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精选5篇)
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通报,深入南京华阳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列车段洁源洗涤中心以及部分商业餐饮企业和居民住宅小区,实地视察了环保设施和排污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座谈分析。现将调研视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环保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全区中心任务和环保目标积极开展工作,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环保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1、环境质量控制得到加强。仅20xx年,全区共检查污染源880多家(次),检查水污染治理设施63台(套),确保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5%以上;对163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监察,确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收集水、气、声各类监测数据5478个,例行监测数据2078个,监督监测数据3400个,质控数据961个,质控合格率达到100%;检查废水处理装置38台套次,检查废气处理装置75台套次,确保排放达标率95%;环保监测站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及新开项目室内环境质量、油烟等扩项评审考核,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2、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新创建的燕江园绿色社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北崮山、五所村等四个绿色社区通过复查。20xx年,于家巷幼儿园通过省级“创绿”验收,三十九中、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市级“创绿”验收。20xx年,投入资金110万元完成6台燃煤锅炉及一批小茶炉清洁能源改造;投入25万元资金对金陵新八村、新九村多家小餐饮店进行污染治理;投入60余万元资金对区内10家堆场和工地扬尘进行限期治理和有效控制;对区内14家一级以上医疗单位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处置率达100%。
3、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提高。工业废水基本全面达标排放,全区34家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全年排放废水近40万吨,达标率为95%。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规范,全年受理各类建设项目294个,许可建设项目266个,28个项目被否决。排污费征收指标超额完成,全年征收排污费282万元,征收企业475家。
4、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加大。20xx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6件,结案84件,罚金42.28万元,检查工地472人次,查处违法施工54起,施工噪声罚款27万元。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现场处理率、办结率和规定时限回复率达100%,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5、环境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注重加强执法队伍素质提高,狠抓执法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量化目标任务考核,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全民环保意识还不够强。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观念,在建设项目审批上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甚至“不补票”的现象。一些排污企业的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闲置或不配套环保设施,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企业在环保工作上存在短期行为和马虎应付思想,甚至回避环境保护义务和社会责任,污染治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落实困难。
2、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南京主城区大部分工业企业集中在下关,且产业水平总体比较低,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式,高排放污染企业多。一些引进的企业环保治理滞后。
3、区内污染整治任务繁重。餐饮业污染控制、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街巷木柴茶水炉的治理等等,经常出现反复,死灰复燃。区域基础设施和相当部分居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创建绿色社区工作难度较大。
4、全市环保硬性指标任务压力大。企业排污费征收指标、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罚款指标任务完成困难多。指标过高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企业不愿承受;指标过低,完成不了任务,达不到处罚破坏污染环境的目的。
5、总体环保经费投入不足。市财政压力大,环保队伍人头经费缺额近60万元。财政对环保投入占dp比例还相对较低。环保创建经费缺乏,环保部门作为创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承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压力,需要市、区统筹安排。
6、全市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污水管网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方家营城北污水处理厂在下关,但下关的城市污水却很少进入处理厂处理。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环保宣传。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环境保护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环保
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全社会了解和懂得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让环保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局面。
