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调研报告(通用23篇)
前段时间,我们先后两次到甘南州8个县市,调研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深入乡镇、村组、社区、景点、寺院、公路沿线、河道水域现场查看,走访农牧户和基层干部,与州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甘南州环境卫生整治效果显著、变化巨大、经验可学可鉴。
一、基本做法
过去,甘南州一度是“垃圾随风刮、污水靠蒸发”,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当地群众感触深、外来游客关注度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20xx年5月以来,州委州政府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升到了优化环境、展现形象、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高度,广泛动员,举全州之力积极推进,打了一场环境卫生“翻身仗”。
一是强化领导,加压推进。甘南州委州政府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把目标定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上,明确提出“视线之内无垃圾”、“全域旅游无垃圾”,向全州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一把手负责、分级包干,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高位谋划,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扎实部署。
先后在合作市、舟曲县、碌曲县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再动员、再安排、再加压、再鼓劲。州委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督查,坚持在整治一线找问题、教办法,施压力、促整改。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和阶段性任务,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捡拾身边的垃圾,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群众环卫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州县都把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全民环卫意识作为重要环节,坚持制度宣传与法律宣传、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开展了以“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从我先行”为主题的市容环境宣传、以“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进学校、进寺庙面对面宣传演讲等大型活动,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移动短信平台和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各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跟踪报道,既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推广,又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营造了“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措施,着力整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查漏补缺,延伸整治触角,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强力推动全州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各级各部门还尽可能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需要。
四是强化督查,把责任逐一靠实。州、县都成立了强有力的督查机构,抽调负责、精干的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通过明察暗访、现场督办、巡查抽查互查、蹲点督促、协调交办、情况反馈、发放问卷等方式方法,对发现整治推进不力、存有盲区死角等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电视曝光、评比排名、后进督查、销号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倒逼责任落实。
经过整治,甘南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卫生大大改观,甘南整体形象提升;群众环卫意识被唤醒,陈规陋习慢慢改变;绿色理念入心入脑,推动了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干部作风有转变,争先创优成风尚。特别是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干部和群众打交道机会增多,为着同一个目标,行动容易统一,思想容易沟通,感情容易交流,相互之间逐渐理解和包容,关系逐步密切。民风正气上升,正能量增加,社会更趋稳定和谐,民族更趋团结向上。
二、经验启示
1、必须从提升思想认识入手。环境卫生整治,我省乃至全国已喊了多年、抓了多次,但大多数地方是局部的、阶段性的,甚至是表面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到位,致使环境整治半途而废、走过场。甘南州的实践表明,要搞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必然要改变旧观念和旧意识。宣传教育、典型引导、奖优罚劣等做法,实质上是消除落后观念、打破陈规陋习。这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如果不从本质上认识问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循规蹈矩,按照一般性工作对待,就卫生抓卫生,整治就难以进行下去。
2、充分发挥“一把手”的攻坚能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全方位,而且在许多地方已成为“老大难”问题。甘南州委把它列为“一把手工程”,非常必要。根除顽疾必须重拳出击,而且要打组合拳。主要领导不但要明确认识,而且要细部署、常过问、抓协调、亲自上阵,出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以有力的措施和严实的责任担当,率先垂范。
3、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人数众多而且情况复杂,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就要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动员、组织等方式方法,最终让群众接受,全民参与、人人担当。广泛发动群众的做法,是最管用的一条经验。
4、必须凝聚整治的最大合力。各行业、各单位、各部门,按其性质、职能和管辖范围,既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不仅与环境卫生关系最密切的环保、住建、卫生、发改、财政、农牧、交通等部门,就是关系不密切、又不管项目和钱财物的单位,同样积极配合、协同行动。例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发起“争做文明使者”的倡议,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部门在学校广泛开展“爱护环境卫生、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在难度最大的农牧村,让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村落、进家庭,并普遍由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片、党员干部包责任区,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表明,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宣传,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共识,凝心聚力,是很重要的经验。
5、必须健全机制保证整治常态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起步难,深入、提升、巩固成果、长期坚持则更难,必须建立起群众拥护又灵活高效、运转便捷的长效机制。甘南州普遍建立和实施了领导分片包干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房前屋后和沿街商铺“门前三包”机制、村民自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办法。有的还在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和河道治理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城区垃圾承包商经营制和政府监理制。特别是督查考评制度坚持得好,有的是一月督查一次,有的是一周督查一次,督查之后紧接着就进行评比、通报和问责,切实做到了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跟踪检查与精细考评相结合,有效制止了上推下卸、推诿扯皮、避实就虚等行为。为防止反弹,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试行)》,建立了刚性衡量指标,并拟出台单行条例,以立法形式进行固化,推动整治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迈进。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好几个方面: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的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于20xx年对我所住的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通过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 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 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4.1 在对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4.1.1 请问你平时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4.1.2 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于己无关占40%。
4.1.3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么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箱的占17%,无所谓的占5%
4.1.4 你实行垃圾分类了吗?
选择实行的占20%,不实行的占80%
4.1.5 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赞成占37%,不赞成占20%,无所谓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有的占20%,没有的占50%,有其中一项的占30%
4.1.8 你有没有随时乱扔垃圾的习惯?
