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调研报告格式吗?报告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司领导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市教体局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政治学习、工作述职、演讲赛、专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尤其是开展思想大讨论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工作成绩优秀、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广大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但是,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几个学科教师缺编,造成物理、生物、政治、历史等薄弱学科,给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素质方面有三点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有的教师缺乏爱心责任心,对家长给了好处的孩子特别照顾,对其他不主动沟通与帮扶。
2.工作作风需改进,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情况,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杂念较重。
3.质量意识待增强。个别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二、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师德建设。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
其次,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
第三,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点学,学习党的精神,学习等知识,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联系实际学。要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与个人工作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构建和谐幼儿校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掀起学习讨论高潮。
2.培养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典型人物对众人有较一定的影响,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参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外出培训,坚持接受继续教育。
4.表彰模范教师,弘扬师德正气。对我校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教师,学校要进行表彰鼓励,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每位教师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围绕市教体局开展的“三查三评”活动,落实对教师的评价。一是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监测考评方案,以更有利于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材料和表格,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学生评议教师、领导班子成员评价教师和家长评议教师。从而确保对教师工作评价的科学、公平、公正。
6.争取上级支持,加强薄弱学科。
学校可通过正常渠道与教体局、人事科、教研室的领导进行沟通,反映学校实际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尽快解决学科教师缺编现象,解决薄弱学科建设中的师资问题,以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总之,为了认真贯彻市教体局 “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中去。我校要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为促进各单位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特制定本规范。
一、工作的范围
(一)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局长的安排,局班子成员、各县(市、区)交通局、局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均应承担重大课题、专项工作的调查研究。
(二)从工作需要出发,对全市交通系统一段时期内工作运行和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热点、难点,进行调查研究。
(三)全面了解和反映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为市政府领导和市局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报告,提出合理的对策或建议。
(四)及时检查和反馈市委、市政府和市局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对决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
二、工作的组织
(一)市局领导的政策调研工作由市局办公室统一组织,提出具体方案,报局办公会审定后按局领导分工下达课题,由有关科室和部门配合开展工作。系统各单位的政务调研工作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二)市局办公室主要承担各项重要政策、措施出台的调查研究,出台后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为领导政务调研提供依据;承办市委、市政府下达市交通局的重大课题、专题任务的调研;法规处主要负责在决策过程中向领导同志汇报各方面的意见和有关政策依据;其它各科室按其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和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三、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超前意识。政务调研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局领导关心的重点、制约交通发展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提出有见地、有深度的对策措施,做到建议于领导决策之前。
(二)要有的放矢。政务调研必须围绕市交通局的主要工作开展,尤其要把当前或近期中心工作作为调研重点,要拟定好调研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重点突出,措施落实。
(三)要实事求是。政务调研必须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要形式多样。各人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条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有条件的每人每年到基层调查研究不少于两个月;也可结合自身业务与各地各地部门开展联合专题调研,并注意结合日常工作多开展一些座谈、问询,尽可能了解和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全部情况。
(五)要任务落实。个人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后,可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局领导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推进普法进程,推动教育发展,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我校结合学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
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做出详细部署,校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学校法制建设工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学校法制工作中的在重要问题,确保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我校建立健全普法领导小组,并聘城关分局裴耀印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全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协作负责的普法工作网络。
我校在每年的教育工作计划中,始终把法制建设工作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严格实施普法工作,任务到位,措施落实。
二、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突出法制教育工作实效
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依法治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我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把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法制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认真做好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制订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有法制教育月、普法宣传周、“四五”普法宣传活动等,并能按计划落实普法宣传的工作措施,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及时进行普法宣传工作总结。