2、制定环保规划,加强环境监管。围绕区“”规划实施,制定我区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区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审批必须有环保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禁止无证和超总量排污,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要严格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实行年度考核、公布考核结果。下大力整治燃煤锅炉、社区木柴茶水炉、小型餐饮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3、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环保办法。下决心对一些低效益、高排放、重污染企业,通过新一轮城市规划,进行搬迁、转产和改造,引进和培育低消耗、高环保,有竞争实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建立企业保护环境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4、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把环保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污染防治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环保投入增长幅度要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解决好环保部门“收支两条线”问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和有关环保工作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力争下关城市污水管网全部与方家营城北污水处理厂联网。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促进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提高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测水平,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通报,深入南京华阳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列车段洁源洗涤中心以及部分商业餐饮企业和居民住宅小区,实地视察了环保设施和排污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座谈分析。现将调研视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环保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全区中心任务和环保目标积极开展工作,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环保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1、环境质量控制得到加强。仅20xx年,全区共检查污染源880多家(次),检查水污染治理设施63台(套),确保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5%以上;对163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监察,确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收集水、气、声各类监测数据5478个,例行监测数据2078个,监督监测数据3400个,质控数据961个,质控合格率达到100%;检查废水处理装置38台套次,检查废气处理装置75台套次,确保排放达标率95%;环保监测站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及新开项目室内环境质量、油烟等扩项评审考核,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2、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新创建的燕江园绿色社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北崮山、五所村等四个绿色社区通过复查。20xx年,于家巷幼儿园通过省级“创绿”验收,三十九中、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市级“创绿”验收。20xx年,投入资金110万元完成6台燃煤锅炉及一批小茶炉清洁能源改造;投入25万元资金对金陵新八村、新九村多家小餐饮店进行污染治理;投入60余万元资金对区内10家堆场和工地扬尘进行限期治理和有效控制;对区内14家一级以上医疗单位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处置率达100%。
3、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提高。工业废水基本全面达标排放,全区34家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全年排放废水近40万吨,达标率为95%。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规范,全年受理各类建设项目294个,许可建设项目266个,28个项目被否决。排污费征收指标超额完成,全年征收排污费282万元,征收企业475家。
4、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加大。20xx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6件,结案84件,罚金42.28万元,检查工地472人次,查处违法施工54起,施工噪声罚款27万元。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现场处理率、办结率和规定时限回复率达100%,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5、环境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注重加强执法队伍素质提高,狠抓执法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量化目标任务考核,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全民环保意识还不够强。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观念,在建设项目审批上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甚至“不补票”的现象。一些排污企业的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闲置或不配套环保设施,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企业在环保工作上存在短期行为和马虎应付思想,甚至回避环境保护义务和社会责任,污染治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落实困难。
2、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南京主城区大部分工业企业集中在下关,且产业水平总体比较低,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式,高排放污染企业多。一些引进的企业环保治理滞后。
3、区内污染整治任务繁重。餐饮业污染控制、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街巷木柴茶水炉的治理等等,经常出现反复,死灰复燃。区域基础设施和相当部分居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创建绿色社区工作难度较大。
4、全市环保硬性指标任务压力大。企业排污费征收指标、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罚款指标任务完成困难多。指标过高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企业不愿承受;指标过低,完成不了任务,达不到处罚破坏污染环境的目的。
5、总体环保经费投入不足。市财政压力大,环保队伍人头经费缺额近60万元。财政对环保投入占dp比例还相对较低。环保创建经费缺乏,环保部门作为创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承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压力,需要市、区统筹安排。
6、全市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污水管网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方家营城北污水处理厂在下关,但下关的城市污水却很少进入处理厂处理。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环保宣传。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环境保护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环保