有40%人说不太在意,25%说偶尔,25%说不乱扔垃圾。
4.1.9 你认为环境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境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5 结果分析
5.1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5.1.2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5..1.3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境工作的难度。
5.2 社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随地乱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细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苍蝇,蚊虫等,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工厂排放废气混合着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气体,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难以降解的物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5.2.3 垃圾填满,降低了垃圾填埋厂处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细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二次污染,焚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有毒气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6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6.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多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6.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 强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6.3 环境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
6.4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6.5 实行环保奖罚制度,奖励对环保有突出贡献的人,对工厂任意排放行为进行治理管制。
6.6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构,
6.7 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为环保贡献自觉的力量。
7结论
通过调查活动,我了解到工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的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重任,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一、基本状况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二调耕地面积34.6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藏性强,加之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掌握难度大,已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和漂亮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静”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治污治水·干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和“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10+n”和“七改一增两治理”行动方案,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采纳bt、bot、ppp等模式,拓宽环境治理投资渠道,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效。
(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垃圾收运系统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为削减原有垃圾填埋场对四周环境的影响,投入500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投资3500万元,完成XX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建设,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其中城区2座、乡镇12座),配置转运车10台、勾臂式垃圾车48台、可卸式垃圾箱600个。乐观探究乡镇生活垃圾源头处理模式,投资66.88万元,选购“分散式生活垃圾处理站”设备2台,在石堡乡、葫市镇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选购垃圾箱125个、垃圾钩臂车9辆,并安排至各乡镇、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力量。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掩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和79个行政村,乡(镇)掩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二)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力量进一步提升
根据省委关于“坚守进展和生态爱护两条底线,努力把河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的要求,我市从20xx年起,实行bt、bot以及ppp等模式,大力实施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1.大力开展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掩盖率达到100%。投资近1.8亿元,采纳aao+mbr+紫外线杀毒工艺,建成大同、复兴、丙安、旺隆、元厚、葫市、长沙、官渡、长期等9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73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xx)一级a标。投资2200余万元,实行“生化+人工湿地”工艺,建成宝源、两河口、石堡、白云、丙安5个集镇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15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xx)一级b标。引进了金水源水务有限公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转。全市17个乡镇(街道)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掩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和“治污治水·干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和河流域环保专项资金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实行人工湿地工艺、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一体化净化器+人工湿地等工艺,在农村居民聚居点、高速大路沿线、河沿线和景区沿线,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5套,在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8套。编制完成《XX市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xx—20xx年)》,方案实施污水、垃圾治理项目221个,总投资43386.78万元。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28个,总投资42136.7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93个,总投资125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利用人居环境改造资金着力改善全市1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重点打造精品型村庄18个、提升型村庄30个、普及型村庄52个,进步一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全掩盖。
(三)着力掌握化肥、农药施用,确保总量实现“零增长”
通过开展科普宣扬、强化日常监管、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绿色生产意识,20xx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爱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1.推广绿色疫病防控技术,实现农药使用“负增长”。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鱼共生、稻鸭共育模式和生物农药,在金钗石斛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配套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配套生物农药,在果园管理上推广养鸡放鸭、糖醋液诱杀、人工捡拾处理等措施。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削减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xx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6.17吨(折百量,按纯度100%计算),化肥施用量掌握在250公斤(折纯)/公顷以内,同比下降6.9%,实现负增长。
2.大力推广科学用肥,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依据《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涵盖种植型、工业型、生态型3种村庄类型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15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每年根据20万亩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指导农夫科学购肥、用肥,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强度130.5公斤/公顷,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实现稳中有降。
(四)严管严控,着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处理实现全掩盖。严格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通过市乡两级分级负责巡查、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台账等方式,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进行常态化监管。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产生粪便26755吨左右,全部采纳雨污分别、干湿分别和垫料平养等方法,通过将养殖粪污集中收集用于生产有机肥、堆肥、沼气池处理等方式,年综合利用25430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0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扬和查处力度,严禁野外焚烧秸秆。通过免费发放腐熟剂等方式,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还土技术,在避开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改良与培肥了土壤。目前,我市还在乐观与有关企业接触,洽谈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20xx-20xx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农村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1.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xx年至20xx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439户。20xx年,我市根据脱贫攻坚有关要求,投资3.5亿元,集中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屋整治,共整治各类危旧房82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31户,新修建597户,全面消退农村群众住房难问题。
2.着力开展小康房建设。根据《遵义市“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小康房行动方案20xx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投资800万元,完成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盘龙村、葫市镇小关子村2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我市投资9000万元,打造完成天台镇凤凰村、复兴镇张家湾、两河口盘龙村、大同镇民族村、丙安镇三佛村、宝源乡玉丰村等6个精品型村庄。20xx年,方案投资8400万元,实施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项目10个村庄,已在复兴镇凯旋村、旺隆镇富顺村等10个村全面开头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31万元;方案投资13.76亿元,在葫市镇天堂村、官渡镇玉皇村等16个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点150个(其中,精品型18个、提升型40个、普及型92个),已完成投资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整治、实施“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群众对环境爱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熟悉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未充分熟悉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爱护与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性。
