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心得体会(精选19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xx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会议强调,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规定,每年年底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定期督促检查,每年年底通报执行情况,并向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汇报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执行本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各地区各部门会议活动等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要分清楚联系的对象,是群众,不是其他
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清楚联系对象。现在,通讯发达了,联系的人多了。许多党员干部的联系对象,是权贵、是富款,而不是人民群众。他们经常联系上级领导,联系有用同乡,联系富贵大款,联系腾达同学,联系所有有用的人,就是不联系或少联系群众。在他们的思想中,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是一个“政治奋斗者”;不再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而是一个“政治个体户”。
为了促使党员干部接地气,我们壶关县将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一是“双包双联”制度,就是党员领导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包发展,包稳定。把全县390个村分包到全县各党政单位名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带队进村入住,完成增收致富任务。单位联村、单位干部联户,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1户。针对不同的联系对象,下达不同的包扶任务。低收入的,完成增收任务;失学的,帮助筹集学费,完成义务教育;有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帮助劳动力就业;有特长、愿意创业的,帮助筹集启动资金,打开销售市场;愿意学技术的,联系部门进行培训;是种养殖大户的,提供技术支持;是大学生村官的,帮助提供信息,开办创业园区。不管什么单位,也不管什么任务,规定完不成者,不得撤出村。二是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就是每一名县乡领导干部都包一个较差支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还包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一个工作联系点。负责协调处理联系点的大事、要事、难事。为了使这两项制度落到实处,县委还采取了“无会月”、“每月公示”、“不打招呼督查”、“情况通报”等措施,促使包村党员干部经常联系人民群众,经常解决联系点困难,保证了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是真功,不是花架
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但是,这一本领,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中“失传”。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是最看重一个党员干部行为的。联系群众,是真联系,还是喊口号,群众心目中一清二楚。所以,党员干部要出于真心联系群众。
一要树立群众为本的观念。在群众工作中,“以谁为本”,决定了工作成效。以村干部为本,工作就会联系村干部,下乡只找村干部,政策传达给村干部,工作布置给村干部,要求提给村干部,再由村干部传达给群众。这种工作方法,群众不买账,人为增加了阻力。以村中大家族为本,工作就会只联系这些大家族。大家族,一般人多势力大,虽然能使群众屈服一时,但不会屈服一世。以大家族为联系对象,群众往往会把这些党员干部划分到对立面去。你说得再好、再动心,群众也认为你是为大家族谋利,不会和你一心。只有以普通群众为本,帮他们说话,为他们谋利,替他们撑腰,他们才会和你一心,才会听你的,跟你走。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要解决“愿不愿”联系群众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形势、迫于任务不得不“联系”群众。形势一旦改变,任务一旦完成,立刻“班师回营”,远离群众。这种“被动联系”,是不能做好群众工作的,自然更谈不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发自内心愿意联系群众。联系群众,就是为群众解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下种了,群众是不是买了假种子?秋收了,应该去部分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去帮忙。下雨了,群众家中漏不漏雨?冬天了,一家一吨煤分到位了没有?开学了,失学的孩子学费筹集齐了没有?两家有矛盾了,调解了没有?“五保户”生病了,谁去照看他?留守的儿童谁来照顾、教育?打工欠资了,谁来给他们要回?路坏了,谁来修?水不通了,谁来接?有矛盾了,谁来调?把这些小事难事、烦事杂事解决好了,群众才会认可你。
要解决“会不会”联系群众的问题。联系就是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有的大学生村官才进村时,群众不认可,就是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让你写个起诉状,不会;让你预测什么农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不懂;让你提供个好的致富项目,没有;让你解释一下党的有关政策,不清。这样的联系,联系不联系一个样。联系群众,就是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能提供什么。群众需要致富信息,能够结合村情实际和市场前景提供;农产品销售有困难,党员干部能够帮助销售;群众外出打工,能够根据群众技能状况,提供相关信息;群众需要法律援助,能够帮忙提供专业帮助。
党员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不要忙于联系群众。善于联系群众,就是超前谋划,什么时候为群众办什么事,在群众提出前,就能够想到、提供服务。忙于联系群众,就是出了事,去救火。表面看来,也是为群众,但往往是应付。群众心里想什么,不知道;需要什么,不清楚;盼望什么,不明白。善于联系群众,事半功倍;忙于联众群众,事倍功半。善于联系群众,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着眼人民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人民群众赞成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
三、要弄清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富,不是添乱
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助群众找到富裕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所有群众都富裕。但是,由于文化不同、技能不同、本领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群众富裕的难度也就不同。有的难度大,有的难度小。有的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富裕,有的就需要外力推动才能富。党员干部尤其要注意联系那些富裕有困难的群众。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也要根据党员干部实际情况相应联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乱搭配。要文化程度高的联系文化程度低的,政策精通的去培训,擅长演讲的去宣传,组织能力强的攻克大项目,有特长的传授技能,从事法律工作的为群众普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直接联系群众。对于群众来说,就是文化低的补文化,没有技能的学技能,年龄大的、离不开家的开小店,有年龄优势、创劲大的去经商,擅长种植的搞大棚,擅长养殖的搞特种养殖,擅长公关的成立中介,擅长营销的搞物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共同富裕的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双包双联”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最大的农户,乡科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较大的农户,一般党员干部包联富裕难度较小的农户,用这种方法促进共同富裕。
四、要强化联系群众的途径,是直接,不是间接
老百姓常说,干部文化程度高了,嫌我们程度低了;坐的车好了,嫌我们脏了;通讯手段现代了,见我们少了。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说,农村情况我很了解,不需要再深入农村、联系群众了。只要在网上查一查,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够搞出“高端设计”。这种把群众工作简单化的倾向必须克服。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法子,去解决所有问题。直接联系群众,能够改变目前“领导对领导、干部对干部、机关对支委、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工作方式,加快形成领导对群众、干部对群众、机关对群众、文件对群众、会议对群众的工作方式,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机制。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领导要带头,身入心更入。不能以副职代替自己,以他人代替自己,以秘书跑一趟代替自己。其他党员干部更不能间接联系,以打电话代替直接联系,以听汇报代替深入基层。要克服“三种现象”:上级强调联系时,就去群众家中走一趟,不强调了,就忘记所联系的对象了;工作闲了去联系,工作忙了就忘记了;群众有事找上门来,就解决一下,群众不找就不去。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蹲点调研,带头住村,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撰写民情日记,听取群众意见,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更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搞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蜻蜓点水走过场。