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全社会了解和懂得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让环保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局面。
2、制定环保规划,加强环境监管。围绕区“”规划实施,制定我区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区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审批必须有环保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禁止无证和超总量排污,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要严格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实行年度考核、公布考核结果。下大力整治燃煤锅炉、社区木柴茶水炉、小型餐饮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3、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环保办法。下决心对一些低效益、高排放、重污染企业,通过新一轮城市规划,进行搬迁、转产和改造,引进和培育低消耗、高环保,有竞争实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建立企业保护环境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4、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把环保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污染防治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环保投入增长幅度要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解决好环保部门“收支两条线”问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和有关环保工作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力争下关城市污水管网全部与方家营城北污水处理厂联网。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促进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提高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测水平,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流溪河是从化的母亲河,我市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流溪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流溪河水质多年来保持在优良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流溪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切实保护好流溪河流域水环境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市政协工商经济一组于5月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和实地察看等形式,对流溪河从化段水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流溪河是XX市、XX市唯一的全流域河流,全长171公里,流域面积2286平方公里。其中,从化河段长117公里,占流溪河全长的 68.42%;流域面积1580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69%。流溪河的一级支流有40条之多,主要支流有小海河、黎塘河。根据20xx年监测数据显示,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点1个、29个项目,共获得监测数据174个,水质达标率100%;流溪河地面水监测点12个、24个项目,共获得监测数据 1584个,流溪河从化段各监测断面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嗨质标准,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但是,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流溪河从化段水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粪大肠菌群和总氮指标超标。有市民反映,近年来在流溪河城区段钓到的鱼类明显带有异味,根本难以食用。
综上所述,流溪河从化段水质总体是优良的,但流溪河水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生活废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废水污染问题。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溪河流域的酒店、餐饮企业和聚居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废水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流溪河河水流量偏小,河水的自净能力减弱,排入河水中的生活污水不能及时扩散、净化,导致个别河段大肠菌群监测值超标。
(二)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工业废水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企业基本配套完善了废水处理设施,能达标排放。但由于部分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老化,个别企业还存在偷排、漏排等现象,工业废水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加,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增大,即使经过处理,仍然加重了对流溪河水体的污染负荷。
(三)农业生产污染问题。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仍需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的吸收率一般不超过30%,残留的70%就会分解和流失,最终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河流。有部分群众利用流溪河两岸的河滩地种植果树和蔬菜,既破坏了河滩湿地环境亦破坏了河水环境;其施用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就更加直接地污染了流溪河水环境。此外,流溪河流域的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也是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源之一。
(四)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农村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理,但覆盖面并不广,大部分农村仍然是随意随地倾倒垃圾,从而也对河流造成污染。在城区的部分河涌,也经常见到垃圾被倾倒于河岸、河道。
(五)医疗废水污染问题。目前我市大部分医疗单位没有配套废水处理设施,大量医疗废水由市政排水管直接进入流溪河。这类污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主要原因
(一)环保观念淡薄。由于环保观念淡薄,仍然有个别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日常使用和维护,甚至偷排、漏排废水;个别市民贪图方便,随地倾倒垃圾甚至大小便;个别领导干部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轻视了环境保护工作。
