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调研报告(精选3篇)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是一片空白
我对__县__乡__小学作了调查,这是所除乡中心小学之外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有学生__人,*名教师。我对四年级__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结果是2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看。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因为这几年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读书。学生没书可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二、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__*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这所小学有*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四名教师都是五十岁已过的人,一名是学校刚聘用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其中三人是公办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二人是学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初中毕业,教师力量显得很薄弱。这几位教师的上课,还是延用传统教学,说句实话,传统教学还不正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讲讲故事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学校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我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虽然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格不高,
但是还有一些书,像__*小学这样,在全乡也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没有一本读书。要建立读书室,我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两室”建设资金,扶持农村小学“两室”的建设。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20元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今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总是不能到位,学校仍未摆脱困境,可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这是暂时的。只要义务教育经费列位,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农村小学教师要从远程教育网中汲取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农村小学已由国家配发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一台电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接受设备,但笔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学的电脑还偶尔使用之外,其余农村小学没有投入教学使用,甚至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安装。因此,教师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认为,要真正使农村远程教育网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训教师,这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电脑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学会基本的操作,只有他们懂电脑,才能谈得上运用于教学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检查、督促项目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各县建立教育区域网。各县有了教育区域网后,农村小学教师不出大山,也能学习和借鉴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县级部门和电信局的支持。
落实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运用,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一)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四)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五)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六)卡片笔记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xx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城关二小小学六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我班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在我六(一班)共发出52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
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著,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著;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著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阅读评价上下功夫,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2、推荐好课外阅读的书目
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和技
巧;向学生介绍浩瀚的中外文学,发展艺术上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信念等。课外阅读在丰富知识、提高涵养、培养兴趣等方面弥补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限性。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探讨选择课外读本的标准。它应该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文学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因此,科学地推荐课外书,应该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注意课外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故事、传说、童话、寓言、传记、日记、游记、科幻小说等等,内容则应该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小学阶段的阅读应着重于“博”,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既指阅读数量之多,也指阅读范围之广,种类之全。大学阶段再在“博”的基础上精读。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性 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精彩片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设制悬念等,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语文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量的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吕叔湘先生认为学生每天至少要读3000-5000字,才能形成起码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习惯,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那么,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呢?
(1)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坚持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55年前就向大家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人们如何爱读书。他说:“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如何地爱好读书,学问家不必说,就是商店的店员,工厂的工人,也都视书如命,得空就读书成了习惯。”根据美国专业快速阅读网站列出的数据做一个估算:一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要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10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最少也可以读10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就可以读30本。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
(2)养成专心、诚实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不能贪图博学的虚名,应当出于自愿,当成一种需要。叶圣陶说:“在读书时,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3)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
养成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因为面对出版物中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状况,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再说,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有限,实在不容随意耗费。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择优阅读。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名家名篇,读哲学著作要读传世经典。叶圣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择优阅读就像“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一概不取。叶先生在谈课外读物时候还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可供阅读的四类书。它们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关于修养的书,如伟大人物的传
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供欣赏的书,小说、剧本、文集、诗歌”,“供临时需要的书。如预备练习游泳之前,去看一些讲游泳方面的书;当社会上发生了某种问题的时候,去看一些关于某种问题的书。”当然,我们也“不要定下?这不许看,那不许看?的禁令”,而是把“取缔书报的心思和力气移用到培养学生识别力的方面去。”事实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养成有选择的阅读习惯何等重要。
(4)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随时把它记下来而所写的文字。想的时候往往比较乱,比较肤浅;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读书笔记或者采用列表的形式或者采用杂记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读的书的性质而定。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马克思读书就常在书上画线或做读书笔记,隔一些时候,又要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那非常强而精的记忆。不少人“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懒于做读书笔记,这是很不好的阅读习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阅读时记笔记,才有利于将手脑活动与思、看、忆配合在一起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记笔记的形式除了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列表”“杂记”而外,还可以是摘录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梗概提纲、简短书评乃至心得体会,此外还需要把作者的姓名、书名或篇名、出版的时间地点记清楚,以便日后查找。
4、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指导读书方法,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需要知识,渴望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而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为此,我安排每周一节以课外阅读为主的晨会课,以保证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
(1)注重课内—外阅读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
(2)处理好作业与阅读的关系。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3)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4)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 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班级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5、 配合课外阅读开展活动,狠抓落实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开展阅读后的活动。利用课堂五分钟演讲促使学生精读课外优秀文章。具体的做法是:用课堂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作推荐介绍。
一、问题及目的
从事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数年来,通过平时观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发现多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粗毛病难改;学习习惯差;情绪影响较大;缺乏学习毅力;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方法与步骤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和观察,我对我校二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90名学生,从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90份,回收86份)。
三、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严重
当今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调查卷开卷第一题就问小学生:“你爱学习吗?”回答“我热爱学习”的。
2、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对86名同学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会科学支配时间。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8.8%;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17.4%,不需要家长的督促,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9.07%。其中二年级学生是40%,三年级学生是33.3%,四年级学生是26.67%,五年级是25%,六年级学生是2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生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向同学抄作业的占58.14%,边做作业边玩边吃东西的占37.21%。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2.33%;还有9.3%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数据提醒我们,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利用学习时间,不能自主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等。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足够的耐心。
3、情绪影响较大
情绪是对孩子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烦躁的情绪下,再简单的内容也可能听不进去。另外,孩子在学习中和教师、同学的情感交流状况、学生对学习环节的体验、反应等情绪因素都会左右学生的学习。在调查中这样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40.7%的同学即使知道答案,也经常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63.95%的同学学习时,只是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37.21%的同学不高兴的时候,就是能够做好的事也会出错误;还有学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学生不敢接近,也许是孩子们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问;20.93%的同学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25.58%的同学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之,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更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四、对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而健康的心理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成长得更好,然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却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了清除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根据分析,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强积极的心理辅导
所谓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之分。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矫治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学习恐惧症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既是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对学习毫无责任心和怠惰、懒散的生活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任其自然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和积极动机的养成。因此,我们小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主要因从行为训练入手,调动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到,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
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激发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