为了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壶关县委已经明确规定,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情况作为选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提拔任用时,全面考察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视其结果决定是否提拔任用。对于在“双包双联”活动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中做出出色成绩的党员干部,予以重用。
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主持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月16日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应的十项规定,以及大竹县委提出相应的十三项规定,传达贯彻2月7日大竹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会议精神。这八项新规定的出台顺应党心民心,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作风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规定》既规范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又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爱护。《规定》提出的八项严格禁止性要求,细化了党员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在许多方面有章可循,就象一面镜子,能够去污除垢,就象一把戒尺,时刻衡量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未雨绸缪,严格自律;有利于拓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领域;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的针对性,提高监督方式的效果。
中央政治局从八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要从严治党的决心。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各项发展,抓作风建设,首先应该高层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做为一名基层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我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规定内容,对照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我会反思自身存在的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心得体会。
一、这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从中央、省、市、县都作了严格的规定,领导高度重视,百姓重点关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不能走过场。
二、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要有创造性开展工作,帮助困难群众,保证逢十到农村街道去帮扶困难群众,让他们感觉到党的舞温暖,使他们尽快脱离贫困。
三、搞好调解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真正到老百姓中去了解实际问题和困难,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坎上,给他们解决好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当好老百姓的润滑剂。
四、严格搞好纪检监察工作,把党中央、省、市、县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及时传达到干部群众中去,严惩贪污腐败,规范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做到风清气正。
五、严格遵守机关的一切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习,按时上下班,遵守财务制度,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真心为群众办事。
总之,中央、省、市、县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来的及时,全党上下共同一心,正在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作为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为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从根本上说,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应当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关键在于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
一要体察民情。与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坚定成熟的重要标准。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建立了鱼水深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不但不能丢,而且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最好办法,也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与工农群众交朋友,关心基层和群众的困难,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这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要求。
二要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
党员联系群众心得体会(精选3篇)党员联系群众心得体会(精选3篇)三要集中民智。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领导干部的力量源泉。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和发挥出来,形成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实意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珍惜民力。民力,毁之易,聚之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不体恤群众、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五要改善民生。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解决好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等问题,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医疗是民生之需,要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安居是民生之愿,必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制度建设,使各项住房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低收入家庭,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关键在一个“真”字。与群众交真心。与群众交真心,就是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要怀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份温暖的情,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有道是:不近乐师,难做知音。密切联系群众,一定要把群众当“知音”,不打官腔,不带傲气,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主动与群众攀亲交友,与群众心心相印,以心换心。四个“真”字觉,我认为可以很好的密切联系群众。
同群众讲真话。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中,在宣传发动群众时,必须讲符合事实的话,讲群众听得明白的话,讲依法依规的话,讲符合群众利益的话,讲袒露心扉的话。这样讲话,群众才能在“话”中听出真情,听出实情,听出感情。党员干部带头讲真话,大力倡导和营造讲真话的氛围,讲假话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讲假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党员干部才能真正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群众的想法才会在轻松的倾诉中表达,困惑才会在深入的沟通中消除,情绪才会在真挚的交流中理顺,怨气才会在有效的疏导中化解。
向群众求真知。群众的知识、经验、意见最丰富、最实际、最有用。向群众求真知,就是以甘当小学生的胸襟,到群众中去取经讨教,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施策,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换句话说,就是真正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对群众尊重和信任的态度,把群众中分散和无系统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并使之在群众实践中得到检验、补充和发展。
对群众道真相。对群众“晒家底”,增加工作透明度,扩大群众参与度,让群众有更多知情权、话语权、选择权,群众才会报以真正的信任。在当前全媒体、自媒体时代,面对突发事件和群众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道出真相,把决策和工作置于阳光下。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有资格了解真相;群众通情达理,真相能驱赶谣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相比什么都有力量。我们不仅要把我们的想法与群众交流,还要把工作的不足、事件的真相明白无误地告诉群众,努力把话说明,把理讲透。