(二)管理工作滞后。环境保护尤其是水环境保护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单靠环保部门一家,难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环保部门的执法检查主要是末端治理,难以实现源头控制。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我市环保队伍尤其是环保执法队伍人员严重不足,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只有城区的部分区域的生活污水接入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城区大部分区域和其他各镇(街)的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流里。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只有城区一座污水处理厂,其他各镇(街)基本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据有关部门统计,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仅为1.6万吨/日,处理率仅为城区污水排放总量(4.4万吨/日)的36.4%。三是农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场所建设滞后。
四、建议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宣传部门要协调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媒,加大对环保工作和环保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环保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切身利益实事;使广大企业正确认识到加强环保是增强企业软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投入,推进城乡环保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良口、街口、太平、温泉、明珠工业园等污水处理厂建设,特别是太平污水处理厂,要按照XX市的要求,尽快动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流溪河第三水厂上游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三是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要把流溪河水环境保护列为市政府环保项目的重点工作,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从源头上减少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把好企业准入关。在项目审批中,高耗能、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不批;被明令限期治理的企业,污染治理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的新、扩、改建项目不批。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推行“凭证排污”的管理机制。二是调整产业布局,减少流溪河水环保的污染负荷。要引导工业企业入园建设,实行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建设、统一管理,实现减排节能;对酒店、餐饮企业等第三产业,坚决做到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影响和污染水环境的项目不批。
(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溪河水环境。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检查执法力度,督促各类企业配套建设、改造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严防个别企业偷排、漏排。市政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公共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工作,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发挥最大效益。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流溪河滩地的管理,清理两岸河滩地种植的果树和蔬菜。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的巡查,严禁出售和施用超标的化肥、农药,降低化肥、农药残留的毒性,从而减少对流溪河水环境的污染。畜牧水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流溪河两岸禽畜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尽快设计一套投资少、效果好、运转成本低的治理方案,对流溪河两岸禽畜养殖场进行整治。流溪河沿岸各镇、街要负责清理各自辖区范围内河道及河岸的垃圾,共同打造流溪河清洁的水岸环境。
(一)河流域概况
河是**县的最大河流,位于松花江干流中游左岸。发源于**县北部小兴安岭的青山岭。源头高程在410.00米,发源以宝林河为主,与安乐河汇合于太平林场后,始称河。
河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县境内,占**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流域地理位置,东和东南与大、西北河两流域分水,北与铁力县巴兰河流域相接,西北为庆安县界,西与木兰县木兰达河、白杨木河、**县浓浓河、富拉浑河四个流域接连,西南为**县小桥河流域,南为松花江。
河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28°11'—128°52′,北纬45°58′—46°37′。河流域形若仙人掌,南北中线长91公里,东西平均宽20公里。最大宽度在上游凤山屯附近,宽36公里,最小宽度在下游桦树屯处,宽5公里。河网密度系数0.33。
(二)河采砂现状
据向有关部门了解,目前,我县河干流上现有砂场8个,都经县水务局颁发了采砂许可证。经现场调查,我局感到,目前,我县河河道采砂行为,虽然都有水务部门的审批手续,属于合法经营,合法采砂,但在采砂的过程当中,这些采砂业主都存在超范围开采,无秩序开采,随意开采的行为。现在的河在每个采砂段上,采砂业主是哪的砂料好就采哪,根本不管是否会改道,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是否会造成耕地的毁坏,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现在的河可以说是“开膛破肚”“心、肝、肺”都被掏空了,我们的母亲河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不堪重负。
一是河采砂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8处砂场中,有部分采砂场不按规定,严重违法开采。如有的采砂主在稳定性很好的河岸边,或者禁采区开采砂石料,违背自然规律改变河道行洪方向;有的采砂主不按照河道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和弃料,没有就地整平回填恢复河道原来状况,在河道形成了“采砂矶头”,严重影响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安全;有的采砂主,违反规定在禁采期违法开采,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河采砂对沿岸的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了破坏。挖走河道内的砂石料,形成的洼地,以及弃料堆积而形成的障碍物,改变了河流方向,加剧了河水对河岸、河堤和河床的冲刷,导致河道河床下切深陷,河岸、河堤抽根坍塌,河势发生变化,造成河床下降。