校开设。

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质量分析

美术专业生源主要来自我省各地区。近年来我省美术生源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从近十年来看,美术考生从两三千人一直发展到近年二万八千左右的美术高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来美术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明显下降,高职高专生的生源较为突出。美术专业的生源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1、有专业特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2、各类艺术中专学校、艺术类职业高中。

依据全省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的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0%,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0%,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

虽然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从美术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比例来看,就业情况较为平稳。各类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小学、文化馆、画廊、出版社美工等成为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和本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择业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进入社会各类私企、画廊、美术高考培训、艺术公司等也逐渐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学院在20xx年设立造型艺术系,调整了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5%,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5%,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美术专业市场的发展和美术专业的专业特殊性,美术专业学生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择业能力,自主择业灵活就业(开办画廊、中高考美术培训班)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其就业的主要渠道。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业,30%在地市级城市就业,10%在县城及以下地方就业。

3、美术专业教育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

近几年,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艺术高职院校都围绕美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建设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我系结合省内调研情况对本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就业发展需求加入了艺术设计基础课和造型基本功综合绘画表现技法课,同时加大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力度,加强了艺术写生实践课时的比重,我系在沿袭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基础上努力加强完善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以进一步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学校美术绘画专业都建有一定的实训设施,但各学校之间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差异很大。总的来说各学校在实训设施建设上的经费投入都显不足,离培养高端技能型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在一定的距离,实训条件还需完善。

(3)推行“双证书”制度情况

目前,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都在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未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获证率高,有的学校获证率低。近年来,我院美术专业学生中级证书通过率达到95%左右。

(4)师资情况

调查显示,我省内各艺术院校美术绘画专业师资配备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当,“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近几年,我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参加艺术实践,鼓

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参加艺术系列职称评定,使美术专业教师和美术史论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与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随着省内艺术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 而是纷纷将眼光瞄准了比较实用的技能型艺术人才,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能力与史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绘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为艺术市场发展提供合格的艺术人才。 开拓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推进校企对接,加强专业协同合作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与就业,美术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调研,聘请社会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创造实现美术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近年来美术专业与社会画廊、中小学、艺术设计公司和各地写生实习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这些基地的合作,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把美术专业的新技术、材料的运用引入专业教学体系,并把校企共同开发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入一体,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社会需

求(行业)紧密结合,校企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努力探索优化美术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中高职艺术教学体系衔接

美术专业在坚持从日常课堂基础教学到艺术实践、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专业教学发展动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强化专业基础技能,造型能力、综合技法表现能力与艺术理论基础修养,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理念、自觉研习专业学习的主攻方向,坚持造型基础,专业技能与美术专业理论并进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前两年的教学中,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为高年级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实践与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目标。

(3)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美术专业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针对本专业教学发展变化与各画种的专业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和技法表现能力学习及艺术理论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美术专业教学发展,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主干课程教材建设,努力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教师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强化造型基础教学实力与提升艺术创作及理论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积极促进“双师”结构,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专业基础教学与实践,促进专业骨干教师在艺术创作、教研、学术和

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并获取艺术系列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选聘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本专业教学与实践;积极引进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方面使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青年教师比例的45%以上;深化艺术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考核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技能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本学科在专业应用领域与实际相结合,力求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轨。

(5)加强艺术实训,转变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艺术实践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综合表现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推动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日常教学中与社会服务、美术展览、画廊等有机联合,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中鼓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本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大胆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并依托学院教学平台,教学指导,为艺术实践实训创建良好的支持,使美术专业教学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培养模式。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教学质量考核监控

艺术教育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以及社会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实施第三方评价,即建立学生及其家长、就业单位、艺术行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加强对艺术教学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监督与质量监控,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规划、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将进一步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监控、主动有效的使教学改革与研究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2

一、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公检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部门的一线工作岗位,培养能从事法律服务、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实际工作,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职业操守等职业素质,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管理知识,具有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文书代书、民间纠纷调解、诉讼业务代理、公司法务和房地产法务处理等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基层法律事务一线工作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主要任务。

司法助理专业主要面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助理岗位,培养具有从事司法助理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律师助理、企业法律服务人员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热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法律文秘专业主要面向法院书记员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文秘岗位,培养具有法律基础知识和现代文秘工作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法院书记员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文秘工作所需的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写作、应用文书写作、中英文录入等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法律事务专业设置条件

河北省现有1064个乡、910个镇、229个街道办事处,仅在社区、乡镇司法助理岗位上,人才需求应在1-2万人。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良好。几年来拥有该专业的职业院校,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85%以上,专业和层次对口率也达80%以上。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法律事务专业的申报和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必将为张家口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我院20xx年欲设立法律事务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适应法律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法务职业类、法律职业助理类以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群确定为企业法务人员、乡镇和社区司法助理、书记员及律师助理、法官助理和检察官助理、党政机关法律工作人员以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张家口市基层法律事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安全和谐河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专业建设拥有良好行业依托