政治学习、法律学习制度化,是确保学校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我校普法领导小组经常和法制副校长一起研究、探讨相关的教育法律问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文件。
我们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钻研《教师法》,认真学习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为全面推进普法进程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普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开展“规范教师行为,塑造教师形象”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用教师模范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的教育。
通过晨会广播、集会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也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出好黑板报法制专刊,橱窗布置法制宣传图片,参观交通法规宣传展览,开展学生征文和演讲活动,组织“四五”普法教师答卷、学生考试等等,让全体师生学习法律、宣传法律,感受法律。
通过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律,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法律的社会宣传工作,与城关分局成立警校共建德育基地,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有关教育法律知识,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
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针对社会上不良观象和学生中存在的突出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班主任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法制教育与师德系列教育相结合。
集中法制教育与随机法制教育相结合。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主题教育月活动。重点学习《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利用黑板报、图片展览、征文比赛、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法规考试,使青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集中组织学习规章制度,监督检查,使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学生自治自理作用,定时、定岗进行检查、督促、评分、反馈,责令整改;发挥值班教师的督察、引导、教育功能,进行监督和纠正,维护校园良好的秩序。发挥政教处综合管理功能,负责全面检查,长抓不懈。通过层层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和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请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校法制教育讲座,以生动鲜活的事例感染、警醒、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定期组织给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展》,使学生时刻不忘安全。
抓好每年一次的学生军训,从严格训练中,学习军事知识、国防知识,养成了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法制教育与“问题学生”转化相结合。学期初摸底调查,将行为不规范、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作为法制教育重点,并建立跟踪教育对象档案,结合“导师制”帮教结对,以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学校法制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城关分局“警校共建”,聘关分局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座谈会,研究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管理青年学生的有效方法,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主渠道加强家校联系。
我校在全面推进法制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实施依法治教,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为了促进领导班子成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详实、可靠的依据,保障全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和干部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拓宽工作思路,解决问题矛盾。
二、调研内容
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工作内容展开:
1、本单位党的建设工作;
2、本单位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发展计划;
3、本单位决策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4、加强德育工作,转化后进生和学困生问题;
5、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6、本单位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7、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下达的调研工作任务;
8、促进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三、调研类型
1、工作调研。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经常到管理处室及生产教学一线和群众中调研,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具体问题,化解各类矛盾,推动工作进展。
2、命题调研。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拟定调 研选题,明确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
四、调研计划
校办公室负责在年初收集制定调研计划,确定调研选题,明确责任领导,经校党总支会或行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
五、调研课题的选题确定
1、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下达的调研课题;
2、校党总支会围绕单位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议定的调研选题;
3、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充分酝酿思考后拟定的选题;
4、召开全校调研工作会议,从各处室及年租收集调研价值较高的选题。
六、调研方式
1、走访调研。结合调研选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座谈调研。召开一定层次规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类人员的意见建议,启发思路,明确方向;
3、延伸调研。结合调研选题内容,到外地、外单位了解相关情况;
4、文字调研。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阅资料,做深度调研思考;
5、其他各种有利于了解情况、拓宽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七、调研要求
1、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基层处室及学年租开展工作调研次数原则上不得少于1次,每年命题调研选题原则上不得少于2个,命题调研次数视调研进展情况确定。
2、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调研计划,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命题调研,按期形成专题交党总支备案。专题调研报告要主题鲜明、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有事实、有分析、有观点、有对策、有创新、有深度、有前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八、工作考核
把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领导班子成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评范围。同时,对调研工作实行单项奖励,调研成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运用,或调研报告 获得上级表彰的,对领导班子成员给予奖励。