(二)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爱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地区的监督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牵涉部门多,多数地方几乎是监管死角。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市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以户为主,建立完善处理系统和后续维护投入很高,地方财政难以担当。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提高群众素养。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保学问宣扬,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漂亮乡村夯实思想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部门乐观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的支持和杠杆作用;
乐观引进第三方投资、社会资本运营的ppp模式,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舞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参加;
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根据“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避开分散投入、重复实施等现象,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网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结合“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专职机构、兼职人员、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横到边、纵究竟的全掩盖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监管的转变。
为切实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议上级在以下几个方面赐予基层更大的支持:一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漂亮乡村建设基础。二是规划建设区域性的农膜和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系统,提高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利用率。三是建立农药、兽药、动物疫苗等有毒有害物质专业回收处置机构,避开对农村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
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
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近年来,正阳关镇镇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彻底改变全镇的环境卫生,真正做到“三清两化”,镇政府特别组织力量,进行了调研,先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拱辰社区环城路有一个的简易垃圾池,周边2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居)只注意居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北台村、谭套、花门等7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镇政府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我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这几年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社区,对农村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及其他环境整治的经费都要村委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全镇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镇政府主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政府的主要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要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同时,镇政府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镇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镇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市容环卫现状
1、环卫管理体制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除广州市为政府行政部门外,地级市的多为政府行政部门属下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1个地级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梅州、汕头、茂名、阳江和清远有全市的环卫专职管理部门,其余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设局等)内设机构的一个部门负责(或兼管)。其它市(区)、县的环卫管理部门基本为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多数管干一手抓。
2、环卫运作模式
我省环卫现有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种是管干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求政府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市环卫服务,同时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种模式以中山市为代表。一种是“一把扫”扫到底(包括内街)的模式,它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管理部门有较强的内部管理统筹能力,这种模式以清远市为代表。还有一种就是分级管理模式,市(区)、县环卫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公厕清扫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街道(镇)办事处负责街巷、居住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这种模式要求各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环卫主管部门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地方仍未能解决交界接壤区域相互扯皮、协调难的问题。这种模式在省内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3、环卫行业服务现状
我省环卫行业服务现状可分为两部份:其中环卫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业清洁服务基本已企业化、市场化;但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是以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运作,比以企业方式运作费用相对要低些。
二、市容环卫经费
我省城市环卫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部份,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级政府的补助;二是居民、单位交纳的清洁服务费、垃圾处理费等专项费用。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并运营大型的垃圾处理设施。
1、政府对环卫经费的投入
环卫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投入的经费。
调查显示对环卫投入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方面。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应该肯定珠三角片区比其它片区大,尤其是城市里的设施建设规格高,设备装备充足。其它片区地级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的建设装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城市化”推进,出于“民心工程”的考量,对可作为其标志物的环卫设施如公厕等的建设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尽其所能给予投入。但对于其它环卫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关注则相对较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区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6座,其它片区暂时没有,我省的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珠三角片区建有符合国家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11个,但管理水平与其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则要逊色得多。本次调研珠三角片区填埋场只有5个达到、1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北片区填埋场只有2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东片区只有3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西片区无一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32号)。
目前我省21个地级市中尚有个别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云浮、珠海、韶关、阳江市的填埋场在内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进入规划环评阶段,汕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暂时还没有起动。部分地级市的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确实还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说,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这是环卫日常工作的主要项目,占了日常经费支出的大部份。如果从环卫经费支出中删除设施、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剩下的作为日常费用,按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其它费用开支的权重分别为0.45、0.4和0.15计算,可以发现各地投入清扫保洁的平均费用最高不超过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仅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范围。珠三角片区的投入明显高于其它片区,其中以广州市的投入最大,这与广州市作为南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市容环境卫生要求高有关。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费用方面,珠三角片区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费用显然比其它地区高,其中以佛山地区的平均费用最高,这些大概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扩大,运输距离远,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有关。
数据显示我省大多数城市在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城建[1994]238号)第四条规定“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所需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或调整。”一些城市市区范围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多,清扫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可相应的环卫投入却没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维持在较低水平。
我省许多城市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或有意回避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是一项政府必须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性服务事业,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环卫日常维护的投入上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谈到环卫体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员就盲目地认为环卫作业市场化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而从没有分析过当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时,政府可能减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会增加什么费用,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因此不少地方在环卫作业招标中无根据地采用“价低者得”,结果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上不去,出现市民投诉多,环卫工人上访的尴尬现象。
2、环卫专项收费
环卫专项收费指的是城市环卫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经物价部门批准对城市居民和单位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清洁服务费。
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财政收入欠佳,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常维护费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环卫专项收费补充。由此可见,环卫专项收费在维护城市市容环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的结果表明:超过40%的城市,市容环卫支出的30%以上来自环卫收费(其中约19%的城市甚至超过50%)。这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虽然环卫专项收费有法律依据,并经各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收取,但环卫收费难,不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困扰各地基层环卫部门的难题。
