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制度【优秀3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应急管理制度【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应急管理制度 篇1

1 、学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室造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进行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严格遵守学校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但自己不违章,还要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3、要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初次上岗操作的教职工、学生,必须先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在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知识后,方可动手操作。

4、实验室内的'一切电源、火源、水源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得隐瞒不报。

5、实验室内不准私接乱拉电线,如工作需要,请报实验中心协调解决,任何人不准随意改动。

6、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都应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

7、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如需使用明火作业,应及时向校保卫科申请,批准后方可点火作业。

8、实验室内需要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做到会使用,会报警,熟记火警电话"119"。

9、实验室内严禁存人个人物品。冰箱、冰柜、烘箱等严禁保存或烘烤个人食品。

10、实验室按规定可存入少量的危险品,特殊情况需要大量存放时,必须由实验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实验室中心主任同意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存放。危险品的存放要实行专物专柜,双人双锁保管。易燃、易爆品严禁放人电热干燥箱、烘箱内。

11、实验室内不准举办一切与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无关的活动。工作时间内不准戏闹,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严禁随意开动、使用他人负责管理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小孩或外人带进实验室。节假日期间要做好防盗、防火工作。

12、发生火灾,火警及各种突发事件应立即组织有效的抢救,并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所有参加抢救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13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管理制度 篇2

一、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消防控制室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通过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及以上等级证。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班人员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当在岗在位,在对火灾报警控制设备进行日检查、接班、交班时必须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的相关内容。值班期间随时认真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确保正常工作状态下,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其他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确认后,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确认属于误报时,查找误报原因并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

五、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按时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未到岗前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六、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脱岗、替岗、睡岗,严禁值班前饮酒或在值班时进行娱乐活动,因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应提前向单位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由同等职务的人员代替值班;

七、消防控制室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八、严禁在消防控制室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堆放与火灾监控、预防、扑救等无关的物品或杂物,应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控制室工作人员应确保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

九、严禁非控制室工作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

应急管理制度 篇3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职业危害事件,指导和规范职业危害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对厂员工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及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制度。

1、各级人员应急责任: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是企业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职责如下:

1、1企业应急响应中心部门职责:

1、1、1企业应急响应中心是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办理机构,职责如下:

(1)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负责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应急指挥中心。

(2)负责企业应急响应中心的应急值班。

(3)事故发生时,组织、指导、协助应急救援。

(4)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及时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领导汇报,确定应急处理对策。

(5)负责企业应急力量的调配和应急物资的准备。

(6)负责企业级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的策划,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总结。

(7)事故发生时负责判断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8)按照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通知企业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相关单位。

(9)按照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命令,向上级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和求援。

(10)负责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11)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和录音,应急资料的归档以及组织编写现场应急处置的总结。

(12)负责组织企业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负责企业二级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13)负责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做出预算。

1、1、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事故现场还应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救护队组成,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生产事故。下设专业小组:

(1)组:其职责为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赶往事故现场,并按总指挥下达的指令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消防灭火组:其职责为按灭火方案要求,执行掩护、冷却和灭火任务。

(3)污染防治组:其职责为负责事故现场泄露油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堵截,组织人员清理泄露油品和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和监测工作。

(4)医疗救护组:其职责为对受伤人员的寻找和现场救护以及负责消防器材的供应,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咨询。

(5)治安保卫组:其职责为组织人员和周围居民疏散,保证安全撤离。

(6)物资供应组:其职责为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运输。

(7)宣传报道组:其职责主要为负责抢险救灾过程和事故资料摄影、摄像及文字记录。

1、1、3专家组

专家组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如下:

(1)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建议和技术支持。

(2)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3)负责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1、2管理部门职责

(1)总指挥

①负责发布应急指挥命令。

②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指挥。

③负责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对应急处置的要求。

④宣布救援工作结束。

(2)副总指挥

①负责收集事故的相关信息,协助总指挥对事故的严重性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②负责分管部门应急处置职责的落实。