汛期发生洪水极易冲毁农田,淹没村庄,同时,还会对桥梁、拦河坝、沿岸渠道等基础设施构成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三是河采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河道砂石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砂石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过渡的开采,一方面会造成主河道缺水,甚至出现河水断流,另一方面会导致地下水下降,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四是河采砂导致国有资源大量流失。由于后期环境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采砂业主超范围、超深度开采,致使大量国有资源大量流失。同时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有些采砂主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掠夺性开采,已经造成河道砂石资源在一定区域相对匮乏,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五是河采砂严重影响了我县生态旅游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无序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河道的改变,水土流失,耕地的毁坏,水利基础设施的损毁,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我县以河漂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开发。由于河采砂的无秩序,乱采滥挖,使我县闻名遐迩的河漂流项目,已经两年被无情的搁浅,不仅给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我县今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六是河采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一是由于经营业主因违规开采,导致毁坏更低,采砂业主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甚至发生冲突,使信访案件不断;二是由于监管不利,采砂业主采砂后,砂坑不回填,汛期满水,极易发生淹死人的事故。
二、导致河采砂滥采乱挖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河采砂之所以会出现无序性的乱采滥挖,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采砂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多年来,我县河道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召开由河道沿岸村镇领导参加的水法规座谈会,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但仍有的少数领导和村屯干部错误认为,河道砂石资源属于地方集体所有,不经河道主管部门同意,擅自与采砂业主签订开采协议,有的还低价拍卖资源开采权,造成违法开采,违规开采,扰乱砂石开采市场,遗留了大量后患。
二是河道采砂没有规范性文件予以约束。我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出台河道采砂规划,没有规范性文件来约束管理。
三是经济利益驱动。全县违法开采和违规开采,主要原因是个别采砂业主受利益驱动。这些承包经营者,只有靠多采,多挖乱挖,超审批量开采,才能够弥补前期所交的各项资源补偿费用。
四是河道采砂执法难。一方面河道主管部门专职执法人员不足,而且能力建设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执法交通工具,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性难度大。另一方面采砂船游动性大,且管理上缺乏强制手段,造成难执法。
四、防止河采砂滥采乱挖的对策和防治措施
河砂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保护堤防与河岸的重要屏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城镇棚户区泥草房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松花江公路大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周边砂石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河砂需求量不断增加,河砂资源开采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十分突出,不仅造成了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安全。因此,依法强化河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资源保护,维护河道生态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一)出台规范性文件。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我县河道采砂规划,作为我县砂石资源开采业的依据,以便于全面规划开采河道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组建执法队伍。规范砂石市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为彻底扭转当前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应成立由水务(河道管理)、环保、工商、城建、交通、公安、法院、乡镇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对全县砂石料开采市场进行全面的集中整治。
(三)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特别做好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采砂秩序,依法采砂的良好氛围。
(四)引入市场机制。完成对全县砂石开采市场集中整治后,将全县河道可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年最低开采能力,制定开采弃料回填强制措施,引入市场机制, 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既发挥资源效益,又能够及时河道清除障碍物,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人身安全。
(五)加强巡回检查。进一步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根据工作量配备专门的河道采砂执法管理人员人,添置必要交通工具,加强日常巡查监督,确保采砂秩序的长治久安。
一、城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一)城区环保体制演变状况
xx区环保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初创期。1980年,始设“江北县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隶属县计建委,这是最初的环保管理机构。1984年,江北县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与江北县城建局等合并成立“江北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5年,江北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撤销,成立 “江北县环境保护局”。二是调整期。1980年,市环保局设立xx市环境污染检查管理所江北县管理所。1984年,撤销江北县管理所,成立江北县环境监测站,负责为县城环境管理提供各种技术依据。1985年,成立江北县环境监理所,负责排污费征收、污染源监管、污染事故纠纷查处。20xx年,机构改革后,设立xx区双凤桥、双龙湖、回兴、龙溪环境保护站,承担各街道小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小规模排污单位监管、排污费征收和污染事故纠纷查处。20xx年,四个街道环保站经整合成立两路城区、龙溪城区环境保护站。三是稳定期。目前,xx区环保局有办公室、综合科、行政审批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管理办公室、区环境监察支队、区环境监测站、两路城区环境保护站、龙溪城区环境保护站等内设机构,职能和机构已经趋于稳定。