帮群众解真难。在进百姓门、吃百姓饭、察百姓情的基础上,注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以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切实摸清群众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侧重点,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这才是帮群众解真难。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不是片面追求上大项目、搞大动作,要把那些群众要求解决的小事、琐事、杂事做得有声有色,不因善小而不为,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办具体事情上。
作为一名党员,在学习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首先,我决心坚决拥护八项规定,深入落实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八项规定的相关举措,下大力气,下决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其次,我们党员应该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树立新风,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先做好。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泛泛而谈,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敷衍群众。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不能抡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欺欺人。第三,作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减少群众负担,不麻烦群众就是最大的实事。工作时不搞排场,不扰民,低调严谨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什么警察开道,交通管制,陪同成群,豪华接待都是浪费,都是摆官架子。有这种情况的我们要坚决抵制,严查其中的违纪行为。
党员不应该高高在上,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之中,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如此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最后,党员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要总是宣传自己的政绩,做了一点成绩就要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知,什么会议内容,文件简报,新闻报道全部都是这些。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实事,做了好事,人民群众自然会记得你,金奖银奖都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总之一句话,少说多干,求真务实。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从这些小事做起,从这些细节做起,而这些也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只有这样才能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如果连这些小的细节都做不好,还谈什么其他的,那些都是空口号,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我们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资源,浪费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八项规定就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句话的具体实践。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改进文风,不谈没有实质的内容;出访,调研工作不讲排场,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严格按要求办事。这些都是“实干”的表现和严格要求。我作为一名党员,将坚持以人为本,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我们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把这些作为制定和调整政策的第一信号和最重要依据,并在决定重大事项时,做到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决策,不经过反复比较、鉴别、论证和必要的试验不决策,不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不决策,以保证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巩固发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从而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能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勤政爱民。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以高尚的情操、勤奋的工作,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态度、素质、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勤政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地继承和创新。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就是党的宗旨的忠诚实践者,勤政爱民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经常地想一想群众在我们心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深情地热爱人民,视为人民服务为天职,自觉把党性觉悟化作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的精神做好工作。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勤政爱民,还要自觉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如此就谈不上真正的爱民。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坚持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有些群众可以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去做。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还要严治家、慎交友,带头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塑造公仆形象,赢得群众信任。
办事为民。就是要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文明一方、稳定一方。这既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也是改进作风的体现。致富一方,就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石家庄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甚至有些县、乡和群众还比较困难,人民群众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提出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使经济发展再快一些,城乡面貌变化再大一些,群众收入再高一些,努力实现财政增收、人民致富目标,使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文明一方,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充实。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形成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着力创建现代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稳定一方,就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基本保障。从根本上说,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建立起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长期管用、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党员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先进的政党。其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各项历史任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靠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正如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也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靠制度来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特别是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相关成功做法,转化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办法,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长期保持,从而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从而保证广大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更带有根本性,更能突出地反映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因为,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其他方面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既是我们党整个肌体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泉,也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基本条件。