根据“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见行动”活动的要求,本人于近期,深入所联系帮扶的罗庄区黄山镇桃园村,走访慰问了部分群众尤其是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通过进村入户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家中存在的困难、生产生活中的需求等情况,并将便民联系卡送到他们手中,告诉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意见和诉求,可以随时联系,帮助协调解决。现将本次入村调研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罗庄区桃园村位于黄山镇,位于罗庄区城区东南方向40公里处,是罗庄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全村现有村民620人,180余户,耕地面积236亩。村委班子4人,党员20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目前,全村有97%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3%的家庭购臵了电脑。尤其是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第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组织实施了精整农田、道路通达工程、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实现了道路畅通,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在村民中广泛普及了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可见桃园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存在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桃园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投入严重不足。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根据调查走访的数据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遇到旱涝灾害的时候,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依然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三、村级社会事业建设滞后。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第四、村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当前,部分村干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但在村子李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桃园村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外出务工,向城镇发展,加之村干部工作忙且工资报酬相对较低,岗位吸引力不强,致使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选人难度加大,出现了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的局面。
一、金波村基本情况
金波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有95%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有线电话600多部,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0%的家庭购置了电脑。尤其是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很多盖新房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金波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金波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金波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金波村的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
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金波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为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医院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调研课题,自主题教育开始至10月10日带领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巡查、检修、访谈、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现就如何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更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基础规模的扩大、患者与职工需求的变化,对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场地的清扫、院内绿化及养护、供暖及设施维护、职工的餐饮、安全保卫、公用车辆的管理、氧气供应、日常物资采购和管理以及水电保障等事关广大职工和患者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依然受到固有思想和习惯的束缚,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意识中,不能做到主动去发现问题,开展服务,在面向临床、服务大局上缺乏进一步开拓的工作思路,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2、后勤保障队伍建设不足,业务技术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医院的发展扩大,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后勤保障队伍的不协调显露出很大的差距。职工队伍老龄化,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新形势发展要求等,这些因素束缚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重要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例如:全院现在只有1名电工,无法执行24小时值班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锅炉、水暖等管道维修维护人员趋于老龄化,技术保障人员严重匮乏等。
3、医院基础设备及应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隐患问题明显。
一是供暖问题隐患突出。因医院地处郊区无法接入市区大供暖,长期以来医院采取燃煤锅炉进行供暖,但医院现有燃煤锅炉老化,同时不满足环保要求;
二是电力设施负荷严重,电改不够彻底,部分电力线路老化,无法满足当前医院需求;
三是供水系统年久老化不完善,饮用水供应不稳定。存在水体浑浊、水压不足等问题。对在医院运营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
4、后勤保障运行成本投入不足,控管办法较为单一。后勤管理是保障医院业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就医条件,保障医务人员在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因医院资金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就医期间的需求。同时在资金投入上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提升后勤保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用必要的钱尽量多办实事、急事,需进一步探索。
5、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力须进一步增强。部分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医院的后勤工作局限于医院日常水、电、暖的维护,物资发放以及设施环境的管理等。认为常规性管理关系不大,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技能,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事实上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简捷高效。
三、影响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主要是干部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足等。
2、外在因素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传染性医院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需求以及后勤人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约束性。
四、对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位职工潜能,自觉培养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及服务技能。制定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制度,特别涉及物资、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院内成本核算执行,保证工作效能最大化。
