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林业调研报告(精选9篇)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 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XX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产业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加工开发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信息渠道不畅,森林旅游和林下产业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借鉴“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特别要重视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坚持以优良品种带动优质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发展。同时,重视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严把原料和加工质量关,尽快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发展效益。
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建议加强县、乡林业站和技术推广站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真正承担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这次调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林业发展”为主题。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潮的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用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来审视林业发展的轨迹,通过调研,我们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一)生态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样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持续发展?我们在深入分析县情、林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身边增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就是从“身边增绿”抓起,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民居环境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对林业生态建设长周期、慢效益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快造福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城绿化,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乡镇村绿化重点工程,完成了环城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完成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形成环城“绿色长廊”,使整个县城被浓绿环绕。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场所,民居环境大为改善。“身边增绿”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这样的状况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投身林业,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把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农民群众一旦从林业发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必然从根本上焕发起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必然把林业作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备加珍惜,林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通过对**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林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林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把林业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分类指导。这就是我们通过对林业的调研,对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
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20xx年至20xx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20xx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20xx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20xx人。二是20xx年至20xx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xx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20xx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20xx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20xx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20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20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近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调研组深入河北省农村,专题调研乡村两级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颇具特色的思路、办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森林防火与基层领导的“帽子”、“票子”和“面子”挂钩
河北省各级森防指均设政委一职,由当地党委书记担任,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每年都要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形成由上至下、贯穿有力的责任体系。
在丰xx县汤河乡、王营乡和围场县大头山乡等地,乡、村两级财政共同出资,组建了以村干部、生产组长、村委会骨干为主体的专、兼职护林员队伍,确保每村拥有1名以上专职护林员负责本村辖区内的森林管护和防火巡查,充分发挥了他们地形熟、人头熟、组织能力较强的优势。乡政府与护林员签订责任状,对职责、奖惩、任免等都有具体规定。辖区内一年无森林火警发生,便给予护林员一定的经济奖励。
各乡、各村对吸烟者、放牧人和有智障人群都明确了监管责任。以丰xx县汤河乡为例,今年秋防以来,该乡已签订乡—村防火责任书20份、村—组防火责任书86份、商店防火责任书50份、干部包块责任书102份、护林员责任书42份、坟主责任书116份、特殊人群监护责任书78份、烟民责任书998份。
此外,丰宁、围场等县还专门制定了森林防火考核奖惩办法,每到年底,县森防指组织考核组,对各乡镇xx县直包保部门打分,对防火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落后的乡镇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凡发生火情火警的单位,年终考核时扣掉该乡镇和包保部门相应分值。围场县大头山乡党委的王书记说,森林防火工作与基层领导的“帽子”、“票子”和“面子”都切切实实挂上了钩。
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人人都明白
进入防火期后,河北省防火办与省气象局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气象火险;乡、镇、场、组和学校等公共场合,随处可见防火政府令;地方电视台设立了森林防火专栏,每天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或滚动字幕,宣传森林防火常识和火案查处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各乡、村向全体村民派发森林防火“明白纸”,防火乡规民约签名入户率达到100%;各县、乡、村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向其父母、亲朋、邻居宣传森林防火常识,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各基层乡镇还将森林防火教育引入中小学课堂。丰宁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防火虎威威专题画展和森林防火主题征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围场县政府联合教育部门,将森林防火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坚持每周一堂森林防火课,并组织开展森林防火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成灾就抓
当前,在农村森林火患无外乎来自野外农事用火和上坟祭祀用火。因此,河北省各地一方面加大了田边、林缘、坟头的可燃物清理力度,明确了清坟边、地边、林边、矿边和隔离带的“五清”工作重点和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明确了清除标准。清除坟头杂草范围不得小于10米,清除地边宽度不得少于10米,清理林边宽度不得少于15米。另一方面,各乡、村依托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坚决贯彻省森防指提出的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成灾就抓的原则,加大了对野外违规用火的管控力度。
丰xx县汤河乡明确规定,全年禁止燎地边、烧茬子、烧秸秆等农事用火行为;在清明节期间,向各村派发树苗100棵,鼓励群众以植树代替上坟烧纸寄托哀思。
此外,为处理农作物秸秆,丰xx县会同当地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纸浆和中密度纤维板,不仅利于农民增收,也为全县每年秋季17万吨农作物秸秆找到了出路,消除这一森林火患。