基层环卫部门费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工作:主动配合政府及物价管理部门调研,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费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取市民对环卫收费的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媒体、社区、相关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宜传、收费代理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依法收费,与法院做好沟通工作,将收取卫生清洁服务费的法律依据提交给法院,争取法院支持环卫部门通过法律途经解决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个别单位恶意欠费问题。这方面南雄市和丰顺县曾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环卫收费是合理合法的,增强了缴费自觉性;二是给欠费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了拖欠缴费的现象;三是提高了收费率,保证了环卫工作顺利开展。各地环卫基层往往把法院作为是环卫专项收费依靠的最后一招。
然而11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五华县环卫所与曾雪泉城市卫生服务费纠纷一案的批复》指出“五华县环卫所依法取得《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根据县政府的规定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曾雪泉拒绝缴交垃圾服务费,五华县环卫所作为五华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单位,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本案争议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属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已成为各地法院受理环卫专项收费纠纷的一个案例。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政府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环卫专项收费纠纷依法是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解决的。但正如南雄市环卫所的法律顾问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只是根据国务院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尽管我国政策法令早有对污染物“谁产生,谁付费”的法定原则,但对环卫专项收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纵观我省的环卫专项收费的相关法规,没有一个对拒交环卫专项收费作出行政处罚的详细规定。因此各地的收费操作基本上是缴费义务人自觉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后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尴尬局面。这对自觉缴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的反映。
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调查——婚恋与生育观专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后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就医比例有很大提高,并且开始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与此同时,婚恋观和生育观也与城市居民更加接近,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东山后村的社会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一) 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现状。
该村调查十户农民的平均年家庭纯收入(除去生产投入,各种稅费和生活花销)为2500元左右。最高收入为8600元,最低收入为-1200元。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1、入城务工收入;2、蔬菜大棚收入;3、种植果树来源;4、转卖农产品收入。
全村住户136户,人口673人(户口数,其中90~110人常年或大多数时间在外务工)。住房147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主食主要以面粉为主,肉类蔬菜在农民生活中较为普遍。
(二)农村居民经济发展中地困难
1、农业投资风险大,农民对风险的预测和抵抗能力较低。
农民投资存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的情况。20xx年该地区普遍缺水,农业灌溉用水不足,致使部分地势较高的农田因为缺水而减产,粮食作物种植收入减少。另外,一如的新品种油菜因为本地土壤原因产量低下,造成了部分农户的收入降低。并且由于近几年来新上大棚数量增加较多,蔬菜价格较低。农民应该建立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
2、进城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造成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
20xx年,由于城市规划后市内建筑用工量增多,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其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全村20xx年除常年在外人员外进城务工人数17人,其中45岁以下14人)。由于农村部分农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不足。但综合考虑,进城务工收入较在家务农的收入水平要高。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为900~1200元并包吃住,相对要好一些。其中尤以家中有中年父母的青年人进城务工对家庭收入最为有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将越来越多的进入城市。
3、农业市场不规范,在成农民收入受到制约。
县市的中心批发市场和农民的生产行为脱节,批发市场价格无法较好的引导农民种植作物的调整。以白菜为例,县市中心市场的价格为一元三市斤,而农民的出售价格仅为一元八市斤,农民得到的利润空间太小儿无法起到市场的指挥作用。
另外,农产品的需求量增长十分缓慢,对农产品的需求目前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买方起主导作用,今后农业发展受到农业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民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产品的价格上升不及生产投入的上涨幅度。
二、农家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状况较高,其中尤其以慢性病患者家庭返贫情况严重。
总体来说,农家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比率较以前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手中都有了数额不等地存款,在疾病的治疗上,有了应急的准备金。并且今年来农民医疗费用的增长相对于农民的收入的增长幅度要低。20xx年~20xx年东山后村村民大病人数为六人,其中肝癌一人(已于20xx年春去世)、食道癌一人(已于20xx年冬去世)、一人为慢性肾炎,一人为阑尾炎、一人为白血病(已于20xx年冬去世)。现今阑尾炎患者已经治愈康复;慢性肾炎患者尚在治疗中。其中肝癌、食道癌患者家庭由于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即停止治疗,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现在已经得到了一定恢复,现在已经没有影响了;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已经完全康复,家庭状况未受到影响。慢性肾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困难,病人尚在家依靠药物治疗;白血病患者家庭十分困难,由于为患者治病,家中房屋等都已经变卖,负债五万余元。
有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对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最大的是慢性疾病,和有治疗希望但是把握不大的疾病,前者使家庭中缺少一个劳动力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个常年须要药物的病人,使得家庭负担特别大,造成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对于有治疗希望但是把握不大的疾病,常常是农民家庭尽了全力进行治疗但是最后人财两空。其中特别是当儿童得病的时候特别严重,家人往往是尽全力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佳。
三、农村公共卫生、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相对还有欠缺,农民的保健意识有提高但是仅是具现在常识方面。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创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创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建第一标准,全面推进“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为建设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作出贡献。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了好几个方面: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待得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的是居民以图一时方便,从自己家窗口将废弃物扔出去,这不仅仅是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被弃的是较大的重物,不慎砸到了其他居民就造成了人身伤害了。与之相反,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清洁工人没有及时处理好垃圾,那么垃圾袋堆积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经过时,没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脚,很有可能造成伤害。
那如何解决呢?在我们调查中突发其想:在每个楼道底层的楼角处放一可关闭的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暑期还未结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学习,而较多的上班族们已投入工作之中,据调查,很多人都会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对于孩子们,要剥夺他们玩的权利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此问题的策略就是显得比较令主管部门头疼的。我个人认为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社区宣传教育孩子们要照顾其他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做到不大声喧哗,那么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不会造成影响了。
生活是个人的,而环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对环境有利的事你并没有吃亏,其实你在给你的生命健康画上一条延长线,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才能完善解决。
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和绩效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动统筹城乡进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干净摆在了非常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爱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进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动统筹城乡进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夫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乐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峻。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养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动。“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看到,农夫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便倾倒、随便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留意农夫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准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力量不足,严峻影响农夫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缘由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进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进展不足或进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阔农夫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非常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峻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始终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熟悉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学问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扬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夫参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乐观性不高,统筹城乡进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动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进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动城乡统筹进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进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干净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进展和苏区振兴进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动机制,实行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夫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讨论制定农村环境爱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支配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动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进展规划为基础,仔细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掩盖延长。