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导游词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哦。谢谢你的支持。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参观函谷关,我是导游小�。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而且也是道家始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此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所以我们今天的参观也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第二部分是函谷关。
现在我们看到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它是由我国前任(第六任)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题写的,非常权威的界定了函谷关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首先我们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景区。
各位游客,请看前面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似凤非凤,似鹤非鹤的鸟雀,其为朱雀,它是中国道教四种护卫神之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灵,它们来源于古人对自然崇拜中的星辰崇拜,本属于28座星宿,到了战国以后,逐渐根据其形状和方位的不同划分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这个意思.朱雀迎门有开门吉祥之意,在此先预祝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鼎盛于秦汉,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前491年,曾任东周守藏史的老子因看到周王朝日渐衰落,无力再作学问,便辞官西隐,途经函谷关,被当时关令尹喜拜留在关内太初宫,写下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从而开创了中国独有的一脉道家文化,奠定了中国道教文化基础,知道《道德经》的人不在少数,了解《道德经》的人就为数不多了,《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哲学著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道?的概念,
它运用到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上。主殿的地基也是唐代遗留的,除此之外,还有明代嘉靖年间遗留下来的木架结构工艺,和清代光绪年间修复的梁记。殿内主要供奉了三尊神像,正面是道家鼻祖老子著经的坐像,左边是书童徐甲,右边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就是他当年望紫气,迎老子入关的。现在我们着重了解一下老子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聃,号伯阳,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河南鹿邑县人,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图书馆馆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写的就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全文,为元代版本,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篇论德,故称《道德经》,共81章,5380多。这部道家学派的开山巨著言简意赅,包罗万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的发行量在全球仅次于《圣经》,位居第二,老子被国人尊称为‚哲圣?。
说起老子著经,我们就来参观一下老子当年著经的书桌—灵石。灵石的外观十分平整,并被八条白石英线分割为九层,‚九?是道教中最为吉祥的一个数,有‚九九归真?之说,今天我们到此可以摸摸这块儿灵石,一来可以平平安安,健康长寿;二来可以好运连连,步步高升!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函谷碑林。这里收集了灵宝境内发现的珍贵古碑刻和一些书法碑刻。碑林里有三块比较重要的碑刻墓志。这一块是唐代杨仲昌的墓志,同时同地出土的还有杨仲嗣、魏国夫人、莒国夫人等杨氏家族的墓志,是研究贵妃杨玉环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一块是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墓志,证明了任兵部尚书的许进(父)、工部尚书许诰、吏部尚书许赞、兵中吏部尚书的许论父子4人是灵宝梁村人。这一块是明代嘉靖乙卯年间的《重修关王庙碑》,记载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地带罕见的一次大地震,同时,它也是灵宝当地的特产---黄金矿石碑.灵宝的黄金年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并在XX年底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城?。其余的书法碑刻都是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为函谷关留下的墨宝,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各位游客,沿着这123级台阶拾级而上,上面就是‚鸡鸣台?了。它是‚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典故‚鸡鸣?的发生地,‚鸡鸣台?又名‚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以齐国孟尝君为秦相,后有人进言‘孟尝君乃齐国人,必先齐而后秦,秦国危矣’,于是,秦昭襄王欲将孟尝君囚而杀之。