围场县规定,每年第一起火警发生后,所在乡主要党政负责人要在县电视台公开检讨;各乡、村严禁一切明火祭祀,发现上坟烧纸者罚款300元或拘留,无力支付罚金或不宜拘留的老弱病残人员,就安排其担任宣传员,挨家挨户宣传森林防火。
各乡、村在扩充护林员队伍的同时,也继续加大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力度。
丰xx县筹集资金60余万元,社会公开招录,组建了80人的专业森林扑火队伍,统一食宿、集中备勤,并配备了专用消防车辆。各村依托现有青壮年组建起30人以上的义务消防队,落实人员联系方式,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集结出动。
各村依托村委会建立了防火组织和基层管理队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途径,规范、完善了各类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健全农户联保制度,形成了各家各户共同包保、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机制和氛围。
围场县大头山乡的一名村民说:“山上的树长得好,山洪就没有了,经济收入也多了。防范火灾、保护森林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和家园。”
结合农村实际,构筑森林防火基层堡垒
调研组认为,目前河北省基层农村森林防火工作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出外打工,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出现首次扑救力量不足的情况,从而贻误战机。二是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量农作物秸秆堆积,成为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之一,回收利用秸秆的新技术还需要加大引进和普及力度。三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森林防火期明显延长、高火险天数增加,森林防火压力逐年加大。四是受经济发展因素制约,农村基层森林防火投入不足,目前扑火仍以2号工具为主,难以适应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基层森林防火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抓好国家、省、市、县、乡、村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和组织的工作衔接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作用,将森林防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基层森林防火工作手段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特别是火源管理要继续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落实责任,严查野外用火,严惩违法行为,坚决消除火灾隐患,通过严格管理协助基层群众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养成安全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基层政府和社会企业开发可燃物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新手段,将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提高群众清理可燃物的积极性。此外,各地还需加强农村基层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构筑基层森林防火的坚实堡垒。
一、我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早在1979年便成立了平江县林业学会,1985年成立林业技术推广站。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县现已建成了比较健全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1995年成立平江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下设一所三室,即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丰产栽培室、森林保护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室,同时27个乡镇林业站也相继成立了林业技术服务站。20xx年,县林业局根据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成立了林业技术领导小组,下设退耕办、生态办、油茶办、规划设计办。均由县局一把手担任主要负责人,现林业科技推广站核定编制18名,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8人,中专文化的10人,都是林业工程师以上职称。
近年来我县林业科技推广站认真贯彻科教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的“科技服务林改,科技激活林改,科技支撑林改”的新思路,以资源培育为中心,深化林业科技推广功能性改革,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能力、林业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林业科技推广持续发展能力等,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需求、服务林业、的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广大林农素质,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取得成效
一是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以资源培育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县林业科技推广站集中力量对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林业科技成果,尤其在“德字一号”丰产示范栽培、竹林丰产培育及其综合利用、松毛虫综合防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以引进外来速生树种和挖掘培育乡土阔叶树种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了以香椿、桤木等速生树种,促进了我县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推广了毛竹低产林培育等配套技术,建立各类丰产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推广了油茶、茶叶等经济林栽培技术,使之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推广了“德字一号”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德字一号”油茶是我县油茶产业开发的优良品种,自1992年开始,我县采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繁育苗木4056万株,先后被推广到江西、湖北等4省43个县市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696工程造林。年内,争取中央财
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100万元,建立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基地10亩,新造高产示范基地500亩。
二是认真参加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两茶一竹,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我站委派技术精湛,在油茶及楠竹行业的技术领导作为科技特派员,在童市和加义进行油茶及楠竹的科技扶持,确保所在乡镇产业发展良好,科技转化成果得力。
三是定期实施林业科技培训班。县科技推广站每年每月举办油茶、毛竹等乡土培训班12期,确保全县林业产业常规发展;每年举办营林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林业大户近600人,依托林业大户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9家,建立林业相关产业公司68处。
四是开展好科技下乡及进村入户活动。每年进行多次林业科技下乡活动。首先是县局组织局机关林业工程师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其次是结合林改各乡镇均进行了科技下村活动;最后进行了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建设,具体定点加义镇思源村及芦头村,确实20户林农为为楠竹低产林改造示范户。
二、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显现的新变化,从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单一示范基地建设向产业方向发展;从项目分散向突出重点、规模效益
转变;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多种主体的发展。这些新变化,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科技推广事业出现了新的问题,影响了科技推广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
(一)科技推广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有关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广经费、推广人员待遇等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和推广网络体系不完善,制约林业科技推广的力度。我县林业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增长速度缓慢,渠道少。“十五”期间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年均不足5000元。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正趋于萎缩,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广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相关建议
一是要整合资源,构筑科技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首先是要整合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林业政务内网及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