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乐观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支配肯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夫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乐观引导和鼓舞社会资金参加农村环境爱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转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意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爱护工作总体支配,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扬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夫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动掩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舞农夫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一、基本情况
除楼房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新区街路、灵泉电厂小区、301国道满市至扎区公安局处(爱卫办代管)之外,其余片区,全部由区环卫处负责。现承担旧城区326万平方米的街路保洁工作及公厕、污水井、垃圾点的日常维护工作。承保公司负责污水及厕所的清抽清掏工作、垃圾清运、新区保洁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人员不断退休,机械设备不足以覆盖,导致人力保洁压力过大,展开集中整治等活动,保洁人员过度疲劳。
2、本区因历史原因、天气原因及地域特点导致垃圾堆积并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致使形成卫生死角、卫生难点。
3、在批发市场周围、站前广场、恒泰农贸市场门前、人民市场周围等地存在乱摆摊现象,并乱扔垃圾,导致保洁难度过大。
4、随着本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本区垃圾箱、果皮箱等卫生设施不足以覆盖居民居住及工作区域。
三、解决措施
1、已经向政府申请,购买洗扫车、清雪设备等,用以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同时保证保洁工作更好的完成。
2、针对全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普查,分期、分批、集中人员开展整治,逐步的清理卫生难点。
3、针对随意摆摊,乱扔垃圾现象,我们会积极与执法局进行反映,加大监管力度。
4、针对全区卫生设施不够的情况,区民委已承诺进行解决,目前正在调研和招标工作准备中。
当前的乡镇人大工作确实有了明显改进和加强,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工作经费紧缺。近年来,代表活动经费由财政划拨,确保代表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但边疆县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人代会经费紧缺,平时的经常性工作更是难以正常开展;
二是工作重心不到位。除民族乡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外,其他乡镇只设主席一人,主席团办公室没有设立专门的秘书岗位,秘书都是兼职。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多,人大主席要担负很多中心工作,没有精力从事人大工作;
三是履职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平时组织代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工作缺乏计划,重点不突出,导致代表活动开展不正常。到年末也做不出几件有典型和有影响的工作;
四是抓监督有一定难度。乡镇的中心工作多半是党委政府共同决策,乡镇人大主席不仅要参与决策又要抓落实,监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五是领导重视不到位。部份乡镇存在着党委对人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人大摆上应有的位置,对人大开展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制约了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
六是认识还不到位。有的.乡镇存在人大主席对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干部群众对人大工作重要性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主席团平时不主动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和交流工作,不利于县人大常委会对工作的联系、指导和法律监督;八是工作程序需加强规范。由于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大多数是从党政岗位转岗过来,其思想、工作方法一时难以适应人大工作所特有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对人大工作的程序意识比较淡薄,不大习惯按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凭经验办事,工作程序方面还有一些与法律法规不相符合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解决问题对策分析
就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人大工作实际,乡镇人大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与同级党委的关系。
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中必须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党委请示,将人大的各项工作自觉置于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委的重要决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把党委的意图与群众的意愿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加大宣传。
乡镇人大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乡镇人大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代表的法律水平和议政监督能力;积极宣传乡镇人大工作,树立乡镇人大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权威,增强人们的人大意识;完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重点,从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准确定位,积极履职。
地方组织法和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职权和人大主席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乡镇人大要找准位置,明确法定职责,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在决定重大事项中发挥主体作用。乡镇人大要围绕经济工作方面的重大事项,行使好职权,促进本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在推进依法治乡镇中发挥主导作用。乡镇人大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实施法律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确保法律法规在本乡镇贯彻实施。
三是在保障和维护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政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乡镇人大要依法按政策充分行使监督职权,代表人民说话,监督政府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国家、集体及群众权益的各类问题。
(四)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提升代表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是乡镇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做好人代会议期间的服务工作,为代表开好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加强对代表活动的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抓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如:举办培训会,积极争取县级人大常委会支持,邀请相关领导或者专家授课;给代表寄送《中国人大》、《云南人大》、《红河人大》及县人大选联委编印的《学习与辅导》、乡人大主席团工作简报等。
四是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使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主席团工作。五是加强和代表的联系与沟通,督促政府加强政情通报,为代表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六是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督办工作。通过督办好代表建议,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促进乡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配备乡镇人大干部时,对主席、副主席要注意梯次结构,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要有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人大办应设置专职秘书岗位,以确保乡镇人大机构办事效率。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交流到党委、政府部门任职,以逐渐树立起乡镇人大的权威性。
(六)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做好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乡镇人大工作职责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工作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完善;
三要改善工作条件,如:人代会经费和人大办公经费,尽力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开展。
x乡共辖4个村,60个组,总人数1.9万余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全乡人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x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梦”,我乡特组织了专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调研。
x年10月11-15日,在乡长带领下,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乡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3个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3个村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一)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x乡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x乡村寨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x年10月1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4个村。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满意度测评。
调研小组根据我乡实际情况设计了《x乡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乡村民对数月来我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寨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太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寨布局规划滞后。
我乡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
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
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
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乡镇财政所是年“撤区并乡”时设立的,已有年历史。经过年的发展,乡镇财政所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开展财政监督、发展地方经济、维护政权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年起,将用年时间逐步取消农业税。作为乡镇一级财政来说,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的职能无疑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当前的形式下,如何定位乡镇财政的职责、职能,如何实现财政职能的转换,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职能职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乡镇政府是我国四级政府构成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无论农业税取消与否,乡镇财政的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仍然需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维护乡镇政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乡镇政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乡镇政府的存在,就有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