通过学习中共X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使我深刻认识到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X局从八个方面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领导要从严治党的决心。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各项发展,抓作风建设,首先应该高层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X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以同志为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做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规定内容,对照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我会反思自身存在的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更多心得体会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新一届X局以什么样的作风开局,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在党的后近半个月时间内,领导反复强调、密集发声,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转话风改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此基础上,X局又专题召开会议,并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新的“风向标”。这八项新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求真务实、亲民的执政新姿态,是凝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这一传统和作风,在一些地方、个别干部那里,不同程度地被淡忘或遗忘了。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作风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令人欣喜的是,党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党的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将会导致决策失误,把党的事业引向歧途;工作作风有问题,将会脱离群众,乃至走向腐败。后时期的党及时出台关于作风建设的八项新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党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党高度的清醒和责任担当。X局制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方面的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这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在新一届X局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X局通过的“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再深入、再部署、再动员。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用群众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
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使我深刻认识到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中央政治局从八个方面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要从严治党的决心。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各项发展,抓作风建设,首先应该高层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做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规定内容,对照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我会反思自身存在的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更多心得体会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什么样的作风开局,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在党的十八后近半个月时间内,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密集发声,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转话风改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此基础上,中央政治局又专题召开会议,并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新的“风向标”。这八项新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求真务实、亲民的执政新姿态,是凝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这一传统和作风,在一些地方、个别干部那里,不同程度地被淡忘或遗忘了。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作风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令人欣喜的是,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党的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将会导致决策失误,把党的事业引向歧途;工作作风有问题,将会脱离群众,乃至走向腐败。后时期的党中央及时出台关于作风建设的八项新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党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党高度的政治清醒和责任担当。中央政治局制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方面的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这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再深入、再部署、再动员。
联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就是要改进工作作,密切联系群众,教育约束广大干部把廉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实践锻炼,把规定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八项规定”是勤政、廉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是挥向“空谈”的利剑,也是党中央“实干”的强烈信号。八项规定要以文件制度的形式要求各级领导狠抓作风转变,提高执政为民实效,杜绝假大空,注重真实绩。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各种平民之举振奋人心。高层决策是行动纲领,如何抓好落实,体现成果,这才是最关键的,笔者认为,要把八项规定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各级领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习惯,需要强化制度保障。
“三分决策、七分执行”,领导干部执行和落实的能力直接影响政府的高效形象。政策落实效果如何,往往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得如何。只有吃透“上情”和“下情”,提升自身学用政策、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针对优势和不足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才能把决策落到实处。
落实八项规定首先从改变会风开始,不能为开会而开会,应该是带着问题上会,最后解决问题散会。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不再仅凭书面形式了,而是要通过随机调研等方式,深入各乡镇了解落实情况,切实把改变会风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来抓,强调在少开会、开短会的基础上,会前深入调研,会中强调效率,会后抓好落实。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切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组织相关工作小组带着问题深入各基层党组织实地调研,现场开会,同时增设现场点评、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现场解答、部领导随机点名脱稿表态发言等互动环节。这样的开会形式才简朴、务实,既节省了会议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实行项目绩效管理考评办法, 做到“落实有回声”。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和重要程度分为部级、科级两个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定期考评。对会议决定事项,要求各科室安排专人办理,办公室负责督办,及时将进度、结果及反馈信息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在改进党的作风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不仅要严格执行纪律,还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进一步形成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当前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权力滥用,防止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产生。