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发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其次是要整合人才资源。要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整合科技资源。要把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林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广大林农发布和推介。
二是要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
三是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高素质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和健全、结构合理的推广网络是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是要建立并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同时加强各级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其次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办法,加快培训步伐,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优秀科技推广人才;再次是要加大科普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林业劳动者和广大林
农的素质,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xx年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20xx年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xx年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20xx年的2.57万亩增至20xx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xx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xx年的213亩增至20xx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xx年生产锯材12931 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 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xx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xx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41.93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6.13亩,林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残缺。目前,我县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二)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极低,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影响林产品的流通。二是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经营者需要种植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药品等,得不到及时咨询和购置。三是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民的科技素质也与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项目投资少。国家投资侧重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虽使林木价值增值、林农增收,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林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20xx年金融危机给木材深加工基地带来巨大冲击,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周转缓慢,融资难,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不能满负荷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挫伤发展热情,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林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目前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四、意见与建议
(一)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以行业繁荣带动产业发展;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
(二)进一步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林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要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作为林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全力破解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充分释放38万农民和241万亩林地的巨大潜力,为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利用人力资源。以依法理顺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关系为根本,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探索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管理新体制为重点,规范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新趋势,依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强化管理、服务等意识,转变单位职能,科学合理设置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林产业科学发展。
(三)继续加速推进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状况。我们应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贵林、发展速生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着力推行身边增绿活动,让林上山、进城、上路、入村,推进“绿色、富裕、和谐”的建设进程。
(四)进一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积极主动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健全和稳定林业行政管理体系,整合林业执法资源,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从提升林业部门执法权威和社会公信力着手,着力实施森林防火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规范种苗、林木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生态安全。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林产业。我们应坚持开发利用与资源培育保护相统一原则,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强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交易业。
(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提供林业发展坚实保障。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在争取上级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础上,畅通投资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流动。其次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改善民生。
(七)强化组织领导,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党风廉政建设着手,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林业干部职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三、需要落实的四项举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业发展政策
1、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
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建议在比较成熟的公益林地块(如港东生态林、明珠湖及相关社会化造林等区域)进行试点,允许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内进行生产经营,但经营者必须按规定支付土地流转费、无偿养护好林地。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林地四周农村闲置房屋,由企业与农户联手,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生产管理用房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3、社会专业养护政策
以目前政府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4、经济林扶持政策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政府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二)解决和筹措林业资金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三)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四)部门协调,共同推进
林业产业发展涉及政策法规、规划、旅游、房地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配合协调。建议县政府成立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小组,解决林业发展中碰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切实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一、__县林业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