法律事务专业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宣化区司法局、宣化县司法局、宣化区人民法院、宣化县人民法院和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宣化县人民检察院、宣化区各律师事务所、张家口市司法局等为依托的校行合作、学习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成立由行业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法律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研究制订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把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与宣化区司法局、宣化县司法局合作建立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将为学生搭建学习与法律服务相融合的平台。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专业教师与司法工作人员进行了6次座谈,共同接待法律咨询25人次,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4多件,参与纠纷调解24起,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百余份。其工作促进了地方法治建设,有效的宣传了我院法律教师的司法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宣化区、宣化县政府部门的高度赞许,获得了市司法部门有关领导的好评。

3.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基层法律事务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了26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这些工作任务要求,提炼出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具备的8项核心能力。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五个综合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即课程,当中,确定了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六门专业主干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法律事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由法院、司法局等法律服务行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在建有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志愿者站等,能满足法律事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使校内学习与工作情境一体化。另外,法律事务专业在全市范围内正在搭建有10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大部分区县,为方便学生实习实训奠定了基础。

5.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基本合理

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助教3名,在聘行业兼职教师5名,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为3:1。是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社会对法律人才的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比如,律师的工作内容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诉讼业务逐年增长,如合同审查、公证商标、专利版权、房地产、工商登记等,都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拓展出来的新型业务。此外,近几年法律辅助人员也在增多,这些人员在法律事务所、社区、企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

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从那时起,百姓开始接触法律。法律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专门为法院、检察院、法律教学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输送法律人才。据调查,我省各市区、县对法律人才的需要量呈上升趋势,这就为我院对本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四、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前景

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对法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从张家口市场调研结果上看,大多数部门、单位对专科以上层次人才需求量占绝对多数,因此为张家口地区培养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致力于河北省尤其是张家口市法律事业的发展,将是我院对本学科建设的宗旨。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3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是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明确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了解工业机器人最前沿的技术,让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相关企业需求。通过学校调研,了解其他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开展情况,学习其先进的专业建设思想与方法。

(二)调研意义

通过企业调研,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整理、归纳、排序、重组的操作方法,构建了能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关联、企业员工提升所必须的专业课程,从而保证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

培养人才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要求、面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

通过对同类院校调研,了解同类院校该专业的办学状况、规模类型、办学经验及教训等。

二、调研基本信息

(一)调研对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企业与学校调研非常必要,通过四川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项目,我们对佛山、深圳、青岛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与学校进行了调研。

企业调研的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人员、一线管理和生产者。学校调研的对象主要为专业负责人,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法三种方式。

(二)调研内容

1、调查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调查了解行业现实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

3、调查了解该专业培养人才的工作状况、单位满意度等情况;

4、调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状况和解决方法。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的企业有机器人学院(佛山)、KUKA佛山、隆深机器人企业、同立方科技、青岛中徳生态园、钢铁侠机器人、海尔智能研究院、海尔空调生产线、海尔工厂,本次调研的学院有深圳技师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采用访问、座谈和现场参观等调研方法。了解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技术人员、师傅进行座谈,熟悉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通过同类院校调研,了解同类院校该专业的办学状况、办学理念、规模类型、办学经验及教训等。

三、调研分析

(一)人才培养需求情况分析

1、行业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通过对企业走访和座谈,我们发现,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工资水平较高,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调研的企业中,典型岗位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范围均在2500—6000元,甚至还有高于10000元的,远远高于一般职工工资水平。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级人才,需要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二是中级人才,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机械与电气控制的装配、调试和工业机器人的检测与维修;三是初级人才,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日常维护,编程定位示教编程。目前,中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初、中级水平,不具备设计与集成能力。

2、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分布此次调研中,调研的对象主要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可划分为4类: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检修维护技术员、工业机器人设计员。

其中中职类的学生毕业后最初面临的工作为操作员,随后绝大部分上升为安装调试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很少一部分留在操作层面,也有很少一部分优秀同学会进入设计员层面,因此应以培养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修为主,加入少量设计,满足少部分后期的发展。

3、行业工业机器人人才现状的调查工业机器人人才来源主要有从学校应届毕业生招聘与从社会招聘为主,加以企业自行培养与学校订单培养为辅,但通过毕业生招聘与社会招聘的员工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在这期间,还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所以应加大校企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思路,缩短毕业生就业后培训周期。

通过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岗位学历的要求比较高,工业机器人设计工程师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本科生的层面上,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主要集中在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而中职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偏少。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分析职业内涵:

1.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日常活动交流的初步能力和专业英语资料阅读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的通用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3.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5.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6.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7.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10.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1.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能胜任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素质内涵: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要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岗位群: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及应用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大中型自动化生产企业,从事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编程、安装、运行、维护、维修,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装配与联调、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以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工作。