孟尝君闻之,托人求救于秦昭襄王宠妃燕姬,燕姬要以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大衣来交换出关文书,可是,这件狐白裘入秦时已经献与秦昭襄王了。孟尝君手下三千门客中,有一位门客能为狗盗之术,半夜时分,入秦宫盗出狐白裘,遂换到出关文书。孟尝君得到出关文书,更封传,改名姓以出关。等到达函谷关时,又是半夜时分,以秦国关规:日落闭关,鸡鸣开关。情急之下,孟尝君手下另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学了几声鸡叫,学得是惟妙惟肖,一时间关内外群鸡齐鸣,守关人听得鸡叫打开关门,就这样放他们出关了。等到秦昭襄王派人追至函谷关时,孟尝君已经逃走多时了。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唐代诗人胡曾曾有诗曰:‚寂寞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关,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仙丹阁。仙丹阁又名‚仙人居?,是传说中老子散丹救民的地方。到这里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门口这副对联,该联据说是老子自创的会意,由十四个冷僻组成,它概括了道家养生修炼的基本内容,上联是: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为:正道行修益寿丹。大意是:道家认为养生要注重心命双修,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保健和调节。殿中供奉的就是老子的塑像了。相传,当年老子在函谷关著经之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所骑的青牛也卧地不起,吐出牛黄,老子就用牛黄和一些草药炼成丹药,给百姓治病。在灵宝当地还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年的正月份,家家户户都会用黄纸剪一头黄牛,上面还写着‚正月二十三,老君炼仙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四句话,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人健康平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函谷关大道院,这里主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正中间为主体部分,共有主像13尊。最前方的是王灵官,济生济死,驱邪降魔,镇守山门。正中一排是我佛、道、儒三家文化的创始人:中间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右侧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左侧是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佛道儒三家思想都有各自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斗争,互相渗透,又互相
融合,使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主杆,佛家思想为枝叶的‚三教合一?的局面。后方三位是‚无极浑元三圣大天尊?,中间为盘古公,两边是他的一对儿女:瑶池金母和东方木公,他们分别掌管天上的男女各仙,世人得道,都先要拜一拜这两位。
东侧的三位依次是:南极仙翁,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寿星;玉皇大帝,他为众神之首,掌管天庭事务;诸葛亮在道教中则被奉为智慧之神。
西侧三位依次是:北极紫微大帝,他协助玉帝掌管日月星辰,天经地纬和四时气候;地母,即大地女神,因为大地生养万物,故称为大地母亲;丘长春,又名丘处机,金代道士,他是全真派教祖王重阳最得意的弟子,他曾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
西侧的八位是我们常说的财神赵公明元帅、妈祖、仓颉等;东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八仙,八仙大多是唐代末期人氏,他们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已被百姓所接受,成为了神仙团体,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芸芸众生的希望。
各位游客,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天下第一关?。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的得名,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函关古道‚车不双轨,马不并鞍?,‚一夫当关,万夫莫克?,曾有‚一泥丸可堵塞之?的说法。《辞海》记载,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为秦汉建筑,双门双楼三层悬山顶四阿式,这样的风格在国内非常罕见。因两主楼顶端各饰一只丹凤鸟,俗称丹凤楼。它东临弘农涧河,西接衡岭高塬,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是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交通之咽喉。函谷关因战争而建,又因战争而毁,原关楼已被西楚霸王项羽烧毁,后来屡建屡毁。这座关为先秦函谷关,另外还有两处:一处在河南省的新安县,是汉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XX年,楼船将军杨仆(宜阳人)耻为关外人,上奏武帝,尽捐家资将函谷关东移了300里,后人叫新函谷关,又叫汉函谷关;另一处在此关北5公里处,是东汉未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西
征张鲁、马超时,为转运兵马粮草而沿河修建,故叫魏函谷关,关楼上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天下为公?四,1960年,三门峡水库拦洪时被淹没。