③指挥部成员的职责。

(3)厂长办公室

①负责与各单位联系,确保事故应急处置用库、后勤服务。

②负责协调厂外有关单位的联络。

③负责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周围的警戒,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④负责做好非安全区域人员的疏散及远离工作,配合医疗救护部门抢救运送伤员。

⑤负责对厂区范围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抢险救灾车辆顺利进行。

⑥对事故责任人和肇事者进行监控。

⑦组织厂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核和修订,并组织预案的演练。

(4)健康安全与环保(hse)部

①掌握重点目标,按应急预迅速组织。

②负责事故状态下的各种数据监测联系。

③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核和装订,并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④负责各单位事故应急管理的。监督。

⑤负责事故发生后安保基金的理赔工作。

⑥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事故后进行影响评估。

(5)机动部职责

①负责组织全厂的检修力量进行事故抢险、抢修工作。

②负责组织编制突发性事故后生产装置的抢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③负责和各单位沟通,以便进行事故应急物资及通信工具的供应,制定应急物资计划。

④组织其它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核和装订,并组织预案的演练。

(6)技术运行部职责

①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时工艺技术措施的确定。

②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完善。

③负责组织生产装置发生事故后的全面检查工作,落实开车条件,尽早恢复生产。

(7)车间职责

①负责车间的事故抢险和抢修工作。

②负责本车间事故应急程序的编写和演练。

(8)事故单位职责

①负责先期的工艺处置,并立即向厂应急指挥中心及相关领导汇报。

②负责事故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浓度和毒物浓度监测。

③负责本单位应急物资的准备以及事故先期应急力量的调动。

④负责本单位各类事故应急程序的编写和演练。

2、应急方式

2、1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泄漏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工程抢险: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人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转移受伤人员,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3)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洗消:设立洗消站,对中毒人员、现场医务人员、抢险应急人员、抢险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次生灾害。

(5)危害信息宣传:宣传中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6)防火防爆: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及时分散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空间,引发次生灾害。

(7)紧急点火:当易燃易爆物质在人口密集处或密闭空间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灾害时,现场指挥部要果断适时下达点火指令。

(8)水体泄漏:对于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品发生水体泄漏时,要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省、市政府,严禁下游人畜取水,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

(9)火灾爆炸:当泄漏事故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灾害后,同时启动企业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10)油气泄漏:当发生油品、天然气(含lmg、lpg)管线油气泄漏事故时,按照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进行处置。

2、2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中毒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现场急救: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发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3)医院治疗: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危害信息告知:宣传中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预防措施。

3、应急程序

3、1应急响应

3、1、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三级:

(1)i级应急响应

发生i级事故,由国家或省级应急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应急指挥中心配合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ii级应急响应

发生ii级事故,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进行处置。

(3)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iii级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启动本单位(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3、1、2响应程序

(1)发生事故时,应急机构根据情况下达分级启动命令

(2)相应应急机构收到命令后启动预案

3、2响应程序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3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态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次生、衍生故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并报应急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发布终止本预案命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指定责任部门完成如下事项:

(1)事故发生单位(部门)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发展、应急救援等情况。

(2)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原始资料收集工作,  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相关资料;得到事故调查组同意后,发可开始现场恢复重建工作。

(3)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应作为应急预案评审维护的重要资料。

3、4信息发布

3、4、1新闻发言人

(1)企业对外新闻发言人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担任。

(2)现场对外新闻发言人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定。

3、4、2新闻发布原则

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3、4、3新闻发布形式

新闻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

3、5后期处置

3、5、1善后处置

事故发生单位(部门)做好灾后重建、污染物清理与处理等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秩序。

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协调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与补偿、现场清理与污染物处置、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等事项,对于应急救援期间征用物资和救援费用予以补偿和支付。

3、5、2保险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厂资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保险公司等,启动保险理赔程序。

5、5、3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各有关单位(部门)要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对事故的评估是否准确;应急救援决策是否准确;应急救援资源调配使用是否合理;应急救援行动是否协调;通信是否畅通;应急救援效果;评估本预案的不适之处;提出修订建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