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商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商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内数家知名园区为案例,通过比较研究为我区苏南电子商务港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各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为主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的发展态势。以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10个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被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评为20__年末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其中杭州市利用其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国内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其所在地的阿里巴巴公司20__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43.1%,是中国十大B2B网站的第一名,还有淘宝商城在20__年B2C市场份额为48.5%,几乎占据了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杭州市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杭州市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聚集区。其他城市也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园区,通过不断地发展,这些电子商务产业园现在都已成为区域内,甚至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高地,交易额在当地占有很大比重,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建立专
业园区已成为全国各级政府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手段。
二、国内各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特点
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园区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明确
各地电子商务园区在发展的初期,都经过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制定了园区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的规划。通过有序的发展,使得各大园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使本地区的电子商务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在20xx年制定了一个园区关于中国钢铁网的五年计划。第一步是完善浙江钢铁现货交易市场,力争20__年正式启用,明确其在浙江省范围内的主导地位;第二步是继续完善浙江省内各异地交割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力争服务浙江无盲点;第三步是进一步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力争年交易额达600亿元人民币;第四步即是力争在五年时间内,以独立投资或合作、租赁的方式,与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同类型市场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战略联盟,通过一步步的发展实现了中国钢铁平台网在华东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覆盖。
2、软硬件设施完备
电子商务是高科技新兴产业,对园区的工作环境、网络软硬件设备、园区服务平台、物流资金结算等设施要求比较高,因此各地区的电子商务园区在这方面投入较大。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投入约1600万元完成了光纤布线、刀片式服务器以及其他软硬件设施设备
的配置;并与包括工行、农行、华夏、深发等23家银行展开合作,开通B2B结算银行7家,信誉宝第三方结算账户:家。该平台已拥有网上注册会员12万家,其中交易会员为3500家左右;目前实现日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日均交易量超20__万元,网上融资额突破10亿元,年网上交易额约百亿元。
3、加大招商力度
企业是一个园区的主要组成元素。各地园区在发展初期由于本地企业转型难度较大,发展电子商务的各种因素还不是十分完全,因此都采取了吸引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加盟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园区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物流设施、第三方支付等方面日趋完善,也带动了本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杭州市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积极引进人才多、技术高、贡献大的电子商务、软件信息、设计研发总部等企业入驻。截止20__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已达202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面积达95%以上,成为杭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区域之一。
4、加快人才培育
各地园区在发展初期都面临着电子商务人才奇缺的问题,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多数园区主要依靠本地的各大院校来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如杭州市内的几个电子商务园区都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建立产学研联系,为园区内培养了大量的不同层次人才。然而也有本地缺少高等院校的园区,如义务江东淘源电子商务园,其采取与阿里巴巴公司进行合作,建立阿里电商学院,
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目前累计培养了5000名以上电子商务人才。还有一些园区采取吸引培训机构入驻,企业定期交流,举办电子商务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园区内人员从业水准,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速度。
5、加快企业转型
传统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面对营销的网络化、信息化,这些企业如果还因循守旧,不勇敢的向电子商务这个领域迈进,就有可能丧失掉已有的优势,甚至退出历史的舞台。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也都采取正视的态度,积极的接受。如义乌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多年以来一直采取在全国各地建立小商品交易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义务市采取积极的策略,建立义务江东淘源电子商务园,实现小商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使小商品交易在网络销售上重现辉煌。还有一些园区也在积极促进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对接,如杭州东方电子商务园通过企业对接实现巨星科技、海明控股、361度、佑康集团等10余家企业转型成功。
6、加大扶持力度
园区中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益,都有2到3年的蛰伏期,因此需要园区在房租、税收、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根据企业规模和创新程度来进行奖励,对省级以上、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2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深圳市福田电子商务园区对入园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
类企业有房租租金补贴;上海浦东唐镇电子商务港有企业入驻奖、财力扶持奖、高级人才奖、骨干企业奖、企业引进奖等多方面的奖励。各种举措都极大的激励了园区内企业的发展。
三、对我区发展苏南电子商务港的启示
我区地处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地带,并且正处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极整合我区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区域产业升级,建立苏南电子商务聚集区,是当前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扩大我区电子商务的辐射范围,使我区成为无锡乃至苏南地区电子商务的新高地。通过学习借鉴多地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的特点,可以加快我区苏南电子商务港的建设步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快制定园区长远规划,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我区位于江浙沪电子商务发展发达地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机遇和挑战。目前,苏南地区电子商务园区的发展和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因此把握时机,突出区域特色,制定详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有利于抢占先机,有利于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首先,优先加强本地区优势产业如旅游会展、医药制造、影视文化、创业设计、云计算、物联网等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实现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然后,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园区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未来,园区内企业结构逐步优化,大力发展核心、创新、环保型企业,实现在苏南地区的核心地位。