⒈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离不开财政。乡镇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抓”。乡镇政府既要负责政府机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又要担负本辖区内的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从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的发放,到农村烈、军属的优扶和五保户的供养,从“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直补”资金的兑现,到上面各级各部门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等,都要通过乡镇一一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这些宠大的资金必须在乡镇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因此,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在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关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乡镇政权运转,将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化解农村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离不开财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从繁重的农税征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农村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和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又将是一个新的矛盾焦点。过去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负担较重,大量的民工外出,导致大量的农田无人耕种。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和农业税的取消,大量农民必将返乡种田,耕地又将成为“香饽饽”。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将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焦点。二是村级债权债务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化解。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即:村级基础设施举债(如村级公路举债、农村通电举债等)、普九教育达标举债、上交乡镇税费举债等;村级债权主要包括外迁农户欠交的税费、农村特困户欠交税费以及部分承包人拖欠承包费等。这些债权债务若得不到妥善化解,势必影响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甚至危及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制度不严,帐务不清,村级财务和资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还需要财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2)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乡镇财政。与城市相比,农村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住院存在较大困难;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烈军属、残疾人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按照党的__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因此,乡镇财政部门在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3)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离不开乡镇财政。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必将成为“脱缰之马”,其使用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乡镇财政所在选择项目、落实扶持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转换财政职能,拓展理财领域,把基层财政所的职能职责向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延伸。
乡镇财政所作为最基层的经济管理部门,是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所应该将主要精力用于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和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方面上来,其职能职责可向以下几个方面延伸:
(1)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村级组织延伸。一直以来,乡镇财政所的财政监管职能仅局限于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村级财务一直游离于乡镇财政的监管之外,是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造成村级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管理混乱,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贪污挪用、私吞公款等现象发生,群众反映强烈。因此,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策熟、业务精、力量强等优势,加大村级财务监管,帮助村级组织理好财、用好财。
(2)将财政监管职能向用款单位和具体项目上延伸。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而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出后,没有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导致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有的挪作他用,造成了许多不合格工程和“影子工程”,给国家资金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乡镇财政部门一是要加强对各种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要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都要进行全程监管;二是对应落实到户、到人的扶贫资金、粮食直补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救灾款等,乡镇财政部门要逐村逐户予以落实;三是对各类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要设立专帐、专户,实行专人管理,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责。
(3)将社会保障的对象和范围向农村和农民延伸。农村社会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大量的农村人口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村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些人口的吃饭、看病、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中“独女户”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二是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落后,农民享受公共卫生资源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看病难和无钱看病是影响农民健康的原因之一。三是农村中的残疾人、弱智人口、五保户及特困人口得不到较好的救助。四是农村中的烈军属、受灾户等应该享受政府的及时救助。因此,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势在必行,乡镇财政部门应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
三、合理配置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由过去的“以收为主”转换为“以管为主”,这就要求乡镇财政所必须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以责设岗,以岗定人,重新配置岗位和职责,以适应财政职能的转换。
(1)设置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各一名,主持乡镇财政所全面工作。设置乡镇财政总会计、出纳各一名,其主要职责是:按照《会计法》、《预算法》的规定,编制本乡镇年度收支计划并组织乡镇预算的执行;负责乡(镇)、镇直机关、所属村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帐务和资金的管理;监督、审核各类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配备工勤人员一名,为乡镇财政所提供后勤服务。
(2)将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职责划归地税部门,财政部门不再担负农税征管任务。划转一批政策熟、业务精的财政干部到地税部门从事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管工作。
(3)设置农财专管员至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村乡村财源建设规划;负责农村建设项目的规划以及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对各种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实施全程控管;负责国家的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补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的兑现到户。
(4)设置农经专管员至名,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制定村级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帐务、财务“双代管”工作;协助乡村做好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
(5)设置社保专管员至名,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党和政府的农村社保政策,制定农村社会保障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健全社保挡案,为农村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特困户、计划生育户、农村老年人口等提供完备的社会保障。
根据常委会党组统一安排,今年,常委会法工委对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20xx年,城管局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污水治理PPP等项目为载体,以环保督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工作重点,立足城市管理职能职责,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注重市政、园林管养水平提高,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提前一季度完成年度目标,城市污水治理PPP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市委、市政府常务会,其他各项常态业务工作也有序完成。环保督察期间,城管局切实将城市污水治理、道路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与城市管理业务有机结合,全面梳理工作任务,共发现环境卫生类问题20xx余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20xx余人次、执法车辆370余台次,检查餐饮店1600户,规范烧烤摊点(店)620户,取缔露天烧烤676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还较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比较突出,已建成的城市道路及老旧小区市政、环卫设施不完善,地下管网不配套、欠账较多;新建道路及小区市政、环卫设施设计和建设不能完全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城管执法上,矛盾突出,各级城管执法特别是乡镇和街道的管理力量不足,未形成合力,存在麻痹和松懈的现象,执法装备配备欠缺,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2.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管理线长面广,涉及部门众多,由于职能交叉,城市管理宏观调控困难,分工协作、主动作为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城市管理工作任务重,标准高,须以必要的人、财、物投入作保障,目前,城市管理硬件建设和日常维护经费短缺,市政、园林设施管护的基本条件与实际管护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管理效果不平衡,管理触角未全覆盖,治理成果巩固还不够,市容市貌治理后反弹不时存在,长效机制未全覆盖。
3.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存在执法依据缺位的情况。