二、当前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实现__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__县幅员面积267820公顷,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用地218423.5公顷,占幅员面积的81.56。全县有林地面积11.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580万m3,森林覆盖率49.48。建立了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_保护处和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80556.9公顷,占幅圆面积的30.06,有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兽类,以及蓝马鸡、红腹角雉、等珍稀鸟类,另有多种蛇类分布,鱼类57种。如此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为__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被推向了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举措;是增加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一、__县林业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
建县50多年来,__林业经过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两个阶段。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林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以木材为原料的国有、集体企业发展到9户,从业人员近千人,带动了运输业等敏感产业的发展,在县级财政收入中占了50以上。这一阶段,虽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但破坏大于治理,森林资源蓄积持续下降,各种山地灾害逐年上升,社会对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1998年开始,国家在我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三大工程”)以来,对18.17万亩天然林实施了全面管护,森工企业职工从采伐人转变为管护人和造林人。6年来,累计完成公益林人工植苗6.7万亩,封山育林10.38万亩,飞播造林16.69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3万亩。国家级贡嘎山自然保护区__保护处、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开始筹建,林业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减少山地灾害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作用逐步表现出来。目前,我县林业也同全国一样,一只脚刚刚从木材过度利用阶段拔出,另一只脚才踏入边治理、边破坏阶段的初期,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负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负有基础地位。因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资源保护,不断地推进林业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xx市林业局始终坚持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退耕还林条例》、《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武器,严格执法,依法行政,适时开展专项斗争,严历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治林兴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五年累计实施“天保”造林4.2万亩,退耕还林9.5万亩,荒山造林12.3万亩,飞播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5.62万亩,335万亩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34.5上升到41.3,净增6.8个百分点,林业开始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全新时期,进而实现了林业建设的新跨越。结合实际,笔者对xx市林业执法工作的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意见。
1、现状:依法行政,2、成效明显
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由于领导重视,队伍稳定,措施得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第一、建立机构,强化执法队伍。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就难以做好依法治林兴林工作。xx市林业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执法机构建设摆在工作首位,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在已建森林公安分局和资源林政股的基础上,又在10个片区林业工作站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各乡也设立机构并派驻了人员;设立了官渡、罗文木材检查站;在5个国有林场建立了保安部;经市政府批准,于1997年建立了市局直属的林业稽查队,20__年组建56个乡镇森林管护队。全市共有林业执法力量350余人,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较为完善的执法队伍体系。为加强领导和监管,市林业局建立了法制建设、林政执法、“四五”普法领导小组以及林政案件审查与复议小组,分别确定了主管股室、日常工作承办人和集体会议制度,做到了领导、管理、监督三到位,使林业执法体系建设得以稳定和加强。
第二、狠抓宣传,增强护林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是搞好林业工作的首要环节。xx市林业局十分重视林业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每年3月出动宣传车3台,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全市各地开展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月活动。二是书写林业宣传标语7400余条,竖立护林宣传碑牌112个,城区对河沿铁道线的12个固定大字碑格外醒目,“绿化山川,建设生态屏障”既表明了全市的三大目标之一,也是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连续五年以“气象历书”为阵地,在18万余册的每一页上都刊登有林业法规和政策,使之深入到千家万户。四是印发市政府护林公告11万余份,下发各地广泛张贴宣传。五是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办节目,在收视率较高的《新闻》前采取片头题名、打字幕、插播公益广告、宣传天保及退耕还林的政策、法规每周12次,每次3-5条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法制宣传,“建设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林经双赢”已深入人心,《绿色天保行》、《绿色在延伸》等系列专题报道节目播放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特别是20__年8月26日晚上,在城区首次举办了“天保工程广场文艺晚会”,市里四大家领导光临晚会,市委林朗书记亲自到会指导,城区1万余人观看节目,“林业人之歌”、“我为林业献终生”、“杨二嫂退耕还林”等节目反响很好,起到了积极的轰动效应。之后,由林业局、民政局等四部门于11月3日在黄钟片区以“乡音、乡情、心连心”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活动,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推进了文化事业,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通过这些宣传,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林业政策法律意识得以明显增强。
第三、明确任务,落实执法责任。为保证林业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逐步实现依法治林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经过认真清理,属于林业行政执法主管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已达50余部(件),协管执行的6部(件)。为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印发了《xx市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选编》150本,执法岗位人手1本,把林政执法的目标责任落实到职能股室(分局),并由局长与股长签定了执法责任书,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此外,还结合工作实际制发了《关于规范林业执法
行为,准确实施林政处罚的通知》、《关于委托片区林业工作站实施部份林政处罚权的通知》等等,进而规范了林业执法管理程序和林政处罚权限,在执法实践中坚持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案,责任明确。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执法素质。抓好培训,更新知识,是不断提高执法者素质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xx市林业局先后选送局长、书记、科(股)长、场站长和森林公安干警60余人次,参加了北京、南京、成都、达州等地的更新知识和业务培训,使林业队伍素质得以不断的提高。
根据近几年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需要,xx市林业局近三年先后举办了森林管护、林政执法、资金管理、业务技术等各类培训近30期(次),参训人员达20余人次。局领导班子5人和科(股)长3人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知识考试均取得较好成绩,获得了合格证书。新《森林法》颁布后,在全局开展了《森林法》知识竞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执法素质得以明显提高,基本做到了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无错案,无违法乱纪行为,进而展示出林政执法、依法治林的良好形象。