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防止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二是完善公开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覆盖面,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尊重民意,重视群众评价,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切实作出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四是完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领导干部作风情况进行评价,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更多地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更好地搭建公开倾听群众意见、受理群众诉求的平台,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我们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把这些作为制定和调整政策的第一信号和最重要依据,并在决定重大事项时,做到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决策,不经过反复比较、鉴别、论证和必要的试验不决策,不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不决策,以保证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巩固发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从而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能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勤政爱民。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以高尚的情操、勤奋的工作,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政治态度、政治素质、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勤政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地继承和创新。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就是党的宗旨的忠诚实践者,勤政爱民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经常地想一想群众在我们心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深情地热爱人民,视为人民服务为天职,自觉把党性觉悟化作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的精神做好工作。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勤政爱民,还要自觉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如此就谈不上真正的爱民。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坚持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有些群众可以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去做。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还要严治家、慎交友,带头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塑造公仆形象,赢得群众信任。
办事为民。就是要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文明一方、稳定一方。这既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也是改进作风的体现。致富一方,就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石家庄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甚至有些县、乡和群众还比较困难,人民群众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提出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使经济发展再快一些,城乡面貌变化再大一些,群众收入再高一些,努力实现财政增收、人民致富目标,使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文明一方,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充实。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形成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着力创建现代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稳定一方,就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原则。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认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走群众路线,对于贯彻落实精神、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快和改进作风建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全面落实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社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深入群众,走家串户,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倾听群众的声音,让我感悟颇多。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认为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一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同志进而指出:“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泽东同志这些话,是在革命战争时代讲的,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对于现在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必须谨记领袖教诲,切实发扬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当然,这种牺牲不必指生命的牺牲,更多地包含着对个人时间、个人利益的牺牲,即在具体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做到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二是帮助群众致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要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把服务群众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符合群众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企业带动、党员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及时跟踪改善。四是发展基层民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五是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重视利益导向,又要注重发挥和利用好宣传教育这个优势。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只要把道理讲清了、政策讲透了,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越是难度大的事情,越要把说服教育、沟通思想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到位。
其实,这种公务接待之滥,对于许多地方官员,特别是市、县两级官员来说,算不上什么新闻。但在各地纷纷出台措施,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际,一些地方迎来送往依然如旧,不免让人愕然。
应当承认,一天早上吃四顿早餐,中午和晚上陪十几场酒,对每个基层官员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少有人会发自内心的乐意,多数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当前,基层官员把相当的精力用于接待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事权财权过于集中于上级主管部门,上级“管钱管项目”的领导来了,总担心因接待不周而争取不到想要的资金和项目,所以就“宁伤身体勿伤感情”,“通过高规格的接待拉近感情”,“花小钱保大钱”。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难以破除的传统和痼疾,谁都不愿意把主要精力用于接待吃喝泡澡,但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上级来考察的领导认为其“接待不周”。
因此,落实八项规定,除要切实改革目前事权、财权不匹配、“跑部才能钱进”的现象外,还需要切实完善配套措施。
其一,要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进作风细则,重点约束中央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到基层检查、考察和调研时,必须能够严格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规定。比如清理参观考察、检查验收等项目,给基层减负;再如,要建立接待报告制度,在结束基层检查、考察和调研后,必须把接受接待情况以及落实八项规定情况向本级党组织或纪检组织报告,并接受监督。
其二,要切实落实预算公开。要按照提出的要求,尽快推行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基层政府的每一笔消费,特别是接待费用,都要接受人大的审查监督。在预算公开时,要细化到每一笔花费,以接受社会监督。建议在县乡两级政府尽快全面推广四川省