(二)城区环保工作重心逐步转移
1990年以前,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工业污染防治,主要是监督工业企业防治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从1989年启动两路镇烟尘控制区建设开始,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来。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手段,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对城市大气、噪声等面源进行了治理。实施了双龙湖、宝圣湖等城区湖库的污染治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先后开展噪声达标区、清洁燃料区、基本无煤区、无煤区域建设。20xx年,将160多户皮鞋、服装、家具等加工企业迁出了城区居民楼院,有效改善了两路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三)城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基本成型
经过多年探索,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全面规划、综合决策的引导机制。将“环境立区”作为全区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意见》、《xx市xx区环境保护“”规划纲要》、《xx市xx区保护环境三年大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xx年又启动了《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在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引进时,必须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二是“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责任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查处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考核机制。出台了《xx区镇街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强化对镇、街、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环保工作年度考核。四是统一监管机制。即由区环保局依法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提供服务。五是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作机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规划、建设、国土、安监、公安、交警、文化、卫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对违法排污、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以及侵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危害环境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近年来,已联合开展蓝天行动联合执法、城区禁煤整治行动和娱乐业噪声污染整治行动。六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治理机制。鼓励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将高能耗、高污染、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和工艺拒之区外。
(四)环保管理富有成效
一是抓创建提升环保层次。十多年来,先后开展了创建卫生县城、xx市环境保护模范区、xx市山水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系列创建活动,最后均通过考核验收,实现全面达标。二是抓联动整合管理资源。通过形成和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了夜市扰民、加工企业扰民、双龙湖污染等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是抓预防争取治理主动。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规定,近几年共否决了近100亿元的建设项目,减少了大量污染源,减轻了环保治理的工作压力和难度,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容量。
二、城区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主要问题
1、城区湖库污染严重。城区湖库水体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城区湖
库水体污染却十分严重,已经成了无库不污。5个湖库中红岩水库长期处于劣五类水质;双龙湖、宝圣湖、木鱼石等湖库一度出现劣五类水质,碧津湖水质污染亦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日趋加剧。由于开发建设规模大、速度快,城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成了大气污染的祸首。加之主次干道车流量大幅提升,监管执法乏力,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餐饮业快速
发展,金港国际餐饮一条街、龙溪龙华大道餐饮一条街等餐饮业集聚区,以及居民住宅楼下餐馆的油烟污染相当突出;小餐馆燃煤禁而不绝,容易反弹。
3、噪声污染愈演愈烈。居民住宅楼中开设的歌城,尤其是以两路一支路卡厅一条街噪声污染最为严重。市民在居民楼院办丧事,在户外跳院坝舞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时有投诉。汽车鸣笛、餐饮、宾馆酒店中央空调噪声污染等对周围住户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干扰。
4、城乡结合部环境面貌堪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家庭作坊多,环境设施不全,市政管理不力,往往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人居环境质量较差。
(二)问题成因
1、规划失误。一是城市规划未进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如位于回兴的原空港工业园a区,由于规划不当,在引进工业企业同时,又在其周围兴建了大量居民住宅楼,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严重,民企矛盾尖锐,政府不得不对污染企业进行搬迁买单。二是高密度、高楼层的建筑物与湖库零距离接触,过度“亲水”的建筑规划,开发商急功近利的雨污混排,不但破坏了湖库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增大了污水收集难度,难以使污水离开湖水,无湖不污、无湖不臭在所难免。三是对文体设施规划布局不科学,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商业性文化活动,难免产生让人无法忍受的噪声。
2、体制不顺。目前湖库管理的体制,是湖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由区环保局监督管理,而水体由水利局管,岸边植被由建委管,岸边道路及卫生管护由市政委负责,形成多头管理,谁都难以对湖库水质保护负责的困境。又如城区噪声污染防治,区环保局负责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噪声监管,而社会生活噪声主要由公安部门管理,机动车鸣笛管理的执法主体则是交警支队。对歌厅的噪声管理,公安、环保、文化、工商都涉及,但产生噪声污染以后往往都推诿给环保部门处理,互不配合。体制不顺导致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长期无法根除。