第五、创新机制,规范执法管理。为适应实际工作,针对执法实践中反映出的具体情况,报市政府批准发布了《xx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共7章41条。经市政府批复,市林业局发出了《关于几种林业违法行为具体适用林政处罚意见的通知》。此外,坚持实行了市内木材运输证制度,整顿和加强了市内木材的流通管理。为了巩固绿化成果,近四年实施退耕还林9.5万亩,涉及4万余农户,经过艰苦工作,已核发林权证3.2万户,进而明晰了产权,加强了林地执法管理。
结合实施林业两大工程,xx市林业局创新思路,建立乡镇森林管护新机制,在各片区设立两名林政执法员,以加强林政执法监督与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方案》、《关于实施森林管护工作队伍的管理办法》、《关于片区林业站林政执法员的业务管理规定》等等;收集整理《xx市林业行政执法与监督管理文件汇编》已有两集;经过实践和探索,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剥离开来,把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划归森林公安分局,实行案件统一部署,执法统一管理,走出了一条林业行政执法的.成功之路,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支持。
第六、依法治林,维护林区平安。森林公安分局全体干警以维护稳定为己任、促进发展为目标,建立“打、防、控”一体化机制,以森林公安分局为指挥中心,以片区森林管护中队和国有林场保安部为依托,以乡镇森林管护和木材检查站为主体,覆盖全市的林区治安整体联动六大防范体系。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天保行动”、“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破案攻坚战”等专项斗争,依法治林出重拳,维护平安创佳绩,两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违法案件277起,清查出无证木材1330立方米,查获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553只(条),计4883斤,依法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80余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万多元。森林公安分局被省厅表彰为“林业严打先进集体”、“林业公安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单位称号,有3名干警受到记功和表彰。在办案中,坚持调查取证,严格依法办事,有7起案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1件经过一审、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三次开庭均判决维持了xx市林业局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充分显示出保护森林资源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进而为维护林区稳定,保护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问题:有法难依,4、执法更难
由于林业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法律法规的不尽配套等诸多原因,林业和林政执法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商品材零指标,执法较难。从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商品材采伐已连续四年零指标,而开发煤、矿等地下资源所需坑木、箱条又是属于商品材类别,经过技改、整顿后的合法煤、矿开采作业就必须使用木材,因而非法收购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再比如农网改造、万复高压线等工程,批准建设未把采伐木材纳入计划,实际施工时需要采伐木材,而且要进入流通销售。支持重点工程和严格林政执法予盾突出,在林业行政执法上的困难和阻力也较大。
(二)、林地管理不力,难施处罚。在山区农村,以开发项目、发展经济为由,乱采乱挖侵占林地的现象较为突出,因牵涉面广,查处难度较大。尤其是近两年来大力修建乡、村道公路而随意侵占林地,由于是山区农民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集资修建,基本上无法查处。其次,近四年来全市已实施退耕还林9.5万亩,执法实践中对未停耕、复耕或损毁幼树、幼苗等案件,调查取证和适用法律都很困难,因而震慑不力。
(三)、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行政。有的基层乡镇领导法律知识淡薄,随意签发采伐证,有的甚至超越权限审批采伐证,如果乡镇林业员不办,就扬言撵出乡政府。有的乡镇公然拒收上级安排的林业员。由于受财政核算包干
体制的影响和部门直接利益的驱使,有的乡级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也“积极插手”办理林业案件,对当事人滥施处罚,直接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执法程序不严,随意施罚。本来,实施行政处罚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否则处罚无效。但目前在执法实践中,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当事人,图省事而轻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实施处罚前必须履行的告知、听证和决定书的送达等基本程序在案卷中少有反映,多数案件没有填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当场处罚决定书。同时,制作法律文书也不够严肃和规范。
(五)、调查取证简单化,“以嘴代卷”。有的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中,忽视证据材料的充分有力与相互印证,有的连基本材料都不具备,“以嘴代卷”现象时有发生。所收集的材料不齐不力,不充分,取证材料书写也不规范。
5、对策:提高素质,6、准确执法
新《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为林业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必须坚持准时执法,依法治林兴林。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基础抓基层,稳定执法队伍。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资源的基础还很薄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生态危机仍然存在。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整个林业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建设,稳定和加强林政、森林公安、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等保护管理和执法队伍,支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围绕普法抓宣传,增强法律意识。搞好普法宣传是林业建设的首要环节。《森林法》作为专门法律已列入“四五”普法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专题讲座、墙报专栏、标语口号、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林业法制的宣传教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林业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到自觉管山护林,增强法律意识,努力形成依法治林兴林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制环境。
三是围绕素质抓学习,提高执法水平。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形势给林政执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法制理论,学习法律知识,熟悉掌握法律,准确适用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坚持依法行政,准确执法。
四是围绕提高抓培训,增强执法能力。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当前执法实践中的客观情况,抓好培训,每年集中安排一定的时间,采取选送到外地学习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所侧重地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检查和监督执法人员工作,提高整体执法素质,加强林政执法,维护正常秩序。
五是围绕管理抓监督,落实执法责任。《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违反程序则行政处罚无效。因此,必须抓好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落实林业行政执法责任。要严格遵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各项规定,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依法实施处罚,尤其要注重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对于不依法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时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要追究林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六是围绕稳定抓查处,依法治林兴林。加强侦察破案,查处毁林案件,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安宁的首要任务,也是林业执法工作的主要体现。为此,必须坚持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退耕还林条例》、《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武器,高举生态环境建设的大旗,始终把积极查处林业案件放在首位,坚决制止和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乱收乱购、非法运输等林业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开创林业建设新纪元,为建设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积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