核心岗位工作职责: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具有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具有国家标准的查阅、收集和使用技术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流程。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能够进行可编程、传感器、变送器、驱动器的安装、接线以及与组态联接;能够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输入、输出、修改及与MCGS组态联接测试;能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变量操作与组态数据库的建立及导入导出;能够完成实现系统功能的运行脚本和控制策略的编辑;能够完成上位监控主机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设置;能够进行系统集成的综合调试。

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技能;机器人仿真软件使用及离线仿真;具有机器人及其自动线安装调试规范;具有电子电气元件的选用和维护技能;具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技能;具有工厂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技能;掌握一定的检测方法;机器人及其自动线的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管理员: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并进行开发工业机器人设计。

(三)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需求状况

在前面企业工业机器人人才现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企业的机器人人才结构复杂,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制约着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发展过来的`,非常缺乏实践能力,经验少,急需进入培训基地进行强化训练,总结经验。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员工,高阶段、深层次、综合性的加工技能与知识匮乏,有待进一步学习,以提高企业的加工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没有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徒工、农民工等,操作技能及加工水平仅限于熟悉的特定产品及特定加工工艺,技能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需要系统规范的学习,构建高层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水平。

因此企业在岗员工需要提升工业机器人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建设为企业员工提升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也是必要。

(四)同类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通过对深圳技师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方法与成效。

深圳技师学院中徳智造学院早在20xx.3.22日与德国客尼职教集团签约,并共同开展专业调研,20xx.4.27日第一家新型学徒制企业签约。在接下来的时间进行师资培训,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训室建设,现已形成以德国“双元制”办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专业的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中,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小班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评价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做到了0迟到,0早退,0旷课,0短裤,0拖鞋,0事故。

不管是深圳技师学院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都能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站的学习中养成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意识、职业行动和职业心态。把专业理论课融入到专业实训课中,把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和实训区相结合,方便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五)我校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KUKA机器人底层语言是英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到企业以后应用较困难;

2.学生对工艺规划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由于学校的实训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让学生规划工艺;

3.学生的职业素养薄弱;

4.校企合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5.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四、调研结论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原则,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操作、保养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劳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社会需要和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定位

1.知识要求

1)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

3)掌握相应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4)掌握机械图样的基础理论知识;

5)掌握机械基础、电工识图、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7)掌握一般机电设备安装及修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8)掌握常规机械部件的检测知识;

9)掌握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10)掌握机器人控制、与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

11)掌握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2)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4)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5)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6)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7)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0)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能胜任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3.素质要求

1)热爱机器人运行岗位,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2)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3)能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

4)有较好的敬业意识,忠实于企业;

5)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岗位服务意识;

6)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能文明生产。

(三)专业建设思路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尽管德国与中国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制度特征上有着很大差别,不可以也不可能把双元制全盘移植到中国来。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却是可以借鉴的。

1、积极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专业建设为载体,通过职业分析,通常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模拟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2、积极协调企业进行“双元制”培训。学院虽然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培训基地,但是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成分较少。在深圳技师学院而在调研中建议进行小班化教学,班级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一部分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或者每学期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前半段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半段到相关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懂礼仪讲文明,懂规范守规矩。一招一式都要让人感到是经过正规训练过的,要有职业教育的烙印。

4、加强一体化教学工作站的建设。积极创设真实的、丰富的企业环境。以往的工业机器人中心都是以单台的工作站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与空洞,以至于学生到企业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区域在西部地区,建议结合西部产业结构,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站中养成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意识、职业行动和职业心态。把专业理论课融入到专业实训课中,把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和实训区相结合,方便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成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教专家、行政主管部门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元制”考试考核委员会,下设考试小组,负责学院的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

(四)师资队伍的建立

根据现有师资个人的专业特点和发展志愿,确定其技术技能发展方向,由企业方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使专业教师每人至少精通1种、熟悉1-3种典型应用,逐步成长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家。为了打造出一支分层逐级递进的专业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人才引进引进高学历人才与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同时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增大企业师资的比例,形成充足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图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两方面能有所突破。

(2)定向培养

选派基础培训考核优秀的5名优秀教师参与KUKA学院高级培训。同时,邀请德国专家来我院培训授课,并派出优秀骨干教师赴德学习。

(3)国际认证

通过内涵建设,力争使专业师资队伍全部取得KUKA学院等国际认证。

(4)下企业实践由企业方提供或协调岗位,组织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接触到实际生产,了解一线,了解企业,从而提升专业能力。

(五)创新招生方式

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有两种观点:(1.招生是学校的事情,与企业无关;2.上职业学校是考不上学校的无奈选择)。而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让企业参与到招生中来,打破大家对职业院校的偏见,让家长主动、放心的将学生送到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选择规模较大、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联合举办招生就业咨询,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院的办学成效、办学特点、招生专业、专业设置及特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制度、设备设施、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毕业生就业情况、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4

一、调研目的和方式

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我系进行了酒店及与酒店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活动。提供调研,可以及时地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进而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并以此为据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使本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调研对象:酒店行业、与酒店相关行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各类招聘会。