3、重经济轻环保。我区在发展上更多强调的是快,先发展后治理的潜意识从未改变。因此,要求环保让路,让项目建设先上车后补票,往往造成环评、“三同时”等措施不到位,留下环境污染后遗症。
4、监管能力建设滞后。环保事业人员不足,且人员结构不合理。区环保局57名在职职工中,学环保专业的仅5人。同时,管理任务过分繁重。城区面积与几年前“创模”相比扩大了1倍以上。区环保局要承担全区1700多家排污工业企业、4300多家生活源、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管理。过去市环保局监管的重点企业也将全面下放到区环保局管理。另外,执法工作压力太大。20xx年,仅区环保局处理环保投诉案件达2100多件,今年已处理投诉案件近1100件。环境监测任务也越来越重,我区监测站属二级三类,需要配备监测人员30人,目前人员差距太大。
5、环保执法不严。为了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招商引资,有关部门在环保执法方面往往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发挥环保执法遏制环境违法、推动环保工作的应有作用。
三、提升城区环保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坚持环保基本国策不动摇
牢固树立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双赢”观念,在推进城区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区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不断强化环保“高压线”意识和“红灯”意识,彻底转变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全面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巩固和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果,努力把打造成为宜居名区。
(二)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环保管理体制
面对城区湖库、大气、噪声三大污染难题,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管理体制,按多头管理的现行体制,是难以治愈这三大顽症的。一是创新城区湖库管理体制。建议城区湖库定位为城市公园,并按城市公园进行管理。为此,城区湖库可全部归区建委管理,区环保局负责水质监测,水农局、市政委的管理职能可依法委托区建委履行。二是继续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主题活动,针对突出问题重点实施城区水体治理、建设施工环境整治以及对交通噪声、工业污染排放的长效管理。逗硬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相关执法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三是各街道设置环保站,具体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
(三)科学规划,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一是区政府应出台《xx区湖库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物与水面距离(30米或50米以外为宜)、容积率和建筑物高度、排污管网建设要求等,防止有关部门乱作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二是群众健身广场、歌厅、夜啤酒街等应纳入控规和建筑规划,防止面源性噪声扰民,打造符合“使用清洁能源、保持宁静洁净、绿化美化较好、餐饮管理达标、建设施工文明”等要求的人居环境。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防止城区污染向周边郊区和广大农村扩散和转移。
(四)夯实基础,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将环境保护的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其增长幅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健全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网络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加快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
(五)依法行政,继续强化环境保护执法
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严管重罚不动摇,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对环保执法人员、执法单位和有关领导,在环保案件执法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给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危害的,应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环境保护的良好执法环境和社会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全民的事业,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为了更准确地获知公
众对我区环境状况的感受,充分认识我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了解公众对我区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未来生态建设方案与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近期区统计局和区生态办、区环保分局通过现场征询和入户调查等方式,结合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我生态区建设启动仪式,对辖区内13个社区的市民进行了一次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29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问卷回收率为88%。调查表明:我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满意度较高,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较强,首次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但离生态区建设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市民对我区环境质量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我区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环保工程,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xx年,全区共完成10个生活小区,30个污染源,15个公建单位及11条区管道路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改造;完成了11条主河农灌河道清淤整治任务,共清污河道7335米,内河水质逐步变清;20xx年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大于100的共72天,小于100的293天;区域环境噪声比去年下降0.2dB。
1、市民对目前环境质量状况满意度评价。调查显示,3/4的被调查者对我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满意率达到76.72,但也有18.3的市民对环境质量现状表示不满意,还有4.99的人表示很不满意。
2、市民对生态区建设的了解情况。通过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组织开展生态区建设宣传周、创建生态街道、创建“绿色社区”、环保知识家庭竞赛等主题活动,使生态区建设逐渐深入民心。从调查结果看,有64.32的市民对我区正在开展的生态区建设活动表示了解或基本了解,20.54的市民表示听说过,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有15.15的市民表示不了解。