目前我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执法主要依据的有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8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但这两部法规多年未作修订,有的法规条款针对性不强,有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致使部分区域出现了法律真空,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要么相互打架,罚则不一致,有的条款甚至与新的法律相抵触,有的只有禁止条款而没有处罚条款,对执法实践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导致城管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常常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处境。鉴于现有法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城市管理的需要,导致城管执法威信降低,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度下降,甚至偶有执法冲突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突出问题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对城市管理各类顽症痼疾进行集中治理,强化城市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安全便民,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市容市貌常变常新。
2.不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及体制改革工作。以数字化城管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为载体,将城市建成区实行网格管理,完善城乡一体化数字城管体系,建立市区(县)两级指挥平台及部门联动机制。在出台《攀枝花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市级在编在职一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的采购、配发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3.制定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地方性法规,解决执法依据缺位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对城市管理立法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发[20x]37号)文件,明确了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及时制止、严肃查处违规占用公共空间以及乱贴乱画乱挂等行为;同时提出加强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实现深化改革与法制保障有机统一,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20xx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x]5号)文件,明确有立法权的城市要根据立法法规定,加快制定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明晰城市管理执法范围、程序等内容,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
立法主要应解决的'问题:一是上位法未做规定的部分: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方面,政府已储备征用的土地和已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待建土地、未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居住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消纳场以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化粪池、储粪池等区域的责任区和责任人;建(构)筑物外立面管理;违法停车点设置的处罚,闲置用地和待建用地的围挡设置管理;户外方面,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处罚;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违反餐厨垃圾管理的处罚等。二是上位法不够具体细化或不同法律法规间互有交叉的部分: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和管理;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设置和管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方面饲养家畜家禽鸽子的管理;停车场和运输车辆的扬尘管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行政执法措施等。
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城管执法“借法执法”,有效减少执法冲突等问题。
今年,全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之后,我镇立即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现将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年初,镇党委、X对照区上提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建设内容和标准,迅速安排部署,夯实工作责任,区上会后,我镇在第一时间做了安排,制定并下发了《蟠龙镇20xx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重点突破、普遍提升”的工作思路,严格实行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各村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按照示范村、重点村、推进村的整治标准认真落实,全力推进。为使广大镇村干部充分认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X、必要X和紧迫X,我们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逢会必讲,各村通过广播、标语、横幅、板报进行了环境卫生的宣传发动,1—3月全镇共制作宣传横幅100余条,广播宣传1000余次,新建宣传环境卫生广告牌10个,刷写墙体标语300多条,印刷宣传单1000余份,通过宣传教育,为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更主要的是唤起了广大群众的参与X,为综合整治工作由被动整治向主动保洁,由X行为向群众行为的转变提供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力求发挥综合效应,集聚效应。按照整治要求,我们着力从示范村,重点从下功夫,力求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一是加强保洁。落实日常清扫保洁和清运人员,切实将素质高、责任心强、家庭困难的.人员充实到保洁人员队伍,并落实好X待遇。划定卫生保洁责任区域,制定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办法和卫生规章制度,夯实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责任,从制度上对保洁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二是在绿化、美化、亮化上下功夫。今年是蟠龙新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管委会在年初的工作会上要求,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关乎新区形象的一件大事,必须在美化绿化上做出特X,要在组织创建区级示范村,重点村的11个村实行文化墙建设,在墙体上制作爱护环境,彰显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特X的具有正能量的墙体文化,全镇要在已硬化的村庄道路上全部安装路灯,利用春秋两季栽植树木的有利时机,突出乡土树种和经济林,高标准、高规格搞好村庄绿化,以达到教育村民,美化环境,亮化村庄的目的。三是对积攒垃圾做到及时清运。检查督促各村调整完善垃圾处理场所,使垃圾收集点布局合理,对村庄内外的垃圾屋实行统一管理,做到定期清运,确保垃圾无积攒,推荐引导各村设立每10户农户门前垃圾桶统一摆放、统一清运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严格考核,务求实效
为了能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每月对各村打分,年终汇总,得分低的村不能被评为镇上先进并在全镇通报批评,对工作力度大,整治成绩显著的村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今年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共清理“三堆”320多个,清运垃圾160车,路肩配土58公里,开展两次卫生清洁工作,将村庄附近废弃的池塘作为垃圾填埋点,组织人员、机械进行黄土填埋,镇上组织机关干部对宝蟠路、底县路、蟠塔路、南环路、xx县路林带内的明爆垃圾进行集中捡拾3次,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镇的环境面貌。
虽然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在我镇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体会到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现有工作成果,群众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些村在整治一段时期后会发生反X迹象,作为镇村两级必须综合施措,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二是必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沟壑、城壕、支渠,等天然垃圾处理场,尽快建设全镇统一的垃圾处理厂。三是必须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创建示范村、重点村成功的冯家崖村负债240多万元,车家寺村负债400多万元,晓光村负债120多万元。下一步,我镇正在积极探索收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保X农村环卫工作的经费来源,同时争取上级部分资金弥补不足。今后,我们将积极工作,确保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能再上新台阶。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一、基本情况
除楼房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新区街路、灵泉电厂小区、301国道满市至扎区公安局处(爱卫办代管)之外,其余片区,全部由区环卫处负责。现承担旧城区326万平方米的街路保洁工作及公厕、污水井、垃圾点的日常维护工作。承保公司负责污水及厕所的清抽清掏工作、垃圾清运、新区保洁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人员不断退休,机械设备不足以覆盖,导致人力保洁压力过大,展开集中整治等活动,保洁人员过度疲劳。
2、本区因历史原因、天气原因及地域特点导致垃圾堆积并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致使形成卫生死角、卫生难点。
3、在批发市场周围、站前广场、恒泰农贸市场门前、人民市场周围等地存在乱摆摊现象,并乱扔垃圾,导致保洁难度过大。
4、随着本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本区垃圾箱、果皮箱等卫生设施不足以覆盖居民居住及工作区域。
三、解决措施
1、已经向政府申请,购买洗扫车、清雪设备等,用以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同时保证保洁工作更好的完成。
2、针对全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普查,分期、分批、集中人员开展整治,逐步的清理卫生难点。
3、针对随意摆摊,乱扔垃圾现象,我们会积极与执法局进行反映,加大监管力度。
4、针对全区卫生设施不够的情况,区民委已承诺进行解决,目前正在调研和招标工作准备中。
环卫处
20xx年6月10日
正阳关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研报告
近年来,正阳关镇镇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彻底改变全镇的环境卫生,真正做到“三清两化”,镇政府特别组织力量,进行了调研,先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拱辰社区环城路有一个的简易垃圾池,周边2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居)只注意居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北台村、谭套、花门等7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镇政府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我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这几年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社区,对农村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及其他环境整治的经费都要村委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全镇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镇政府主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政府的主要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要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同时,镇政府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镇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镇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
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
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
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青年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着基层政权作用的发挥和长远发展。
1、人数逐年减少。近几年来,各地乡镇青年干部队伍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而且速度在加快,根据干统资料,20xx-20xx年,鼎城区乡镇35岁以下青年干部从273人降至192人。造成乡镇青年干部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乡镇怕添负担不敢要。税改后,乡镇财政压力更大,人员包袱沉重,对新增干部持抵触情绪,即使缺编,宁愿从站所抽调或找干部兼职凑合也不愿调进干部。二是机关青年干部怕“煨”前程不想来。选派年青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传统途径。近些年来,由于乡镇青年干部提拔速度慢,城乡干部交流力度不大,形成了干部下乡镇易进城难的干部工作格局,很多机关年青干部视下乡镇任职为“危险之旅”,极个别愿去的也是冲着解决公务员身份。近三年,鼎城区33个乡镇有27个乡镇未调进青年干部,有的乡镇已有5年未调进青年干部。三是乡镇青年干部怕过苦日子不愿呆。在乡镇工作,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加上乡镇财力匮乏,运转困难,不少乡镇青年干部向往机关的工作环境,近年来,从乡镇调往区直机关的青年干部就有28人。