各位游客,此关楼虽为后建,但目前仍保留有两处战国时期的遗址。这座箭库遗址是当时守城兵士的武器库,距今已两千多年。它为竖井式,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三十枚为一束。1986年发现后,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并加以保护。古城墙遗址是1987年发现并加以保护下来的。城墙为夯土结构,分别由平、圆、竖等多种夯打方法夯筑而成。据勘测,东城墙长1500多米,南城墙长200多米,西城墙长1300米,北面的500米面临深沟,巍巍城墙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函谷关设关至今3000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次战役。有不少大战,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里简要介绍四大战役:
一、五国败师: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函谷关自古就是秦国的东大门,想要守住西安,就要先扼守函谷关.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展开血战,迫使五国合纵军队大败而归。后来多次的合纵攻秦都是以‚至函谷,皆败走?而告终的。
二、黥布破关:公元前2XX年,项羽率军40万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定关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中地区就是指函谷关以西),并派兵扼守函谷关。项羽大怒,命令大将黥布强行攻关,烧毁关楼,进军陕西新丰,便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
三、西原大战: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均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玄宗李隆基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了守关拒敌的计划,轻率地开关迎敌,两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叛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锐骑兵自南迂回出击,唐军大败,20万人马只有八千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
四、关前抗日: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大举西犯,我军据守函谷关衡岭一线,与日寇展开激战,毙伤包括敌伪队长、团长共XX余名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战例:如周武王的‚出谷会师?、秦国的‚割城求和?、李自成的‚二出函谷?、辛亥革命的‚张钫出关?以及1947年的‚奔袭函谷关、解放灵宝城?等。
函关古道是古代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新安县的崤山以西,直至陕西潼关之间蜿蜒480华里的古道。函谷关以西至潼关120华里古称桃林塞,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描述为‚沿途崇山峻岭,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函关古道是指函谷关东城门向西直至稠桑,全长15华里。《元和郡县志》对函谷关古道的记载是:‚绝岸壁立,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并道路狭窄,幽深漫长,可谓‚车不方轨,马不并銮?。这里古代有‚闯关?的规矩,就是过关的队伍,先要有人在前面喊叫,让前方行人停住,等队伍过完后,他们才可通过,否则在谷中无法回避。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茂密的柏林蔽日,但通过依稀可辨的路土层,险峻陡立的夹壁,似乎还可联想到浩浩荡荡的队伍过关的情景,也可联想到过关队伍由此通过时,两边伏兵突然跃起,居高临下,血战函谷的悲壮场面。因此也可以说这短短的15华里函谷关古道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也是研究世界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函谷关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紫气迎君来,祥云伴君归?,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带来更多知识和欢乐,祝各位一路平安!谢谢。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到火烧屿来,我是这里的讲解员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在这里先祝大家玩得愉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火烧屿的路线图,火烧屿是我国对无人居住的海岛成功开发的首例,大家看到整个火烧屿南北走向,呈“m”形,很象英文母“m”,又象是一只远古时代的神鸟,面积为0.27平方公里,相当于鼓浪屿的六分之一。主要分两部份,青少年科技馆和火烧屿生态乐园。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生态乐园下面我们就随地面的鱼儿开始今天的行程吧。
这里是广场可以看入口大门,大家看大门象不象一把巨大的变形扇子,请看地面有几幅彩色的拼图,有原始时代的钻木取火,有古埃及的金塔,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最后一幅图是火箭正飞上天,一共有六幅图这些图画正是从某一侧面、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揭示了人类如何在科技的推动下从落后走向文明的。现在让我们继续往前走,瞧地上许多的水道,这些其实是五条轨道,这五条轨道代表五大行星,其中这条椭圆形的轨道即代表哈雷慧星的轨道,中心位置就是独具匠心的星座喷泉,有兴趣的话我们等一下在来找一找自己的星座。我们继续往前走在前面的那个石碑,这是苏颂纪念碑,苏颂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如果您有兴趣想了解更多,您可以参观完以后在慢慢在欣赏石碑上的文。