2、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部门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员,规范岗位职责要求。尤其对目前不可替代性工作岗位,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培养。加强内部各岗位工作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尝试一人多岗,以应对处理不确定的应急情况。当然,对于职工队伍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医院有院党委关注,对于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第三方派遣、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3、医院应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到,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医院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比如,设备设施、餐饮服务,就医环境问题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后勤保障服务的人性化。通过改善干部职工与患者的工作、生活级就医条件,为广大医患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增大家的归属感、幸福感,使大家时时处在一个被关心、被服务的和谐环境中,让大家真正的将医院当成家。
4、用信息化建设优化后勤管理。在基础设施改善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数据库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后勤业务为核心、标准体系为基石,通过将物资保障、餐饮服务、安保消防、交通保障、设施维护、员工服务等后勤业务统一纳入信息化系统中,通过与标准业务流程的融合,实现后勤业务信息在线过程管理与纵向一体化管控,加强后勤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后勤一站式服务信息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整合资源,做实后勤管理与服务。
只要把服务临床一线和满足广大职工正当的需求,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的最终目标,在后勤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保障内容上不断求全、服务对象上不断求广、服务质量上不断求高,才能营造出环境清新宜人、服务周到满意的和谐氛围,才能为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当前,对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问题议论较多。最近,我就这一问题做了些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既有一些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也有一些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干部思想认识不高、能力素质不强、问责力度不够、基层干部提拔晋升存在“天花板”现象等。现在之所以议论的多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干部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是随着反“四风”、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这一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行政审批、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
行政审批方面:
大家普遍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总体上作风有所转变,确实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办事仍然难,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去更难了。在一家企业调研时,负责人抱怨现在审批时间仍然较长,虽然有政务大厅,但还得挨个部门跑,有时一件事要跑七八个部门,有的部门要盖十几个章。有个企业听说我们调研,专门准备材料,反映有关部门对运送风力发电机设备等事项审批速度慢,护送费收取不合理。有的企业反映,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对需要提交什么材料不一次性告知,导致企业反复跑腿。有的企业反映,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现在一些干部怕担责、不敢办,层层请示汇报,坐等上级指示。还有的企业虽然话没说透,但听话听音,从中还是可以感觉到对现在的行政审批有怨言。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在于:一是办事的制度、程序更严格更规范了,过去很多环节能绕就绕过去了、手续能省就省了,现在该走的程序必须走、该办的手续必须办,无疑增加了办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二是有的干部觉得管得严、风险大,干得不好要被问责处理,于是要么循规蹈矩,不敢创新、不敢突破,要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三是过去有的干部办事时得了“好处”就办得快,规定七八天应办完的事三四天就能办好,现在管得严了,办事就没动力,往往是按部就班、拖到最后。四是个别干部本来就“不干净”,心里有鬼,怕被举报,不敢担当。
招商引资方面:
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各级对招商工作都很重视、抓得很紧,但确实越来越难干了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这既有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新增投资动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也与一些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关。客观条件不好是事实,但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结果差异很大。比如__市在“转作风、抓发展”活动中,针对上半年招商引资降幅较大的实际,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6个招商团队,每名领导都明确任务、明确方向,主动到__、__等地上门对接,有的市领导平时正常干工作,周末外出招商,取得了积极效果;如果不主动努力,一味怨天尤人或坐等机遇,势必会雪上加霜,比如有的县1-7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且仍未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家觉得,当前影响干部外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是现在一些企业已过了粗放增长阶段,投资时不只看资源,还要看环境;地方招商的门槛也高了,不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有挑有选,要符合本地整体产业布局。二是过去有的地方只要是能招来商、引来资,什么条件都敢开、什么优惠都敢给,现在各方面管得严了,不敢轻易许诺了。三是觉得“八项规定”抓得太紧,招客商跑项目时请吃送礼管得严了,工作不好开展。四是随着“三公”经费不断压缩,外出招商时交通、住宿、伙食标准比过去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了。五是一些干部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别人说成“傍大款”,影响不好,给自己惹麻烦。
争取项目资金方面:
有些干部反映,现在争取项目资金时不得不“跑”,但又很难“跑”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得不“跑”的原因是,一些上级部门在分配项目资金时,不是看实际情况、客观需要,而是看谁“跑”得多“跑”得勤,逼得下面多“跑”勤“跑”。很难“跑”的原因是,过去在“跑”的过程中觉得请吃顿饭、送点特产都是正常现象,容易拉近感情,现在都不合规了,而且八项规定出台后,也请不出来、送不出去,还得顶着压力、硬着头皮继续“跑”,左右为难。还有一些地方只注重争取、不注重使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县上级拨付的资金已经到位,但前期准备工作仍未做好,导致钱趴在账上花不出去。
对以上现象,要深入分析,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变化。比如,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一些干部过去习惯被围着、捧着,现在低调了许多,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服务态度也好多了;程序意识有所增强,过去一些地方工作时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程序,常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在都得按规定程序办,速度可能没以前快,但风险降低了、质量提升了;纪律意识有所增强,过去有的干部把敢踩红线、打擦边球,甚至顶风违纪当成有魄力、敢担当,现在对权力和法纪多了一些敬畏,不敢为所欲为了。对这些变化,不能认为是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而应正面评价,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确实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消极现象,但这不是反“四风”、反腐败造成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干部把违规视为敢担当,认为只要是为了发展,怎么干都不会错;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早做、做不好,到了适宜季节“硬上弓”;有的是因为不习惯,不适应当前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企业把认真审核把关视为故意找茬刁难,一些干部把从严管理当做束缚了手脚,整日感叹“官不聊生”;有的是因为怕犯错,面对反“四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是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积极有为,而是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道,消极被动适应;有的是因为找托辞,一些干部本身就不愿干不会干,就以执行制度为借口,以严格程序为幌子,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我们认为,强力抓作风、铁腕反腐败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巩固支持积极变化,坚决纠正消极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要持之以恒狠抓作风。