调研的方式: 面对不同的调研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具体有:访谈、座谈、走访、问卷、实地观察、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二、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整理分析

(一)企业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1.经调查,酒店企业对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康乐服务员及其他岗位服务员的需求量汇总如下(图2.1.1):

图2.1.1 酒店企业酒店人才的需求量

由上图可得出以下结果:

(1)酒店企业目前对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康乐服务员的需求量相对前厅服务员和其他人员来说较大。这是因为酒店企业的客房、餐饮及康乐这些部门的业务量大且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

(2)在需求量较大的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和康乐服务员中,餐饮和客房的需求基本相同,康乐较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种:一者,酒店的营业和利润重心通常在客房及餐饮,康乐相对较少,而且享受康乐服务的宾客也较少;二者,虽然客房、餐饮和康乐在社会上都有大量单体营业情况,但相较而言,康乐的容量与数量之比较大。

(3)前厅服务员的需求量较少,这是因为前厅服务员作为酒店的门脸员工,酒店对其流动性和职位空缺时刻有严格地控制,所以若不是酒店有大的的业务调整或扩张,通常时间上其需求是饱和的。

(4)除了前厅、客房、餐饮、康乐四类的服务员需求外,其他类岗位需求很少。酒店里常需要招聘的主要就是这四类员工,其他如工程、保安等人员需求量的弹性较大,而且这

些岗位通常和酒店服务专业相关性不大。

综合以上可知,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厅、客房、餐饮与康乐,其中又以客房、餐饮、康乐为多。这些岗位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相关性都很大。

2.调查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以上各项岗位的具体任务、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共有的)如下(表2.1.1):

表2.1.1 岗位任务、素质和能力调查汇总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酒店企业对每种岗位服务员的职业要求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其中对素质要求都提到语言能力、品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等,可以分析出目前酒店专业人才应具有:

(1)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英语听说读能力等。

(2)专业技能:在掌握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熟练掌握酒店各项对客服务技能的,常参照毕业生所取得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

(3)专业拓展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酒店专业外但相关的知识(如旅游)能力。

(4)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脚踏实地、能说、能写、能讲、能协调、能做人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本专业毕业生就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定位、专业建设和发展四方面进行调研。经分析整理结果如下:

1.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意见:

(1)课程设置尽量全面,应该由更专业的教师讲授;

(2)增加外语类课程,如英语、日语、韩语等,可以请一些外教;在语言教学上,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应丰富化,课程安排应更均衡,课程讲授应注重实践性;

(4)希望丰富和加强客房和餐饮的实训课程、计算机课程;

(5)财务和营销开设的'意义对实际人才需求而言较小。

2.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的意见:

(1)在选定实习单位时希望再多照顾一下学生将来的人生规划,做出更人性化的计划;

(2)实习实训时老师可从旁指导或参与其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

(3)实训内容应丰富化,最好能够轮岗;

(4)希望有更多的实习选择,如国际大型连锁酒店、度假村、豪华游轮等。

3.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定位的意见:

(1)对该专业的就业定位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本专业目前定位在酒店基层服务人员,比较明确;还有的认为定位较窄,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中国发达及各大一线城市有利于酒店服务人员的发展。

4.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1)多开始外语类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还得加强;

(2)提升院系的教学管理,让学生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才。

(三)招聘会调研:这项调研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

经过走访多个招聘会现场,通过观察,发现招聘会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招聘席位所占比例较其他专业大,说明目前酒店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此类招聘中,对需求人才的学历、职业资格等的要求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1.学历要求:如图2.3.1,招聘单位所需人才中,研究生占6%,中职16%,而本科或高职高专高达77%,其余的1%没有特殊要求。由此可明显地知道,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或高职高专学历的毕业生是酒店行业绝对的人才需求大军。故此可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

2.职业资格的要求:各岗位都针对岗位的差别分别提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如前厅服务员要求具有应聘者国家高级前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部服务员要求求职者具有国家高级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部服务员要求求职者具有国家高级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

图2.3.1 招聘会中人才结构图

3.其他要求:此方面提到较多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正确的服务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吃苦耐劳精神。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5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6

一、调研目的和方式

在20xx年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我们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使本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调研目的:近年来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

调研对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领导、人事管理部门、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调研的方式: 有电话访谈,走访企业,并与相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座谈,毕业生跟踪调查、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二、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制药行业是关乎全国人民健康的支柱产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急需大量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

1、人才需求及层次结构要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目前制药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种:1)诚实守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2)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3)各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

专业人才层次结构要求为:20%的企业需要本科及以上的人才,76.2%的企业需要高职高专及以上的人才,2%的企业只需要中职的毕业生,1.8%的企业目前暂无打算。

2、职业岗位需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学生就业的范围比较广,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药厂生产操作、质量管理与控制、研发、工艺设计与改造、医院药剂科,除此以外,还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了产品营销等方向,但都与药剂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3、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具体如下:

1)基本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英语阅读等基本能力,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A(B)证书或更高四级证书。2)专业核心能力:在掌握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本工艺流程的操作、质量控制及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取得中药制剂员中级工证书或中药检验员证书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3)专业外拓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和本专业外的知识能力。4)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脚踏实地、能说、能写、能讲、能协调、能钻研、能做人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三、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调查表中企业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对本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快知识的更新,一方面对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增加对专业相关案例的剖析和点评,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建议本专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制剂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药物组方、加工性能等方面知识,适应制药行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专业调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素养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

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1、重点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对学生跳槽问题频繁挖掘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继续推进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3、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应有机整合,突出项目导入的思想。

(2)专业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互动,做到相辅相成。

(3)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7

一、“世界工厂”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均需要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此相关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二、新兴支柱产业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区有众多的电子企业,是我国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手机、电话机等)、家电(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冰箱等)、计算机及配件(主板、显示器、电源、驱动器等)主要的设计、制造基地之一。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5623.68和3704.82亿元,比20xx年增长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为20xx.27和1322.39亿元,比20xx年增长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三、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电子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缺口约13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0xx年市场需求最大的十种职业中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8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厦门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xx、20xx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

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执笔人:

20xx年11月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9

按照班子分工,20xx年上半年本人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营销工作和督导项目的验收移交、完工结算等工作,20xx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是分局市场营销工作。通过上半年在项目3个多月的蹲点工作,让我对EPC项目的市场营销与项目履约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榆林市3个多月的工作,通过多方联络对接、信息收集甄别,使我对榆林市场有了初步认识。现将上述两方面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EPC项目调研

1、EPC项目特点、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策略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又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其显著特点为:1)合同总价固定;2)合同工期确定,一般情况下工期较紧;3)项目功能具有更大的确定性;4)独立单一的总承包商的全过程参与;5)EPC对承包方的管理较弱,业主的参与度也较小。

国内EPC项目实际情况是,业主往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合同总价采用双控制,即合同最终结算价=实物工程量*政府审计部门审定的清单价*投标下浮率,且总价不能超过招标控制价,总价超出招标控制价的,政府审计部门会直接审定在标控制价以内,为配合业主征地拆迁或上级部门检查无法在施工蓝图中反映的工程量、措施费用均无法计量。合同工期之外,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调研,额外随机增加了很多节点目标,由此引起的工序调整以及赶工费用无法索赔;业主对项目的参与度很大,为完成征拆任务或上级领导检查,频繁要求设计变更图纸,随意增加节点目标,又不对最终结算费用负责。因此,施工协调是项目履约基础,合理的设计优化是项目经营的重中之重,详实的现场记录和签证资料是审计审定费用的关键支撑。

2、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策略

1)EPC项目招标的前提条件是,可研已批复,投资估算已确定;采购方式通常是公开招标,从项目规划阶段就需要及时介入,实时掌握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选择有实力的设计单位作为联合体成员,EPC项目的招标评标主要在设计方案的比选上,EPC项目的经营也主要在设计方案的优化上,选择好的设计单位不仅能增加EPC项目的中标率,也会在中标后的项目经营上事半功倍。

3)EPC项目投标报价基本采用控制价下浮率,因其招标评标的特点,尽量采用低下浮率策略,以期在投标阶段为后续项目经营奠定盈利基础。

4)重视配合协调工作,EPC项目的特点注定了总承包商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工作是项目能够正常推进的关键所在。

二、榆林市市场调研

1、榆林市市场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33万人,20xx年生产总值4136.28亿元,位列陕西省地第2位。榆林市是中国新兴重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验示范区,也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热点区域之一。榆林市20xx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372个,总投资141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8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265个,总投资52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8亿元;重大前期项目107个,总投资8900亿元。重大前期项目中,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项目47个,总投资778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49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12个,总投资9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3个,总投资18亿元;创新转型项目20个,总投资513亿元。

2、确定重点跟踪项目

通过对榆林市场充分调研,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初步选定榆林市高新区,神木市、府谷县以及定边县四个财政收入较好的区域作为重点跟踪区域。其中:榆林市高新区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重点确定了一、二期绿化、沙地公园、雨污管网作4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神木市以引水、榆能煤化工污水处理等项目为主,重点确定了引水神木支线以及榆能煤化工污水处理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府谷县以G338过境公路以及黄埔川、清水川土地整治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府谷县以定边4C机场建设、定边盐湖湿地保护与利用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

3、榆林市场营销的策略

1)政府计划的项目较多,限于财政支出压力,能真正快速实施的'项目有限,直接对接项目负责人,掌握第一手项目信息,甄别出符合公司业务范围又能快速推动的项目,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2)创造公司高层与政府领导的对接机会,利用我公司与市政府良好的关系,通过高层营销,获取市场订单。