在我们面前草木茂盛,绿树成荫的地方就是火烧屿生态乐园,生态乐园里有两条路,一条是主园路,另一条是“环岛路”,火烧屿岛内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更素有“天然地学博物馆”和“神秘的自然博物馆”之称。火烧屿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其一是,相传在明朝的时候,岛上居住着海盗,并利用海岛特殊的地形地貌抢劫过往的船只,厦门官府派兵来围剿,结果扑了个空早已逃跑,于是官兵放火烧毁岛上海盗的窝点,烧了三天三夜,连同岛上的树木烧个精光故而得名;其二,相传在两亿多年前侏罗纪时代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由于岛上大部分是“火烧石”,石头颜色呈暗红色,因而得名。
大家请随我来,在我的右手边是烧烤营,绕过碧竹苑,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鹭栖湖,这海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洲的美景让人赞叹不已,这里更是白鹭的天堂,偶尔还有三五成群的白鹭在湖面盘旋,或聚集在岸边涉水觅食。白鹭高雅圣洁,白鹭飞翔时的动作从容不迫,十分优美,在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飞翔时的气势不凡,白鹭是我们厦门市的市鸟。传说中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树还和白鹭有关呢,是这样子的: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岛上住着一群勤劳的人民,其中有一个书生名叫万石,他弹得一手的好琴,有一天他正弹琴一群白鹭从上空飞过,领头的白鹭在上空停了很久被他的琴声所吸引,便化身为一村姑来见他,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于是便在村民的欢庆中结为了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没有想到可恶的鳄鱼精对白鹭女神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一听到她和一个平民结婚也不嫁给它,于是就开始兴风作浪,使得整个村庄不得安宁,白鹭女神身上有一件七彩羽翎,据说这件羽翎能够镇住妖魔鬼怪,但是这件羽翎是长在她的身上如果要拿到这件宝贝必须要把白鹭女神身上的整层皮撕下来,但是她为了救百姓忍痛撕下这件对她来说是何等重要的宝物,于是鲜血流到了地上把三角梅和凤的花给染红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角梅有各色的花儿,凤凰树开的花儿是像血的鲜红。
听完故事看在我们左边亲亲动物园,在这里大家可以和动物进行无边界的交流。沿着主园路一直往前走,在两边的小山坡上就有各色的三角梅。前面这个湖叫金蛇湖,每当夜色降临,在这个美丽的湖中,就会上演国内罕见、省内唯一的水幕电影。水幕电影是用水做屏幕,高有8米,宽有11米,湖中扇形的屏幕与大自然夜空融为一体,影片中的人物仿佛自天而降,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和梦幻的感觉。那画中烈火燃烧的场面就像湖面上燃起熊熊大火,给人以水相融的奇特视觉。
绕过金蛇湖畔,这里就是休闲的好去处------木屋山庄。沿着这边的石阶就是通往海边,前面就是中华白海豚观测台,这里是中华白海豚活动相对集中的海域,也是观测中华海豚的最佳方位。走过木屋山庄,看过中华白海豚观测台,沿着主园路再往前走,到达的地方就是被称为“天然地学博物馆”的缤纷峡谷,请大家随阶而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石头实际上是两亿年前侏罗纪时期遗留下来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火烧屿地层沉积之后,发生构造运动并产生褶皱和断裂,在缤纷峡谷里留下丰富的形迹,在两边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石头,想必大家应该清楚火烧屿的由来了吧。大家好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下,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火烧屿的至高点,传说以前这里住着一个神仙,每天他都会在这里练剑,于是在他鬼斧神功的雕刻下,造就火烧屿岛上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当然这只是传说。在这里我们可以俯瞰整个火烧屿,海沧大桥就在我们的前面,海沧大桥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火烧屿和位于东渡的海沧大桥东岸游览区在 XX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两个锚碇一边是科技馆、一边是桥梁博物馆是厦门市的两个科普教育基地,因此火烧屿旅游就以“健康、安全、生态、休闲”为旅游宗旨。
好我们继续吧,现在我们下山去逛一逛火烧屿的环岛路吧,在那里还有许多奇特造形的石头呢,其实火烧屿还有一个名呢------蛇屿,大家就不知道了吧,这个海岛以前堪称蛇的乐园,大大小小的草蛇、水蛇、花蛇之类,在海边、草丛中、树杆上,随处可见。不知不觉我们已出来大门口,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云南丽江古城。今天,我非常荣幸能陪伴你们一起参观。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号称“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我们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的丽江古城。
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x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x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小x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紧接着右边是写有江泽民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宾看到得着一块。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