现在出现的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实际上是部分干部面对“新常态”搞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一是深入分析思想原因,解决认识上的偏差以至错误,明确敢担当就是不怕困难,遇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积极解决;明确规定的办理时限是最低要求,实际工作中应力求提前,并将提前了多少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指标。二是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列出具体表现,逐条制定措施,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和第二批活动整改落实的重点,促使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
二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
一是自治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各种收费改革,要尽可能多取消、少下放。二是对项目资金分配中“跑”的问题,要改革分配方式,该给谁的就给谁,而不是多“跑”多得。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最好不要提前下达指标、分配任务,而是明确扶持什么、扶持标准,谁干了就扶持谁,干多少扶持多少,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干事上,而不是到区、市、县“跑”上。三是对有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如高龄津贴发放可从公安、人社等部门获取信息后自动甄别确定,办理婚姻登记所需证明可通过部门间联网获取信息,企业一些审批事项也可在网上受理等,让信息多跑路,努力减少以至不让法人、自然人因行政审批而跑腿。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应列出服务、民生事项清单,依托信息化手段再造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办事。
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特殊技能,与被领导者的感情等原因而获得的影响力,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往往大于“权力性影响力”。注重用非权力性因素去影响人,能产生“不令则行”的效果,使工作效率倍增。基层国税领导,整天和下属直接相处,其非权力性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已被众多基层领导的工作实践所证明。所以,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每个基层国税领导必须注重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
相对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是渐进性。非权力性影响力不象权力性影响力,其源头是权力,一旦赋予某人的权力,影响则很快产生,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渐进的,是靠一点点积累、渐渐形成的。
二是自愿性。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命令等行政措施,具有直接、明显的特点,而非权力性影响力首先是通过自身优良素质感化和影响受影响者,使他们在心理上心悦诚服的认同,感情上接受,进而产生自觉自愿地行动。
三是主动性。权力性影响力带有强制性,受影响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有被动服从的消极反应,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发生作用反映为受影响者对施予者的崇敬和佩服,进而产生言行上的主动性。
四是持久性。权力性影响力可以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消失而很快消失,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即使权力、地位消失了,但“威望”影响仍在,不会因权力的消失而消失。
由此可见,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力,而且基层领导的职权是一定的,不能无限增大,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可以通过基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和各方面的素质而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权力性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基层领导的整个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权力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
国税系统基层领导者要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真正建立起较高的非权力影响力,笔者认为要从“德、能、情、行、廉”五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以德立威。作为基层领导者要富有理想,乐于追求,给人以坚定感,即“德”能生威。要带领一个单位向前看,向远看,奔向大目标。当一名基层好领导,对理想坚定不移,对事业忠贞不渝,这才是最起码、最基本、最首要的品质。有了这一点部属才愿跟你走,听你的话,跟你干。另外,基层领导还要用正确的思想去灌输、教育部属,切不能会上讲正理,会下讲歪理,对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更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地申明观点,坚持真理,扶正祛邪。如果有丝毫的动摇和犹豫,就会损坏领导的形象。
二是要以能育威。领导者勤学博览,足智多谋,给人以信任感,即“才”能生威。俗话说:“无才则无能,无能则无主,无主则无威”。“才能就是威信”。领导获取非权力影响力,就必须善于学习。不但要学习基层理论知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历史、时事政治等等,还要学习业务知识,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等等,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方法。另外,还要学习一些辅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如人才学、审美学、心理学等等。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做到足智多谋,使人心悦诚服。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的广泛性,不但要争当本行业的专家,还要做部属业余生活的内行,琴棋书画都要学。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的超前性。当前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基层领导者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要比部属先学一步,早知道一些。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比部属站得高、看得远,业务研究得深,从而使部属信服。
三是要以情固威。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来至于关心部署,支持同事,给人以亲和感,即“情”能生威。一名好的基层领导,要时刻把部属、同事的喜怒哀乐挂在心上,要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朋友之谊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领导者是我事业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知音,生活上的助手。因此,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情深意笃地与他人相处,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实际困难,给部属以温暖和关怀,对同事以谅解和支持,才能从他人那得到敬仰和信赖。
四是以行树威。领导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给人以楷模感,即“行”能生威。同志说过:以身作则,这个问题很重要。领导干部不做好样子,就带不出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强调以身作则这个问题很重要”,“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不是以身作则”。领导干部获取非权力影响力,就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不仅要靠教育,靠讲道理来说服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感染人、影响人。因此,带头的本身,就是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一种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是无声的命令,因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当基层领导的,敢在工作面前叫“跟我来”,纪律面前敢讲“跟我学”,个人问题面前敢说“跟我比”,困难面前敢喊“跟我上”,那么他就一定会有威信。