第二,完善园区各项设施建设,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首先,园区内应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灵活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对
园区的发展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园区内部采取商业化管理,发挥管理企业的能动性。其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办公场所、数据中心、仓储物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会议研讨等方面加大投入。然后,组建电商协会和园区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园区管理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认真听取业内各方面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从而使园区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园区拥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知名企业的入驻,更好地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实现园区良性的发展。
第三,打造本地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扎实稳健发展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是一个园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展的主体核心,大力发展这种企业会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更能提高我区电子商务港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兴趣致力于电子商务发展企业的加盟。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国内外市场份额较高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携程网(酒店预订、旅游度假等)、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京东商城(家电销售)、凡客诚品(服装销售)等入驻来实现,见效比较快,适合初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本区内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如整合区域优势产业,建立本地区的旅游网络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适合本地区长远的发展。
第四,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创新,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积极发挥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商学院等院校,以及区域内科研院所在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园区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成果支持、人力支持。在技术创新上,要注重发展移动
设备营销平台,满足人们在户外自由地选择商品的需求。在营销模式、销售方式上还要所有创新。例如各种团购模式、服务型网店、社交电子商务型网站等,能够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体贴周到的服务,深度挖掘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实现网络服务水准的提高。在运营范围上,发挥网络无国界的特点,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出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
第五,积极发挥我区云计算先发优势,建立核心金融结算中心。建立以太湖云计算中心和超级计算中心为载体的云计算服务中心,可以为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运行平台服务,更主要的是可以为我区太湖新城金融商务街中的国内重量级银行总部或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香港昌兴、无锡国联等提供强大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实现快速的金融结算、网上贸易融资、电子支付等功能,加强云计算技术对金融领域信息化的支持作用,推广电子货币的适用,推动我区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使我区有能力成为苏南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
第六,加快出台扶植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建立针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扶持机制,如设立多种奖励基金,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的专项扶持资金,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公共服务资源等,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可以先对初步使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在平台建设、设备使用等给予补贴,促进企业接收新的营销模式;然后,应对大型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给予奖励,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形成规模,产生示范效应;最后,应对创新型企业在房租、税收等方面给
予适当的政策补助,鼓励发展创新产业。通过建立全方位保障措施,有效的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潜能。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市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青年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青年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青年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从公开的的资料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青年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青年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现阶段青年青年就业创业情况调研目的及意义。
青年的就业创业课题已经日益成为各高校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这次特地对周边青年做了网上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青年队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现在的青年队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通过调研为青年就业创业情况作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我市现阶段就业或在创业青年
2.青年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青年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到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青年队自主船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自主创业遇到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咯邮箱发放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7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86%,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青年队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青年的就业期望,青年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着重调查青年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xx.8.1-20xx.8.31,地点:金平区各职业技术学校。
三、当前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意愿强烈,就业心态较为客观理性。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有青年300名,(共有男,160名,女,140名)其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76%,调查中,青年普遍所期待的收入水平集中在月薪20__元以上,期望值在20__-4000元的占被调查人群的62%,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的占28%。收入的期望值和调查问卷中所表现出来的目前实际收入有较大的差距,一般认为,收入差是寻求自主创业或更好就业的重要动因,其次自主创业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时间,不会跟打工一样被上班时间限制,这点也是推动自主创业主要原因。
2、青年考虑因素多种多样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5%的青年愿意创业,在创业形式上他们大多选择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只有23%的人选择家庭创业;而在选择合作伙伴上他们会集中选择有经验的创业人(24%)以及有资金基础的创业人(25%)。他们的创业心态各不相同,有39%表示有压力,9%持有自信,5%的人觉得迷茫,还有5%觉得有赌博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创业资金少、困难多,创业项目缺少技术支持,根据数据有5%的青年还未形成成熟的项目,项目有赌博性,39%的青年表示有压力觉得项目启动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资金不足需多方筹措,周转难。虽然在调查中有19%的创业项目初始投资计划在5万元以下,二有17%是缺乏创业信息渠道,22%缺乏专业知识,但在资金筹措渠道上只有25%的项目启动资金出自自由存款,其他表示会找政府和金融部门贷款或找亲戚朋友筹借;二是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本领,项目选择有困难,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已具备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要。就业状况调查如下:
1、择业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薪酬待遇、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工作单位发展前景几种因素的分值普遍集中在5分(最高分值),这表明了青年择业时会更多的考虑薪酬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
2、青年就业状况。
(1)调查显示,64%的青年已经就业,10%的人未就业。(2)已就业的青年中,64%是在市内务工(3)月收入情况,6%的就业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19%,月均收入在20__-3000元之间在28%。月均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在26%。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16%(4)工作满意度。当问及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时,选择很满意的占9.5%,选择比较满意的占34.7%,42.9%的选择了一般,而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分别占到了10.9%和2.0%。这说明青年对目前工作的感受比较一般。通过访问了解到在目前形势下,青年对工作的要求并不很高,有的企业采取取消加班和加班工资等措施,青年在当下只求不要失业,先保住饭碗,工作感觉普遍一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已经落实就业了,并且多数青年选择在本地工作而不是外出务工,他们的工资收入集中在600-10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青年们更关心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3、青年未就业状况对于那些未就业的青年,我们也作了相关调查:(1)当问及目前没有工作的原因,23%的选择了准备创业,25.4%的选择了失地青年,有就业意向而没有工作的为15%,而选择不想就业和原单位裁员的均为10%。(2)未就业青年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10%的选择了家人,26%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未就业青年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家人的支持。(3)获得就业岗位的方式。
四、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市场信息缺乏。
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择业,但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自己求职的要求未能满足,一方面求职青年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有,26%是工资待遇,25%工作稳定性和发展性,36%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障,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方面相互交织,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雪上加霜。
2、择业观偏激、创业能力差,劳动技能少。
很多青年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部分青年对工作环境、待遇期望高,对临时的、阶段性的就业不认可,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创业意识不强,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差,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现象,这些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325%的人认为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缺乏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26%青年创业面对着政策门槛和资金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区虽然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资金扶持政策,但仍不完善,另外有些创业青年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这些问题共同构筑了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
五、实施对策和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促进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发挥媒体力量优势,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宣传着手,宣传致富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培训,引导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使其真正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之路。
2、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多方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发挥区内资源优势,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青年的实际,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对应,充分利用各级团校、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少年宫等阵地,发挥青年创业基地的载体功能,建立市、区两级培训中心,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课堂、创业典型报告会和采取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搞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成立青年创业培训中心、SYB培训中心,成立创业讲师团,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政府官员、经济学家、青年企业家、高校教授、SYB培训教师、职业指导师等组建专业讲师团,对青年开展实效性强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走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努力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培训体系。
3、发挥招聘会优势,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招聘会的优势,借助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联、青企协的辐射作用,凝聚力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务求服务实效。为基层广大青年提供和开展信息、维权、指导及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一是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招聘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二是成立青年创业维权岗,组建青年创业法律顾问团,为青年创业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三是建立青年创业信息网络信息平台,围绕青年创业项目、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分析、人员聘用和企业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有关创业知识的管理查询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青年创业项目库,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并有效链接中国青年创业网、市区青年就业网,最大限度提供创业信息。四是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将与青年创业相关的青年企业家、SYB培训学员、青年创业者等建库管理,建立创业进展情况和开业成功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建立青年创业者俱乐部、创业者协会,加强创业青年交流。五是提供后续扶持服务,包括引进社会财务公司提供财务代理服务,提供投缴社会保险、处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代理服务,以及提供市场营销、成本核算、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和品牌经营等后续服务。
六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创业环境
大力推进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基金,制定结合当地实际的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发动青年文明号、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机关干部提供信用担保,帮助落实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争取党政领导重视,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积极协调劳动和金融部门,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降低青年创业门槛。努力为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青年,并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出台下岗失业青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建立创办微型企业担保基金,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加强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多提供就业创业信息,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组织广大城乡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依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等组织和集体,加大劳务输出,不断拓宽青年就业渠道。