3、市民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在“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当前环保宣传力度”两个问题上,市民的满意率分别为76.76和65.47,市民普遍对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但也有7.16的市民提出当前政府在环保宣传工作方面脱离实际,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二、市民对我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评价
1、大气污染——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在被问及“目前我区污染较重的问题有哪些?(按污染程度依次选择)”时,53.74的市民认为大气污染是各类污染源中的“第一杀手”,次选比例也达到15.63。其中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分别占大气污染的48.71和30.3,道路扬尘、饭店油烟等也是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仙林社区一些居民对无证摊贩的煤烟污染表示强烈不满,要求环保、城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2、工业废水和白色污染——影响城市环境两大公害。市民反映的其他污染较重的问题依次是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首选比例分别为18.5、17.84、9.91,少数市民还特别提到了琉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调查显示,市民认为最严重的水污染是工业废水,比重高达54.3,其次是河道源头污染,占32.17,家庭排放污水及其他占13.52。在固体废弃物污染中,有47.58的市民认为最严重的是塑料包装、容器的泛滥,28.02的市民认为是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还有22.38的市民认为是废旧电池、电瓶未能有效回收。
3、噪声污染——市民关注的焦点。由于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采取夜间噪声监测,控制施工建筑噪音,加大降噪材料投入等有效措施,市民在此次调查中普遍反映“这两年耳根清静了许多”,所以有53.47的市民将噪音放在各类污染中的最后一位,但其受关注程度却
三、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决策行动,更多的是需要全民的参与。此次调查发现,我区开展的打造“绿色城区”活动,扩大了环保声势,宣传了环保知识,市民环保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有49.8的市民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间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37.89的市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关键是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有8.79的市民则认为要以经济建设为先。
有59.67的市民表示愿意参加义务环境监督管理和相关的联席会、听证会,希望通过这些形式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显示了很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其中高学历人群参与热情尤为强烈。有27.03的市民表示无所谓,还有13.31的市民不愿意参加。
有67.16的市民明确表示若提供机会则愿意植树,绿化意识普遍较好。但由于现实中真正的机会不多,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包括相关社会团体能够多提供机会,以调动公众的绿化积极性。
有45.36的市民在餐馆就餐时会使用餐馆的消毒餐具,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有32.7的市民愿意就餐时自己携带餐具,有21.94的市民选择使用一次性木筷。一些小餐馆由于顾客量小,从成本考虑而放弃使用多次消毒餐具,加上坚决拒绝一次性木筷的顾客并不多,造成了“店家购买,顾客使用”的恶性循环。
有67.86的市民完全支持对出租车、公交车进行“油改气手术”,希望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有8.88的市民持不支持态度,认为只要维持现状即可,一则因为“油改气手术”费用太高,二则如果配套改革跟不上,比如加气站不足,很容易造成交通瘫痪。
四、市民的期望及意见建议
本次调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集到许多有关生态区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意见,这些意见建议饱含了广大市民对我区的深切热爱之情,也表达出对“绿色城市、居住天堂”的追求与向往。
1、最希望居住的社区是花园式社区。调查显示,40.5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花园式社区。35.7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安静社区,其中以朝晖街道塘南、华联社区,长庆街道吴牙社区以及天水街道环北新村社区呼声最为强烈。16.8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油烟达标社区,其中武林街道的中北、仙林社区支持率最高。6.8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无违章建筑社区,潮鸣街道东河社区和朝晖街道虹园社区的居民对此反映相对较多。
2、最感兴趣的活动是社区绿地保护行动。在被问及“您认为我区的环保工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时,市民对“城市绿化”、“污染防治”、“环保投入”、“严格执法”等选项的点击率都比较高,分别占53.31、50.62、49.38、46.07。在众多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有46.28的市民选择了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社区绿地保护行动,45.87的市民钟爱于生态考察,42.56的市民希望参观污水、垃圾的处理过程,41.74的市民则对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很感兴趣。
武林广场现场调查中市民反映,①我们住武林街道仙林社区,在金山大酒店后面的商品房,前面有拆迁户住房户,每天早上6:00左右无证摊贩出来在小区内绿化带走道上发煤炉,多者4-5只,少者2-3只,天天如此。他们发煤炉,我们呛咽喉,天天门窗紧闭也关不住。②白色污染实在严重,厂商为了赚钱做法太过分了。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应倡导改进。③近几年政府投入不少,但在项目的后续管理方面尚显薄弱,需改进。④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⑤必须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项目建设与管理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的模式动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以及投资、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⑥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⑦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做起,从选择善待环境的生活方式做起,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社会才能具备现代社会应有的文明程度,才能真正愉快舒适的生活,我们生存的土地也才能生命之水长流,青山常绿空气长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