3)注重企业文化传播,树立品牌营销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历史沉淀的一种内化和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历史宣传、精美宣传画册、精品工程展示、四新成果以及科技、管理创新推介等手段,使潜在客户接受本企业的文化,认可并信赖本企业,这是最深层次的营销,也是效果最为持久的营销。

4)整合市场资源,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整合资源是当代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竞争经济,而是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大潮中,谁能整合更多的资源,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打造整合资源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力争通过进一步强化与各方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促进发展,实现共赢。提升合作意识,加强整合力度,尽快转变思路,以更开放的心态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在战略定位上,要充分认识全产业链服务的战略要求,加快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力量的合作,助力企业从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增强合作能力,保障整合效果。不仅要提升合作意识,更要增强合作能力,确保在合作机会和空间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够抓得住,有效果,特别是要增强全产业链合作能力。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项目占了榆林市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通过与合作方的深度合作,快速融入榆林市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市场,是榆林市场营销的当务之急。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0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前我们国家建设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分析,同时结合建筑企业及毕业生反馈的意见,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重新修订。现将调研结果作如下报告:

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急需大批建筑技术人才

一、建筑业的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xx年已达55131亿元,较之20xx年又增长了12.6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以上要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完成,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4%,增加值年均增长7.29%,都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6.98%的增长速度。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五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4.25%的速度不断加,行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地增长。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建筑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1990年到20xx年,我国城市化率由18.9%迅速提高到39.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当低。__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三、建设事业中新兴行业的出现,拓展了急需人才的技术领域

伴随着建设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市场化进程,近年来出现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很快的新兴行业,比较突出的有建筑装饰业、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20xx年这三业中从业人员数量分别已达850余万、118万和233万。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明显加剧了人才市场中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

四、建筑领域的科学进步,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建筑工程已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工程先进技术水平的试题和工程投资取向正在发挥重要影响,目前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已占建筑工程总投资的5%-10%,大量现有建筑进行建筑智能化的改造,建设行业的设计施工和牧业管理单位,已经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人才,尤其是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一线人才,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我国建筑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在建筑业3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的员技能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采掘业。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严重短缺,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建筑设备这三个专业领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约78%分布在建筑施工企业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总数为3036万上以人。目前,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为310.5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23%。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0.19%,专科学历占30.40%

今后10年,建筑与施工队伍从业人员按3000万考虑,技术与管理人员要达到30%,即900万人左右,未来10年需要补充技术与管理人员600万人,年均60万人,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60%,每年要培养36万人。

建筑装饰专业领域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业的从业人员已达850万,其中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家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51万左右,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5.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之建筑工技术领域低,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约占33.3%.在生产操作人员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高级工为4.04%、技师和高级技师为0.09%。

今后10年建筑装饰业从业人员要达到1100万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约20%,即220万人左右,需净增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的50%,每年需培养7.5万人。

建筑设备专业领域

20xx年,建筑设备安装领域从业人员443.07万,在建筑业中所占比例为11.1%根据对部分建筑设备安装企业的调查统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农村劳务企业的从业人员分别占设备安装领域从业人员总数的10%、10%和80%,这三类企业中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数量约55.38万左右,占该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5%,生产操作人员的数量约387.69万,占该待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7.5%

今后10年,建筑设备安装业的从业人员要达到500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需要30%,10年内需补充约100万专门人才。若由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60%,即60万人,每年还需培养6万人左右。

建筑技术专业教育现状建筑技术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设有建设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有290余所。20xx年建设类高职专毕业生66742人,招生142683人,在校生324144人。

建筑技术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培训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建筑业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与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按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18%计算,目前需要700.74万人,现在仅有349.20万人,总量缺口为351.54万人。20xx年,建设类大中专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毕业生分别为9213人、77564人和69714人。粗略按当年毕业生全部进入建设行业,且不考虑自然减员等因素,以这样的培养速度满足目前行业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见,建设教育在总规模上与行业需求之间相距甚远。

(2)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以能力为本位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建设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对“能力本位”的认识逐步深刻,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效。但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体系,尤其是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成型,尤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使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

对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从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对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出发,在建筑与市政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等三个专业领域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优化教学和实训过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反应能力,缓解建设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促进建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当前我系建筑工程专业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制度创新,全面推行建设职业资格制度

根据国家的“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原则,全面推行关键岗位准入制度”,我系应尽快完善“双证制”,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沟通。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加林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搞好事例后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模块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投入力量编

写实践教学的教材,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3.建立校正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又是其中的关键。对于建筑技术类专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的现场实践,毕业即能顶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学院与企业双赢互动的新机制,使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培训的新模式,树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对学生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

4.切实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全是搞好职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进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尽快形成“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目前,我系的实训基地及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这样就会制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五、对修改教学计划的建议

(一).重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毕业生质量标准要明确具体,能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三).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形成体系;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体系;

(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意识,建立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

(六).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1.专业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4)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5)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2.职业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