提出的“八项规定”,就是要改进工作作,密切联系群众,教育约束广大干部把廉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实践锻炼,把规定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八项规定”是勤政、廉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是挥向“空谈”的利剑,也是党“实干”的强烈信号。八项规定要以文件制度的形式要求各级领导狠抓作风转变,提高执政为民实效,杜绝假大空,注重真实绩。领导以身作则,各种平民之举振奋人心。高层决策是行动纲领,如何抓好落实,体现成果,这才是最关键的,笔者认为,要把八项规定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各级领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习惯,需要强化制度保障。
“三分决策、七分执行”,领导干部执行和落实的能力直接影响政府的高效形象。政策落实效果如何,往往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得如何。只有吃透“上情”和“下情”,提升自身学用政策、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针对优势和不足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才能把决策落到实处。
落实八项规定首先从改变会风开始,不能为开会而开会,应该是带着问题上会,最后解决问题散会。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不再仅凭书面形式了,而是要通过随机调研等方式,深入各乡镇了解落实情况,切实把改变会风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来抓,强调在少开会、开短会的基础上,会前深入调研,会中强调效率,会后抓好落实。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切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组织相关工作小组带着问题深入各基层党组织实地调研,现场开会,同时增设现场点评、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现场解答、部领导随机点名脱稿表态发言等互动环节。这样的开会形式才简朴、务实,既节省了会议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实行项目绩效管理考评办法, 做到“落实有回声”。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和重要程度分为部级、科级两个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定期考评。对会议决定事项,要求各科室安排专人办理,办公室负责督办,及时将进度、结果及反馈信息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在改进党的作风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不仅要严格执行纪律,还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进一步形成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当前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权力滥用,防止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产生。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防止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二是完善公开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覆盖面,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尊重民意,重视群众评价,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切实作出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四是完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领导干部作风情况进行评价,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更多地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更好地搭建公开倾听群众意见、受理群众诉求的平台,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也是革命和事业取得成攻的重要法宝。党的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直接联系群众,能够零距离地倾听群众呼声,有利于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群众而言,有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可以面对面地反映问题和诉求,直接寻求关爱与帮助。
因此,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着力实现“两个全覆盖”。
一是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包组联户的形式,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联系点和联系户,实现干部参与的全覆盖。
二是让每一户群众都有党员干部联系,通过党员干部张钉联系牌、发放连心卡、入户听诉、定期接访等形式,让群众知道谁在联系自己,有问题、有诉求时可以找哪位干部寻求帮助,实现受众群众的全覆盖。
只有实现了“两个全覆盖”,才能让每一名党员干部从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让每一户群众能感受党的关爱与组织的温暖。
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这既是对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党执政60年来宝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兴密切联 系群众之风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形势下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始终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却是一项长期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将一事无成。推翻“三座大山”、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次次历史性巨变,都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我们党为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同最广大人民血肉联系而作出的历史抉择。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从工作思路来看,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坚持用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思想教育党员干部,要求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既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们的既定目标共同奋斗。能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是衡量党员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南。我们党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认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抓好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而抓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要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归结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来。
从提高个人素质来看,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先进性和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直观判断就是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中得出的。党员干部的威信说到底是建立在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基础上的。保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些党员干部所以出现这们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脱离了人民群众。实践证明,党员干部花架子越少,作风越扎实,人民群众就会离你越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就能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保持党员和干部本色,各种不正之风就无隙可乘,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越来越高,战斗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使我深刻认识到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中央政治局从八个方面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要从严治党的决心。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各项发展,抓作风建设,首先应该高层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做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规定内容,对照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实践中我会反思自身存在的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