2、思想比较迷惘。税费改革后,关于乡镇自身体制改革的舆论日渐增多,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乡镇究竟怎样变革?乡镇干部去向何处?这些现实问题困扰着乡镇青年干部,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思想顾虑重重,对前途充满担心,思想包袱比较重。
3、本领恐慌凸现。税费改革后,工作模式从行政推动为主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这种角色转换,乡镇干部原有的能力和素质变得不够使了,工作本领、工作能力短缺,工作失去了方向感,找不到着力点,无所适从。
4、群众观念变淡。税改后,乡镇干部逐渐变有求于民为无求于民,不少乡镇青年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发生了悄然变化,下村入户接触群众的时间少了;对群众的.呼声看得轻了;对群众的急事、难事懒得管了。
乡镇青年干部是乡镇干部队伍的生力军,关系到乡镇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和乡镇政权的稳固,对乡镇青年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不能小视,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好。一是要建立选派机制,充实工作队伍。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乡镇财源建设,着力改善乡镇财政环境,为稳定乡镇青年干部队伍提供经济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乡镇青年干部的选拔交流力度,为稳定乡镇青年干部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组织环境。二是搞好宣传引导,坚定工作信心。引导青年干部正确面对乡镇面临的形势,打消思想顾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坚定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信心。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技能。要建立健全乡镇干部培训制度和体系,紧紧围绕乡镇青年干部队伍的实际需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地培训青年干部,提高青年干部驾驭乡镇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四是强化教育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抓好乡镇青年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宗旨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好转。
环境卫生作为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是城市居民生活习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城区环境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促进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xx月份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城区环境卫生调研组对我县城区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到城管局、秀谷镇部分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与保洁员、市民交谈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环卫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的城区环卫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卫生保洁体系,特别是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城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保洁队伍。县环卫所有环卫人员247人(其中干职工47人,县政府核定281个环卫保洁工作岗位,目前实有临时工200人),主要负责城区141.3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路面(物业小区、小街小巷、社区除外)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压缩中转、公厕管护、街面卫生费及单位垃圾代运费的收取和卫生保洁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秀谷镇聘用了40余名环卫工人,负责城中村、小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我县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主要以人工清扫为主,机械化清扫为辅。从调研实地察看和居民平时反映情况来看,主次干道日常清扫比较及时,卫生比较干净。环卫设施得到较为明显改善,垃圾收运逐步由敞开式向密闭式转变。去年,县财政新购置了自卸勾臂垃圾车1辆、智能化移动式水平垃圾压缩箱6只、小型勾臂车2辆,密封式垃圾箱30只。环卫所现有各种环卫车16辆(南骏垃圾车2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洒水车1辆,大型铲车1辆,小型扫路车1辆,摇臂垃圾车2辆,小型铲车1辆,平板式垃圾车1辆,自卸式垃圾车2辆,大型垃圾车1辆,小型可卸车垃圾车3辆),基本上采用密闭方式收运生活垃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二次撒漏污染。目前我县生活垃圾运往左坊垃圾填埋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处理。该垃圾填埋场建于20xx年,总库量为175万立方米,采用每日覆土的单元分层作业处理。全县城区目前日产垃圾量为100吨,按此推算,垃圾填埋场容量尚可满足3年城区垃圾堆放填埋。
二、城区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加之“门前五包”和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未落实,我们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城区环境卫生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1、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一是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市民随地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二是随意乱堆乱放垃圾。街道“门前五包”责任制未落实,沿街店铺、小摊点自家无垃圾桶,将垃圾扫在或扔在门前的道路上或绿化带内,增加了环卫人员的工作量。三是小区居民物业管理费随意拖欠,甚至不交,小区物业管理难于维持。四是丧葬活动沿路燃放鞭炮。沿路燃放鞭炮的丧葬习俗,弄得一些路段满地是爆竹纸屑、烟尘,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
2、城区内“卫生死角”依然比较严重。虽然城管等“创卫”部门曾多次彻底清理了垃圾死角,但是,因缺少长效管理机制,部分市民就近倾倒和乱倒垃圾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死角重新出现。一是生活垃圾死角比较多。在水塘、路边、墙角、荒地、山塝等地方垃圾堆积死灰复燃。如: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荒地上、体育场后面洼地、锦绣佳苑后面山塝上,暴露的垃圾堆重新出现,卫生较差。二是河道漂浮的杂物增多。丰收村民把瓜皮果壳塑料袋等垃圾倒入村内小港内或倒入丰收港畔,丰收港成了垃圾“清运航道”,塑料袋随处漂浮,有的甚至成堆。三是建筑垃圾乱堆乱放较为严重。工业园区周庄路旁、白马路旁、省道942路旁(消防队到瓦厂)等路段建筑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倾倒,时有堆积。
3、部分公共场所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部分住宅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地中海、金源一品等小区物业管理到位,小区清扫保洁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不少住宅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没有正常的物业管理制度,没有配备足够的保洁人员,甚至没有聘请保洁员,以至于出现垃圾无人扫,杂物随意堆,花圃成菜地,卫生脏、乱、差。二是小餐饮、夜市摊点周围垃圾较多。如象山北路及圆湖南路夜市和锦绣华城等地方小餐饮地面上垃圾随处可见。三是集贸市场清扫难度大,清扫力度也不够,环境卫生较差。四是一些沿街洗车场无排水设施,污水横流,影响环境卫生。如青云路、象山北路等地的洗车场产生的污水,影响道路环境卫生。
4、环卫设施配置参杂不一,环卫工人配备相对不足。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环卫设施较少。目前我县只有一台小型扫路车,环卫清扫作业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清扫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今年就有一名环卫工人因清扫发生车祸);压缩式垃圾车、快速保洁车等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较少。垃圾中转站建设选点周边群众抵触情绪大,影响了建设进程。目前垃圾中转站只有3座,达不到工作要求。二是环卫工人工资偏低,招聘难度较大。我县环卫工人大多年龄偏大,每天起早贪黑,工作脏、臭、苦、累,工资待遇偏低,收入明显低于社会同类型劳动用工,仅与我县最低工资持平。环卫人员流动性大,招聘难度较大,难于保证环卫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县环卫所仅招聘到200名环卫工人,比环卫工作岗位配备数量少80多人,环卫工人数量不足,增加了其工作量。我县城区环卫工人人均日保洁工作面积为7200平方米,高于省住建厅规定的5600平方米。
5、相关部门对环卫工作协助支持不够。一是部分住宅小区环卫设施规划没有得到落实。近几年来,部分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没有按照规划设计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工程验收后,住户阻挠在其房屋旁建设垃圾用房,摆放垃圾柜。如:、等住宅小区没有按照规划建设环卫设施。二是可利用垃圾回收率低,增加垃圾数量。因我县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市场垄断,废旧物资收购价格低,与前几年相比可利用垃圾回收率明显降低,增加垃圾清运量,减缓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实现的进程。
三、几点建议
环境卫生与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干净整洁的卫生不仅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还能愉悦身心,促进我县社会和谐发展。为巩固创卫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市民是维护与巩固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主力军。要确保城区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必须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大对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营造一个支持环卫事业,捍卫环卫成果,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电视台应经常报道爱护环境卫生的典型事例,同时也要及时曝光不文明行为,强化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学校应设立环境卫生课,开展“小手牵大手”爱护环境卫生的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的“小手”牵动每一个家庭的“大手”,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三是严格要求公职人员自觉遵守卫生公约,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相关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职责,建立并落实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责任制度,有效治理我县环境卫生的存在的问题。一是城管部门、秀谷镇、市管中心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管理区域,充实环卫人员,落实保障经费,建立打扫、收集、清运、“门前五包”监督巡查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责任清,任务明,防止发生推诿扯皮、工作断档的现象。对城中村和农贸市场等重要区域,尤其是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餐饮夜宵摊点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并定期检查调度。二是加强队伍网络建设。秀谷镇要建立和完善居住区网络,帮助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楼长,明确其工作职责,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服务费,改变“你不交钱我不扫地,你不扫地我不交钱”的现状,形成“大家出钱出力,共创干净整洁家园”的风尚。三是垃圾中转站、垃圾桶要建管并重,摆放要规范,清运要及时,做到日产日清,不影响百姓生活。四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市场秩序。县政府应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监管,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其市场秩序,从而减少垃圾清运量。五是民政部门要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推行文明殡葬,做好在城区沿路燃放鞭炮等行为的规范整治工作。
3、依照法律规定,加强环卫监督检查和管理。
城管、秀谷镇各社区、城中村应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和管理执法力度,依据《xx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乱扔乱倒等违法违规的行为,该教育的教育,该劝阻的劝阻,该处罚的要处罚,做到一抓到底,绝不手软。
4、完善环卫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保洁资金投入,淘汰落后陈旧过时环卫设施,添置必要的科技创新环卫设备,如:大型垃圾清扫车、压缩式的垃圾车及快速保洁车等,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同时,县政府要增加环卫人员,减轻人均劳动强度,适当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确保环卫工人能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对环卫系统干职工加班加点要实事求是,合理核定,适度放宽加班费用发放标准。二是新建居住区项目要科学规划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经环卫管理部门审核后,才能验收,交付使用。三是督促支持左坊镇加大垃圾填埋场征地力度,为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