4月13日上午,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带领经理层领导及有关部室负责人莅临我矿进行调研,在汇报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结合我矿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九点要求”;总经理针对我矿生产经营现状,提出了“三差”:市场意识差、成本意识差、质量意识差。针对董事长、总经理的讲话与要求,4月14日,我矿召开了全矿中层干部会议,主要针对董事长的“九点要求”、总经理提出的“三差”,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查、摆、整”活动,主要查不足、找差距、摆问题、找对策、整作风、强管理、增效益、促发展。我具体分管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下面我结合铁生沟矿接收四年来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身分管工作的现状、问题、打算,以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工作。
一、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现状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矿井的基础性工作,安全牵系着全矿职工的生命安全、生活的幸福;质量标准化关系着改善井下生产环境和井上生活环境,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接收四年来,我矿一直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头戏”,矿井的第一重要工作。铁生沟矿自12月接收经营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到集团公司的轨道,实现了从不重视到重视,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和行动上转变,从而促进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正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整体规划、总体思路开展工作,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矿井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矿井科学安全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不能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严,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不认真履行职责,早上晚下,工作主动性不强,推推动动,自觉性差,工作效率低;个别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个别班组长为赶任务、抢时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把人身安全、工程质量抛到九霄云外,意识上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按章操作意识差,存在违章作业现象。个别职工及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按照“三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存在有“按照规定操作就无法正常生产”的想法,作业过程中图省事、盲目、急噪作业,造成作业现场违章作业,造成人身伤害,导致事故的发生。
3、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不够,标准化标准不清。有的职工对某项操作根本不知道如何按章操作,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职工应知应会、安全口诀不会背,平时安全知识学习不够,区队安全教育学习走过场、图形式,得过且过。
(二)标准化工作压力大,工作被动,没有把标准化工作放在基础性工作的位置。
从接收四年来,我矿从标准化工作开展不正常到纳入日常管理,可以说向前迈了一大步,促使在、,我矿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阶梯式进步,井下电缆规范吊挂、轨道硬化、水沟的整理工作都逐步进行,也推出了中央变电所等一批精品工程项目,使矿井井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日常管理中也突出了一些矛盾:
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目前,矿没有质量标准化办公室,没有专职质量验收员,验收时只是由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参加验收,专业性不强,造成验收打分时不专业、不认真等现象,日常管理跟不上,使标准化验收走了过场,用打分促进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力度不够,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我矿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
2、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深不细,存在满足现状意识。我矿从纵向比较取得了成绩,但是横向比较却相差很远;井下大的方面,比如设备上架、电缆吊挂等都进行了整理,但是文明卫生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如工作场所煤尘厚、杂物多等现象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井下大巷、轨道上山等地点进行了标准化整理改造,但是没有延伸到工作面的两巷,工作面的上下巷高度、断面、卫生仍然存在差距,远远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
3、标准化工作与生产任务之间矛盾不能妥善处理。个别区队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口号多、行动少,干的没有说的多,特别在隐患处理方面,有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推,不能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总认为工作面缺一根腿、少一根梁不妨碍出煤,早点晚会处理都无关紧要。
4、精品意识差,个别单位在干一项工程时,私自降低标准,没有出精品的意识,有的造成翻工,推倒重来,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今后打算针对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管理,提高规章的威严,增强制度严肃性。
首先,转变领导的工作作风,从领导抓起,杜绝违章指挥现象,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严肃进行处理,不讲情面,时时处处规范干部的言行,下井班数达不到班数的按照规定进行处罚,该扣的扣,该罚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其次,要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必须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不安全绝对不能生产,安全没有把握不能生产,隐患不彻底排除不能生产,正确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再次,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自身保护意识,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确保在作业过程中自身安全得到保证。
2、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
一是在矿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同时,各区队要充分发挥每周的三次学习培训机会,切实使职工学到应该学的知识,学会必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
二是在必要时可到工作现场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手把手的教,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职工知道该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保证安全。
三是学习标准化标准,知道如何做,才能做到标准化,使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人人争做标准化人。
3、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全面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向前发展。
(1)克服自满情绪,认识到矿井存在的差距,把差距作为我们标准化工作的动力,迎头赶上,克服畏难思想,从大处着眼,从矿井的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把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矿井的基础工作抓好抓牢,推动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
(2)提高标准,树立精品意识。把标准化工作标准渗透到日常检查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要求,把精品工程作为推动标准化工作向前发展的“助力器”,切实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拔高我矿标准化的档次,努力缩小与其他矿井之间的差距。
(3)加大奖罚力度,提高标准化工作主动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奖罚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严格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执行落实,确保年度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