摘要: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推进成都市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成都
今年上半年,为全面掌握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相关人员随同市发改委调研组先后对我市部分电子商务集聚区、楼宇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了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应对措施,推进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依据。
一、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较快
成都电子商务发展虽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__年,成都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较20__年增长12倍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同比增长45.8%;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70亿元,移动支付较20__年增长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地区之一。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累计超过8000家,基于淘宝网创业的网商估计超10万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50%。
(二)移动电子商务比较优势凸显
20__年,成都市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70亿元,成功引入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移动支付两年内增长了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城市之一。近期拟结合中国银联新一阶段的基地建设规划,建立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工场”,搭建面向全国的开放平台。成都采用的中国银联近场移动支付标准已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中国银联全国手机支付平台的核心远程支付技术也由本土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基于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支撑,正快速向金融IC卡、电子票据和云计算等具有时代前瞻性、技术领先性的新领域扩张,显示出了良好的跨界发展势头。成都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移动电子商务主题年会,城市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打造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形成以银联移动支付为主导的“支付+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新兴发展模式。
(三)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成都坚持“对外引进”和“本土培育”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取得成效。韩国SK集团、荷兰TRAVIX、华智科技、京东商城西部运营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一批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已落户成都。截至20__年底,在成都投资成立区域总部以及运营中心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近3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家。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扶持,本土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中药材天地网、九正建材网、新华文轩、搜啦网等一批本地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逐渐辐射全国,涵盖中药材、建材家具、图书出版、数码家电、化工医药等行业领域。其中,中药材天地网、九正科技和新华文轩3家企业获评20__~20__年度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专业楼宇,产业发展载体体量颇大。包括电子科大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锦江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高新区淘宝创业园、武侯西部鞋都等6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财富又一城、天府软件园、青羊总部基地、青羊优品天地、锦江汇融国际、西部智谷、SBI创业街、海科创业园等一批楼宇。同时,依托载体的企业培育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锦江区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汇融国际租赁一千余平方米的空间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通过多方比选,选取运营专业、经验丰富的果岭国际作为管理运营机构,为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五)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电子商务是成都市明确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电子商务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协调和产业推进,在全市形成了优先发展、高端发展的氛围与合力。相继出台了《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__-20__)》《加快促进成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方案(20__-20__)》《关于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意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从20__年的680万到20__年的6000万,对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双流国际机场晋升全国第四机场,直达欧洲的蓉欧快铁实现双向运营等,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支撑。同时,通过启动光网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推进人流密集区域的WIFI全覆盖等,为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硬件保障。
二、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与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相比,成都电子商务总量规模仍相对较小,与排名第一的杭州相比,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不及其1/3,占全国比重低于杭州近10个百分点,差距较大。成都网络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9%,分别低杭州和上海5.7、5.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还较小,占比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社消总额的比重仅为7.5%,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较弱。
(二)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成都电子商务大型企业多为引进型,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型知名企业欠缺,本土电商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规模均较小。以成都九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本地业务发展较好、规模较大,旗下的九正建材网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相较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其实力和影响力仍然较弱。据悉全市行业性应用平台粗略估计有200余家,除中药材天地网、搜材网、铁公鸡网上钢铁商城、九正建材网等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行业性平台规模小,可持续盈利的能力仍然较弱。同时,基于传统批发市场(家电、家具、五金、机电、建材)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相较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成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土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培育、孵化力度。
(三)载体专业化、链式聚集不足
虽然全市范围内已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和楼宇,但在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向园区、楼宇聚集上缺乏统筹力,部分专业楼宇入驻企业类型较为混杂,专业化指向不足。如财富又一城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租赁楼宇面积仅为楼宇总面积的37.05%,其它均为非电子商务企业租赁。同时,全市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内的电商企业大多仅为产业链某一环节类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聚集,而非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上企业的链式、生态聚集。目前电商企业产业链上游企业(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链下游企业(物流、支付等专业服务)在某个园区或楼宇链式聚集发展的态势仍未显现。