(8)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11)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综合素质结构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六、对修改课程体系的建议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由必修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选择模块、选修课组成。根据目前建筑市场需求情况,专业选择模块设置了建筑施工管理和工程预算两个专业方向,并以建筑施工管理为主设置课程,工程预算方向课程设在选修课中,有利于学生多方选择。选修课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

2.实践课程体系

增加理论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加大实践课的教学力度。除以往的毕业实习外,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完善课程设计。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1

一、 调研题目

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以及就业相关调查报告

二、 调研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运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见解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对的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三、 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与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 调研对象

1.目前在校大学生。

2.应届毕业生

3.往届毕业生

4.目前已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5.身边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已就业学生

五、 调研方法

1.问卷

调研期间,向附近大学大一大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向科技市场内从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

2.访谈

本次调研访谈了高中初中计算机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部分科技市场商家,尚有社区内部分年轻住户。

3.网络调查

通过微博、空间、论坛等,发起投票、讨论等。了解各个省份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对于就业的观点、态度以及想法。

六、 结论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可以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假如要参与社会实践,最抱负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另一方面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达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朴、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可以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重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当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当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当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当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七、 结论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与社会实践上选择“参与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通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经常是对社会的规定较高,对自我的规定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可以达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在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局限性,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八、 个人相关经历

去年年终我进入了一个公司,进行相关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偶尔也会接触的编程相关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从事计算机工作是神圣而又神秘的,程序员就是一份好的差事,是一个高薪的工作,然而,在实习的四个月内,我近距离的看到了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也体会到了程序员工作的酸与甜,苦与乐。

在实习之前,我一直认为实习生知识给真正的工作人员端茶倒水,公司不会让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或者涉及公司机密的事情,但是来到这里我才体会到这个观点是有些失之偏颇的。

在这期间我体会的最深的就是:

一方面是要有爱好从事这个职业,现在很多人是由于软件行业的薪资高才进入的,其实没有人不想挣钱。但是我的见解是,程序员是没有办法一夜暴富的,甚至可以说,假如聪明伶俐的话,做程序员还不如去做销售人员,这样待遇和收入上升的更快一些。我认为做程序员一方面一定要从爱好上爱上这个行业,否则主线无法忍受成为一个真正程序员要付出的代价。

第二点:实践第一,在我和程序员交流和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动手能力非常强,但在会议上布置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不仅在总体上领略设计总监的意图,并且会在程序设计的具体细节上对设计提出问题,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实践的机会不是非常的多,所以我们应尽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三点:要夯实基础,对基本知识要掌握的非常牢固,这会对进一步的理解工作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假如不是也没有关系,我们公司也有一些不是科班出身的程序人员,为什么这样呢?由于计算机分为两个领域:算法领域与编程领域。算法领域是数学家的事情,对于程序员来说,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算法,找到一个公式,建立一种模型。出去算法领域,其他的都属于编程的范畴。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社会, 第一次实习,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社会和大学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是有联系的。我明白实习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高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实习,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取新的思想与知识。四个月的实习,一恍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实习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习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剧烈的竞争导向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职场排行榜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按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也应该有所提高,但据统计表明,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有明显的下降,这是为什么呢?企业越来越青睐有经验、有技能的实用人才,凸显了应届毕业生自身严重不足。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分部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硬件这方面在目前看来就业人数已供多于求,而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因应用广泛而严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企业能用之才!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应届学生同时学得不深,欠缺技能,学此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转入其它行业的'数不胜数!

二、企业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录用有技能、有经验的高素质“职业人”以降低用人成本,从而给培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作为IT职业培训机构,本身在不断推出更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课程产品,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和项目操作水平,提高学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学员,促进了培训机构学员的竞争优势。

三、通瀛软件的建议和期望

不少大三、大四学生可能会意识到: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不知到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简历上写什么。通瀛软件建议在校大学生:

1、珍惜校园学习生活,如果想在计算机高层职业有所突破,就要学好数学和英语。数学是所有工程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开发,还是软件技术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英文则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语言,要想了解国际上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就必须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够在工作中熟练使用英文来解决问题。在科学研究中走出新路,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2、大学的空余时间很多,需要会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那是对于现实的逃避。在语言、技术、平台和工具方面上打好自己的基础功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

3、下决心参加一个合适的职业培训,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在软件产业这个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领域内,只有那些醒悟早、决定早、不懈努力的人才能赢得机会,赢得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在新世纪中蓬勃发展,中国的人才必将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

通瀛软件衷心祝愿每名大学生顺利就业,心想事成!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3

行业公司人才需求调研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软件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少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宏观背景

目前在我国各种各样的大学、学院或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各学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和此后若干年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计算机软件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专院校毕业生重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例如,重要从事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公司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已达成每百人2.57台的水平,个人电脑的年销售量已超过900万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我国互连网用户已达6800万,占世界第二位,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达2572万台。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