(四)配套服务不完善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仓储、交通、物流、商务等配套条件是影响电商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如新都区在全市具有较优的.仓储物流条件,在大丰镇的美好小区自发形成了小微网商集聚区;而温江淘宝创业园,虽前期通过政策优惠促进了一批网商集聚,但随着园区安全管理的日益严格,要求网商将办公与仓储功能相分离,而园区周边又缺乏与之配套的仓储条件,致使一批网商搬迁。可见,要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合理布局,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发展重点,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前瞻性的规划建设相应的仓储物流配送设施或发展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配套服务,形成与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
(五)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全市共有三家市级层面的行业协会,包括成都市电子商务企业协会、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以及部分区(市)县层面的电子商务协会,各个协会之间、市级与区级协会之间尚未形成统筹协作的机制,不仅容易造成各个协会在为会员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培训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分散与效率损失,而且还由于各协会入会门槛的问题,影响了大部分小微电商企业入会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协会在行业统计、监督管理、诚信环境建设、倡导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另外,据企业反映,目前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申报门槛较高,一些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扶持标准,而这类企业往往又是最迫切需要资金扶持的对象;就算达到扶持标准的,又可能因申报要提交大量材料、程序繁锁造成企业要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部分企业宁愿放弃申报。可见,当前制定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对中小型电商企业需求的关注有所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再是技术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尤其需要政府担当起引导与扶持、管理与监督的重任,及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实现电子商务突破式发展。
三、推进成都市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的几点建议
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快速弥补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短板为目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扶持、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全力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要积极扶持壮大品牌电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九正建材、新华文轩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支持拥有一定品牌影响的企业以自身现有业务为核心,吸纳不同环节的服务商加盟,形成品牌电商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承接市外、省外业务,或者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空间。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和行业性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转型。二是要扶持培育中小型电商。围绕农业、餐饮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特色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全市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积极培育发展代运营、网络推广、数据分析和售后等服务,提升网络市场的拓展能力。在技术、仓储、代运营等各领域分别选择一批优秀服务企业,推动其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及上游应用企业的业务衔接,在全市努力形成一批电商服务骨干企业。三是要推动全市小微网商抱团集聚发展。借鉴学习国内一些城市做法,与国内知名团购网站、阿里巴巴、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政府力量为分散化的、销售本地特色产品的大量网商搭建起共同营销的平台。
(二)提升专业园区发展质效
一是要创新园区服务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广锦江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承接专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提升电商服务专业化水平。针对量大面广的网商,优化仓储管理服务,积极向统一采购、配送、售后以及研发设计等服务发展,在营销渠道建设、仓储物流、在线金融、网销培训等领域为广大网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要提升专业园区(楼宇)的专业化指向。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网商、软件商、运营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园区或楼宇的集聚发展,建议电子商务市级主管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省、市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政务合作,共同促进园区、楼宇管理运营方与专业招商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联动招商的良性机制。建议根据企业入驻率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网商的办公和仓储用房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助等。三是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区项目建设。结合全市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布局,支持具有重大影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全市重点项目库,建议在项目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建设问题协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项目建设方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等。
(三)加快电商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逐步扩大协会成员范围与规模。鼓励协会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以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执照、质量和服务认证、商品信息、商标、商品条码等为条件,开展成都市诚信网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开展国内外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组建企业信用自律组织,提高电商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促进同行合作共赢,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营造诚信环境及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透明度。加强工商、税务、食药监、质监、银行等相关领域机构的协作,建立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拓宽对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根据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电子签约、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产品质量等主要环节的信用特征,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四)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结合市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建设现代化、集约型的物流配送基地,鼓励发展基于移动定位、物联网等技术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企业、连锁超市和社区服务组织建立社区终端共同配送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扶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企业授课,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训和入职培训,鼓励企业和相关人员参加行业协会和其它相关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交流和培训活动。整合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淘宝大学等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资源,形成“成都市电子商务专家资源库”,为本地电商提供便捷的专家咨询服务。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鼓励其持续开办“网商大讲堂”、“电子商务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三是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根据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监测体系。建议以全市各区(市)县为单位,开展电商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会同统计等部门,对各区(市)县内的电商企业数量、服务内容及经营情况等定期进行统计,及时全面反映全市电子商务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和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