根据对广州拓思软件公司、珠海同望科技软件公司及深圳多尼卡公司调研,以及社会岗位对计算机人才规定的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1.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重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规定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重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重要规定是技术原理的纯熟应用(涉及发明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重要从事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营、软件及硬件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公司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规定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从技术上实行信息化系统的构成、配置和维护。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而我国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比较缺少,特别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2. 公司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盼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公司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公司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规定。

在IT公司中,被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有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3.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如今许多公司都关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专科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专业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除了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被许多公司放在了考核首位,另一方面是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达不乐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今天,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成为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公司规定人才可以学习别人长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而目前相称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认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

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基本的应用、开发的能力。

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局限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行。

2.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在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使其可以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并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介绍和就业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立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职业院校要设立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从学生素质教育课入手,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对的的择业观,有计划的、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公司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和中档职业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或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计算机网络,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教育部制订了全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全国中小学校都将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4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要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体系,真正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水平过硬的汽车机电修理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整车与零配件销售员和汽修企业基层管理岗位人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子机械系组织了汽修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以期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有所帮助。情况如下:

一、调研时间

202x年11~12月。

二、调研区域、单位

贵港市:贵港市中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4S店),东风日产贵港金港专营店,五菱汽车贵港特约维修服务站,贵港市中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港市骏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贵港市华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桂林市:桂林顺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桂林五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龙胜华联进口汽车修理厂。

南宁市:南宁市大兴祥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顺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西山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防城港:东兴市鸿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防城港防城区明伟进口汽车修理厂。

钦州市:佛山市顺德区信昌机器工程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钦州展鹏汽车修理厂。

北海市:北海麦卡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圳市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鑫汽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快车品味汽车服务连锁机构。

三、调研对象

(一)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

主要是调查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实训过程技术技能水平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分析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需要来指导教育教学,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技术技能训练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学生就业前景更好,实力更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

(二)用人单位的主管或经理。

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了解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岗位技能技术的要求等等。明晰我院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同时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来了解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使得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技能技术训练中更有针对性,这样会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能够使得企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三)行业专家。

通过行业专家对该专业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技术水平的评估来达到专业的水准。使得调研分析的数据更为可靠,更为科学。然后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来对课程进行优化,进而使得学校能够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样,课程的改进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技术水平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四、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采用多样化形式,多样化的调研能够使得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和真实。主要是采用实地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专家座谈会等方式相互结合使用。实地访谈更具真实性加之问卷调查使得调查更加全面,专家座谈给出专业意见使得调查分析更具专业性,使得该调查分析发挥其作用。这样在多样化的调研方式下,会更清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促进我院汽修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调研过程

(一)首先了解市场需求状况,掌握汽车市场信息

1、企业现有人员岗位情况

现有岗位人数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

183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

42.2%94.9%73.8%1910.4%3318%2312.6%2815.3%6032.8%

各学历层次比例

本科大专中专其他

63.3%7038.3%8848%1910.4%

(1)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如下左图)

(2)各学历层次比例(如上图右图)

2、企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拟增人员情况

拟增岗位人数职业资格要求学历要求

78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大专中专其他

从上述两表中可见,高端技能型人才还是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人员占岗位人数的58.4%,在就业职位中

所占比重偏大,本科生所占比例甚少,仅占有3.3%的比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高职毕业生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其实在高职汽修这一专业中,学生人数比较少,但是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却是很大的。

(二)通过调查问卷对我院汽修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情况

1、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工作主要有:

(1)36%的毕业生从事机电修理工作;

(2)38%的毕业生从事汽车销售或管理工作。

2、80%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3、从所调查的毕业生看,100%的毕业生都获得了技能证。从调查的36人中,2人获得了技师,14人获得了高级工,17人获得了中级工,3人获得了初级工。

4、月收入情况:20xx~3000元的占33%,1000~20xx元、3000~4000元都是占19%。

5、在学校里获得的能力是否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有77.8%的毕业生回答基本能满足或满足工作要求。

6、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比较,没有一人说自己比他们差,只有约3%的人动手能力比他们差。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53%的用人单位希望能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41%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员工有工作经验。

(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员工的培训情况

1、76%的企业要求员工的计算机技能达一级或二级。

2、59%的企业对员工要求有职业资格证。

3、88%的企业通过企业内训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技术和达到职业的相关要求以及职业规范。

六、调研分析及启示

(一)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达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1、职业技能技术课程紧跟企业、市场走,与时俱进。

2、加强职业技能技术的训练课程,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汽车营销方面的内容要充实,要和4S店要求规范流程吻合,培养销售精英。

4、继续实施双证书的制度。

5、加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6、考虑增加人际交往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

(二)目前市场普遍比较缺乏钣喷维修人员,应加强该方面人才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为了能够使得汽修专业更好地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报务,为了学生更好的走向就业岗位,实现与工矿企业零对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我们认为应侧重于对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水平,融教学和实践于一体,使其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汽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